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记张丰强和他的“泛控激活医学”理论及实践
2022-02-17廖仲康
廖仲康
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大多都记得著名作家徐迟先生所写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讲述的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世界性数学难题所体现出的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至今仍然深深印刻在那代人的心中。
笔者今天要讲述则是我国中医界一个“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
1999 年12 月,时任北京弘景中医研究院院长、年仅37 岁的张丰强大夫在中医权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泛控激活医学初探》的论文,并未引起中医界和新闻界的多少关注。时至2001 年1 月16 日,《科技日报》报道:“张丰强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泛控激活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尖端课题。这一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医学艰难探索与漫长积累的结晶。它将使人类战胜疾病的理论与技术翻开新的一页”,2003 年8 月25 日的上海《新民晚报》也做了相关报道。张丰强这一研究成果被权威专家誉为中医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但由于在医学临床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证明,所以他的“激活理论”对许多中医界来说,还处在观望和迷茫之中。就像未被雕琢的和氏璧,并未显示出它应有的光芒。
时隔二十年,张丰强,当年曾创建“泛控激活医学”理论、攻克中医界“哥德巴赫猜想”的年轻中医大夫,如今在哪里?
笔者也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张丰强的故事,结果在上海闵行大方脉中医研究院找到了张大夫的踪迹。网上显示,张丰强1999 年离开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之后走南闯北,在北京等地创办多家医疗机构,2003 年到上海创业,至今已整整17 个年头了。据网上官方报道和百姓留言,张丰强自1991 年至今,他先后在国家出版机关和权威杂志上发表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20 余篇,尤其是他的“泛控激活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许多专家教授束手无策的人间怪病,经他之手都能奇迹般地痊愈;无数疑难杂症,经他之手都能化险为夷;由他发明的肚脐“贴博士”,开创了我国中医药内服外用的先河,已为数十万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的事迹曾多次在全国媒体和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他对中医事业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要领导及我国中医界权威机构的充分肯定。张丰强这块沉寂二十年的“和氏璧”终于显示出他金子般的光芒。
怀着对张丰强大夫的浓厚兴趣,笔者于近日拜访了他。
(一)
张丰强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中医世家。在孩提时代,他就知道家里许多亲戚都是学中医的,父亲虽然没有从医,但业余时间研读医书,搜寻民间偏方,善用马钱子散治疗腰腿痛,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曾外祖父更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不仅乡亲有病会去找他,就是十里八乡有疑难杂症的也会专程来找他治疗。地里的一些不起眼的野草,经他之手,就成了治病的灵丹妙药,一根小小的银针,经他之手,短短几分钟就能让抬进门的病人轻松地走回去。外祖父、舅父、表哥等,更是代代相传,在当地颇有影响。中医的神奇,在张丰强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根,他立志: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像曾外祖父这样的神医。
20 世纪80 年代,由于诸多原因,中医已是个不受待见的行业,所以,在高考时,很少有人会去选择这个志愿,班主任、老师们也大都不支持张丰强。然而,从小就生活在中医氛围的张丰强,已与中医结下不解之缘,被中医神奇的魅力所征服,他坚信中医这颗凝聚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的璀璨明珠总有一天会重放光芒,他热爱中医。所以,1980 年高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这条道路,并如愿以偿考取了山东中医药大学。
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理想与现实之间还是有一条很长的路。
