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2-02-05李建中任婧钰天津科技大学

天工 2022年1期
关键词:剪纸天津艺术

李建中 任婧钰 天津科技大学

剪纸又称“刻纸”,民间称“绞花”“窗花”等,古代称其为“剪彩(綵)”。它是在平面的基础上,通过剪、刻、雕等技法对纸张进行镂空创作的艺术形式,属于民间工艺美术范畴。剪纸艺术起源于汉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剪纸艺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喜爱。天津一直保留着在节令张贴剪纸的习俗,保持着剪纸艺术的良好文化生态,天津剪纸艺术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天津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出现许多问题。如何使其与时俱进,如何使其与市场经济融合,促进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成为当下天津剪纸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天津剪纸发展概述

天津剪纸和其他地方的剪纸一样,源于民俗生活,而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涵养着漕运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受到明代“燕王扫北”天津设卫的影响,形成特色。早期的天津剪纸都是出自妇女之手,出于“女红”的需要,服务于生活。女性为了装扮自己,需要在服饰及生活用品上绣出一些美丽的图案;为了美化环境,在一些部位贴上具有美好寓意的图样;为了趋利避害,年节时候张贴吊钱(门笺)、窗花,这些都是以剪纸形式呈现的,都需要一些具有艺术天赋的巧妇绘出、剪成图样,供妇女在家描摹,进行刺绣或剪纸。

天津剪纸的发展始盛于清代,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剪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剪纸作为商品走向市场,催生了剪纸作坊和剪纸艺人。当时天津开始形成专门从事剪纸售卖的店铺,行销浦津铁路沿线各村镇,平时售卖剪纸售卖花样,供刺绣所用,每逢年节则售卖吊钱、窗花等节庆剪纸。

清光绪年间,天津地区出售的剪纸大多由河北保定的王、刘两姓剪纸艺人制作,二人相继开设进云斋、义和斋,均坐落在南开西关大街九天庙胡同附近。当时天津有十几家剪纸作坊,其中作品最为精细的剪纸作坊就是在东门内大街文庙牌坊下路南的进宝斋花样铺,进宝斋剪纸艺人王进福的学生伊德元擅长剪花卉、草虫,李仑则擅长人物剪纸。清代末期,天津剪纸以任、高两家最为有名。任家剪纸传人任文鸿曾师从何进财七年,将老师擅长的人物、飞禽、花卉等题材的剪纸悉数传承下来,作品精巧逼真,其剪纸作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不仅销售到河北省,还流传到东北三省[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津延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剪纸风格。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进宝斋等老字号店铺与天津工艺美术厂合并,剪纸艺人进入工厂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伊德元于天津第一人民文化宫和第二人民文化宫开办剪纸辅导班教授剪纸。

于1961年开始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的仉凤皋教授,在剪纸艺术理论和实践方面贡献卓越,是中国剪纸协会首任会长,也是天津剪纸能够持续发展的主要根基。津门民间艺术家黄卫东所设计的剪纸既有北方剪纸的粗犷又兼具南方剪纸的细腻,二者相融相兼。1998年3月,黄卫东与李强、王玉清等苦战一百多天,共同创作了反映天津民生的巨幅剪纸长卷《悠悠沽水情》,这幅巨作长102米、宽1.5米,成为世界最长剪纸,并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近年来,天津的研究学者、剪纸艺人如冯骥才、黄殿祺、刘忠文、孙淑敏、王玉清、冯玉兰、王中明、董俊丽、张培华、刘长会、郝桂芬等对天津剪纸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国家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剪纸立足民俗,积极创新,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二、天津剪纸的分类

天津剪纸可分为传统民俗剪纸与现代工艺剪纸。

(一)传统民俗剪纸

1.节令风俗类

(1)春节剪纸: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吊钱、门神、福字、聚宝盆、肥猪拱门,窗户上张贴窗花,以迎接新年的到来。(2)中秋剪纸:天津原有中秋节张贴各式玉兔花样剪纸的习俗,为小儿衣、裤、鞋、帽刺绣应景之用。(3)端午剪纸:节令花样,于端午节发售红纸刻制三寸之钟馗、五毒、葫芦,人们买来衬贴于黄绿纸上榜于门楣及窗上,有驱鬼、祛毒、平安之意[2]。

