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阶段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2022-02-06

财政监督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共同富裕财政

主持人:根据背景材料,此次经济工作会议除了部署2022年工作,还对共同富裕、资本监管、双碳目标等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阐述。例如对共同富裕,会议称,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表述明确了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先后关系,有助于打消部分人群对劫富济贫和简单粗暴推进共同富裕的担忧。对资本,会议在肯定其作为生产要素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表示要“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等等。对于这五大问题的阐述您作何理解?择您最关注的谈谈您的想法认识。

张德勇: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统筹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也需要对经济发展中的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正确认识和把握,进一步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对此,会议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具体点出了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处理好的关键命题,有助于澄清当前经济工作中的可能偏差认识。对这些命题解答得好,把“正确认识和把握”落实到行动上,增强政策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但有利于统筹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也有利于经济发展走得稳、走得有力。

会议明确指出,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这实际上强调了共同富裕的渐进性。因此,必须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从这个意义上讲,那种认为通过“短平快”方式实现所谓的“共同富裕”,不但不能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共建共富”目标,反而会吞噬共同富裕的经济社会基础,有违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从实现途径上,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是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从制度保障上,实现共同富裕要靠一系列有效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一二三次分配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尤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需要指出的是,共同富裕绝不是“杀富济贫”,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林江:我的认识如下:其一,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正如效率与公平问题如何做到平衡是一样的。我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应该继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激活市场的活力,既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此外,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更需要把做大蛋糕当作首要工作,从而为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下坚实的物质和财政基础。其二,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认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重要的问题是,国企和民企是否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涉及对垄断现象的判断,是否是一碗水端平,将直接影响民营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其三,个别互联网巨头的业务出现二选一、杀熟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反应。换言之,这些互联网巨头越是希望在短期内挣快钱,越会出现相关行业的垄断乱象,政府监管部门越要出重手加以整治,而互联网行业于是就会陷入低潮。为了打破上述的恶性循环,政府部门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最佳路径,除了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外,还应该持续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广大民营企业对未来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

李华: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途径。设置资本运行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是确保资本有序发展的关键。保障初级产品供给,是筑牢经济基础的战略问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稳定大局的关键。实现双碳目标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共同富裕是我国政府和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目标上看,包含经济发展和公平分配两个层面,准确地讲,是高质量发展基础上的全民富裕。共同富裕是在发展和富裕基础上的公平,以让全体人民公平积累人力资本、公平获得共创共建的参与机会、公平共享发展成果为主要思路;从内容上看,富裕不只是经济富裕,其涵盖的范围不仅指向收入、消费和财产水平,还包括精神和文化层面,如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增强,以及就业、医疗、养老等方面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可及性;从结果上看,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但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化,是包含效率和公平的体系,既要在保就业基础上激发市场活力,又要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筑牢民生底线;从实现渠道来看,是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合力,其中初次分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要素分配,重在调节劳资关系,再分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收入分配,重在调节群体间分配差距,三次分配是以社会为主导的补充分配,是社会财富的公益转移和捐赠。

叶青: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此前已经给平台经济、教育培训、信息安全等行业亮了红灯,相信在2022年会持续给资本亮红灯,相应也会给一些资本亮绿灯。红绿灯的规则基本上是围绕共同富裕的主体来亮的。反垄断与防止资本野蛮生长容易造成误解,要注意的是,反垄断不是反资本,防止资本野蛮生长不是防止资本健康生长。

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资本是有“红绿灯”的。涉及社会健康发展以及民生福祉领域,如教育、医疗、文娱、游戏等行业,倘若依旧是资本野蛮“催熟”后收割社会价值的模式发展,将是资本的“红灯”,不再会允许资本存在无序扩张式发展乱象。涉及中国经济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领域,如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以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背后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双循环战略背后的新消费,新国货、文化相关等领域,将会更加欢迎具备长期价值创造能力的资本投入,这些则是“绿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2021年减碳与能耗双控一度引发煤炭电力短缺与工业限产。此次会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预计2022年能耗控制弹性增强、减少供给冲击。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防止简单层层分解。这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表现。