前辈们之所以能凭一双眼睛即知病情根源,凭一双手、一根针、一张方子、一帖药就能治愈各类疾病,这绝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前辈们经常说,要学得“望、闻、问、切”的真谛,首要的一条就是要静得下心,耐得住寂寞;要淡泊名利。一些和张丰强一同进校的同学,因受不了这“苦行僧”的生活,中途退学的有之,转学另谋“高就”的有之。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张丰强也曾困惑过,迷茫过。但先辈们的嘱托,孩提时代的发愿,时时在心头缠绕,时时在告诫他:要为中医世家争光,要成为一个百姓拥戴的中医大夫,就要以苦为乐,以百姓的健康为己任。为获得更多的知识,学得更多的本事,在这五年间,他如饥似渴地在中医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浩如烟海的中医宝库里寻觅。
在大学的五年,对于张丰强来说,生活是清贫的,学习是艰辛的,但收获是巨大的。他不仅以优异成绩出色地学完了所有学科,还潜心研究了《黄帝内经》《易经》和《道德经》,并怀着对哲学的浓厚兴趣,下苦功夫攻读了众多古代医案、各家学说、本草方书,并涉猎了“系统论”“信息论”“泛控论”“混沌学”等现代科学理论知识。
中国有句俗语,“士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说,张丰强当年进中医药大学只是为了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而经过这五年系统的学习和探索,他开始从科学理论的高度来研究中医的价值,开始从哲学的层面来思考中医的发展。张丰强认为,中华医药历史悠久,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神奇无比,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和智慧积聚,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杰出贡献。作为一个立志学中医的人,不仅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更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这份珍贵的遗产,使之发扬光大,为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二)
张丰强既是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务实主义者,五年的大学生活,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医即使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一般的也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检测和治疗疾病;从中医来说,虽然也可以用这样的手段来检测疾病,而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医大夫,则更应该具备通过目测患者的五官、脸色、舌苔及以手把脉、检查体肤来判断疾病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望、闻、问、切”四个字。虽然在医书上都有明确的表述,但要真正能掌握它的真谛,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以舌苔的辨别来说,普通的中医仅能分出寒湿二气,而一个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大夫,则能从舌苔的细微变化中看出脏器现状、病因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从而能实施更精准的治疗;又如把脉,单就脉象而言就有28 种,要通过三个手指在病人左右手的寸关尺上,依据脉搏跳动的快慢、强弱、深浅就能察觉出患者五脏六腑的状况,没有长期的努力肯定是不行的,一些悟性差一点的中医,虽过了三年五载,却仍难正确分清各种脉象,以至于诊断病情还得依赖于仪器设备;中医处方更是变化莫测,同一个病症,因患者的年龄大小、体质差异等原因,在用药剂量上大有讲究,剂量小了难以见效,剂量过了就可能有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实践中获得真知,掌握过硬的本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大夫,用“披星戴月,呕心沥血”这八个字来形容张丰强,一点也不为过。
大学毕业后,张丰强在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了15 年。在这15 年间,他白天上班看病,晚上回家看书。按他的说法,就是吃饭、走路、上厕所甚至晚上做梦都在想着中医的事。院里的同事都说张医生对中医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张丰强有今日的成就,除了他的刻苦勤奋,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他从医的生涯中遇到了很多贵人,很多我国中医界的泰斗和殿堂级的名医。
