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长寿湖入湖主要支流污染状况调查分析

2022-02-06孙芳芳何明燕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支流水源地长寿

□孙芳芳 徐 敏 何明燕

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在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逐渐加剧,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呈现直线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了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安全。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状况对城市饮用水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这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还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与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因此,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调查发现,长寿湖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已经得到了改善,但是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一直存在,通过对长寿湖入湖支流的相关情况调查可以从源头上进一步控制水源地的污染,并以调查的情况为依据,提出减少污染的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长寿湖入湖主要支流的调查方法和内容

(一)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查阅文献,获得研究的相关基础资料。

2.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勘察入湖主要支流的数量、分布等;考察长寿湖区域的相关污染情况及变化;与长寿湖管理人员、周围居民及游客访谈,深入了解长寿湖与污染相关的情况。

3.归纳研究。归纳收集信息并整理,得出结论,提出建议。

(二)调查内容。

1.长寿湖入湖支流水系。长寿湖的主要入湖支流共有九条,分别是从东部湖区进入的赵家坝河、小河、板桥河、雷祖河,从中部湖区进入的余家沟,从北部湖区进入的龙溪河、响塘村河、余洞坪河、咸丰村河。根据过去的调查发现,在这九条入湖支流中,除小河外水质均普遍较差,其中龙溪河水质、余家沟水质、板桥河水质均为劣V类,咸丰村水质为V类,东北部小河水质较好,为III类[1]。其中龙溪河为长寿湖水源的主要来源,也是此次调查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龙溪河的入湖支流情况及各污染源对龙溪河的污染情况从2013年和2019年的监测数据对比,发现龙溪河的工业污染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农业养殖种植污染、城镇污水垃圾污染加重,这也表明对龙溪河整体的水质情况进行调查很重要。

2.污染因子调查。

(1)监测断面的选择。在对长寿湖的入湖支流的调查中发现,龙溪河在长寿境内的几个重要断面,包括普顺、六剑滩、长寿湖、烟坡、运输桥和磨刀溪六个断面。

(2)污染指标的选择。选择包含水质、温度、酸碱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浊度、氮磷、氨氮及电导率等,龙溪河长寿段主要是高锰酸盐指数、氮磷的总含量超标,这是控制这几类污染是减少长寿湖污染的重要途径[2]。

(3)污染因子分析。由2月份普顺、六剑滩和运输桥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在龙溪河进入长寿区境内后,水质在逐步净化,从刚入境时的Ⅳ类变为了Ⅱ类水质。从总体上来看,龙溪河在长寿境内的水质和水流环境得到了严格的治理。在普顺监测断面时水质为IV类,这表明龙溪河在刚进入长寿境内时水质并不好,河水污染也较为严重,国家和政府对于龙溪河(梁平段)的污染治理也较为重视,出台了许多的文件与政策。在六剑滩监测断面时可以看到,水质变为III类水,这也就意味着龙溪河与长寿湖的其他八条入湖支流在湖中汇集后,水质被稀释、治理,使得整个长寿湖水质达到III类水,得到优化,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长寿湖的其他八条支流的水质并没有太差,或者说到目前为止,所有支流汇集后并不会给长寿湖的环境带来较大的污染和水质变化。在运输桥监测断面可以看到,水质经过人工治理、物理化学、生物净化后,水质可达到II类,这也间接说明长寿区对于龙溪河和长寿湖的环境治理力度大,成效也明显。

二、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氮排放污染严重。龙溪河的污染源较多,分布面较广,城镇发展迅速,氮的排放量也飞速上升,污水、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滤液之久或间接排入河中,使得河中氮污染加重。随着养殖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农业耕作方式落后,过度依赖且不合理使用化肥,畜禽粪便的污染,投放鱼类养殖所需的相关氮化学药物[3],垃圾处理设施缺乏大面积等,导致的氮污染更加严重。

(二)含氮污染物处理能力差。龙溪河沿岸工厂众多,食品、化工、制药等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渣中的氮含量较高,但无论是未处理或经过处理,对水造成的氮污染问题依旧严峻。这也是因为处理技术和设备落后,对污染治理的投入较少所致。在农业养殖、种植上,灌溉和种植方式都较为落后,不能将施用的农药化肥充分利用,排放的含氮污染物浓度高。

