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 年上半年山西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判

2022-02-05魏笑甜

山西财税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省企业

■魏笑甜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实现稳定恢复,经济保持较快增长,能源生产保障有力,发展质效持续改善,民生福祉稳步增进。但是,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三重压力”仍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仍面临复杂性、严峻性以及诸多不确定性,全省稳增长基础仍需持续加固,发展质效仍需高质量提升,经济发展仍需稳中求进。

一、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一)工业生产增势较好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快于全国7.6 个百分点,排全国第4 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8%,制造业增长12.4%;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11.2%,非煤工业增长10.9%。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汽车同比增长18.8%;原煤产量增长10.1%,焦炭产量下降3.2%;发电量增长5.4%,工业用电量增长5.9%。

(二)固定投资结构优化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分产业看,一二三产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4%、16.7%、-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6.7%,明显快于全省投资增速。分领域看,全省民间投资增长2.7%,国有控股投资增长8.1%。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增长3.7%,采矿业增长22.9%,制造业增长12.9%。分项目看,全省新开工项目投资增长34.7%,其中,5000 万元及以上项目增长35.2%,新开工项目投资增势强劲。

(三)消费市场稳定恢复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5.8 亿元,下降1.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913.2亿元,下降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72.5 亿元,下降2.0%;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244.7 亿元,下降1.5%;餐饮收入341.1 亿元,增长0.1%。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310.5 亿元,增长0.5%;其中6 月份增长8.7%。

(四)增收就业总体稳定

收入方面,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5 元,增长6.1%,增速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快于全国1.8 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快于全国0.3 个百分点。就业方面,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5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61.1%;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1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97.4%。

(五)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2.9 亿元,比上年增长28.6%,明显快于全国增长水平,增速排全国第2 位。从税收增收项目看,主体税种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增长1.1倍,资源税增长98.6%,个人所得税增长29.0%。分级次看,省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3.4 亿元,增长22.9%;市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29.5 亿元,增长30.9%。

二、2022 年我省经济形势预判

(一)经济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

一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GDP 增长5.2%,快于全国2.7 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 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12.77 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074.34 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081.83 亿元,增长3.7%。分季度看,一季度GDP 增长6.5%,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二季度GDP 增长3.9%,快于全国3.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57.4%、37.6%,第二产业成为全省经济稳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是企业利润涨幅明显。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快增长。1-5 月份,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28.1 亿元,增长87.7%;实现营业收入15659.5 亿元,增长42.6%。全省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98.1 亿元,增长16.3%。国有企业经济稳中向好。1-5 月,全省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累计完成6890 亿元,同比增长8.65%;国有企业营业总成本5354 亿元,同比增长3.56%;国有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79 亿元,同比增长103.34%;国有企业上交税费801 亿元,同比增长64.94%。

三是工业新动能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28.0%,食品工业增长20.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20.6%,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产量分别增长2.8 倍、8.7%,延续了今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

四是助企纾困效应明显。从增值税留抵退税来看,上半年全省留抵退税共计484.6 亿元,其中,小微企业涉及退税金额占比37%,其他企业涉及退税金额占比63%,切实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及时激活了企业发展“现金流”,在缓解了资金困难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五是市场预期修复提升。6 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1.7,高于5 月3.6 个百分点,结束了三个月的收缩趋势,为2021 年6 月以来最高;财新中国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录得54.5,较5 月大幅回升13.1 个百分点,结束了三个月的收缩状态,为2021 年8 月以来最高。在两大行业PMI 同时回升的带动下,财新中国综合PMI 上升13.1 个百分点至55.3,创2021 年1 月以来新高,反映中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增长。

六是煤炭经济持续向好。上半年,国内煤炭需求供应稳定增加,煤炭行业实现量价齐升。价格方面:上半年秦皇岛5500 大卡动力煤市场价均价为每吨1187 元,较2021年同时期上涨约36%;上半年产地动力煤均价同比涨幅在30%以上,年度长协价格同比上涨21.6%。产量方面:今年以来,全国原煤日均产量在1160 万吨以上,其中,1 月至5 月全国累计生产原煤18.1 亿吨,同比增加1.7 亿吨,增长10.4%。山西省4 户省属煤炭企业煤炭产量达3.7 亿吨,同比增长9.7%,完成全年产量任务的51%。

不利因素:

一是煤炭行业结构性问题尚存。以动力煤为例,从供应方面看,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的情况下,下半年煤炭“保供稳价”措施将继续实施,国内动力煤供应将继续维持高位,但想维持2021 年四季度的高产量存在困难。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主产地煤矿产能利用率来看,目前稳定在84%左右的较高水平,已经处于较饱和状态,预计后期难有突破。在总量稳定增加的同时,仍存在市场煤占比被挤压、高热值煤占比下降等结构性问题。从需求方面看,下半年下游需求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各地刺激经济措施对用电量的提振作用尚且难以估计,但迎峰度冬对煤炭需求仍然有提振作用。总体来看,在政策影响下,预计下半年市场煤炭价格在供应偏紧下,偏强运行的概率较大,但动力煤价格重心不会再出现去年的走势,长协价格将在合理区间运行。

二是房地产市场不振。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滑,商品房销售规模大幅下降,企业到位资金降幅扩大。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44.5 亿元,下降7.7%,连续4 个月呈回落态势;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1001.7 万平方米,下降26.9%,降幅比一季度扩大8.9 个百分点;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930.4 亿元,下降18.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12.5 个百分点,连续5 个月呈下降态势。整体看,虽然出台各种房地产松梆政策,但全省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意愿持续低迷,购房者信心仍显不足,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