2.婚庆风俗类

婚庆类剪纸在烘托了结婚喜庆气氛的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与祝愿,新房喜字剪纸一般在婚礼前一天晚上摆放、张贴在室内的床头、被褥、嫁妆、家具、门窗等明显位置,室外则贴在大院门口、单元楼门口两侧的墙上,就连接亲的婚车上也要贴上双喜字,而且天津还有嫁闺女的娘家贴单喜字、娶媳妇的婆家贴双喜字的婚俗文化。

3.祭奠风俗类

家有丧事,若死者为80岁以上,轿帷和仪仗执事、棺罩和大杠也都要用红色的喜花,俗称“老喜丧”,女眷要戴红喜字绒花,至今还能看到这种遗风。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述:“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3]

(二)现代工艺剪纸

天津现代工艺剪纸在形式与内容上追求创新,形式上多作为艺术品镶在镜框中成为剪纸工艺品,或装裱后形成卷轴式工艺品等,用于室内装饰,以美化环境。内容上致力于突出地域文化性与时代性,如杨柳青剪纸借鉴杨柳青年画题材的作品、融合国画风格的作品,如娃娃抱鱼、五子登科、童趣、牡丹图等。还有现代剪纸艺术家创作的反映天津城市生活、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公益宣传教育、时事政治等题材的剪纸作品,如悠悠沽水情、天津十景、天津小洋楼、海河之桥、大港湿地系列、精卫填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题材,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较好地保留了天津剪纸的传统韵味。

三、天津剪纸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求美求全

首先是色彩热烈。天津人喜欢用颜色鲜艳、薄而有韧性的双面红纸创作剪纸,传统剪纸以红色为主,点缀色彩以衬纸的形式实现,较为朴实。现代剪纸在局部印上金色,营造华美富贵之感。其次是造型写实。天津剪纸的艺术形象趋于写实,形象生动,构图饱满,虚实相间,多为适合纹样。最后是技法多元。天津剪纸艺术构思巧妙,且擅长将阴刻与阳刻巧妙结合,线条精细流畅。

(二)题材喜庆吉祥

天津剪纸多采用喜闻乐见、喜庆祥和、吉祥如意的吉祥题材,象征意义浓郁,有些题材颇具天津特色。近代,随着天津的开埠,天津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品聚集地[4]。漕运船民们将祈求一帆风顺、财运亨通的精神寄托体现在剪纸形式中,如肥猪拱门、聚宝盆、招财进宝、四季平安等。每到春节,天津的底商、居民楼、商场的门窗上迎风挂起一排排吊钱,张贴着一组组窗花,一片红火,为津城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氛围。

1.吊钱

吊钱又叫挂笺、门笺、斋牒、过门笺等。吊钱以长方形、大红色为主,边实内虚、玲珑剔透,下垂流苏,字画结合,图文并茂,一切吉祥词语皆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展现,如连年有余、金玉满堂、抬头见喜、四季平安、人财两旺等。吊钱上沿贴牢,下面大部悬空,可随风飘动。尺寸有大有小,大至数尺,小不足三寸。吊钱和春联交相辉映,呈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画面[5]。传统吊钱用纸比较薄,双面染红色;现代吊钱在传统红色的基础上局部及文字烫金色,较大型的吊钱则用红布剪出,不容易损坏(如图1)。

图1 “四季平安”吊钱

2.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户玻璃上的剪纸,以图案为主,其中桃子、佛手、仙鹤、松树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多子多福;莲花代表连年有余。构成剪纸的各个元素又有其不同的寓意,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每年的窗花都有变化,剪有当年“生肖”的图案,岁岁有新意,吸引着百姓年年购买。窗花用纸稍厚,为单面染色。天津的聚宝盆作为窗花的一种,采用套色剪纸的方式刻制,用金色纸剪(刻)出聚宝盆,再用各色彩纸贴于金纸背面,形成色彩丰富的聚宝盆形象。聚宝盆多是对称构图,有的是两只相对的小猪立在大聚宝盆上,背上驮着小聚宝盆;有的是用当年的生肖动物驮着聚宝盆。聚宝盆用蜡光纸或同窗花用纸(如图2)。

图2 蝴蝶纹福字八边形窗花

3.“肥猪拱门”

“肥猪拱门”是一种贴在门上的春节剪纸题材,独具天津特色。“肥猪拱门”猪身刻有铜钱图案,猪背驮着红色或金色聚宝盆图案,嘴下挂着金元宝,有财源广进、生活幸福美满之意。“肥猪拱门”使用蜡光纸,肥猪图案有红色、黑色和金色品种,黑色和金色的剪空部位用彩色纸衬色(如图3)。

