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探讨
2022-02-06李艾霖
李艾霖
2017 年3 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围绕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境外投资以及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到应审尽审、有审必严。内部审计在实现国企国资审计监督全覆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大环境发生变化,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在与日俱增,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内部审计也就从中体现出了更高的价值,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也显得愈发重要。在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后,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就成了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和必然之路。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
在内部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日益健全,基本形成了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内部审计闭环。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监督的保障下,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对国有企业以及各级子公司的主体责任也更加明确。但由于内部审计的必要经费也出自企业年度费用预算,在一定程度上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活动受到国有企业的制约,同时有些国有企业存在“上紧下松”的现象,例如,在国有企业本部重视内部审计的情况下子公司尚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还未实现无盲区、全覆盖,因此还有一部分屡审屡犯的情况,对审计整改不够重视。
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重点内容
1.对相关财经法规执行情况的审计
国有企业不仅应当严格执行《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落实中央和地方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决策部署。董事会、董事长以及总经理的职责履行情况也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重点监督内容。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是否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相关责任人是否存在在职期间的渎职问题等。
2.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的审计
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良序,内部审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旨在保证企业的各类经济活动控制程序有效运行,重大项目决策科学合理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对各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审计和分析,有效防范经营风险,能够对存在缺陷的环节做出客观评价和监督整改。
3.对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的审计
国有企业的重大建设项目往往有来自政府的投资,对国有企业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有利于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审查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管理情况,重点关注完工项目的竣工验收和资产登记、违规的资产担保和抵押现象、账外债务以及账外投资项目,以及合同的规范管理等方面。
三、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路径
“审计全覆盖”不仅仅是审计对象的全覆盖,也是审计范围的全覆盖。这不是对国有企业不分主次、不顾逻辑的全盘审计,而是立足于总体的情况下,有重点,有偏好的实施审计。重点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企业效益为目标,做到应审必审,所审必严,有错必究。
1.健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委顶层设计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的核心。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的组织体系,要求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党委或董事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党委或董事会是内部审计机构的最高决策者,负责统筹协调内部审计的制度建设、审计计划;人员安排、奖惩考核等重要事项。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经理层只负责内部审计监督的落实和无条件地积极配合,接受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审计检查出的问题积极进行整改。同时,加强国有企业各二级子公司对内部审计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必然要求。各二级子公司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由企业本部内部审计机构统一管理,定期向企业本部进行工作汇报。
企业还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和业务特点对审计人员进行选拔和继续培养,鼓励审计人员参加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打造专业过硬的内部审计队伍。同时,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加入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拓宽内部审计队伍的发展。
2.完善审计信息资源整合,创新审计信息平台建设
被审计资料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内容是否能够全面覆盖,审计人员必须在掌握充分的信息的前提下,才能发表审计意见,完善审计信息资源整合就势在必行。在整合审计信息资源时,需要注意审计反馈和记录的事项要全面,记录后需要由被审计单位进行签字确认,对审计方案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清晰明了,确保已经掌握各种重要信息。
而随着国有企业规模和业务的不断壮大,社会大环境和国有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期待,简单地依靠人力审计已经很难满足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要求日益剧增,创新审计信息平台建设就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服务水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树立现代化的审计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便利成果,利用网络信息的发展成果搭建和创新审计信息平台。建立与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项目跟踪审计模式,消除“数据烟囱”“信息孤岛”等情况,迫切需要加快推进实施大数据审计、联网审计和“智慧”审计。
3.加强审计成果运用,提高内部审计效益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围绕企业效益为中心展开,因此内部审计机构在揭露问题的同时也会重点关注提升企业管理绩效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方面。在“免疫系统论”影响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应当回到提高国有企业自身的免疫力上来。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方案的制定应当聚焦于制约企业改革、转型和发展的热点、难点上,统筹审计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对各类风险做到严格把控,对于专项问题可以整合纵横对比进行分析建议,确保应审必审。同时,对于各二级子公司的内部审计成果加以检查和利用,提高审计效率。
四、结语
在“审计全覆盖”提出后的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覆盖面积有所增加,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仅讲求审计监督的覆盖面积是远远不够的,内部审计最终目标更应该是组织建设、文化建设、人才培养。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制定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问题解决措施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