底线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探讨
2022-02-06杨胜男
□杨胜男 王 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1]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多极化、网络迅猛化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要面对的问题,教育环境相比于以往更加复杂,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思想情况也更加复杂多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底线思维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启发,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积极运用好底线思维的方法,以应对新时代发展的变化。
一、底线思维的内涵和意义
(一)底线思维的内涵。底线是事物不可逾越的临界值以及人们能够承受最低限度和最低目标。底线思维有以下几种含义:第一,是在对事情做出全面的分析后,预判未来事情发展的最坏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持事情平稳有效发展。第二,底线思维是乐观的思维方式,是要求在做出最坏打算的情况下,争取把矛盾的对立面转化为统一面,争取获得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满意的结果。第三,底线思维是在把握了“良好”到“糟糕”的一种度量思维,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度,争取最好的发展。由此,底线思维是一种实事求是科学思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好底线思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要掌握的一个思维方式。
(二)底线思维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运用底线思维具有积极的意义。底线思维是保障学校健康平稳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从诞生起就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责任,好的育人环境对学校至关重要。但是时代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育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炫富心理以及以瘦为美导致的病态审美等负面信息充斥着社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每当这些负面信息的爆出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对于事物分辨率还不高的青少年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诱使他们形成错误的处事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发展。学校作为社会中的一部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在这些负面新闻爆出来的时候需要站出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与心理疏导,学会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进行真假辨别这就需要学校坚持底线思维,从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从而保障学校的健康发展,使之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底线思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坚持不断突破自己的教学底线,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在教学中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本领。
二、底线思维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的必要性
科技发展的今天,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的比过去几十年还要严峻的育人环境。一些不怀好意的国外意识形态利用互联网传播其道德理念和思想行为的方式,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青年的思想状态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与发展前途,青年强则国家强,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以青年人的思想状况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十分重要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航向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接班人,是一种育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关于人的工作,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它存在的意义与底线。如果突破了育人这个教育底线,那么其本质和发展的方向也会随之发生不可逆转的转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和运用底线思维,就能坚持其正确的航向不偏离,从而确保其发展的方向不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时代变化的应有态度。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让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知识快速更迭的时代。相比于知识信息不发达的过去,社会的发展速度可能是之前的几十倍的增长。融媒体背景下,各种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也蜂拥而至。如网络炫富引发的仇富心理、网红整容导致的外貌焦虑甚至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也乘机发布一些不利于国家的言论、信息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展开。社会环境在改变,思想政治的环境也在发生着改变,整个社会的复杂程度比以往都要严重,社会剧烈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面对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思想上的困惑、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发展、自我革新才能保持其时效性与先进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内化于心,从而转为行动上的指南,帮助人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使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底线思维,才能对严峻的时代问题提出的挑战作出科学预测和研判。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效性的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这一思想作为指导。时代在发展,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必须坚持与时代同发展。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育手段与方法,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学习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优秀理念、方法和经验,打造出一个让学生喜爱,乐意学习的教学体系,真正成为指导学生日常工作学习的思想指南、使其日常的工作与实践能顺利进行。就这要求坚持底线思维,但是要在守底线的同时以达到高线为目标,为增强其时效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三、底线思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邓小平曾指出:“政治路线确立了,要由人来具体地贯彻执行……结果不一样。”[2]这就指明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好,关键在于作为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者底线思维运用的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未来。
(一)坚持职业底线,恪守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三观的形成发展。尤其是大学时期,学生思维活跃,三观还处于一个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教师的思想道德有了很高的一个要求。但是,当前社会上却频频出现一些败坏师德的事情的发生,影响着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评价。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以身作则,树立职业底线意识,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势而新。
坚持职业底线,一是要求教师在入职前、后都要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学校要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不定期的考核,从制度上坚守职业底线。二是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素养,更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的行为举止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恪守职业底线。三是教师要提升知识底线。目前在我国高校,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故步自封,拒绝学习新的东西,坚持做时代的“弃儿”,不仅没有学习新的东西,并且拒绝进步,在课堂上坚持把一些老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上的进步。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以“工匠精神”不断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坚持道德底线,追求高尚道德情操。教师肩负着培育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他们的道德水平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平。从一定角度上来讲,教师的道德水平是社会总体道德水平的“模范者”,并且对社会上其他群体的道德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讲,坚持道德底线,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教导学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更需要强化教师对于国家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做到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原则。不做危害国家利益的事;不说危害国家团结的话,并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网络上一些恶意抹黑国家的言论进行积极的辩驳,利用教师个人影响力在网络积极发声,传播爱国主义正能量。二是将社会道德规范融入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以底线思维来约束自己,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三是争做大学生的道德榜样。大学时代,学生对教师较为崇拜,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比较高,教师的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能够以身作则,争做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标杆。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标杆。一位道德水平优良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而学生又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一个道德水平高尚的教师可以影响一部分学生,整个教师行业的道德水平高会影响全体的学生,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坚持网络底线,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3]但是网络世界复杂多变,网络中一些负面信息也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为此,树立网络底线。一是要积极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利用抖音、微信等青年人喜爱的平台进行意识形态宣传,用青年人喜爱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尽可能减少学生被网络不良信息干扰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二是要扭转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理念,在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时坚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善于借助融媒体大平台,创建一个互相尊重、师生互动的友好的教育环境。三是要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学会理性上网,养成理智科学上网的习惯。拒绝做“网络愤青”,不做网络“墙头草”,学会在网络上理智发声。
四、结语
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面对复杂的情形与挑战时,要牢记底线思维,用底线思维武装头脑,指导其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做到与时俱进并保持正确的教育方向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