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研究
2022-02-06薛巧红
薛巧红
物流管理要在当前状况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改善,应当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其中,重视新兴技术所产生的影响,促进企业经济得到显著提升,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一、供应链的概述
供应链涵盖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各个方面,构成一张供求关系网络。对于供应链来说,不仅仅是从供应商到使用者的材料链,也包括信息链和资金链,里面包含很多要素,也就是整个供应链的体现。各公司的相应的节点间都有某种供给,而物流体系则是供应链运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供应链运作的有力保证。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要想达到最好的水平,必须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以适应更高的要求,促进我国的物流业健康发展。精确地掌握供应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使用便捷和快速,是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整个物流系统都是一个系统,必须要对各个系统进行全面的控制,协调好各个方面的联系,从而保证物流的效率。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企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必须通过持续的改进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供应链协同物流概念
在当代的管理教育中,供应链被界定为:供应链是指以一个核心的公司为中心,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管理,从原料的购买到最后的成品,再通过国家的渠道向顾客提供商品。而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部门,其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各部门的协作。后勤管理是指在企业的生产中,根据物料的流通规律,实现各种不同的物流行为有效协调与合作,以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由于现代物流技术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发展,使得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确保供应链的后勤服务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必须建立起信息化的体系。在这个进程中,相关的施工作业会被供给的数量所左右。所以,随着国内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公司都意识到,在企业的物流经营中,必须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提高企业的信息水平和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基于信息化的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意义
一是加快信息的传输,节约运营费用。在信息化的供应链协调物流中,通过共享的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有效的决策,降低负面的影响。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保证系统的运行稳定,从而减少了厂商与企业的管理成本费用。二是要改变经营思想。在实施新的经营模式时,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实体管理平台,在应用中,将会不断地发展出新的管理模型,使各公司能够公平竞争,从而为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达成双赢。从公司自身发展角度出发,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积累发展的宝贵经验,逐步形成一套完善的经营模式,这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水平的关键。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社会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企业要想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就必须改革后勤服务,使后勤流程更加简洁高效,便于操作,保证实现预定的目的。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变革来维持自己的领先地位,在市场上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从而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四、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模式
1.企业内部协同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各个部门的协作,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因此,在工作中要强化各方面的协作,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在公司内,有采购、生产、仓库管理、财务管理等多种管理模式,各单位要建立统一的管理观念,不仅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而且要互相协作,建立一个整体,保证后勤管理的正常运转。ERP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的经营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把团队的整体效益置于首位,严格遵守程序,及时处理问题,持续改进。要重视沟通,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对真实的形势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公司的内聚力,突破各行业的独立性,创造一个良性的发展空间。公司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通过交流来制订计划,向着一个共同的目的迈进。企业的内部体系后勤工作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必须对其进行准确的理解,并在不断地摸索中逐步提高,从而达到各行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2.企业外部协同物流管理
企业外部的后勤协作是企业管理一个关键环节,必须加强对其的关注,以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在现代的物流体系中,企业要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保证信息传递和共享,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手段,促进企业整体发展。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物流协同经营将会向着横向协同物流、横向协同物流、第三方协同物流等方面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企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提升到更高水平。各公司的情况各有不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解决办法的针对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通过对企业内部协作的管理方式进行优化,能够更好地让其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应该加强技术支撑,持续改进经营方式,提升整个体系的效能。
五、基于信息化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过程的衔接很糟糕。虽然大多数的企业已经实行物流信息化,但因为其流程繁琐、耗时较久、联系不畅,从而造成操作上的差错。其次,难以在商业过程中进行协作。供应链与后勤的管理,不仅是企业的内部协作,也是企业间的协作,由于经营理念、产品性质等原因,使其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名义上是联合,其实并不是真的联手,而是各自为政。第四,信息技术发展滞后。这是目前我国企业的一个共性问题,一些企业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仍然沿用以往的工作模式,这将给企业的运营带来负面的冲击。由于各公司之间的信息不统一,难以进行协作,在许多领域内难以进行高效的衔接。基于基础信息化的供应链协调物流存在缺陷,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发现问题所在,并在持续的改善中得到改善,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只有引进信息化技术还远远不够,要想维持公司的竞争优势,必须加强内部的组织和对外的协作。
六、基于信息化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策略
1.协同采购子系统的建设
为达到物流协调,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子系统,以确保各厂商与供货方的交易过程达到标准化,满足特定的需求。通过在线的方式完成订购的确认与分发,可以节约很多的工作时间,并且使用起来十分的便捷。供货方收到资料后,会检查有关资料,确认资料正确后,立即向公司反映,以保障货物准时到达,并符合生产需求。在协同应用系统中,可以有效地提升供货商的发货质量,使其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的特点,与各大公司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其效率大大提升。在网络上公布发货状况,向仓库、采购部发送相关的数据,以方便后续的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结算,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解决,从而减少企业的财务成本。这样的支付模式更为成熟,省去了复杂的手续,真正做到一步到位,对企业的资本进行高效的经营。在信息化的模式下,采购、订单、对账等均可在网上进行,有利于提升工作的效能,方便商家和供货商,同时也能增加业务的工作量,从而提升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效能。
2.信息协同交流子系统建设
建立信息协作交流子系统,以达到跨区域、跨行业共享。与常规的管理方式相比较,该系统不仅节约了系统的运行费用,而且还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建立信息协作交换子系统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交换平台,方便企业将最新的消息传递给供应商,并且在收到消息的同时得到及时的反馈,确保两者之间的信息共享。厂商与供货方要保持长久的合作,相互熟悉,加强协作,以保证消息的准确传达。沟通是协作的先决条件,在各个方面形成一致意见,一起制订规划,有助于提高执行能力,使具体的行动得以实施。在遇到问题时,应由各方协商,以平衡各方的经济效益,寻求最佳途径。把握好当前发展中的现实状况,是今后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保证。
3.询报价子系统建设
通过建设询报价子系统,可高效地进行在线竞价,节约人工,为双方进行协商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达成双方协作目的。应在报盘系统中提供准确的查询结果,然后由供货商在网络上回复。企业在接到供应商的报价后,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规划出能够接受的价格范围,如果对供货商的报盘有任何怀疑,则应当进行协商,直至各方一致同意。在常规的投标方式中,必须要有专业人士参与协商,不但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费用投资。建立询报价子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将全部的交易过程都通过在线进行,大大地减少过程的复杂性,使企业工作更加高效。在对所需的报价资料进行分析后,给予高效的答复,以协助双方的协作。报盘要与市况相适应,不得任意增减,既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又要保证双方的协作。
4.供应商评估子系统建设
充分利用评价子系统的功能,可以从多角度对供货商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工作制定出科学的决策标准。评估子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找到问题并尽量避开,调整合作模式,取得更好的结果。通过对评价系统的分析,可以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从而使企业的工作得到更好的改善,让企业拥有更多的合作机遇。评价的目标在于对其进行修正,使其不断完善,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企业内部。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就会有所改进,从而达到最佳的经营效益。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寻找深层的根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供货方要进行认真的归纳,对自己的理解更为透彻,从问题中吸取教训,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引导。各公司与厂商要密切沟通,就重大议题达成共识,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谋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七、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供应链协同物流管理属于整体市场发展方向,在推行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企业运送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费用,促进企业经济效应得到有效提升。企业应积极满足客户需求,并在建设过程中重视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