图3 “肥猪拱门”剪纸

四、天津剪纸的传承途径

天津剪纸历久弥新,活态化保护使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进校园、进社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天津剪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深厚的群众基础,需要广泛地传播。天津剪纸进校园、进社区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学习和体验天津剪纸的技艺,提高认同感,普及天津剪纸文化。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津剪纸既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又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剪纸进校园可以让青少年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对增强文化自信、提高艺术素养大有裨益。非遗进校园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习民间剪纸技艺、挖掘民间剪纸艺术的时代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展现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特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6]。天津剪纸的专家学者和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使天津剪纸走进校园、进入课堂。

中国剪纸协会副主席、天津剪纸协会会长、天津美术教育学会理事、天津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强老师通过对剪纸艺术和剪纸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提取精华、总结经验、整合框架,形成完整的剪纸教学体系,常年受聘于多所学校教授剪纸,把剪纸艺术纳入美术教育的课程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有效培养了青少年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了人文素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天津市河北区育婴里第二小学被誉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校”。杨柳青剪纸传承人郝桂芬至今在天津市多所中小学教学,其中南开中心小学把剪纸纳入日常课程中教学,西青区的逸夫小学设置了剪纸兴趣班。

探索剪纸艺术在社区教育中传承和延续的方式,厚植了天津剪纸传承发展的文化沃土。通过社区教育进行传承不仅是地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丰富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居民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中指出,保护的重点在于代际传承,保证其“在社区内部和代际之间定期实践和习得”,说明了非遗文化与社区之间紧密联系的重要性。

作为天津市市级非遗项目的大郑剪纸、大港剪纸、杨柳青剪纸,在所在社区拥有多个居委会工作室、街道办文化中心等,定期开展学习、创作、交流、展览等活动,成效显著。非遗传承人培养骨干,骨干深入社区开展活动,进行网络化的传习,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非遗剪纸进社区,丰富了文化生活,形成了良好的邻里关系,维护了社会安全稳定,同时宣传普及了剪纸艺术,培养了居民的剪纸艺术情趣,营造了剪纸艺术文化氛围,为天津剪纸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俗市场的产业化发展

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壮大和传承离不开市场的运作[8]。天津剪纸产业化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承人生产、销售剪纸,还需将设计、生产、销售有效结合,形成良好的产供销体系。进入新时代,天津剪纸艺术的产业化发展,需要企业、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高度关注。

1.确立市场品牌化发展方向

筹划天津剪纸品牌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是促进天津剪纸文化品牌“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它诠释着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体现着企业的整体形象。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文化产品的市场地位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品牌既具有经济性,也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的竞争已经成为文化产品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缺乏竞争优势,意味着很难赢得市场。现今品牌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天津剪纸产业大多还停留在小门、小店、小作坊生产阶段,还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须借鉴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在品牌上做文章,建立享誉国际的文化品牌。天津剪纸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需要加强品牌化建设,不但要保持好天津剪纸的特色,不断创新,还要积极推动天津剪纸品牌化发展进程,提高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天津剪纸产品走向世界。

2.加速剪纸产业的振兴

(1)明确发展方向,拓宽剪纸文化传播途径。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形式宣传天津剪纸,可以实现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加大由线下交流向线上宣传转型的力度,鼓励各剪纸艺人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制订明确的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辅导非遗传承人,组建团队确保宣传效果。

(2)开发文旅产业,推动天津剪纸稳步发展。将文化产业资源有效聚合,形成庞大的集群效应,把传统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借助天津是北方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的传统优势,打造天津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大力弘扬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天津剪纸特色品牌为主要脉络,深入挖掘天津剪纸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形成天津文化旅游特色,把天津剪纸打造成为全方位展示天津新形象、新魅力的重要形式。

(3)构建产学研融合体系,展现天津剪纸文化风采。建设天津剪纸文化展览馆,组织天津剪纸艺人进行交流、沟通,并且进一步加大剪纸爱好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剪纸爱好者的精品意识,不断提高剪纸爱好者的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和引导天津市广大剪纸爱好者深入挖掘剪纸题材,丰富剪纸内容,突出剪纸风格,提高天津市剪纸作品的质量。

