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2022-02-06陈吉祥
□刘 永 陈吉祥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各科教学中,是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基因式”融入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体现教学思政核心的重要手段。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来看,这门课程对计算机专业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尤为重要,必须以思政元素为基础、以技术知识为支撑,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学生学习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发展现状,采用有效策略,并探讨挖掘有效思政元素在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发展现状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作为一门专业的网络安全课程,由此看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改革迫在眉睫。虽然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不断探索,也实行了专业化课程思政改革,但是课程思政发展现状仍是忧心忡忡。从整体上看,仍未形成较系统和完整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本门课程思政改革的难度。从实际情况看,对课程未能把握精准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向,部分教师的思政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也未有所更新,思政配套实训室也未完善,致使课程思政元素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极少,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结合过浅,最终出现思政教育“孤岛”现象。
在进行专业化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课程标准不仅要把握好改革的方向,还要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完善相关制度,保障课程思政教育落到细节之处,促使教师可以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发展,让思政元素跟专业知识技能有机结合,让课程对人才进行专业和思政的无缝培养,齐头并进。因此,进行专业化课程思政改革,深度挖掘和应用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有效策略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我们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标杆。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既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学内容更容易契合。
(二)使用“八个相统一”为方法论指导挖掘思政元素。“八个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改革创新方法论,深刻总结了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构成一个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1]它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灯塔,是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课堂共行的内驱动力。在“八个相统一”内容的指导下,课程思政教育不再是简单的政治思想宣传,而是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微课等,加强思政教育的深度,不断丰富学生思想意识能力,更加强调思政课程的价值性、知识性,为课程思政任务落实、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基本思想方法指导。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来看,相关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极快,这需要教师采用微课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方法等,将教学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和利用,并将课程思政“八个相统一”元素融入其中。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重点与难点制作成微课,并在微课结尾处设置启发性教育内容,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致,达到无形中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目的[2]。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的灵活性,将先进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应用其平台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课程思政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致,推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挖掘的思政元素及教学过程应用
(一)课程目标制定中挖掘和应用“四个自信”元素。“四个自信”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凸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制度、文化根基。将“四个自信”元素挖掘并应用[3],有利于学生对社会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社会及文化繁荣发展夯实基础。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角度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历史发展相关知识和网络体系原理知识等,进而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由于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数据通信、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分布式处理和负荷均衡处理等,是当前社会发展建设和各行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所以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而且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
综合来看,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水平、高尚品质素养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人才。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学科综合素养,需要建立在他们对文化、理论等自信的基础上[4]。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和应用“四个自信”元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进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以此实现智德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教学方法中挖掘和应用“匠人精神”元素。“匠人精神”即一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神、精益精神、专注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从业者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重要体现。其中,敬业精神是指从业者对待工作的严肃、谦逊、稳重态度;精益精神是指从业者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专注精神是指从业者不惧困难、细心、执着的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从业者追求创新发展的重要品质。正是这种“匠人精神”,才能让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创新与创造影响了全世界。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来看,工作环境质量较差,需要从业者怀有对职业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为从事的职业乃至事业做出奉献。同时,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对精准性要求较高,这需要从业者细心、专注、能够做到对数据信息精益求精,在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取得良好成果的同时,推动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业发展[5]。另外,作为新时代发展的技术力量,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要不断创新和突破发展,而这更加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创新精神,为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出“匠人精神”元素,教师要将“匠人精神”深刻地应用到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以此发挥出课程思政教育的隐形教育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发挥学生精神作用,促使学生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获得立生之本的同时,为计算机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三)课程实践教学中挖掘应用“四个正确认识”元素。“四个正确认识”是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发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对比、正确认识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从课程思政角度来说,其结构是立体多元化的,其方法要显隐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政水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加强思政元素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融合性,使学生对社会主义发展产生强烈认同感,找到自身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出自身效能。
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具有技术性强、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讲座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学科知识能力,推动学生学习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化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特点,增加教学互动、互评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观和价值观[6]。另外,教师可以在学校的支持下,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比赛等活动,促使学生加强学习,锻炼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四个正确认识”元素,让学生根据这一元素,进行相关技术设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目的。
四、结语
当前,我国高校在不断完善专业化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为把握好课程思政教育方向,加强思政元素在教学中的深度,实现高质量思政教育,为培养高思想道德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需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特征、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发展需要进行分析,挖掘出“四个自信”“匠人精神”“四个正确认识”“八个相统一”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合进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促使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