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謇职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思想探究

2022-02-06徐甜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张謇劳动职业

□徐甜甜 王 飞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更是职业教育界的革命先驱者。他在职业教育领域开风气之先,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顾名思义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技能和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1]要想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直接对接社会生产活动,必然少不了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张謇一生创办的学校几乎涵盖了社会发展所需的各个领域,包括各类师范院校以及农、工、商、医等,在这些学校的教育中,张謇奉行知行结合、教学做结合、产教融合的教育思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更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劳动操作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实际的合格人才,这对于今天劳动教育的发展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张謇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教育的价值问题一直在教育界居于重要地位,也是教育哲学中的重要问题。教育的价值其实就是指教育的有用性或者效用,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有意识地接受教育,掌握受教育的内容,最终教育是否能够对我们自身以及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作用这样一种效用的评价和看法。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教会学生实践劳动,能否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作为受传统教育出身的张謇深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价值观更加注重实际的劳动教育,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是强国之本,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一种社会本位的教育价值观。

(一)张謇的劳动教育观强调教育的社会作用。张謇在教育过程中十分注重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强调指出:“实业教育,富强之大本也。”[2]对社会而言,他认为“教育者万事之母”[2]教育可以推动国家整体的发展,张謇在这一方面具有超前的教育意识,他认识到科举制度远远不适应近代工业的发展,要想使国家各个行业整体推进,就需要各行业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培育能够动手劳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张謇以劳动教育思想为本,以培育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先后在南通不仅创办小学、中学以及高等院校,还包括不同类型的技能型学校,例如南通农业学校,并设有农艺、农化、畜牧等系以及农艺试验场,南通纺织专门学校、南通女工传习所、发网传习所、南通商业学校、南通医学专门学校等,而且在社会教育方面他也有卓越的眼光,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气象台以及图书馆、伶工学社、更俗剧院、体育场、公园等一批设施,使南通地区形成了层次和门类齐全的完整的大教育体系。[3]

(二)张謇的劳动教育强调以生计为先。张謇一生都秉承着“建国君民,教育为先”的思想,认为教育应以生计为先,不仅为整个国民生计,更为个人生计。这也是解决了国家为什么办学和为谁办学的问题。张謇提出:“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现吾国国民生计日蹙,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2]国民教育,尤其是职业性的教育不是为了别的什么,首先第一目标就是为了解决国民的生计问题,为了受教育的学生能够学会劳动,解决就业问题。张謇苦苦勘察和寻找职业教育的价值定位,最终以百姓就业谋生作为其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3]这是张謇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认识到科举制度的弊端,对传统的教育考试制度的一种否定,认识到教育必须回归到为人类的生存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这样一种定位上来。在职业教育体系下,受教育的学生必须能够劳动,学成之后能够谋生,这也是一种谋生的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职业能力,这关乎到一个学生自身的生存质量,更关乎一个家庭生活质量。

(三)张謇的劳动教育观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张謇指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是“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2]在张謇的教育观念中,教育必须要教会学生具有实际用处的东西,而且还要与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方向相呼应,达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效果。他创办的多数学校教育都与南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以教育来推动社会进步。张謇在创办实业的时候,经常深感我国具有实际操作,创造性人才异常缺乏。“吾国人才培养异常缺乏,本应在工程未发生之先从事培育,庶不至临时而叹才难,自毋须借欧美之才供吾使用。”[2]张謇更加注重实业教育,他创办的学校不仅教会学生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能力,他提倡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学校生活要与社会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一种实用性的教学,这也是推动社会实践生产发展的必要途径。

二、张謇劳动教育中的知与行

张謇深刻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教育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在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张謇是受过传统教育的文人,但他也深受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结合中国的经世致用思想,与国外重视实践、倡导知行结合的先进教育思想,提出了知行并进的职业劳动教育思想。

