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模式及其推广
——以攀枝花市为例
2022-02-05刘懿乐龚正秀邱事花
◎刘懿乐 龚正秀 邱事花
“康养+”模式,是攀枝花市为了改变城市长期以重工业为发展方向,绿色环保工业发展不全面的现象提出来的新型发展模式。攀枝花市提倡的“康养+”主要是指“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这五个方面。
现以攀枝花市为例,从以下方面对“康养+”进行探究:
一、康养与“康养+”的含义及区别
在《地道农旅》中对康养作出了如下阐释:从学术上讲,康养是指“健康+养生”。从产业上讲,康养是指“大健康+养老”。从社会角度来讲,康养是指“健康+养老+养生”。而从行为学上来讲,康养中的“康”是目的,“养”是手段,总而言之,康养就是结合外部环境以改善人的身体和心智,并促使其不断趋于最佳状态的行为活动。“康养”在大多数人眼中,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康养就是换一个好地方,居住游玩修养身心。”
而“康养+”则要求依靠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来建立,区域内具备先天的优势以及后天产业资源,如温泉、森林、乡村田园等,“康养+”模式所构成的优质的资源能够吸引稳定的客源并且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从攀枝花市的五个“康养+”(即:“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中,可以发现“康养+”是将康养产业与其他各个产业进行有机结合的综合发展模式,它是多产品业态的融合,也是多产业、多企业的强强联合。
综上所述,“康养”与“康养+”的主要区别在于,康养是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其概念相对模糊。“康养+”则是一种复合型的、多元的发展模式,其概念相对具体。以攀枝花市为例,其“康养+”模式是以具体产业为支撑而发展起来的,它以康养产业为引领,融合农业、工业、医疗、旅游、运动产业,形成现代服务业集群,同时将这一产业集群放在康养开发的各层面,以提供互相交融的六大服务体系,来构建以康养产业为核心的聚集结构。
二、发展“康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时代的需要
世界人口老龄化加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关注度提高,未来康养项目如何实现突破,成为老龄化社会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我国的康养产业潜力巨大,极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经济增长点之一。“康养+”模式的提出及发展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攀枝花市响应国家号召,把康养产业作为城市经济转型的主要举措之一来推进,在顺应国家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地方康养政策,为攀枝花市特色康养产业助力,不断推进攀枝花市创建成为一个国家级的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
(二)健康的需要
在《现代健康观》中指出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近年来,功能齐全的康养产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这与人口老龄化和亚健康人群增多有关。
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的需要增大。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于老年人健康问题的保障以及患病救治效率都急需提高,然而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分离,养老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较差,医院也无法提供大规模养老。“康养+”产业的发展成为必然,政府合理利用“康养+”模式,既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有利于减轻人们的经济负担,多元一体、政府带头这样才能更好面对生育率急剧降低,老龄化浪潮快速到来的局面。
亚健康人群增多,对健康的要求提高。亚健康状态在城市化发展中日渐普遍,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发展“康养+”模式将为亚健康人群提供更多优质服务,满足亚健康人群多样化的康养需求。
(三)市场的需要
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我国居民正在进入避暑、避霾、避寒,养生、养心、养老的大众旅游休闲时代。人们愈加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作为新时期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康养也慢慢成为一种休闲生活主流。
在当今社会,原来的单一康养不能满足人们需求,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问题更为重视,对于常住地的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为关心,各个年龄阶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康养已经无法满足各阶段人们的需要,创新发展“康养+”模式迫在眉睫。
(四)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0,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李克强总理明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养老政策也逐渐健全,国务院扩大就业的政策,有利于康养产业突破人才瓶颈,同时,康养人才的培养、培训,也将是今年康养产业重要的机遇点之一。在这一时期,“康养+”产业则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落脚点,用“康养+”模式促进攀枝花市等部分城市经济转型,也有利于带动人民在疫情下的消费活力。
三、“康养+”模式的特点及攀枝花市的优势
