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技术训练中乐谱素养的培育与思考
2022-02-06□张冰
□张 冰
学习钢琴的人,大都知道在进行钢琴演奏前一些训练的重要性,在钢琴演奏中技术技能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但不是全部)。因为技术训练能提高演奏能力。所以钢琴演奏训练必须力求全面,丰富多彩。那种单一地对技能训练的狭隘理解得到纠正,将对提高钢琴弹奏质量和演奏水平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钢琴演奏离不开乐谱,乐谱是钢琴技术训练中的最基本工具,不同的乐谱能演奏出不同的声乐演唱的作品,所以,乐谱的研究在钢琴技术训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乐谱的基本功能
“乐谱”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音乐系统,在这个音乐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符号,对音乐进行规范、详细地记载,将音乐规范化。创作乐谱时,往往蕴含着作曲家丰沛的情感和思想,作曲家希望通过不同乐谱,传达不同信息,与观众产生共鸣。在钢琴乐谱中,“五线谱”是非常有效、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最早,五线谱起源于古希腊,在漫长时间的演变下,五线谱不断完善,逐渐形成现在的五线谱模式。五线谱的不断发展,也在潜移默化地带动钢琴演奏的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乐谱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化抽象为具象。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带给观众的体验,主要也是情感层面、思想层面。乐谱的形成,可以将抽象的艺术内容具象化,便于听众感知、学习。更重要的是,基于乐谱的规范性,相关演奏者可以更好地推广音乐,有质量地传承音乐,扩大音乐的影响力。
(二)传递情感信息。对音乐作品的诠释,要注意把握情感。通过乐谱,钢琴演奏者可以提前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主题,带着个人理解去投入地演奏,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效果。
(三)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再创作。每一位演奏者的个人经历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与乐谱的结合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乐谱,不同演奏者也会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这其中,融入了演奏者的个人观点。这说明,借助乐谱,演奏者可以在合理范围内进行再创作,丰富音乐的表现形式,彰显演奏者的个人才华,带给观众新颖、差异化的体验。也正是因为这种再创作,让钢琴演奏领域“百花齐放”,推动着钢琴演奏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二、乐谱与演奏的关系
乐谱与演奏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准备”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准备”主要指的是识谱、读谱,通过乐谱方面的学习、钻研,提前了解音乐作品中的具体内容、情感、思想,做到“胸有成竹”,为正式演出做好一系列准备。“实践”主要指的是基于演奏前的各种准备,包括科学识谱、读谱等,做到“有备而来”,进行有质量的正式演出。可以说,乐谱是钢琴演奏的基础,读谱是推动钢琴演奏的重要力量之一。
举例来说,在肖邦的《波兰舞曲》(OP.26NO.1)二次模进中,有些演奏者只注重乐句大连线,只追求那种纯粹、单一的优美,没有认真分析小分句连线位置的走向特点。恰恰由于这种忽视,演奏者没有体会到小分句连线的走向背后,还有一种内心的不安、胆怯。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很可能出现表达上的“断层”,影响音乐作品的整体呈现效果。由此可见,看似只是一个分句划分上的问题,其实很可能产生重要分歧,影响整个钢琴演奏的输出质量。
著名钢琴家席夫曾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乐谱的谨慎研读,是对作曲家最好的尊重。这句话,也是在强调乐谱与演奏之间的关系。正是基于乐谱与演奏之间的紧密联系,钢琴演奏者要重视读谱练习,要通过大量专业的读谱练习,提高自己的读谱能力,为自己后续的钢琴演出积累能量。
由此可见,乐谱与钢琴演奏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钢琴演奏者需要使用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根据文献指出,在钢琴技术训练中,对于钢琴乐谱的训练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如钢琴演奏曲《山林》的乐谱,演奏者以乐谱为基础,将演奏与乐谱融合,演奏出美妙的艺术作品,传递给人们真正感受到的音乐作品的无线感染力,乐谱能给钢琴演奏带来不同的“灵魂”
三、钢琴演奏中科学读谱的重要性
在正式的钢琴演出中,通过整体演出效果,可以综合反映一个演奏者的读谱水平。一旦演奏者存在读谱方面的薄弱,很可能影响钢琴演奏的最终效果。具体来说,不注重科学读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影响准确性。正所谓“台下十年功”,由于平时读谱能力不足,在正式的钢琴演出中,演奏者可能会出现一些“错音”,影响钢琴演奏质量。