1984 年冬季,他在青岛市中医院实习期间,就有幸跟随王冠群老中医待诊。王老中医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擅长疑难病的治疗,如冠心病、慢性肠炎、肺癌、哮喘、风湿等病症。张丰年得其真传,受益良多,为他日后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奠定了基础。王老见张丰强为人忠厚,勤奋好学,有心将平生所学都能传授给他,无奈实习期仅为四个月,临别时王老希望他有时间能再来。不料别后三年,王老竟驾鹤西去,此事让张丰强留下了终身遗憾。1985年毕业分配到临沂市人民医院工作以后,他有缘得以在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姚子扬老先生身边工作。姚老学识渊博,传统文化功底深厚,在临床上辨证精准,用药轻灵。张丰强跟随姚老一起看门诊,外出会诊,共同查病房,获益良多,尤其在肾病、肝病、妇科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87 年和1993 年张丰强曾二次去北京进修,尤其是1993年、1994年的那次进修,对他来说是终生难忘的。因为,在那里他得到了我国中医界最顶尖的国医大师的指点和真传,使他的医术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这期间,张丰强先后师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北京市中医医院的王绵之、刘渡舟、赵绍琴、施汉章、李曰庆、关幼波、印会河、李乾钩等我国中医界各个学科最具权威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亲身感受了中华医药神奇的力量,目睹了这些国医大师的风采,他们知识之渊博、文化之深厚、把脉之精准、断病之神奇、用药之轻灵,都让他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特别是中医泰斗对病家生命负责的医德,对权贵百姓一视同仁的高尚品格,对医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对治学一丝不苟的精神,都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成了他一生从医的基本准则。
说实在话,这期间张丰强在北京过得很艰辛。每天清晨从住地出发,骑着自行车在上述医院之间来回穿梭,光路上就要三四个小时。白天都要跟着老师在各个医院待诊抄方,由于急着赶路,每天中午只能啃个包子、吃碗面来充饥。一到晚上则要整理处方,查阅资料,书写心得体会,常常到深夜一二点后才入睡。在北京的这些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但他心里却很踏实,很愉快,因为他觉得很值。
(三)
张丰强1980 年跨进医学院大门,1985 年踏入中医门诊大楼,之后又走南闯北,进修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丰强这些年的努力终有成果。刚进医院没几年,他便在门诊初露头角,显示了在处理疑难病情上的才能,获得了病家的赞誉。1989 年山东临沂财政局一个老干部得了大叶性肺炎,医生给他使用了大量的抗生素,病情不仅没有好转,还高烧连续半个月不退,家属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了张丰强。张医生在仔细了解病情后,开了三帖药,第一帖下去,当晚就明显见效,就一天半时间,病人的烧就完全退了,半个月后,病人就出院了。类似的成功医案不计其数。1999 年,山东有个农民在自家盖房时不慎碰触了高压电,胸椎受重伤,大小便失禁,下半身失去知觉。在神经内科、泌尿外科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一直不见效,转到中医治疗了一个月,病情仍未好转。张丰强接手这个病人后,以他多年临床的实践,采用针灸、药敷、汤药多管齐下的方法,不到二周病人的情况就有很大改善,二个月后,病人就治愈出院了。
2002 年12 月26 日,上海新闻媒体在网上登了一条消息,称有个12 岁的女孩得了一种怪病,每天体温上下温差要近20℃,最高达44℃,最低则仅有27.2℃。家属四处求医,各路专家均束手无策,最后家属只能求助媒体,希望有奇迹出现。上海新民晚报有个记者曾在报纸上看到过张丰强治疗疑难病的报道,于是就找到了他。张丰强以自己的临床经验及这个女孩的实际情况,觉得一些专家提出的“脑瘤”的诊断在病理上难以成立。依据他的经验,认为主要是病毒感染。考虑到这个女孩家庭的实际情况,张医生决定免费为其治疗。结果用三个月的时间解决了发高烧的问题,又用三个月的时间解决了低温的问题。现在这个女孩早已大学毕业、结婚成家。四川绵竹有个寄宿制的高中生,一到学校就发高烧,周五回家休息的二天体温就正常了,家属寻遍了名医,找了许多民间高手,都无济于事。最后找到张丰强,治疗了十几天体温就正常了,巩固治疗2 个多月就病愈了。张丰强能治怪病的消息经新民晚报和上海电视台等媒体报道以后,山东、河北、四川等地先后有10 多个类似的病人都闻讯赶来上海,经张医生精心治疗后都得到了康复。
张丰强擅治疑难病的事迹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主流新闻媒体也予以报道。《中国红十字报》《科技日报》《今日信息报》、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上海大众卫生报》《上海中医药报》及山东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亦曾多次报道过张丰年的事迹。不少熟悉他的中医界泰斗对张丰强神奇的医术也予以高度赞赏。
(四)
记得大学刚毕业进医院的时候,有个患尿毒症晚期的病人,被病魔折腾的整日呼天喊地,最后因医治无效而离世。这件事对张丰强刺激很大,他曾含着热泪记下了这样的日记:“医生的隔离衣多么白呀,白得就像一张张苍白的脸,可为什么面对老人求生的眼神,它们却不能泛出红晕?”正是这一声声的呐喊,激起了张丰强早在幼年时代就立下“将来一定要成为神医”的鸿鹄之志,让这个还不到而立之年的中医大夫,担起了当时世界医学界许多专家权威都共同在努力而一直未能解决的世界性难题——攻克尿毒症的重任。
