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三雕在民宿空间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2022-02-05耿新蕾

天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徽州民宿文化

谢 亮 耿新蕾

安徽大学

一、徽州三雕在民宿空间中应用的背景

徽州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鲜明且形态成熟的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以徽州民居为主的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徽州传统明、清建筑中,砖、木、石三雕与建筑的巧妙融合,形成了一种技艺高超、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风格,被誉为“徽州三雕”[1]。徽州建筑中的雕刻艺术起源于宋朝。到明朝初期,徽州三雕形成粗犷之风,造型简朴,不够精细,受安徽画派画风的影响,其布局多为对称形式。到了明代中后期,徽商经济状况逐渐好转,财富日益积累,这一时期的雕刻风格相比明朝初期的建筑雕刻,其构图、造型复杂繁盛、精致典雅,富有很强的装饰性。随着技术的进步,清朝的徽州三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雕刻工艺更加精湛,艺术风格上更加烦琐细腻。其在抗战时期逐渐没落,又随着改革开放逐步复苏。近年来,在国家的管理和保护下,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步得到保护和传承[2]。通过徽州三雕从业人员多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徽州三雕传承人,他们承接了国内外多项三雕工程,使徽州三雕得到很好的传承。西递、宏村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徽州文化旅游业日益发展起来,代表着徽州三雕的继承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民宿最早起源于18世纪,诞生于欧洲的乡村,其特点是可供住宿的人数不多,具有私人服务的性质,主人与客人有一定的交流,并且有机会了解当地环境[3]。我国民宿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用于解决酒店客房供应不足的问题,即有空闲房屋的人家通过各种方式招揽游客,促成了国内民宿业的产生。当地农民的田园风光、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餐饮住宿、生产生活方式对于都市居民来说都极具吸引力。这种因差异所产生的旅游需求为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提供了新的价值[4]。现在人们对于住房不仅只满足于功能需求,而是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具有文化代表性的住房设施。在这样的需求下,民宿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不仅是对旅游服务的良好补充,也是一种新的旅游吸引力[5]。对于游客来说,民宿可以使他们更直接地接触当地传统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习俗,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相比于传统住宿,现代民宿具有文化的多样性,设计风格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从而影响了相关设计领域,如民宿设计、室内装饰设计等。

本文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以徽州三雕和民宿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以收集数据,时间不限,再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对文献数据分析和挖掘,进行客观和可视化研究,得出徽州三雕及民宿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及时间线的图谱,概括其分析热点、研究现状、发展趋向,并提出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的相关建议。

二、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的可视化分析

(一)文献来源与研究方法

文献来源:中国知网 (CNKI)是国内各领域研究人员认可的最专业、最官方、最科学的学术期刊目录。本文所使用的期刊研究数据就是知网中收录的文献,检索时间不限。检索范围是中国知网收录的全部期刊,在高级检索中输入“徽州三雕”“民宿”两个关键词,经过人工筛选得到论文总数48篇。

研究方法:运用Cite Space对数据进行计量,此软件可以用其多元、分时、动态的引文分析可视化技术绘制知识图谱[6]。由此得到徽州三雕在民宿中的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图谱,从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机构等不同角度,运用文献阅读法分析研究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对已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二)研究发展阶段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CNKI)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的研究文献的发表状况,获得其研究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趋势。根据发表状况可以看出,发文量总体较少;2016年发文量4篇,相当于对两者的初步研究,研究热度较低,文献基本与“乡村旅游”这一关键词有关。经查阅资料,由于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道“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为民宿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民宿合法化。2018年发文量11篇,2019年13篇,2020年11篇,关键词多与“地域文化”“文旅融合”“文化传承”有关。这与当时的政策背景息息相关,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象征着我国文旅融合进一步深化;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下发《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新标准较以往更加体现发展新理念,体现文旅融合[7]。多项政策的支持推动了这项研究的发展。截至2021年5月发文量有6篇,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文献关键词与“传承”以及“活化应用”有关,反映了近期研究热点的转变。

