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发挥财会监督职能的思考

2022-02-05张新文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会财务监督

张新文

(安徽省盐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91)

引言

财会内部控制在促进企业生产、优化经营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达到预期经营效益,也是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企业在进行财会内控管理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内控对策,将难以妥善解决企业财会内部控制问题,更不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从财会内控的现实意义入手,重点分析该方面的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控问题受到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毋庸置疑,做好财会内控工作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帮助企业更好适应经济发展潮流。当前,一些企业在财会内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对此,做好企业财会内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财会监督

财会监督纳入监督体系之中,财会监督的监督范围也从以往的财务、会计为主体的经济行为监督逐步扩展到全过程监督。企业财会监督主要是指以企业财务部门、专业财会人员作为管理主体,企业的内控部门及法务部门作为补充,根据会计制度、财经法规等开展相应的监督活动。通过构建行之有效的财会监督体系,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及预算执行过程开展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活动。

2.企业财会监督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程度不断增加,新业态已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命脉,财会监督活动的开展能够强化企业经济效益,调整企业的整体经营模式。首先,企业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开展过程及活动结果最终都会以财务数据形式进行呈现。财会监督工作开展对于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活动各个阶段所反映出的财务数据信息进行审查分析。如今企业内部的不法分子所应用的财务造假手段不断增加,造假方式也越发复杂,但所有经济业务活动呈现至财务数据上均会留下蛛丝马迹,财会监督分析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对企业经营业务活动实施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理性作出正确判断。其次,近几年来我国财务环境逐步变化,企业的价值创造方法逐步呈现出复杂性、灵活性及隐蔽性的特征,但企业价值创造的直接表现仍旧是现金流。财会监督活动的开展可对企业的现金流来源、去向及筹划等情况进行控制与监督,对企业内每一笔经济业务活动涉及的现金流的流入、支出开展分析控制管理工作,开展针对经济业务活动直接有效、高质量的财会监督。最后,传统会计监督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对财务收支、财务报告及款项实物等开展相应的监督活动,因此更加重视对于经济业务活动发生结果的审查监督。随着业财融合模式的推广与重视,财务职能也由以往的事后监督逐步扩大至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过程中。财会监督实现对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全面掌握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通过专业分析与判断及时发现相关问题,有效避免不合法、不合规经营管理行为的发生,帮助企业决策人员制定出正确的管理决定,为企业经营业务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3.企业财会监督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存在模糊或者错误认识

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显示,部分财政部门业务科室、预算单位和企业参与调研人员,对于财会监督存在错误认知。一是存在“重分配、轻监督”的陈旧思想。错误认为财会监督是审计和纪检监察的事情,与财政无关,财政部门的职责就是筹集和分配资金。二是认为财会监督就是会计监督或者财政监督。三是认为财会监督的内涵和外延小于原有财政监督或者会计监督的内涵和外延,甚至有抵触和否定财会监督的提法,弱化财会监督的职能。

3.2 财会监督意识淡薄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财会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工作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未认识到财会监督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会部门人员对内部财会监督的认识也受高层领导态度的影响,认为财会部门的工作就是核算,没有监督的职能,财会监督是国家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很多企业为了设立更多的部门,将应该独立设置的审计部门并入财会部门、总务部门,作为这些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审计监督形同虚设。从上至下对财会监督意识淡薄,导致内部财会监督不具备实践指导性,甚至有的人还认为财会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未来工作的开展。

3.3 财会监督岗位存在重复性与一岗多职情况,队伍建设不够科学合理

企业所公示的会计信息基本上都是财会工作者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加工而形成的,针对此种情况,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操守有着重大的关系。现阶段,财会市场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且整体偏于稳定,有数量众多的财会工作者参与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来。根据笔者调查发现,会计整体专业技能水平并不高,财会岗位结构设计得也不够完善,有一部分小微企业甚至会出现无证上岗。除此之外,一部分大企业,会计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本科以下的学历,本科及研究生所占的比例非常少,这就造成了会计水平不达标情况的出现。有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财会工作常态化,这就导致很多财会工作者在潜意识中认为财会就是简单反复进行记账、算账及报账,从而降低了自身的要求,从不主动参与到企业所举办的财会培训班,学习风险管理及掌握企业预算技能,甚至没能掌握高级财会的相关技能,使得整体的财会水平出现停滞不前的情况。特别是一部分财会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并不能够做到恪守尽职,不能够对财会监督的职能进行系统化认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客观原因。举例来说:一部分财会工作者为了能够谋求自身的私利从而贪赃枉法,有时也会受到来自上级的强制指令。但是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财会工作者自身的主观原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作为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相关法律条文有详细了解,拿起法律武器通过正确的渠道来维护自身和企业的权益。

3.4 监督结果运用不当

传统的财会监督主要体现在财会报表上,基本上都是事后监督,并且对于事后监督发现的问题只是追究责任人相关的责任,既未对监督方式进行改善,也未对财会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机制变革的深入,应对的压力与日俱增,单靠事后监督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入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在监督过程中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方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而制定新的决策。合理运用监督结果,可以为制定高品质指标提供依据,例如,学校通过往年的招生监督结果,核算招生宣传费用和招生人数的比例,为下一年的招生预算提供依据,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3.5 监督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瓶颈”,制约监督工作的有效开展