(三)执法与监测体系不完善。政府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也免不了面对“情”与“法”的问题,不是所有执法人员都能做到对所有人和事都能无差别对待,部分监测人员会在水质监测时,操作不规范,理论知识不够硬,上手操作能力不够强,其专业素养和实体操作需要提升。

(四)公众参与度低,环保意识弱。公众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方法还较为缺失,执行力较弱,部分工厂甚至知法犯法,偷偷排放污水,加重了水资源的氮污染。附近居民、景区、农家乐、游客等,他们所制造的废水、垃圾等污染,并没有工业排放那样有严格的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与罚款,这些分散的点污染源毫无节制,尤其是农业种植中使用的氮肥,不能严格把控。

三、加强长寿湖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氮污染的排放控制。在长寿湖及其最主要支流的污染调查中,污染源囊括了工厂排污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排放污染,以及农业面源和养殖污染等。这为对龙溪河的保护治理提供了方向,一是在源头上对污染物的产生量进行控制,例如在养殖过程中科学地选择养殖场所,更多地使用清洁的养殖技术,在饲料的投喂上综合考虑,在对经济收益不影响或影响较低的情况下,最大化地考虑对水环境的影响,减少氮元素通过渗滤液、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河水中[4]。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更要注意清洁环保工艺的运用,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在农业种植上,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更要适量,化肥农药中所含的N、P等元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目前,龙溪河中的N元素均处于较高的浓度,需要进一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稳定塘等技术治理。二是需要控制排污量,尤其是在排放入水前,一定要对污水进行处理,要确保达标排放。

(二)含氮污染物质重复利用。龙溪河的周边存在着大量的工业企业以及农业养殖产业等,这些企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渣中含有大量的氮元素,这些氮元素是龙溪河氮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这些企业的污水除了达标排放,还可以经过简易处理进行二次利用,又或者与其他的企业合作,将产生的污水运用于其他可以运用污水的企业工艺之中。在畜牧养殖中也可以将产生的粪便、部分污水用于灌溉,实现含氮污染物质的重复利用。除了循环利用外,在城镇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上,要注意结合当地的环境、生态系统的特点,应用相应的污水处理技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从源头上降低氮污染,提升水质质量。

(三)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法与各方的监管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政府的执法可以更好地约束企业与个人的行为,而公众与相关机构的监管,一方面可以使政府更规范地、更正确地去使用权利并履行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个人和企业做出一些对环境有所影响的行为时能三思而后行。在执法过程中,政府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一视同仁。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完整的、成熟的法律体系。而这一点在国务院所发布的《意见》(简称)中也提到,强化法律法规支撑,强化执法监督,完善污水收费政策,并利用所获得的资金支持相关项目建设。除此以外,执法与相关部门的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使相关人员更好地去履行自己的职责,遇到突发情况时,人员的机动性强,灵活简化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整个环境监测的体系建设,提升监测的质量和规范。

如今的长寿湖通过治理后能达到国家III类水质,这也就说明政府所制定的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污染物的排放、调查指标数据的变化也可以证实。因此,在对长寿湖水质进一步优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对氮污染的控制与治理上,更应该深入贯彻落实政府所制定的相关法规,在源头上更好地保护水源地的水质安全。

(四)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龙溪河的氮污染治理问题必须依靠公众的力量。水源地的保护不仅是自上而下,不仅是只依靠政府立法、执法司法就可以,更需要人民守法,自下而上地对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我国人口众多,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也会较为严重,就目前而言,人们对水源地保护的知识较为匮乏,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上一辈人中还没有进一步扎根,因此要提高保护意识,加强宣传。一方面由政府牵头,使用更多渠道的宣传途径,并景点、社区等聚集人数较多的地方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手册;另一方面提升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比重,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当前,长寿湖的旅游系统也在进一步完善,这就意味着在未来,长寿湖及附近水系会迎来大规模的游客旅游,游客、农家乐、酒店等都会给湖区环境带来污染,氮污染也会加重,加强公众的水源地保护意识、提升游客环保素质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支流水源地长寿
世界上最大的升船机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基于因果分析图法的饮用水源地保护探讨
阿什河某支流河岸带草本植物重要性初步研究
金沙江支流东川玉碑地遗址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
吉林省供水水源地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