(三)研究关键词分析

期刊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1, 图中以关键词字体的大小表示词语出现频率的高低。通过Cite Space软件对48篇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统计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排名前八的8个关键词依次是徽州(5篇)、传统村落(5篇)、乡村振兴(4篇)、徽派建筑(3篇)、保护(3篇)、传承(3篇)、乡村旅游(2篇)、文化传承(2篇)。N=119,E=208,D=0.0296,得到119个节点,网络密度208条连线。通过关键词的数据分析,与民宿有关的三雕装饰艺术的热点话题和中心话题涉及乡村振兴、传统文化、传承等,其产生可以说是国家政策与市场经济相互作用下的结果。

图1 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文章侧重于对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进行探析。关于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而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业态,正在以其“有温度的生活”之特有方式,向乡村传递生活的“温度”、发展的“温度”,并通过其“温度”的传递来“增温”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8]。关于乡村旅游,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对生活水平的要求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脱离城市的喧嚣和嘈杂,追求自由安宁的生活,乡村旅游已成为最常见的改变情绪、增进感情的方式。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乡村旅游逐渐以发展民宿为突破口,形成集群化产业链条[9]。关于文化传承与保护,国家政策稳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文养旅,以旅兴文。旅游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徽州三雕作为徽州传统建筑的代表性符号,充分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对于三雕文化的传承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局限于档案管理或传承人保护,更多的是现代与传统的融合。将徽州三雕应用在民宿中,可以增加徽派文化的底蕴,使民宿具有文化性、独特性,是游客选择民宿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对徽雕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开创了徽州三雕价值保护的新路径,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为彼此注入新的活力。

(四)研究作者分析

期刊文献作者合作网络图谱见图2, 图中文字的大小表示作者发表论文的多少,文字越大代表发文量越多。在Cite Space中选取“author”对作者的发文数量进行可视化分析,从作者名字之间的连线疏密程度可以看出作者间的合作程度。根据图2得到2016年至2021年发文量在4篇以上的核心作者有薛珊珊、张泉、冀凤全、王良举、许家宏、李万莲、林传红。薛珊珊对徽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冀凤全研究徽州传统聚落。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研究学者较少,高产量学者较少,对发文量进行排序,最多的有4篇,大多是以2篇发文量为主;第二,在研究学者总体分散的情况下,部分作者之间有相应的联系,但合作程度不强;第三,没有形成专业化的领军人物。通过在Cite Space中选“Filters”中的“Show the Largest k Connected Components Only”,输入数字10,即前十个网络合作类团,得出作者网络合作类团图谱(见图3)。

图2 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研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

图3 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研究作者网络合作类团图谱

(五)研究机构分析

期刊文献机构分析图谱见图4,节点的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节点间的连线代表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在Cite Space中选取“institution”对文献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是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4篇);排名第二的是黄山学院艺术学院(3篇);并列第三的是安徽三联学院动漫与数字艺术学院和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篇)。从图中可以看出,关于三雕在民宿中的运用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研究机构大多分布在安徽;机构具有多样性,除了高校外还有安徽省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安徽省黄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机构,说明徽雕与民宿的结合是结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机构整体分散,表示机构间的合作较少,联系较为分散,缺少凝聚力,需要加强跨机构、跨地区、跨专业的合作。

图4 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研究机构分析图谱

(六)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见图5,此图可以看出哪一年出现了什么关键词,从而观察研究重点的变化。此图还提供了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值)两个指标作为评判图谱绘制效果的依据。一般认为,Q>0.3,聚类结构显著;S>0.5,聚类为合理的;S>0.7,聚类结果令人信服。图3中Q=0.837,S=0.9789,可认为该聚类结果具有可信性。图中可视大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出现“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建设对策”“路经研究”等关键词,主要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关;第二个层次出现“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建筑”“保护机制”等关键词,主要与文化价值与保护、文旅融合有关;第三个层次的关键词包括“皖南民宿”“室内设计”“活化”“创新”,主要与再发展有关。由此不难发现,在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对于徽州三雕除了基础的保护措施,更加注重它的传承与发展,并寻求新的创新发展形式,使民宿与徽州三雕互存共融、共同发展。