“康养+”模式的兴起是当今社会康养产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对攀枝花市“康养+”模式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峨眉山市康养的发展与攀枝花市康养的发展具有很多相似点。二者的发展模式、理念相似,都以“康养+”模式为主:攀枝花市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打造五个“康养+”,主要发展冬季阳光康养;峨眉山市也是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打造“旅游+文化”“旅游+康养”,主要发展夏季森林避暑康养。从中可以概括出“康养+”模式的三个主要特点:其一对气候、资源等,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其二具有独特性;其三具有多元性。
攀枝花市发展“康养+”模式的优势如下:
(一)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为“康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攀枝花市位于云贵高原,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较长,四季不分明,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阴雨天较少。在西南印度洋海风和四面环山地势的作用下,冬季不受寒潮的影响,相对国内其他城市更加温暖宜居。
同时,攀枝花市是万里长江上游的第一城,金沙江和雅砻江在此处交汇,因此有着丰富的水利资源。随着近几年攀枝花市钢铁行业的大规模迁移与改革,当地早以改变了当初黑烟蔽天、烟尘滚滚的形象。现在的攀枝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2%,PM2.5值常年低于35微克,空气质量优良,成为人们避寒、避暑、避霾的理想去处。
除矿产资源外,攀枝花市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旅游资源、森林资源等,这些资源为攀枝花市的五个“康养+”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二)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发展具有特色的“康养+”模式
近年来,攀枝花市以其独特的阳光资源为主打,成功创建成为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也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更被纳入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推广联盟、中国自驾游目的地试点城市。
如攀枝花市东区的阿署达村,充分利用村集体经济,根据当地的红彝文化特色,再结合攀枝花康养产业特点,打造了8套精品民宿。除了经营民宿,阿署达村还打造了文创体验馆和汽车露营地等项目,已逐渐成为了一个集阳光休闲度假、会展接待服务、避寒养生、生态观光、科普康养教育、户外阳光运动、山地游憩等于一体的阳光康养旅游村。这一措施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充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得到稳步提升,青壮年劳动力也更愿意回乡发展。
(三)各产业强强联合,发展多元化“康养+”模式
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康养+”模式的多样性特点,将康养产业与其他各个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促进综合发展。其典型示范如下:
红格国际运动康养度假示范区以“康养+运动”为主,建设有国际性的高尔夫球场和天然温泉,并在2017年荣获了“四川最佳康养目的地”的称号。
巧克力庄园是“康养+农业”的示范基地。围绕特色农业来支撑特色康养产业,使之逐步实现艺术加人文、产品变商品、农作变体验的集田、商、文、旅为一体的康养发展模式。
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是“康养+医疗”的典型代表,它是攀枝花市首个医养结合为主的复合型的康养项目。作为攀枝花市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以及标杆型项目,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始终坚持以阳光旅游、康养度假功能为主,为建成国家级康养旅居目的地而努力奋斗。真正将“康养+旅居”密切融合。
攀枝花市康养学院是我国第一所以康养为特色的学院,也是一所涵盖本科、专科、中职、成人教育等多学历层次的、具有国际化特色的攀枝花学院二级学院。康养学院的建立为攀枝花“康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的人才储备资源,更加有利于“康养+”项目的长期有效发展。
四、攀枝花市“康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攀枝花市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五个“康养+”(即:“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想要创建一个康养新模式,然而,从攀枝花市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这条路任重道远。攀枝花市的“康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较为不便。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于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在上述地形地貌的影响下,攀枝花市的城市分布较为分散,多山脉阻挡,交通较为不便。
因为攀枝花市靠山、分散、隐蔽,距离中心客源市场远,所以游客进入攀枝花市时,所需要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高。其航线、铁路线相对于其他平原地区而言较为缺乏,因此攀枝花市航线航班少、火车一票难求。攀枝花市地形、地质、地貌复杂,高速路修建成本较高,高速公路通行费用高,且其路况相较于平原地区更为复杂,给人群出行、出游带来一定的困难;并且攀枝花市部分地区内部交通体系还不够完善,发展比较滞后。
(二)专业化的机构与人才相对缺乏