尿毒症是一种因肾功能减退甚至丧失,导致体内毒素和废物不能排出而聚集在血液和脏器内引发全身中毒的器质性病变。在医学上,它同恶性肿瘤和艾滋病同属绝症。人类在攻克尿毒症这个难题上做了无数努力,但收效甚微。西医治疗尿毒症,主要是靠抗生素,虽暂时有效,但由于抗生素严重干扰和损伤了人的免疫功能,因免疫力减弱,极易发生感染,病情会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病人是不治而亡;虽然可以换肾,但费用昂贵,能承受得起的不多,即使换肾,由于技术、排异等多种原因,存活超过10 年的仅为1%;中西医结合治疗,虽在抑制免疫反应、清除体内毒素、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上有一定作用,但本质上还是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为了攻克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张丰强足足用了将近十五年的时间。
在这5000 多个日日夜夜里,他翻遍了老祖宗几千年来治疗肾病的记载,查阅了世界各国关于治疗尿毒症的各种资料,四处寻访名医,收集民间秘方,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设想,制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肯定了再否定反复修改医案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张丰强还不惜“以身相许”:许多试验的汤药熬好后他自己先喝,以了解其药性;针灸疗法也是先在自己身上试,直到现在他的腹部、腿上还留着炎症化脓以及灸后留下的疤痕。
在尝试以药物、针灸等手段治疗尿毒症的同时,他还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张丰强从小生活在农村,路边的小草人们踩踏后,它没过几天又茁壮成长了,树枝被砍后,第二年反而会长得更好;狗腿瘸了过一段时间会自然长好,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这些都揭示了在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都有一种自愈的潜能。
人类社会同样如此。人们最常见的感冒咳嗽,许多人不用看病吃药,过三、五天就自然好了;有不少人在体检时会被告知,过去曾得过肺炎或肝炎,自己却浑然不知是如何自愈的,类似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些事例表明,在人类的身体中同样存在着自愈潜能。
张丰强还发现,自然界的动植物和人类的这种自愈潜能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羚羊和麋鹿在猛兽的追赶下会跑得更快,肢体也更强壮,而老虎在笼子里关久了,野性会逐步退化,生存能力也会减弱;路边的乞丐和精神病患者经常吃不洁甚至发霉变质的食物,很少有人会腹泻,而我们一些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的人,肠胃不适却成了常见病和多发病,整天靠吃药度日。
张丰强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人生活安逸,缺乏锻炼,人体抗病自愈潜能处于休眠状态;食品中激素的运用,使人体内分泌激素的器官部分或全部丧失功能;空调、汽车的广泛使用,也使人体的许多功能进一步衰退;一点点小病就跑医院,感冒咳嗽也用抗生素,致使抗生素的作用越来越小,以前青霉素80 万单位对一些较严重的疾病也很有效,现在用800 万单位来治疗一般的炎症也效果平平,还非得用更高级别的抗生素才能见效。人的自愈潜能几乎退化殆尽。尿毒症的治疗同样如此,完全是靠药物治疗,忽略了人体存在的这种自愈潜能。
根据世界权威医学杂志刊登的数据,由于多种因素,目前人类潜能的利用率仅仅为6%~8%,即使伟大的爱因斯坦,其潜能的利用率也只有在10%左右。试想一下,人体的这种潜能如能都爆发出来,该有多强大!
那么,人体的这种自愈潜能被激活到底有多强大呢?这些想法时时在张丰年的脑海里盘旋着,思索着……
苍天不负有心人。中国有句成语叫“厚积薄发”,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勤奋努力到一定阶段,会有一个爆发点,会出现一个突破口。
在一次夜读美国著名科学家诺伯特·维纳所著《控制论》和20世纪下半叶前沿科学《混沌学》提出的“蝴蝶效应”论断,给了张丰强极大的启示。诺伯特·维纳认为:生物整体是一个控制系统,当它受机体内外的有害信息影响时,功能会减弱或下降。而如果给这一系统以足够的刺激,就能恢复其功能和活力,从而战胜顽疾。根据《混沌学》关于“蝴蝶效应”的理论:当巴西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克斯州掀起一场龙卷风。参悟这两个理论,联想起自然界的动植物和人类本身所具有的自愈潜能,以及中医针刺、艾灸、推拿在治疗人体疾病所体现的神奇作用,让张丰强顿时眼前一亮,积聚在心中多年的疑团,瞬间豁然开朗。如把“泛控”学说运用在医学上,结合中医辨病论治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发挥中医的优势,研发有针对性的新药,消除抗生素的弊端,着重去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激活人体本身的自愈潜能,那对攻克尿毒症等疑难病会不会是一条崭新的路吗?