某市共有财会监督机构12 家,其中县区级11 家。11 家县区级监督机构中有专职机构7 家,合署办公机构4 家,监管机构设置与配备基本合理;全市共有监督人员45 人,含县区级40 人,40 人中29 人为专职人员,11 人还兼职其他工作,表面看监管人员配置似乎合理。但从年龄结构看,45岁以下19人,占比42.22%,46岁以上26人,占比57.78%;从专业技术资格和专业知识结构看,全市45 人监督人员中,具备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法律从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为“零”,仅3 人取得中级会计师资格,占比仅为6.67%。数据分析说明,目前某市财会监督机构普遍存在财会监督专业人员数量偏少、专业素质偏低、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等瓶颈,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成为制约财会监督的“瓶颈”。

4.关于发挥财会监督职能的思考

4.1 建立大监督体系,实现财会监督与多种监管协同

近年来爆发的华融案、包商银行案、恒丰银行案等,就是形式上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实质上个人凌驾于组织架构之上的结果。从这些案例中可以发现,企业的实控人、一把手这些“关键少数”人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贡献者,也是财务舞弊的最大受益者,如果内控薄弱,监督缺失,这些人就找到舞弊所需的机会、动机和借口,从而产生真正舞弊,要压实这些人的责任,财会监督不可或缺。但舞弊行为发生与企业财会人员地位较低有很大关系。因此,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对关键部门、岗位、重点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防止权力滥用的同时,在组织架构设计方面要突出会计机构的独立性,企业集团对下级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实施委派制,在组织架构上提高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和会计部门的地位,增强会计工作独立性,为财会监督提供制度保障。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财会监督,是内控监督的首要目标。在整治不作为、乱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处于最前沿的财会监督更加直接也更易及时纠偏。201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内部监督涵盖至监事会、纪检、监察、巡视、内审、财务和法务等部门,这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建立是对内控规范“内部监督”的进一步深化。

4.2 加强企业风险评估工作,构筑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作为改进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识别、分析风险,采取合理有效应对策略,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工作。国资委2006 年《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强调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嵌入性原则,风险管理真正融入业务,提出了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其中财务部门协同业务单位是第一道防线。财务部门日常工作就是跟数字打交道,有天然的信息资源禀赋优势,要发挥财会监督在风险管理的作用,就要重点发挥财务信息的分析决策支持作用。财务人员要从后台走向前台,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利用和挖掘大数据,监督、分析重大异常及偏差事项,帮助企业平衡好盈利和风险的关系,与合规、法务、风控职能部门协同,在为业务部门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做好监督,构筑全面风险管理第一道防线。财会监督以风险为导向,充分借助审计、内控评价等工具,形成监督、责任追究的闭环,实现财会监督工作常规化、体系化,构建全面风险管理的多维度监督评价体系。从财务内在职能方面,要提升财务管理能力,加强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工作。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建立“计划—预算—核算—报告—分析—监督—考核”全过程的弹性计划预算体系,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考核,落实内部控制、业务稽核及考核评价的分级监控,促使财务与业务融合,实现财务服务于业务流程,达成经营目标。参与实施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活动,有效使用财务数据共享、财务分析模型等财务资源,揭示成本变化背后的业务内容,提出建议,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成本。在真实、全面、实时的业务、预算、成本等数据支持下,财务可对资产、成本、采购、投资、销售等各环节进行梳理和把控,查找影响内控设计或执行有效性的关键点以优化业务流程。

4.3 财会审核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的价值

财会审核监督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落实经济政策,更好地实施会计准则,可充分完善整体的经济体制。目前,随着企业管理的逐渐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得以全面发展,其部门的职能不断增加,继而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较大的支持,可对企业内部财务进行详细审查,明确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内部审计中,其监督内容相对较多,如财务收支、账面信息审查等。通过对企业整体经济情况的分析,以此明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通过内部审计,可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调整,从而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需建立健全管理体系,促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监督管理中,明确自身的责任及任务,不断履行其职责,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内部审计监督过程中,能够逐渐强化审计功能,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其内部改革,不断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采取具体制度,约束财务人员的行为,使其在监督管理中,明确自身业务范围,以高效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完善监督管理工作,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项目进行全面的监督,使其资金的使用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内部审计,可有效避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从而在财会审核监督与内部审计监督的双重作用下,巩固企业的长远发展。

4.4 加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财务管理平台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作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之一,该经营模式符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需求。企业在进行财会内部控制过程中,应结合互联网发展趋势,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构建现代化内部控制体系。目前,市场采取虚拟和期货等交易方式,在这样的交易方式下,会模糊市场主体,减少市场信息量,增加财务风险。对此,企业应加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财务管理平台的应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企业的联系,通过互联网了解合作伙伴或竞争对手,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管,以实现降低交易和经营风险,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及经济效益。

5.结语

综上所述,财会监督要真正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必须要以企业制度建设为基础,发挥跨级人员、政府监督、审计监督多方面监督的共同作用,实现多管齐下的效果。本文所提出的措施难免有一定的狭隘性,需要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对策研究,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企业经济活动向和谐稳定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财会财务监督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