(一)在劳动教育中,知与行结合是其本质特征。在张謇看来,“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居今之世,舍知行并进,尚安有所谓学务哉!”[2]职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职业,学生能否把理论与实践良好融合,学成之后顺利就业。在张謇的劳动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知与行的结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强调实际的动手劳动能力,二者不可偏废,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仅强调一方面,便不是真正的职业教育,也便没有实际的劳动教育意义。张謇希望学生能够从实践和应用出发,达到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真正的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在实际的劳动操作情境中把自己的学的知识快速有效地调动出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二)在劳动教育中,知与行各自发挥其重要作用。张謇重视劳动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指出:“诸生毋以书本为死知识不足学。须知书乃前人已经验之言,由已经验之言而浚以智虑,阔以见闻,则曰新矣。所谓温故而知新也。”[2]在张謇看来,虽然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练就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也不能缺乏理论知识的引导。对于一项具体的实际劳动操作事务来说,知是行的先导,没有具体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盲目地进行实操,也只能是没有方向的,盲目的。同时,张謇同样重视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行是知的表现,更是知的最终目的。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应用于实践操作,其理论知识更显苍白和无力。张謇在创办的学校严格遵循这一原则,他会首先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健康体质、学理知识的培养,其后会以此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学校中建设实际的操作场景,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为其安排实习活动,巩固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知与行不仅要结合,更需要创设条件,向知行并进转化。知行结合与知行并进并不能等同于一个概念,知行结合的后果不能必然推动知行并进。知行结合是针对于知行分离、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分离而言的,更加强调在学习知识技能使其增长的同时,实践能力也要随之跟上,不可偏废。两者要想并进,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张謇看来,这个条件就是“忠信笃敬”,张謇指出:“知之匪艰,行之维艰;知虚而行实,知捷而行迟;知一人事,而行则众人事,知一日事,而行非一日事;知不正不中,不足为知,行不正不中,不足以行。”[2]在张謇看来,从学堂里获得知识是比较容易的,但是把知识技能在实际劳动中表现出来是比较难的,达到知、情、意、行的并行统一才能够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成果。这就需要“忠信笃敬”,只有具有一种虔诚态度,以此来学习、实践与和人共事,才能够切实有效展示学习成果,推动知与行齐头并进,从而获得真知、追求真理、练得真功。

(四)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要让知识技能服务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推动个人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张謇看来,知与行任何主体都是人,理论知识的获得者是人,利用知识开展实践操作的亦是人,在已有的现实条件下,必须不断检视自己获得知识的完整性以及有用性。要用自己获得的知识技能来服务实践,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修正这些获得的有可能会出现漏洞的知识,同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理论知识推动实践技能发展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在张謇看来,知行并进的关键在于知识和技能服务于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发展。[1]

三、张謇劳动教育的育人实践

中国的职业教育之初,缺乏认识和实践经验,张謇认识到教育与实践的脱节,他加强对于社会实际的考察,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一)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与理论教育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张謇认为:“将欲行之,必先习之,有课本之学习,必应有实地之经验。”[1]从中可以看出,对于社会经济建设的推进,必须有相应的人才为之配套,而相应的人才需要专门的教育进行培养,同时如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进行阅历经验的教育。张謇以此来改革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程学习之外,增设学生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实训、实习课程。如张謇在纺织专门学校《学则》中专门设置“实习”一章,根据不同阶段的年级特点,开设不同学时的实习课程,实习的课时时间长短随年级的增加而增加。如此就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劳动操作技能自然地糅合在一起,这样就更加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配套。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劳动教育培养模式。张謇把教育的目标更多地放在了现实生产发展的需要之上,他在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工学结合的模式。一是在学校内部建立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操作间、实验室,以此来开设实习实训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二是以学校为主体,创办一些企业、商店、药房等实体经济,这样就为学校的学生提供了真正可以面向社会的一些实习实践环境,发挥天然的人力资源优势。1917年,张謇就面向纺织的学生,学校开办了相应的织造室,生产布匹进行销售。同时,还利用工厂的有利条件,创办学校,以此来加强已经工作的职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培养,完善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这也算是张謇在职业劳动教育中开创的先河,具有过人的胆识。三是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体发展相互配套,利用社会资源来补充学校的发展,届时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的发展。他建设农场、医院、博物院、气象台等社会实体,不仅能够为社会整体的发展造福,还能为学生的实习提供相对应的场所。

猜你喜欢

张謇劳动职业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论张謇的日本观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热爱劳动
我爱的职业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