(二)影响流畅度。有些演奏者平时不注重读谱练习,对待乐谱的反应能力比较迟钝,理解层面上也比较浅显。在这种情况下,演奏者可能会精力不集中、情感不集中,出现不流畅、不饱满问题。
(三)影响情感输出。基于个人认知,有些演奏者对乐谱并不重视,没有用心钻研乐谱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对于这一类演奏者来说,技巧训练是重点,情感输出是其次。在正式的钢琴演出中,这一类演奏者可能会难以进入状态,难以打动现场观众。
(四)影响自信心。一旦钢琴演奏者出现读谱困难,可能会心态失衡,逐渐陷入紧张情绪之中,打乱正常的演出节奏。如果是特别重要的钢琴演出,还可能留下不好的持久性记忆,影响演奏者今后的自信心。
综合以上几点来分析,在钢琴演出中,科学读谱非常重要,相当于一项必备的基本功。作为钢琴演奏者,不能忽视读谱练习、读谱积累。除此之外,钢琴演奏者还要特别注意“速度问题”。如何理解这种速度?简单来说,就是读谱要讲解一定效率,既要读得懂,又要读得快。尤其在正式的钢琴演出中,如果演奏者的读谱速度太慢,也会影响演奏者正常的心态,不利于演奏者自信、淡定地进行钢琴演出。
四、研究乐谱(读谱)
乐谱研究也就是读谱,是钢琴演奏的首要课题。对乐谱进行研究,需要对作曲家及其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进行探究,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作曲家的风格、思想、艺术表达特点和主题等都有一定的差异,即使是记载类似的乐谱符号,也可能有不同的内涵,表达的情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要将作曲家的生活背景作为对其作品分析的重要素材,也应该是对其乐谱研究的重要素材。
(一)表情术语记号。在进行乐谱的演奏中,一般都需要按照原乐谱中标注的表情记号来进行,这样做是考虑到作曲家在作品创作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在作曲中,将自己的情感、体会等和音乐符号联系起来,通过完善和锈蚀等来串联,所以创作的乐谱中,连接相关符号的工具就是情感,通过这样的情感记号把握,演奏者才能够在演奏中精准地把握创作者的意图和想要表达的情感元素,达到对于作品精准理解和诠释的演奏效果。在乐谱中,不管是慢板、广板,还是行板,这些不仅是代表着速度,也是对于乐曲性质的阐述。其中,慢板还有深沉、静谧的内涵,广板有庄严的意味,而行板有舒适的含义。对此,需要演奏者能够有效地识别乐谱中的表情术语记号,这对于他们的钢琴演奏效果会有质的影响,也是决定其演奏是否能够引起听众共鸣的一个重要前提。
(二)曲式结构。在钢琴乐谱演奏中,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对于作品呈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熟悉了相应的乐谱曲式结构,才能够确保作品演奏处于对应的逻辑框架中,这是奠定作品理性和感性基础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演奏效果的关键。在钢琴乐谱中,曲式比较多样,包含二部曲、三部曲、回旋曲以及奏鸣曲等,其中奏鸣曲是比较常见的,这一曲式由三部曲发展创新而来,在音乐的现代化发展中,需要不断提升音乐创作的深度和广度,所以简单曲式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了,因此有一些作曲家就尝试在三部曲基础上,延伸出奏鸣曲,实现了对于曲式结构的创新和突破。
(三)和声和调性。在钢琴乐谱中,和声以及调性也是重要部分,对于演奏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K330)第一乐章是变奏曲主题和变奏一都是A大调,到变奏三调性发生了转换,降到a小调,变奏四转回A大调,这种调性的起伏转换,让乐曲色彩和情感产生了变化,呈现出这一过程中的情绪跌宕。所以,在作曲家进行调性的选择上,是十分慎重的,他们会考虑乐曲的内容呈现需要,进而进行调性的选择和转换,以满足这种需要。再比如,在肖邦的《黑键练习曲》是降G大调,不能想象他能改在G大调上演奏的效果,G大调过于突出,通过降G大调则可以达到忧郁情绪的呈现效果,通过这样的调性转换,使得其作品特色鲜明,情感充沛。
(四)语调和呼吸。任何音乐都是有自己本身的语言和语气的,也是乐谱呈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调的呈现,可以通过多种因素来实现,不管是延长还是节奏控制,都可以达到一定的音乐表现效果。例如,在语调中,长音比较多见,一个简单的乐句,使用长音的语调也需要和内心的音乐相配合。还可以用到休止符,让音符起步。最后,呼吸在钢琴演奏中也有重要作用。呼吸的深浅、大小等,一般取决于音乐性质。在演奏中,呼吸还可以通过手的摹写演奏动作来实现,不过,最关键的还是根据对音乐的理解来控制的。在不同的音乐作品演奏中,需要进行不同的呼吸调节和处理,这样是确保演奏更加精准,通过调整呼吸,能够结合具体的作品风格来进行乐谱的划分。此外,呼吸还可以更好地呈现出作品的意蕴,让作品演奏更加富有情感,让人意味深长。
上面所提到的四个方面(表情术语记号、曲式结构、和声调性以及语调呼吸)对于乐谱研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原作为一度创作,表演为二度创作,那么我们对原作的细致研究就是为了我们的二度创作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演奏技术丰富多样,但是任何技术训练都离不开乐谱,乐谱是钢琴技术、钢琴演奏的重要基础工具,钢琴这种特殊的音乐只有在音乐高低不同的乐谱上准确地记录,才能真正谱出不同的美妙音乐。通过本文分析得知,有关乐谱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范围很广、难度很大,本文观点力求从乐谱的感性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让演奏者明确演奏目标以求尽可能完美地去表现所演奏的音乐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