主持人:会议闭幕后,财政部迅速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指出“要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围绕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强化预算编制、审核和支出管理,统筹财政资源,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全过程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协同配合,确保宏观政策稳健有效。要落实更加精准的要求,谋划好每一项财政措施,使用好每一笔财政支出,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提高转移支付的精准性。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财政政策要突出前瞻性、针对性,民生政策要突出有效性、可持续,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降低行政成本。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可持续”,对于以上财政工作相关部署您怎么看?择您最关心关注的一点或几点谈谈如何推进该项工作在新一年的落地见效。

张德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由此可以看出,财政部关于2022年财政工作的相关部署,是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展开。财政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构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利器之一。中央要求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实现途径大体可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体现为财政的收支政策,间接途径体现为财政本身的管理。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等,属于直接途径,对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发挥直接作用。强化预算编制、审核和支出管理,统筹财政资源,谋划好每一项财政措施,使用好每一笔财政支出,落实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降低行政成本,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基本上属于财政自身管理的范畴,同时通过加强自身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服务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可视为发挥间接作用。无论是发挥直接作用还是发挥间接作用,都会最终统一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这个目的上,支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财政部党组会议提出,强化预算编制、审核和支出管理,统筹财政资源,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3924亿元,同比增长2.9%,与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8%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财政支出进度呈现较慢的节奏,影响财政支出强度。分项目看,节能环保、农林水支出和交通运输支出增速同比分别下降7.1%、4.9%和4.3%。这三项支出有助于形成实物工作量。在消费疲软的情形下,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投资力度,无疑是扩内需的重要手段。因此,2022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就需要在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上下工夫,而投资是重要的发力点。需要指出的是,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必须强化预算编制、审核和支出管理,避免为支出而支出,不顾客观情况片面强调支出强度和支出进度,忽视财政资金的节约使用,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因此,重视支出强度和进度,必须与财政资金的有效率使用相联系,这样才能有助于统筹财政资源,使财政的钱既能花得了,也能花得好、花出效果来,落实到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提升上。

林江:对于以上财政工作相关部署,我认为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最佳体现:其一,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遇到越来越大压力的背景下,要求各级政府预算单位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从而用好每一笔财政支出是应有之举。随着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包括零基预算在内的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等议题,也可以伴随全过程实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做法的推行而得到重视;其二,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主要是考虑到当前我国地方债务的规模较大,如果不加以有效管控,有可能会带来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然而,有效管控地方债务不代表一刀切禁止地方政府继续举债,例如,2022年地方专项债还是会继续发行,但是在规模上将会受到严格控制,同时,财政部门也会继续强化对于专项债发行有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其三,考虑到2022年我国需要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以对冲美国联储局采取的收紧银根的政策效应,我国的财政政策在宏观政策选项中的重要性有可能会更甚于货币政策。在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增加公共支出与减税降费并行,受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增大的影响,如何通过金融创新等手段盘活地方国有资产,从而为地方政府带来相应的财政收入,将是2022年我国提升财政政策效能的关键环节。

叶青:最关心2022年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部署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中也表示,研究和适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2022年减税一大亮点将是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力度。2021年已对先进制造业按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额。2022年可能会再放宽先进制造业的行业范围,扩大留抵退税的比例,目前除了先进制造业外,增量退税额有60%比例限制。2021年前三季度,税务部门共计为2.24万户制造业企业办理留抵退税917亿元,其中对1.16万户先进制造业企业办理留抵退税420亿元,进一步支持了制造业发展。可以考虑提高制造业60%限制比例,比如提高至70%或80%。另外可以考虑对先进制造业存量增值税留抵税额予以退税。企业所得税的减税空间在于研发经费的加计扣除上。2021年9月13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有关政策。一些专家也认为,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力度,也将是2022年减税一大方向。可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进一步完善,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这一优惠政策。

李华:财政部的工作部署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深化落实。按照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强化政策配合,降低行政成本,确保财政可持续;另一方面要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转移支付制度的精准性、财政政策要前瞻、民生政策要有效。这些工作要求既有原则性,又有针对性。

关于财政政策:一是确保“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支出强度,对冲私人部门需求下行。二是优化“结构”。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扩大教育、文化、体育、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实施绩效评价,降低行政成本。三是把握“时效”。政策制定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如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尤其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共同富裕财政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2020年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的通知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