图5 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研究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七)研究关键词时区分析

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6,表示研究内容在时间进程中的演进,其中文字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词关系。2016年出现了“乡村文化旅游”;2018年出现了“乡村振兴”;2020年出现“活化”;2021年出现了“路径探究”“模式”“保护发展”等关键词。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用传统方式保护徽州三雕的局限性,开始把研究视角转向徽雕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也保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保护传承。2016—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4年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乡村民宿发展,这些文件的颁布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不仅大力推进了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民宿在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所以从2016年开始出现了“乡村文化旅游”“保护与传承”“活化”等关键词。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其研究力度呈现逐渐上升的状态。

图6 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三、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与“民宿”“徽州三雕”相关的48篇学术论文,以Cite Space作为数据分析的软件,以可视化的形式从发展阶段、关键词、论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时间线、关键词时区六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对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首先,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是在国家政策与市场导向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可以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与保护”等关键词看出。近年来,近郊乡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消费市场,旅游、休闲、餐饮、民宿等活动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成为大众普遍认同的消费热点,吸引了社会资本的投入。乡村由以往单一的人居功能向“文旅化”和“商业化”转变[10]。这一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为改善基础设施、农村硬件环境所做的财政投入,实施“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等多轮农村规划建设[11],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相应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将徽州三雕应用到民宿空间中,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民宿品牌文化,使徽州三雕成为特色民宿业优质发展的重要法宝。

其次,从研究作者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于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较少,高产量学者较少,部分学者之间有合作,但是没有形成核心式的作者群、领军式的学者。从文献数量分析中可以看出,在政策支持下徽州三雕在民宿中的应用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这方面的论文大部分以徽州三雕艺术的保护以及传承为主,比如徽州三雕在新时代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徽州三雕的保护措施、徽州三雕在民宿中的应用。一部分以徽雕为特色文化与民宿进行产业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比如徽州三雕的活化研究、乡村文化资源与创意产业的渗透融合。一部分以徽州三雕在民宿中的应用策略及价值研究为主,分析其应用方法、应用价值及创新形式。

最后,从机构分析中可以看出,主要研究主体以高校为主,也包括部分设计院之类的机构,体现出这一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机构间的联系和合作较少。从机构分布区域来看,其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主要集中在安徽等地。研究机构除了高校以外,出现了黄山、婺源等地的机构,表示徽州三雕在民宿中的应用这一研究点与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联性。根据关键词时间线、时区分析,逐渐对两者进行再发展研究。对于三雕来说,研究重点从保护转向传承策略研究。在进行民宿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以免造成民宿设计千篇一律的现象。因此,民宿的建造与装饰尤为重要,建筑科学和工程学科的研究在民宿的整体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民宿来说,更加注重民宿形式,强调设计,注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设计理念转化以及设计手法的合理表达,探讨特色民宿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使徽州三雕更为合理地、具有创新性地应用在民宿中。

四、评述与展望

(一)民宿的设计通过徽州三雕体现地域文化

徽雕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雕刻艺术的精湛技艺,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装饰艺术在当地人心中的价值,符合当地人的文化价值观念与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现代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进呈现出了一定的规模。民宿与普通酒店的显著差异体现在它的“地域性”与“乡土性”,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乡野文化强调人们感知中所蕴含的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12]。但快速发展的背后出现了文化内涵缺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部分投资商不了解当地文化,过分追求标准化、艺术化、高端化,导致徽州特色民宿在设计中存在设计风格雷同、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使民宿空间丧失了本土灵魂,无法实现民宿是为了让人体验乡野地域文化的本意。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是保护现有民居建筑,既有建筑最能体现本土文化,对徽州三雕的呈现方式最为直观,可以近距离观赏没有现代化元素掺杂的雕刻艺术。老建筑难免有破损,需要用传统技术和原始材料进行修复和加固,尽量还原原始风貌。如若本体建筑毁损严重,修复成本过高,不再具有保护价值,需要对民宿进行改造,改造时要视情况而定,设计风格尽量做到内部与外部统一、现代与传统融合。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民宿自身的特色,如建筑风格、餐饮特色、地理位置、主导地位、品牌形象、市场定位等进行改造,或保留徽州三雕部分原有结构或部件,如门、窗、陈设物品;或提取徽州三雕值得保全和发展的经典元素,通过现代化的方法应用到民宿空间中,都是对民宿空间的氛围渲染,可以使游客深切感受到徽州地域文化特色。