在这个想法的指导下,张丰强依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发明了“沃雪丹”,用以增加人体自身激素分泌,抑制免疫反应。在运用药物激活人体自愈潜能的同时,张丰强还在临床实践中,以“泛控”理论为指导,创造了“多维激活”疗法,用中医“针刺、艾灸、推拿、离子导入”等手法,来激活人体的自愈潜能。
实践证明,张丰强接近成功了!张丰强开创的“泛控激活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出现了许多让人拍手称奇的故事。1999 年山东沂南县有个小学生得了肾病,小孩的父母为了求医,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挽救小孩的生命,淳朴善良的老区人民还自发捐了7000元,可小孩的病不仅不见好,反而更重了。就在小孩危在旦夕的时候,有人找到了张丰强。张医生依据他多年研究的“泛控激活医学”理论,结合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治疗,小孩的病情就得到有效控制,3 个月后,尿蛋白检测呈阴性,从医学上说,小孩的肾病已治愈了。三年过去了,虽多次感冒也没有复发,小孩彻底康复了。1998 年同县一个38 岁的农民肾功能衰竭,已到了奄奄一息的地步,经张丰强之手,半个月血肌酐就转为正常,3个月就治愈了。2001 年张丰强接手了一个15 岁患紫癜性肾炎的小女孩,两年来找了许多医院,寻了无数医生,病情一直未能好转。张丰强治疗了16 天,这个小女孩的小便潜血就由阳转阴,半年后就康复出院了。山东临沭县一个农民已到了尿毒症后期,神志不清,小便几无,血透也无效,病人家属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下,经人介绍找到了张丰强。不料,经张医生以“泛控激活医学疗法”,一周后,病人的情况就有明显好转,一月后,病人小便就正常,生活能自理。经不间断的治疗,二年后病人已能从事一些轻便的劳动了。
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经张丰强之手已接治了数千例肾病患者,其中肾病综合征、紫癜性肾炎的治愈率达84%,早期肾衰的显效率达73%,已有数百名重病患者恢复了健康。
张丰强治疗疑难病的理论与临床效果,受到广泛的赞誉,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称赞张丰强“精研歧轩,济世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党委书记房书亭教授还专门给张丰强题词:“天道酬勤,在医学科学的攀登中孜孜以求,必有收获”。
(五)
广大老百姓热爱张丰强,是因为他医好了无数老百姓的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中医界的同行佩服他,甚至许多中医泰斗也予以高度赞誉,不仅仅是因为他有高超的医术,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创造了“激活疗法”、提出了“泛控激活医学”理论,更是他对中华医学的那种炽热的情感,对中华医学那份执着的追求,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果说,张丰强在幼年时仅仅只是想成为一个名医,那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特别是在一大批中医前辈的熏陶下,他的境界已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他考虑的不再是个人的成败得失,而是把自己同祖国中医药事业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而自豪,为中医药的神奇莫测而惊叹,为中医药的秘籍流失而痛心,为中医药的发展前途而担忧。他发誓:要尽其所能,为挖掘中医药的宝库,传承中医药的成果,发扬中医药的优势,为重振中医药的雄风而贡献自己的一腔热血。
中医汤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医药宝库最珍贵的宝藏。可惜的是,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许多治病良方都流失了,给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抢救这份中医药的宝贵财富,让伟大的中华医药能传承发扬光大,张丰强花了数年时间,收集寻觅了数以万计的方剂,从中遴选出近百首疗效卓著、临床常用的历代名方,推出了自己从医以来的第一部专著《现代方证学》。此书汲取日本汉方医学精华及现代名中医的宝贵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阐述了这些名方与疾病之间的线性关系及内部联系,使临床用方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中医界建立了一门具有时代特色和自己鲜明特点的新学科——现代方证学。此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受到了中医界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张丰强又花费了巨大精力,从全国首批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为当代500 名国家级老中医手中收集了效验秘方400 余首,经过整理编辑,于1996 年推出了张丰强的又一部专著《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由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方书”内容涉及内、外、妇、儿、男性、肿瘤及皮肤等多种疾病,堪称当代方书中档次最高、内容最丰、选方最精、疗效最为显著的一本专著,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对继承当代著名中医专家的宝贵经验、丰富祖国医学宝库、提高临床医师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普遍欢迎,此书几度脱销,不得不又在1999年、2002 年、2017 年三次再版。