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民办高校劳动教育育人探索

2022-02-06梁巧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劳动评价

□梁巧娟

劳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一直强化应试教育,重智育而轻德育,重成绩而忽视体育,重视知识灌输却忽视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几乎被取消,即便开设该课程,大都沦为形式主义,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民办高校若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从而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中,通过劳动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高尚品德,并以此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及创新精神。

一、民办高校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育、美育及体育综合发展。劳动和智慧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著名教育家霍林斯基认为,劳动向学生展示了不断提升自我的广阔前景,劳动的创造力会激发新的智力兴趣,同时,在劳动中,当学生通过努力创造出成果时,他们将从内心获得快乐,一种创造性的美感由此升起,劳动对体育的促进作用更是明显,它直接起到强身健体作用。

(二)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将劳动教育列为德、智、体、美、劳“五大教育”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要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使之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重视劳动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

(三)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人类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漫长历程,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的积累,都是劳动的成果。人类在劳动中探索,在劳动中思考,在劳动中创造,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21世纪是一个讲究创新的时代,要求社会人需具备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通过劳动实践,促使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喜悦及成功的愉悦,进而产生创新欲望,他们会主动地思考、探索和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创造性精神将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使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才能。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及高尚品格。通过劳动教育,培养民办高校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防止滋生怕吃苦的懒惰习惯,劳动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伴随着劳动体验,人类文明也越来越完善。

(五)有利于人文知识的内化。无论是关于社会行为规范还是人文知识,都必须真正内化到人文精神中,表现为一种行为习惯,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体系,这必须依靠不断的实践。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下乡等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灌输社会公认的法律制度、伦理道德、价值观,被内化为人格的组成部分,使他们成为一个既能行动又能思考的人,在不断的适应和转化中完成从社会客体到社会主体的转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和完善人格。

二、民办高校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方面,不重视劳动教育。在教学观念上,各民办高校普遍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却忽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由于各民办高校不重视劳动教育,特别在教学理念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一是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不够合理。理论知识课程所占学时相对较多,而实践课程学时则相对较少。二是教材内容陈旧。现有的教材内容缺乏及时更新,不仅体现在理论教育,同时劳动实践教育也不能与时俱进,当今社会知识更新迅速,劳动教育课程,特别是和高科技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等专业,教材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但就目前而言,更新速度普遍滞后。三是劳动教育特别是实践教育的时机安排不够合理。比如教学实践常常被安排在毕业之前,但理论学习则是在第二或第三年,劳动理论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间隔时间太长,影响劳动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对劳动教育缺乏科学管理。一是在教学管理方面,缺乏劳动教育物质保障。劳动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才能顺利进行,然而,目前各民办高校对劳动教育的专项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同时,非常有限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劳动理论教育领域,而对实践领域的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目前的劳动教育困难重重,归根结底是由于规章制度的缺失,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有助于顺利实现劳动教育目标。三是缺乏完善有序的管理机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劳动教育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劳动实践教育,缺乏时间保障,同时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三)在教学评价中,忽视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评价。劳动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许多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课程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热情不足,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四)劳动教育缺乏时代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劳动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现有的劳动教育形式单一、陈旧,缺乏时效性,与新时期的市场经济脱节。

三、民办高校劳动教育育人的优化策略

(一)健全大学生劳动教育制度。民办高校的教育环境间接影响其所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劳动素质作为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各民办高校应健全学生劳动教育相关制度,因为健全的劳动教育制度是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石,这就要求各民办高校领导需重视劳动教育对健全学生人格的重要性,从而确保民办高校学生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一是各民办高校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劳动教育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劳动教育活动,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可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管理制度,实现劳动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二是各民办高校劳动教育管理部门加强舆论宣传,寻求高校宣传部门的帮助,引导师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认识,打造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校园氛围,实现劳动教育的广泛普及。三是各民办高校需建立“校家联动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新形式,确保民办高校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丰富民办高校学生的劳动教育活动。各民办高校需充分发挥劳动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抓住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认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借助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机会,积极开展校内外公益活动,重视校园宣传阵地和舆论平台对民办高校营造独特的劳动文化的重要意义。

1.积极组织节假日劳动教育活动。各民办高校可通过传统节假日,组织各种相关的劳动活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不断增加劳动教育的吸引力,使民办高校劳动教育更加活跃,促进民办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一是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志愿者日,5月1日国际劳动节等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此类活动除了在校园举行,也可以在社会福利机构、社区等地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二是民办高校可利用校庆活动对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并以此为契机建立“校园劳动节”,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归属感,也能在行动上感受到劳动给学校带来的变化。

2.定期开展公益性劳动教育活动。各民办高校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公益性活动的重要性,公益性劳动不仅能够让民办高校学生深入了解劳动的重要性,而且能够丰富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参加此类公益活动,可以提高思想认识,获得良好的身心体验和满足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增强为社会主义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完善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劳动教育的内容需合理科学,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还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劳动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对于不同专业的教育者,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科学选择,适应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学生劳动教育除了要注重劳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劳动技能的实践训练,劳动理论课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便更好地指导劳动实践。学生劳动实践包括劳动课和社会实践,劳动课是学生以动手劳动为主的劳动课实践,学生社会劳动实践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参加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

(四)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新时期需完善民办高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把劳动教育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之一,以此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提升劳动教育学习效果,同时,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能帮助教师获得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反思并调整教学行为,有助于发展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劳动教育的评价内容应该全面而具体,不仅包括劳动教育理论评价,同时也包括劳动实践评价,此外,具体评价时应该坚持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分级考核,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调动积极性,切实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加强政府对劳动教育的管理。劳动教育是民办高校的必修课,国家应该从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支持,要进一步加大对资本投入,允许政府权力介入劳动教育,为劳动教育的顺利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更是离不开国家的科学管理和监督,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落实劳动教育物质投入,确保劳动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结语

各民办高校需要实施劳动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及个性化的实践机制,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利用生产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和勤工助学基地等相关基地,确保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民办高校学生创造良好、多元的实践场所。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劳动评价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民办高校教学论三个基本问题研究的反思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学建模在民办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有效评价让每朵花儿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