在加快转变资源体系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剪纸艺术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剪纸艺术产业结构,将产业化推向更高境界并实现其高性价比已成为剪纸艺术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加强天津剪纸理论研究,夯实传统文化基础

加强天津剪纸的理论体系建设,夯实剪纸的文化根基,是传承天津剪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行业协会、专业委员会是其中重要的支撑。天津成立了天津民间文艺家协会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积极开展、组织学术研究、展览、演出等活动,多次组织民间艺术家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展示,加强全国各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通过协会的引领和带动,从艺术家的创作到市场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将整个天津市的经济、社会、文化亮点展示出来,把剪纸艺术品变为旅游精品、衍生品、文创精品,使其成为人们来天津旅游的必选艺术品。2017年1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要求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天津要通过双边、多边渠道,组织传统工艺传承人、企业和行业组织代表开展国际交流和研修培训,以及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合作,开阔视野,借鉴经验,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开展研究,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帮助传统工艺传承人提高学历,才能把天津剪纸艺术发扬好、传承好。

五、天津剪纸的创新设计

(一)题材创新

剪纸题材是文艺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作品所描写和体现的一定创作意图的社会或历史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像大港剪纸体现了浓郁的天津大港特色,海洋、船只、鱼虾贝壳、湿地植物、候鸟、油田等形象在大港剪纸中都有体现。传承人张培华深受大港蜿蜒壮观的贝壳堤,风景如画的古泻湖湿地,气势磅礴的油田、石化建筑,历史悠久的冬枣园等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的影响,将这些引入创作内容之中,充分体现了大港剪纸的特色。艺术家还结合政府展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发展成就创作了一些表现政治思想、地域文化、运动会吉祥物的作品参展参赛,比如“八荣八耻”“大港湿地油田候鸟”“天津全运会吉祥物”等。大港剪纸深入挖掘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将富有大港文化和意蕴的视觉元素融入现代审美中,并运用现代设计构成方法及视觉化的艺术表达方式,结合现代设计思维,使设计作品自然流露出一种天津文化的神韵,反映出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念及思维方式(如图4)。

图4 海洋生物剪纸 张培华/作

(二)形式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注入,剪纸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剪纸从社会化、民俗化向艺术化转型,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新颖且富有时代感。杨柳青剪纸受杨柳青年画的影响,造型优美、刻制细腻、线条流畅,玲珑剔透,秀美可观,利用杨柳青年画的造型特征,运用阴阳结合的方法使其转化成剪纸的风格。如由若干幅画面连贯地展现童真故事情节的《童趣》,这种剪影式的创作形式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通过外贸公司转售给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收藏(如图5)。杨柳青剪纸诠释了剪纸形式与内容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有机统一、完整结合。

图5 《童趣》剪纸(局部)郝桂芬/作

(三)技艺创新

在剪纸技艺上,天津剪纸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将新材料和新技术应用到剪纸中。在新材料方面,大郑剪纸开发应用矢红纸,这种手工染纸的特点是强度比较大,不容易损坏,保留的时间比较长,特别适合于制作室外门窗及商场的中庭、宾馆的大堂等公共空间张贴的大尺幅的剪纸。多层剪纸的组合叠加,使剪纸作品层次感、立体感更强,画面更丰富。另外,使用电脑、设计软件进行设计创作,提高了设计效率,改变了传统手绘修改、存储的不便;使用现代激光雕刻机,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风格创新

天津剪纸艺术风格的创新,对于展现天津剪纸艺术的独特语言和具体表现形式有着十分突出的作用。天津杨柳青剪纸不断追求艺术创新,与杨柳青年画相结合,展示出独特的魅力。天津杨柳青剪纸传承人郝桂芬创作的《连年有余》《鲤化千年》《五子夺莲》《金鱼多子》《连登太师》《连生贵子》《福善吉庆》(如图6)等作品均源自年画造型。其艺术语言相融相通,特别容易被人们接受,形成独特的风格。

图6 《福善吉庆》剪纸郝桂芬/作

六、结语

天津剪纸艺术一面继承着喜庆性、观赏性的传统,一面根据人们审美的变化而加以创新,使之内容是现代的、形式是民族的、传统是民间的。天津剪纸吸收了传统艺术品类的精华,注入了现代气息的设计需求,使其蓬勃发展、走向世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剪纸天津艺术
如果天津有“画”说
剪纸
天津卷
《天津之眼》
纸的艺术
天津
剪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