攀枝花市专业化的机构相对缺乏,没有形成完备的产业支撑。一些康养项目规模大,业态多,但没有形成产业链,缺乏专业化的机构来进行统一管理,从而形成产业支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攀枝花市专业人才较为匮乏。和“康养+”产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目前,各个领域中的科研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较为缺乏。在“康养+医疗”方面,攀枝花市正在培养和引进康养医疗所需的人才,但受各种原因影响,其总量仍旧不足,且学科带头人较少。
(三)基础设施薄弱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交通、餐饮酒店业不发达,公共停车场及旅游厕所数量不足,信息化平台缺失等问题,导致“康养+”发展受制约。攀枝花市格萨拉森林景区,地理位置较偏僻,唯一一条公路蜿蜒崎岖,交通极其不便,并且景区知名度不高,缺少官方主流媒体宣传,难以吸引游客。同时,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其餐饮酒店业发展困难,菜品单一,住宿条件不理想,难以留住游客。
(四)经济后背力量不足
从政府层面上看,康养产业目前还没有被纳入国家相关产业专项发展规划及国家产业目录之中,且其相应的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较缺乏。
从企业层面上看,首先,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在康养产业中,大多数企业弱、小、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在“康养+工业”方面,钒钛资源还在以原始的手段进行开采,没有进一步的转化为产品优势;在“康养+旅游”方面,大部分企业还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为主,多提供餐饮与住宿,层次低,服务单一,缺乏创新。
其次,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在“康养+农业”方面,农产品开发不足,不具备独特性,容易被替代,且品牌规模较小,形态单一,未形成产业链。以至于,其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品优势,从而难以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攀枝花市“康养+”模式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内对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旅游季增加飞机、火车、大巴等的往返频次,并对其合理收费。对高速公路的通行费用,政府可出台相应的优惠、补贴政策,适当、合理地降低费用,从而减轻人们的出行负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攀枝花市“康养+”的知名度,打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康养城市,从而提高人们的兴趣,让人们愿意来到攀枝花市体验。
(二)吸引人才、建设专业化机构
在专业化机构建设上,要加快形成康养产业与产业区域融合发展的典范,构建康养上下游产业链、建设区域康养和产业融合一体化发展的专业化机构。力求通过合理化的专业化机构建设,最大化利用“康养+”发展模式,形成自身独有的区域资源优势,更好的提供让人满意的服务。
在提高专业人才储备问题上,加大攀枝花康养学院的建设,增加人才储备力量,政府大力扶持,增加康养学院的专业度与知名度,吸引学生报考,增加社会知名度。同时攀枝花市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对于本地创新创业人员政策倾斜,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回家发展。新闻媒体对于康养产业的推广要极力宣传,吸引企业投资,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康养模式的发展状况。
(三)改善基础设施
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康养的基础设备投建,不断完善交通、公共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完善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好“康养+”项目里的娱乐、餐饮、住宿、度假等服务的附加作用,不断提高“康养+”发展模式中的配套设施建设。搭建新媒体时代的信息化平台。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营造氛围、推介项目,形成网络合力,吸收新的客群,在大范围打出“康养+”品牌。
(四)培养经济后背力量
重点在产业发展政策、人才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土地政策和税费等政策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民营资本提供很多的优惠政策。培育康养产业市场主体。对内鼓励扶持企业,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对外招商引资,引进各优质的集团、机构,以培育出高质量的康养龙头企业。打造核心产品,充分发挥“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医疗、康养+旅游、康养+运动”的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打造更具竞争力的阳光康养系列产品[[]]。
六、结语
作为康养理念的首倡者,康养产业的先行者和康养标准的提供者,攀枝花市经过不断努力,康养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以阳光康养促进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新路子。攀枝花市坚持发展五大“康养+”产业,构筑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青年人养身、中年人养心、老年人养老”康养基地,攀枝花市在康养产业发展中将不断形成差异化特色康养产业发展格局,建设特色阳光康养,大力发展康养进乡村、康养进社区,打响攀枝花品牌,推进“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建设,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