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晓昱教授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经验
2022-02-05刘超程晓昱
刘超 程晓昱
摘要:程晓昱教授辨治冠心病合并失眠症临床经验总结。程老师认为其病与郁、痰、瘀、虚有密切关系,提出了冠心病合并失眠“一本三因”的病因病机观点,即心脾两虚为“本”,肝郁、痰饮、瘀血为“因”。治疗以疏肝解郁为先导,以祛痰通脉、活血化瘀为主线,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为根本。自拟宣痹安神方以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用。
关键词:冠心病;失眠症;郁痰瘀虚;程晓昱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2)01-0002-03
导师程晓昱教授深耕临床30余年、为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名中医、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人才,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新安医学程氏内科第九代传人。程老师将古代大家理论与自身实践相结合,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积攒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变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引发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或坏死所致的心脏疾患[1]。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目前CHD 患者1100 万人,且其患病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2]。失眠是一种典型的睡眠障碍,其具体表现为难以入眠、入眠后多梦、辗转反侧、睡眠质量下降等,同时还伴有白天瞌睡、精力下降(精神难以集中)等症状[3]。
1 病因病机
根据冠心病的临床症状应归属中医学“胸痹”这一范畴,胸痹的症状描述最早可追溯至《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该病病因多与寒邪、饮食、情志、年龄等相关。病机为心脉痹阻,本虚标实,其总纲为阳微阴弦[4]。失眠症则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导致。《内经》中不寐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认为是邪气潜伏脏腑,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所致。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情志、劳累、久病体质虚等有关;总属阳盛而阴衰,阴阳失和[5]。
多年以来,程老师对于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根据其发病、证候、转归及预后等特点,认为二者虽属相异的疾病,但是其病因相关联,病机上归纳特点为“一本三因”,即心脾两虚为本,肝郁气滞,痰饮内潜,瘀血久停为因。
1.1 肝郁气滞是发病的基础 肝条畅气机具有通达情志之用,是人体气机调节的重要器官。明代《薛氏医案·求脏篇》云:“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血证论》所谓:“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若情志不畅,郁怒易伤及肝脏,肝失其疏泄,气血津液分布失常,从而产生瘀血、痰浊等病理之物,若壅阻心脏血管,则心脉痹阻,发为胸痹心痛。若肝气郁遏,日久化火,阳亢难入于阴;又或是肝郁化火变重,火热灼阴损气,由实而转为虚,阴虚不能纳受阳,则发为不寐。
肝脏藏其魂,肝气郁,则易扰及肝魂,魂受扰则难寐多梦;据五行相生之理,肝属木,心属火,火为木所生,心为肝之子脏,母受病易殃及子,肝之病易犯心则心病,肝失其调达则气滞,气滞心胸或气滞血瘀阻遏胸中,皆可致心痛。
1.2 痰瘀互结是病程缠绵的关键 痰、瘀二者在疾病中既有所区别,又相互关联。《素问·痹论篇》中有云:“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医林改错》中有“失眠一证乃气血凝滞”之说。根據多数患者病程日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并结合经典,程师认为病人体内存在致其疾病缠绵难愈的致病关键,即痰饮和瘀血。二者均为人体内水液代谢异常所化生的病理之物,且二者一旦形成又会变成新的致病因素。《诸病源候论》云:“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故痰瘀交结为其久治不愈之关键。实邪痰浊瘀血交结,壅扼本虚之心阳,心脉壅塞不通发为胸痹,此验证了胸痹总属“阳微阴弦”。气血畅达则阴阳和,若痰湿、瘀血阻遏,气血失其调达,则夜寐失常;痰瘀交搏,胶着难化,或阻滞心脉血络,或蒙蔽清窍,心神失其养,脑府失其濡,则睡眠难安。
1.3 心脾两虚为疾病发展的根本 心者,君主之官;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胸痹合并不寐其病位在心,心气、心血充足则可温煦濡养心脉,推动脉道血行,脾气、脾阳健运可化生水谷精微并上输于心胸,贯心脉、助心行血。若心脾两虚则心主血脉功能异常,心气难以推动气血运行,气滞痰阻,脾运亦受损,久之则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心无所主,神无所归;忧思伤脾,饮食不节,脾气亏虚,化源不足,心失所养而“不荣则痛”;髓海不充则夜寐难眠。总之,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合并失眠的病因病机总特征,本虚为心脾两虚,标实为郁痰瘀夹杂。
2 证治特点
2.1 以疏肝解郁为先导 《灵枢·本神》:“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景岳全书·郁证》:“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且肝气易逆易亢,肝脏有病,亦常延及其他脏腑。说明肝气郁滞亦可影响心的功能。程师临床上善用理气药川楝子、佛手为药对,川楝子功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用于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佛手功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二者相须为用,共奏疏肝解郁,行气宽胸之功。
2.2 以祛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 程老师根据百病多由痰作祟的经典理论,冠心病合并失眠患者多病程日久,痰浊久伏于胸中,每遇肝气郁滞而引动伏痰,以致痰气搏结于胸中而发病。且程师认为瘀血和痰饮皆属阴邪,二者可共同致病,进而导致冠心病合并失眠缠绵难愈。程老师强调二者合并乃久病顽疾,瘀血亦是一个重要方面,临床治疗本病不仅要重视辨痰治痰,亦不能忽视活血化瘀中药的使用。痰瘀互结贯穿始末,程老师强调临床应以祛痰通络,活血行瘀为主线,治疗本病善用二陈汤和血府逐瘀汤化裁加减,常选用川贝母、姜半夏、川芎、郁金、当归、赤芍、丹参等。程师临床善用虫类中药,常用乌梢蛇、僵蚕、蝉蜕、蜈蚣、全蝎、地龙等加强活血之功。