此外,为了让广大中医工作者和热爱中医的人们对中草药有进一步的认识,张丰强于2000 年又主持编纂出版了200 万字的《临床大本草》。此书整理了959 味草药,附方6000 余首,系统论述了两千年中华本草的药用价值和历代医家用药心得,还总结了200 种中医典籍之用药法则。对中医临床医生及科研人员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针对历代本草良莠并存,难以取舍;中药辞典,浩渺繁杂,不便查阅;中药教材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适应临床需要的情况,张丰强几经寒暑,殚精竭虑,融古汇今,广搜博采,去芜存精,结合临床体会,在1996 年主编出版了《现代中药临床手册》。这本专著既能体现传统中药精华,又能反映现代研究成果和当代名医的宝贵用药经验,在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
为了让更多的中医临床医务人员掌握中医临床的处置方法,分享自己多年来的临床心得,张丰强几乎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夜以继日,撰写了一大批专著和学术论文。1991 年和1993 年他连续发表了二本专著:《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学》和《现代脏腑辨证研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将中医宏观的理性的直觉观测方法和现代医学微观的量化的实验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治疗心理和脏腑疾病提出了新的思路。1993 年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伤寒学》这本书,凝聚了张丰强多年来研究《伤寒杂病论》的心血,是张丰强对中医发展的一个贡献。在中国历代名医中,他最崇敬的是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的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被历代医家奉为“方书之祖”“医门之规矩”“治病之宗本”。张丰强从医后,《伤寒杂病论》一直陪伴其左右,他的中医理论和中医知识大多都源于《伤寒杂病论》。但张丰强作为一个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中医大夫,无论面对权威还是巨著,他都会问“为什么”自然环境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变化对于《伤寒杂病论》同样如此。张丰强认为,《伤寒杂病论》距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对人类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对《伤寒杂病论》的原来的内容、论断及医术手段应该予以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于是,他在查阅大量资料、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结合自己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大胆推出了《伤寒学》这篇专著。为了使刚踏进门槛的临床医生少走弯路,让中医界的同仁有所启示,张丰强花了很大的心血,总结了他30 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在2019 年整理编辑出版了《中医临证践行录》。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 年以来,张丰强先后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台湾志远书局》等十余家权威机构出版了二十余部专著,在国家和省部级权威报刊上发表了三十余篇学术论文,共计600 余万字。
(六)
张丰强对中医药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明了“贴博士”。
多少年来,中医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医发展还出现停止甚至倒退的情况。之所以会这样,除了认识偏差、导向、舆论宣传及人才培养等因素外,中药服用不便、熬药费时、吃药太苦、见效不快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小孩见到中药有种恐惧感,连一些中老年生病也不愿喝中药。
张丰强做任何事既敢于创新,又不好高骛远。几十年的实践,他深切感受到,对于一些重大疾病或疑难杂症,以现有的中医水平,还必须汤药、针灸、推拿等几管齐下,非这样不能见效。但对一般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是否能用更简捷、更方便、更有效的方法去解决呢?如借鉴用膏药之类的方法。但膏药只是用来治疗肉眼可见的外伤疾病,而五脏六腑的病是深藏在体内的,看不见摸不着,用膏药能治吗?