三是就业压力持续承压。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7%,高于去年同期0.5 个百分点。31 个大城市失业率均值为6.0%,高于全国城镇整体水平。16-24 岁青年群体失业率持续上升,6 月份失业率达到19.3%。主要原因是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仍在恢复中,对劳动力的使用依然谨慎,企业用工需求偏弱,导致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压力突出。从区域看,前期疫情严重、持续时间较长的地区,调查失业率还没有恢复到往年水平,个别地区失业率仍有波动。

(二)财政收入形势分析

有利因素:

一是煤炭收入增势强劲。上半年,受煤炭价格较高以及增产保供政策拉动,全省煤炭行业税收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7 成,增收599.9 亿元,同比增长137.4%,增收额超过税收收入整体的增收额,是税收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也为全年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较好基础。

二是服务性行业税收增速回升。截至6 月底,全省三产中的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企业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的税收增速环比提升25、10.8、9.9、7.3、67.1 个百分点,恢复态势良好。

三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对增收影响逐渐减弱。上半年全省留抵退税政策下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 个百分点,但4、5、6 月份当月留抵退税规模逐月减少,且已基本完成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制造业等6 个行业企业的留抵税额集中退还,大部分退税资金已落地见效,下半年对我省增值税净减收影响将逐渐减弱。

四是市级收入情况良好。11 个市中,财政收入“10 增1 降”,晋城、吕梁、朔州、长治、阳泉等5 个市增速超50%,其中吕梁、朔州、长治、阳泉等4 个市税收收入占比较高,收入质量较好。

五是财政收入规模和进度实现较快增长。从收入规模看,上半年全省收入规模已远超2021 年前7 个月的收入水平,接近8 月底的水平;从收入进度看,上半年全省收入进度已完成年度预算的61%,超过一个多月的进度,其中:省市县三级均超额完成上半年收入目标过半任务,为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利因素:

一是建筑业、房地产业等部分行业领域持续低位运行。上半年,建筑业税收完成37.7 亿元,减收15.3 亿元,下降28.9%;房地产业税收完成49.6 亿元,减收43 亿元,下降46.5%。另外,受部分制造业行业持续低位运行,制造业税收恢复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如1-5 月份,制造业占比较大的炼焦工业、通信设备制造、重型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2.4%、13%、8.1%,影响制造业税收下降33.9%。

二是财政重点和刚性支出压力依然突出。2022 年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两新一重”、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等重大战略实施,对财政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六稳六保等各领域对资金的需求依然较大,对财政稳增长提出必然要求,财政收支矛盾和压力依然突出。

三是财力可持续增长依然艰巨。一方面财政增收基础不稳。上半年收入增幅高,很大程度上是由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的,税收对煤炭行业依赖度依然较高,但很明显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另一方面,市县可用财力尤其是县级可用财力增长途径依然有限。具体到县级看,占全省80%以上的资源型县域过度依赖煤炭税收,部分县域煤炭相关税收占比高达80%以上;非资源型县域的多元化税源结构尚未形成,大部分税收收入来源于房地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单一的税源结构,导致县级税收收入韧性较差,易受资源价格波动影响而大起大落,抗风险能力不足,新增长点缺乏,财力可持续增长乏力。

综合看,上半年我省大部分数据好于预期,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积极效果,全省经济稳定恢复、稳中向好,转型发展呈现强劲态势。但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会持续,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较多,要继续以“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经济工作主基调。财政方面,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开源节流提质效是关键,稳定收支、战略保障、改善民生、防范风险等是财政工作重点,要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坚持结果导向提质效,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一)补短板锻长板,聚焦全方位发展提质效

补短板,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与民生领域投资,以直接投资方式投向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教科文卫等民生领域,以多样投资方式完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及城市道路、地下管网、燃气管道等城市基础设施。锻长板,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推动煤炭和新能源、清洁能源优化组合,提高能源供给质量;要发挥好资源能源、区位空间等优势,围绕重点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主动融入“东数西算”工程,加快5G 基站建设和场景应用等。

(二)强基础促转型,打造产业发展组合优势

省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指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是我省产业转型的两个方面,是我省产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强基础,即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煤炭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几代人奋斗积累的家底,是短期内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要充分发挥其压舱石作用。要继续加大对煤矿智能化改造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我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要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科技创新支撑力;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支持引导煤企优化生产布局等,推动全省煤炭行业在迈过“生存线”后,加快向“发展线”看齐。促转型,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发展方向,聚焦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加快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率先壮大14 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稳就业助消费,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动力

稳就业,要继续加大就业政策实施力度,促进就业形势不断改善。针对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加大就业帮扶和就业服务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工以工代赈,全力推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为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尽最大努力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助消费,大力促进居民消费回暖,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促进餐饮、零售、景区等各类消费场景正常经营,以政府数字消费券等形式拉动家电、家居、零售等领域消费提升;稳定增加汽车等大宗消费,举办以旧换新、汽车下乡和展销活动,以直接补贴等方式促进绿色能源车消费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通过发放人才购房补贴、实施契税补贴、引导企业优惠促销,以及在政策范围内合理确定首付比例和降低贷款利率等方式,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要。

(四)纾忧困惠企业,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决心

纾忧困,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要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优化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服务,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要持续推进财税政策支持,加大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支持力度,办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退税减税并加大帮扶,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等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惠企业,切实为企业提供实惠。要扩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覆盖范围,提高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份额占预算总额比例;要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拓展社保费缓缴政策时限范围;要加大稳岗支持力度,对企业采取“免申即享”发放模式实施稳岗返还;要实施好税收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效应,确保各项支持措施直达企业。

猜你喜欢

全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我省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贵州多措并举加速提升全省旅游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