2.3 以健脾益气,宁心安神为根本 《素问.逆调论》载“胃不和则卧不安”。程老师临床多从脾论治,强调脾气虚与心气虚并见乃冠心病合并失眠症的根本原因。心属火,脾属土,母子相依,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健旺,气血充实,则心血充盈,通体舒畅。心主血脉的功能亦影响脾气的运化和布散功能,胸痹、不寐日久耗伤心阴,母病及子则脾气虚亦重,即心气虚与脾气虚相互影响,日久则会形成心脾两虚的病理状态。程老师方用党参性味甘平,可补益脾气生津;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可养阴生津、除烦安神;黄芪味甘,性微温,可补气固表。3味药合用可培补气阴、生津安神。安神药则用茯神、酸枣仁、合欢皮、煅龙牡、五药同用共奏助眠之功。
程老师针对临床,自拟宣痹安神方加减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症。其药用党参15 g,黄芪30 g,川楝子10 g,佛手10 g,炙甘草9 g,川芎9 g,郁金10 g,川贝6 g,茯神12 g,酸枣仁 15 g。方中党参、黄芪共为君药,补心脾之虚治其本;川芎、郁金为臣药,活血化瘀治其标;佐以川楝子、佛手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鉴于“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停,气行则血运”,在活血化瘀药中加用行气药,寓行气于其中;再佐川贝祛湿化痰;予茯神、酸枣仁宁心安神助眠;并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行而不滞,滋而不腻,共奏补脾行气,化痰祛瘀、宁心安神之效。若患者久病体虚,心脾耗伤,可加用麦冬养阴益脾、清心除烦;若合胸闷胁痛明显可加瓜蒌仁皮、陈皮理气宽胸、解胸中之闷滞;若瘀血日久,痛有定处,可加用当归、赤芍、丹参活血行瘀止痛;痰浊者以二陈汤为底,以其理气和中之法治痰浊,痰开则气血顺;若有食滞兼夹可使焦三仙;若患者难以入眠,或眠后易醒,则加合欢皮、煅龙牡安神帮助睡眠。同时,在临床上注重配合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双心俞、脾俞和膻中穴,取得了较好效果。
3 典型病案
患者徐某,男,67岁,2020年6月30日就诊。主诉:反复胸闷痛伴失眠1年余。患者既往体弱,1年余前与人争论后出现胸闷痛兼失眠;自诉胸口时有闷痛,入睡较困难,睡后易醒,醒后感劳倦,每次睡眠时间2~3h;曾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胸闷稍好转,睡眠无改善。主要症状:胸闷痛,休息后稍缓解,伴入睡困难,心烦易怒,性情急躁,胁肋胀痛,善太息,纳差,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舌质暗红,舌下静脉迂曲,苔腻,脉沉弦涩。辅助检查:心电图:(1)窦性心律,(2)ST段改变。疾病诊断:胸痹兼不寐。辨证属心脾两虚,郁痰瘀阻。药物组成及剂量:党参10 g,麦冬10 g,黄芪15 g,川楝子10 g,佛手10 g,瓜蒌仁皮25 g,陈皮9 g,炙甘草9 g,川芎9 g,郁金10 g,当归10 g,赤芍9 g,丹参15 g,川贝6 g,茯神、白芍各12 g,酸枣仁 15 g,合欢皮30 g,煅龙牡25 g,14剂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兼以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双心俞、脾俞和膻中穴。
2020年7月14日,二诊,服药14剂后患者自觉胸闷、不寐症状明显好转,偶见气短,动则尤甚,纳可,二便正常。舌象:舌暗淡苔薄白,脉弦微涩。仍按初诊方,再加酒乌梢蛇6 g,绞股蓝15 g,灵芝15 g。连续用药21剂,嘱患者调畅情志,规范饮食,注重休息,适度运动,调制体重,并定期随访。
按:患者为老年男性,素体虚弱,与人争执后发病,断其虚实夹杂,虚者责之心脾,實为肝郁气滞。其舌质暗红,舌下络脉迂曲,舌苔腻,脉沉弦涩,考虑其为痰瘀互结,予以补益心脾,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剂,酌加宁心安神之品改善失眠,辅以心俞、脾俞穴位刺激;二诊时考虑患者久病体虚,瘀血内阻,加酒乌梢蛇活络兼能补脾;绞股蓝,灵芝用于扶助正气兼养阴,患者服药1月余,注意放松心情及改善作息,疗效较好。
4 小结
临床工作中,冠心病与失眠往往相兼发病,西医多分别对症治疗,针对冠心病予抗血小板、抗心绞痛、ACEI、ARB药物及手术治疗,针对失眠症予以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及其他抗抑郁药物治疗,虽能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往往反复发作,且易存在药物依赖性和戒断反应。相反,我国传统医学依据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理念,治疗冠心病合并失眠症患者具有改善机体心功能、助眠,减少疾病反复、减短疗程、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优势[6]。程老师认为冠心病合并失眠的治疗应遵循“急治其标,缓治其本”的治疗原则,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临床效果尤为突出。尤其是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补脾养心之法,不但能增加心肌供血,还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而且帮助睡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程师亦注重采用“双心治疗”,除用药外,还注重与患者沟通交流,排解忧虑,帮助患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全国心血管系统专业委员会.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0.
[2]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
[3]刘嘉敏,姜桂美.从气街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失眠的思路[J].山东中医杂志,2018,37(5):364-366.
[4]温嘉玮,宫丽鸿.胸痹心痛病因病机[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7(1):61-62,64.
[5]孙鑫蕾,孙西庆.不寐病因病机源流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59-60.
[6]汪卫东,李涛,闰雪,等.基于个体化的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6,3(2):65-79.
(收稿日期:202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