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2-02-06吴丽琴葛春雷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专业课思政

□吴丽琴 葛春雷 阳 明

一、《建筑材料》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1]。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应当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学育人主战场的作用,用好专业课课堂这个“主渠道”,使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三全育人。

《建筑材料》是面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类大一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类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材料等基本性能、测试方法和应用,实现对建筑材料灵活选用和使用,为后续课程和今后工作做必要的准备。

该门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他们大多数都是刚满20岁,思想尚未完全成熟。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引领他们走进专业的殿堂,让他们感受到所学专业的魅力,从而热爱所学的专业,更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专业课的教学全过程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与责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这对他们整个大学生涯乃至后面的工作生活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笔者就多年授课经验谈谈如何在《建筑材料》课程中挖掘课程思政的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做到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二、《建筑材料》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一)完善教学大纲,增加德育目标。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团队研究修订了教学大纲,在原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提高建材相关规范学习能力,初步建立工程思维,具有保证质量、安全、环保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学习“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挖掘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建筑材料课程内容庞杂,理解记忆的内容很多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身学习难度就较大,若再采用传统的说教式讲授方法,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仅学习效果差,还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积极挖掘教学内容,寻找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为国家社会培养又红又专的有用之才。

1.课程导入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第一次课进行课程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古今中外标志性建筑的图片来展示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学生既能从万里长城、赵州桥、应县木塔、福建土楼等了解到我国古代建筑的辉煌历史,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又能从国外的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迪拜帆船酒店等领略到世界不同的建筑文化,拓宽自己的视野。还有世界十大高楼,港珠澳大桥这些超级工程等,看到科技的日新月异,从而激发自身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产生好好学习的紧迫感、使命感。

2.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选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选用都有相关的标准,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能保证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合格,减少和防止建设工程由材料不合格所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在讲解建筑材料的相关技术标准时,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施工单位使用劣质材料形成的豆腐渣工程,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带来极坏的社会和政治影响。通过播放这些事件的图片、视频,带来直接视觉冲击,让学生强烈感受到严格遵守标准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信品质,增强遵纪守法意识,自觉养成遵守标准的习惯,小到班规、系规、校规,大到企业、地方、行业和国家的各种标准规范,都要按照规范、标准做事。

3.石灰生产和使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讲解石灰的生产时,可以通过于谦的《石灰吟》这首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既方便学生认识到石灰的生产过程和使用,又要教育学生要有石灰那样高洁的品格,不畏险阻,吃苦耐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水泥性质和应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水泥是建筑工程用量最大的原材料之一,品种繁多。在讲解各种常用水泥的性质和应用时,必须根据工程特点、使用环境等综合因素进行水泥品种的选择。这不仅锻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综合应用能力,又可以适时地教育学生适应环境的重要性。水泥作为一种胶凝材料,能将散粒状、块状材料胶结成一个整体。通过胶凝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思考。我们的班级、我们的国家也需要这样的一股凝聚力,才能同心同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激发大家的班级归属感和团结、爱国情怀。

5.混凝土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混凝土质量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石,在整个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混凝土强度及影响因素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结合2019年11月的长沙“问题混凝土”事件进行讲解。正是混凝土公司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控制,施工单位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意加水,造成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多个项目问题混凝土构件只能拆除。通过这个事故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建立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感,领悟遵循专业规范的重要性、感受土木从业者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施工单位要向混凝土中加水,学生会回答是因为混凝土太干稠,和易性不好,泵送时易堵管,接着再抛出问题,出厂时混凝土和易性检验合格,为什么到了现场浇筑时又不合格呢?现实中可以采用什么措施才能保证到场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要求呢?这样的案例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能力。

6.墙体材料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墙体是建筑物面积最大的围护结构。合理选用墙体材料对建筑物的功能、安全、造价及节能等均有重要意义。讲解时教师从我国传统墙体材料“秦砖汉瓦”中的烧结黏土砖讲到现在利用非耗地的地方资源和工业废渣生产的各种新型墙体材料,通过介绍各类墙体的发展趋势和有关墙体改革的动态,培养学生绿色环保的职业素养,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现如今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推广,又推动了预制墙板的发展。这个也教育学生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不能墨守成规。

7.屈强比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屈强比是反映钢材料利用率和结构安全可靠程度的一个力学参数。屈强比取值越小其结构的安全可靠程度越高,但屈强比过小,又说明钢材强度的利用率偏低,造成钢材浪费。这样一个矛盾统一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价值理念[3]。

8.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验是建筑材料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学生要分组完成相关的实验。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小组成员要严格按照规定实验步骤,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准确测量实验参数,细致记录和分析数据,要求小组成员合理地分工与默契地合作[4]。这个过程既能培养学生能动手、肯吃苦的工匠精神,又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同时整个小组只有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才能保证实验任务顺利完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三)构建在线课程,丰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基于超星泛雅教学平台,构建了《建筑材料》在线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手机、平板、电脑等学习手段,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在线学习更加便捷。这样不仅丰富了授课手段,还能多样化实施嵌入式的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每个章节设置了“认识材料—相关知识—技能检测—知识拓展”四个模块,进行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教学视频内容丰富,对于比较抽象的重、难点内容,引入仿真动画,使学习内容更直观化、形象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本知识学习与岗位能力测试相结合,以更好地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知识拓展模块紧扣建筑新材料发展动向,增加绿色建筑、海绵城市、高性能混凝土等创新热点内容介绍,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各章节还配套设置了“基础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闯关测试系统,方便学生自测检查学习效果。

(四)变革考核方式,体现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教学效果不可能通过一纸试卷的最终分数来衡量。所以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课程考核过程化、信息化,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有效促进师生交流协作,实现了课程思政考核的本位回归。

课程考核分为平时、阶段、实践及末考四大部分。平时考核采用学生课堂出勤率、线上课程任务点的完成率和线上平时作业完成质量、课堂表现与日常行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阶段性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过程性(阶段性)学习成效,每个章节都安排了单元测验环节,分基础能力、岗位能力两种能力测试模式,该环节由线上教学平台直接判分并记录分数。实践考核考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实验参与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的书写等,通过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小组集体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得出该部分最终评价。末考则是在期末对课程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结语

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每一位专业课教师责无旁贷。本文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展开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的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教学建设全过程,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专业课思政
能自我修复的建筑材料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建筑材料的控制与管理探讨
抗震建筑材料简介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