(二)徽州三雕以创新的形式应用于民宿

徽州三雕长期受到徽州地域文化、人文艺术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其作为徽州建筑元素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建筑的整体形态中犹如点睛之笔。对于它的传承除了建设博物馆、保护传承人与代表建筑等传统保护方式外,还需要以创新的形式与现代化生活结合。对于徽州三雕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与现代化技术结合,实现徽州三雕艺术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13]。在创建特色民宿空间的过程中,其造型、装饰都需要进行新的思考,根据地域文化、时代特征重新构造,使游客得到独有体验。室内空间的元素简化和重新配置也是一种创新。比如,将徽派三雕艺术中的经典纹样图案纹样化,运用到景区的导视系统、文创产品中;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徽州三雕运用于电影情节、文化旅游的宣传片中[14]。应用在民宿中,可以利用现代化材料及现代化技术,植入现代化社会观念、时尚因素,塑造具有时代感的雕刻式样,营造不一样的文化氛围,提取元素简化重构雕刻艺术,在现代化的引导下,对其进行有效运用及创造,将三雕与现代化民宿真正结合。比如,传统木雕工艺有时会选择昂贵木材,随着现代材料的丰富,可以选择更加具有经济效益的廉价木材,植入现代社会观念,针对社会某一阶段的文化观念如“中国梦”进行创造性雕刻,使其具有时效性。砖雕的雕刻艺术容易残留灰尘不易清洁,可以提取造型元素用平面式的彩绘表达。

(三)民宿需要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徽州民居体现着当地人长久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追求,是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改变。徽州民居原有建筑难以适应现代人的需要,比如室内潮湿、冬季寒冷、厨房消防功能不完善、缺乏卫生设施等问题,所以需要根据现代人的需求做出改变。因此,探索如何使旧建筑具有现代功能,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并创造与时代合拍的宜居环境更有现实意义。[15]不考虑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而一味追求舒适是不可取的,而对传统民居过度保护使其丧失本质功能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所以需要寻求两者之间的平衡,达到一种互融的状态。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善:第一,民宿应满足游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心理需求主要体现在民宿归属感、安全状态、室内色彩装饰搭配。非标准的住房设计和餐饮组合、客人与主人之间的随性互动、生活方式和私密空间的展示、墙面上的文字和照片等,都可以让客人产生归属感、“在家感”[16]。生理需求主要体现在空间规划等方面。比如,传统徽州民居空间较小,开间大概在2到3米之间,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求,需要对空间重新划分。第二,民宿应满足游客的行为模式需求,主要体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与动线规律等方面,保证游客行动便捷。第三,民宿应满足游客的功能需求,这是最基本的需求。比如,传统徽州民居内部空间中没有厕所,在现代化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这种基本的功能需求,在民宿内部设置厕所。第四,民宿应满足游客的环境需求,比如,室内空间的自然照明、空间温度是否适宜等问题,空间的自然照明可以用三雕工艺中的透雕、镂空雕等方式改造门窗,温度的保持可以通过在天井加建玻璃罩进行改善。

五、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现代化的设计需要注重文化的多样性以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徽州三雕的纯朴典雅与现代人追求的“回归乡野”不谋而合。人们更加重视徽州三雕艺术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民宿空间中的应用,致力于打造既具有现代化设施又兼具雕刻艺术特有风采的特色居住方式。对于徽州三雕的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受到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同时也期望更多的研究工作者与各行业人员积极地投入徽州三雕在民宿中应用的研究中,在当下各种政策、消费观念等的有利条件下,充分利用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徽州三雕艺术,致力于创造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徽州民宿文化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孪生院子民宿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徽州春雪
年味里的“虎文化”
徽州绿荫
选择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吗?
谁远谁近?
你是民宿达人吗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