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执法监督制度建设研究

2022-02-06郭培志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统计法执法监督执法检查

□郭培志

随着统计宣传和执法力度的不断扩大,各级领导看到了统计数据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以准确的数据为依据,才能提升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统计工作的高低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如若无法保证准确性,势必会影响国家的经济调控。因此做好统计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一、统计执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统计法》的颁布,人们的统计认识得以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存在统计法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现状,因此无法满足执法的需要。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问题。

(一)没有形成良好的统计执法环境,法治意识薄弱。在整个社会当中,人们对统计法律的认知还停留在模糊的状态,不了解统计部门的工作,更不要说懂得《统计法》的法律法规了。还有部分人认为《统计法》就是摆设,即便统计工作和实际情况出现了出入,也没啥大不了的,进而加剧了统计执法的困难。

(二)统计工作者的执法认识薄弱,在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部分统计工作者认为严格执法会影响基层人员情绪,害怕没有与基层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无法获得他们的支持。还有部分统计工作者在执法中遇到挫折就想后退。甚至还有部分工作者害怕严格执法受到领导的“特别关照”。诸多顾虑的存在阻碍了统计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1]。

(三)统计执法人员工作能力不高,执法水平有待提升。基层统计执法工作者并非专业出身,他们专业知识薄弱、没有参加过系统培训,不能全面地理解统计执法。另外,因统计执法工作者是兼职,他们无法全身心地进入到执法知识钻研中去,执法水平有待提升。

(四)统计处罚阻力大,阻碍着统计执法的执行。在各大部门当中,统计部门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没有权没有钱,一旦形成对某个单位的立案处罚,职权单位的压力便会随之而来,其他单位也会通过各种关系说情。甚至有的县(市、区)开展统计执法的工作中,会因面子等因素受到阻扰,进而放弃处罚[2]。

二、加强统计执法工作的紧迫性与责任感

统计工作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执法检查可以发现统计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比如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薄弱,法律落实不到位、惩处不公正等等,因此推进统计法的进一步实施、加大执法监督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一)实现统计改革的必然要求。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统计法》,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更具可行性,而且从源头处规范统计工作,以提升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为《统计法》的合理开展提供依据。中央改革小组在第28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明确了统计部门的工作使命。要想提升数据统计质量,必须捍卫统计部门的工作权威,而加强统计执法力度建设则是一个可行的措施。基于此,必须从思想上重视统计建设,拿起统计执法利刃,对统计造假、数据虚报的现象进行严格惩处,用法治力量实现统计改革与创新[3]。

(二)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全面开启了依法治国的部署,在经济不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改变的今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开展统计执法,以将统计法治的工作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只有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数据依据。在我国统计法治的建设中,统计执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因执法方式落后、资金或人力投入不足等现状,无法将统计执法的作用发挥出来,无法对各类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并阻碍着统计法治的健全,影响着统计体制的改革。因此做好统计法治建设、提升统计法律的教育作用非常重要,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顺应“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选择。在政府监管体制的不断发展下,“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措施在统计执法工作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并形成了全面覆盖。开展“双随机”执法,是统计执法的一种创新,“一单两库一细则”的建立体现着执法理念的转变,是提升执法工作的根本措施。为了将“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措施的作用真正发挥到位,必须顺应当今形势,提升统计执法力度[4]。

三、统计执法监督制度建设研究

针对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统计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全面解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条例》,并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这为提升统计执法力度带来了有利的契机,因此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拿起统计执法的大旗,完善监督机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一切违法行为、数据造价行为严厉打击,捍卫统计法律,从根本上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为统计执法构建一片光明的前景。

(一)增强法治意识,扛起肩上的执法责任。统计执法工作者必须认识到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当下工作开展提出的要求,因此要顺应发展形势看到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紧迫性,将做好统计法治建设作为当下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起法治观念,扛起肩上的执法责任,才能将执法工作一步步的履行下去。第一,领导要明确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好执法工作人员的指挥工作,以将责任层层地落实到位。第二,在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中,对一切统计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坚持问责追责并查找原因,以将统计执法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5]。

(二)做好统计宣传教育,强化法治意识。要想切实解决执法力度薄弱的问题,必须从强化工作人员法治意识入手,并利用广播媒体、电视等媒介加大宣传,让《统计法》《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法律深入工作人员内心,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发挥领导干部的领导作用,通过培训、再学习提升领导干部的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并在领导干部的带领下提升统计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为统计法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增添一份动力。第二,抓好统计工作人员这一重点,通过开展以“统计法”为主题的培训活动,丰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执法能力。第三,结合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的力量,采取趣味方式开展统计法宣传工作,以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进而在社会合力的支持下,保证统计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建立统计执法机构,建设高素质、高能力的统计执法队伍。统计执法机构是保证统计执法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统计执法机构并配备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另外,还要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以丰富工作人员的统计业务知识,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将其培养成懂业务、熟悉法律的复合型人才,以从根本上提升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

(四)加强执法检查力度,维护统计的严肃性。要想提升统计执法力度,必须维护统计的严肃性,同时通过思想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做到敢执法、善执法,将自身工作职能全面发挥出来。同时以事后监管新要求为标准,全面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的检查方式,按照抽查方案明确比例和频次,以将统计违法追究制落实到位,对检查中存在的一切违法行为,必须严厉查处,对滥用职权干预统计工作的人员,尤其是采用虚假数据的单位或个人严厉查处,坚决维护统计法规的延续性。与此同时,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统计执法检查的查处程序,做到“坚实事实、讲究证据、合理处理”的原则,同时还必须按照统计执法规范开展工作,以保证统计执法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实现统计体制改革与创新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6]。

(五)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为统计执法构建良好的环境。《统计法》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便是做好统计基础工作,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健全网络统计,提升数据报送质量。第二,统计执法工作人员要严厉监督各单位建立原始台账,做到数出有源头,数出有根据,这样才能在保证原始资料的基础上,为统计执法的有序开展提供数据基础。第三,将统计执法列入到统计工作中去,让各大企业从思想认识到接受统计执法检查如同上报数据一样,都是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认真配合,才能为统计执法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严惩力度,实现多元整合。数据科学性、合理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必须保证数据质量。报告指出:提升统计执法监督力度,提升统计质量,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健全统计监察制度。做好对各地区、各部门是否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开展监督工作,切实保障执法人员执法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第二,加大对违法行为的严惩力度,提升统计执法的权威性。通过对违法案件的严厉查处,增强工作人员的党纪责任,对统计工作的弄虚作假现象进行“一票否决”。第三,对统计报表杂乱的问题,开展统一清理。建议国家统计局立足当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国家、各地区、各部门统计调查工作,对违背经济发展的工作进行优化,以实现多元的整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背景下的统计工作不单要做到有法律制度做保障,更要做好统计执法监督制度的建设,这样才能增强人员的法治意识,才能做好统计数据工作的有序开展。虽然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下,统计执法规范标准得到了提升,但在法治建设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只有广大人员结合起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钻研和实践,才能提升统计法制水平。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面对新背景、新时代,做好统计法制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统计法执法监督执法检查
“六个精准” 扎实做好执法检查“前半篇文章”
稳健统计法在实验室能力验证中的应用
加强执法监督 促进公正廉洁
京津冀三地将首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建设完备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的保障措施
常用统计法处理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探讨
2013—2017年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项目汇总
福建煤监局开展2017年煤矿安全监察执法监督检查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高阶统计法实现微机械陀螺降噪
甘肃天水开展元旦前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