这个想法在张丰强的脑海里思考了好多年。是老祖宗的智慧打开了他心灵的窗户。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穴位对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神厥穴,与五脏六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张丰强自己所倡导的“泛控激活医学”理论,通过穴位来激活体内的潜能,从而治愈疾病是完全可能的。
在人体的穴位中,把肚脐眼称为神阙穴,之所以称为神厥穴,是因为肚脐是人的生命之本。早在胎儿的时候,母亲是通过脐带将氧气和营养输送给胎儿,孕育胎儿的成长;在婴儿出生断脐后,肚脐就成为能联系五脏六腑最主要的通道;此外,肚脐还是人体五脏三阴经脉汇聚的中心地带,与任脉、带脉、冲脉等奇经八脉相汇。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体就是一个以肚脐为核心根蒂的集成体系,好比是一棵大树的根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通过大椎穴,可以激活督脉一身阳气,驱赶体内阴寒之气,通过天突穴,直接刺激咽喉气管的自愈力,利于咽喉局部炎症的消除,等等。
但要将汤药提炼成为膏药,谈何容易,不仅在技术上要攻克诸多难关,而且,即使提炼成功了,是否有效也是个未知数。但张丰强执着的性格决定了他做事的作风,凡是他认定了的事,即使再难,也一定会坚持到底。
与十几年前攻克那个中医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样,张丰强已记不清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历了多少次试验挫折,遭受了多少人质疑。心血与煎熬最能磨炼人的意志,也最有希望结出丰硕的成果。张丰强又一次成功了。
2016年凝聚着张丰强三十年心血,能治疗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外用“贴博士”终于问世了。
由于“贴博士”直接贴敷在人体穴位上,不经胃肠消化吸收、不经肝肾代谢,直接到达病灶所在,可以快速治愈疾病。且可随身携带,随时可用。经过几年的发展,“贴博士”的种类已涵盖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皮肤及肿瘤临床各科,适应范围十分广泛;针对现有脐贴不能应对的疾病,“贴博士”还推出了“私人订制”项目,根据具体病情,开方、制贴,一贴对一病,针对性更强,所以疗效更好。所以,“贴博士”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百姓的热烈欢迎,“贴博士”能治百病的好名声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山东济南有个27 岁的青壮年,连续十几年在外生活,几乎没喝过热水,吃的全是桶装水和瓶装水。导致身体发胖肚子大整天精神疲惫,昏昏沉沉,无精打采,没有精气神,大便粘马桶,自己上网查看符合湿气重的症状。之后自己买了红豆薏米祛湿茶,也不再喝凉水,但还是没效果。自去年开始坚持用贴博士健脾贴后,一周后就感觉精神有好转,坚持使用4 个月后,过去那些症和都没有了,全身轻松,精气神好,感觉好像换了一个人。
上海有个患者在腋窝处得湿疹好几年,找了好多家医院,用了许多治皮炎的药膏,都不见效。在网上看到了关于张院长的“贴博士”介绍,用了他的“幸芙一号”以后,一次就见效,二次就彻底治愈了。此后,他给女儿用了痛经贴,给妹妹用了润肺止咳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浙江一位女士在网上发文,称:张院长研发的“幸芙一号”不仅治好了她老公十多年的顽固性湿疹,“贴博士”系列的养阴贴、鼻炎贴还治好了她弟弟多年的顽固性便秘和过敏性鼻炎;消瘤贴本来是用来给姐姐治疗乳腺结节的,现在不但乳腺结节治好了,还意外治好了外痔。此外,乳腺贴还治好了外甥女的乳腺增生,通脉贴治好了母亲和姐夫的头疼头晕,安睡贴治好了婆婆的失眠,保心贴、健脾贴治好了她自己的胸闷心慌气短,湿气重的毛病。还有她的小侄子和小外甥,自从用了“贴博士”,他们两个就没有吃过药打过针,平时感冒、发烧、咳嗽,一贴就好;不爱吃饭、蚊虫叮咬等用“贴博士”也非常有用。类似的案例还很多很多。
许多慢性病患者纷纷在网上留言: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用“贴博士”,“贴博士”已成了离不开的朋友;有了“贴博士”,就不用整日跑医院了;特别是众多的上班族,过去小孩一旦感冒发烧,就得半夜送医院,现在有了“贴博士”,一贴就灵,所以对“贴博士”更是心存感激之情。
“贴博士”的诞生,让中药由内服变为外用,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医药的看法;由于使用方便,随时可治,疗效明显,没有副作用,深得广大百姓的欢迎。“贴博士”的发明,是中医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张丰强对我们中医药事业的一大贡献。
鉴于张丰强在中医学术上的成就和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他先后成为中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中医药杂志》理事,《健康导报》医学高级顾问,《中华糖友》杂志编委;山东籍在沪医学专家博士团常务理事等。从2013 年6 月始,还先后被聘为杭州方回春堂、桐君堂国医馆、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门诊部特聘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养生健康分会和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健康养生专业委员会的特邀顾问。
14 世纪中期,欧洲曾爆发过一场称为“黑死病”的鼠疫传染,历时六年,死亡人数达2500 万,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黑死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直到19 世纪末才找到,其间相隔了500 多年。而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虽也曾发生过瘟疫,但从未出现过这样严重的状况,这一切,都应归功于我们伟大的中医。自远古时代炎帝所传的《神农本草经》和黄帝时代所传的《黄帝内经》,直到春秋时期的扁鹊、东汉末年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等历代名医,是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神奇莫测的中医医术,护佑着我们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战胜了疾患和灾难,生生不息,绵延至今。2020 全球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为什么能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控制住疫情,除了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中医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写完张丰强院长的故事以后,笔者的心情仍久久难以平静。我们的中医历史那么悠久,中医文化那么深厚,中医疗效那么神奇,可发展为什么那么缓慢,甚至停滞倒退呢?我在前面说过,其中有思想认识上、政策导向上及舆论宣传上等原因,但从中医本身来说,有没有值得深思的地方呢?张丰强的经历,至少有那么几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反省的。一是对中医的执着。我们的中医为什么历经磨难而不倒,在一定的条件下“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有像张丰强那样的中医人,对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充满信心,忠贞不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而我们现在许多学中医的,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虽说是学中医的,但并不热爱自己的事业;对专业不求精益求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难题绕道而行,面对病人往往是一问三不知。现在许多人对中医有偏见,同这些庸医有很大关系。二是对名利的淡泊。张丰强自从医以来,时时处处以事业为重,从不计较自己的名利得失;从医三十多年,救人无数,屡创奇迹,却从不张扬,心甘情愿做中医事业的螺丝钉。而相比有些所谓“名家”,凡事皆以名利为重。晋升靠关系,职称走后门,论文东拼西凑,浪得虚名却不会治病。中医名声的损伤,同这些人不无关系。三是对诚信的守诺。张丰强认为,从医之道根本在于诚信二字,不能失信于病家,更不能欺弄病人;对病情必须如实告知,是一不能说成二,不能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对本人不能说的,可以告知家属。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从医者喜欢故弄玄虚,有些病人其实病并不重,却被说成很重,其心思在于,治好了可显示自己医术高明,治不好则可以为自己铺后路。却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加重了病人的精神负担,小病也吓出大病。张丰强认为,这种行为是很不道德的,应该予以谴责。四是对社会的责任。追寻张丰强一路走来的轨迹,无论是大学时期,还是踏进医院大门;无论是走南闯北,还是下海创业,始终不忘的是对人民,对社会的一份责任。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到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和养老院;从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到西北边陲的哨所,到处传播着张丰强院长爱老敬老、关爱人民子弟兵的故事。在2019 年“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的时候,张丰强在网络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报道: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阿勒泰边关有一个连队,常年驻守在一个被称为“世界四大蚊虫密集地之一”的地方。据专家测定,那里平均每立方有1700 多个蚊子,随处可见蚊子尸体聚积成的小堆,战士出门巡逻一定要带防蚊帽。尽管连队官兵终日饱受蚊虫叮咬之苦,但依然巡逻守边,保卫着祖国的安宁。看到这样的信息,张丰强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在深深为有这样的子弟兵感到骄傲的同时,又非常为战士们的健康而担忧,当即决定捐赠400 支专防蚊虫叮咬的特效纯中药药膏“幸芙一号”,在建军节前夕由顺丰快递送到了驻军连队,谱写了一曲远隔万里“军民鱼水情”的赞歌。每逢重阳节,张丰强总是要抽出时间去街道社区、去敬老院,为社区居民、孤寡老人免费义诊;还连续好几年回家乡到沂蒙山革命老区慰问当年的老红军、探望乡亲父老,免费为他们看病送药。这些年,张丰强还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为社会各界、特别是社区居民举办了1000 多场健康知识讲座和义诊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称他是“怀名医之才,无名利之心”的好医生。笔者认为,要振兴中医,我们中医界的从业人员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律己才能感人。值得庆幸的是,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年来,多次强调关于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性,尤其是今年5 月12日在河南南阳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我们相信,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快车道,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