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朋墓志铭》与郑谷生年新证

2022-02-05孟国栋

江海学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侍郎诗题刺史

孟国栋

晚唐诗人郑谷的生年有开成三年(838)、会昌二年(842)、大中二年(848)、大中三年(849)、大中五年(851)等说法(参沈文凡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郑谷诗歌研究述评》,《北方论丛》2006年第1期)。新出土《李朋墓志铭》对于推考郑谷的生年有较大帮助。

郑谷有《谷丱(一作比)岁受同年丈人故川守李侍郎教谕衰晏龙钟益用感叹遂以章句自贻》诗,徐松《登科记考》考得此李侍郎当与郑谷之父郑史同为开成元年(836)进士,而佚其名。陶敏《全唐诗人名汇考》据郑谷《云台编序》订其名为李朋。然李朋任川守、侍郎的经过,史书中并无记载,今据墓志铭可凿实其任职经历,并进一步确定郑谷诗题中的“同年丈人故川守李侍郎”即李朋。

川守,乃三川守省称,即河南尹。墓志铭开篇云“咸通皇帝嗣位之六年仲夏之六日,河南尹李公薨于位”。(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69页)文中对其终官也有交待:“于是河洛阙守,乃命公尹理之。至任之日遇疾,不一旬而捐代。”据墓志铭,李朋晚年曾任工部、礼部侍郎等职,与郑谷诗题正合。

墓志铭记载李朋去世于咸通六年(865)。由诗题中的“衰晏龙钟”和诗中内容看,该诗当作于郑谷晚年,李朋去世已数十年,故不得称“比岁”,诗题当以“丱岁”为是。又,郑谷《云台编·自序》云:“自骑竹之年,则有赋咏,同年丈人李公朋,同官丈人马博士戴尝抚顶叹勉,谓他日必垂名。”前诗既言“丱岁”,此序复称“骑竹”,可见郑谷受教于李朋时应不超过十岁(“骑竹之年”多指称十岁以下。张华《博物志》云:“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赵昌平认为郑谷七岁时随父赴永州,咸通三年(862)才有可能回京。《李朋墓志铭》记载:“丞相切于擢用,遂拜晋州刺史……今户部尚书崔公玙节制蒲府,乃以公之政绩上闻……今上嗣位,听政之初,制以公为右谏议大夫。”“丞相切于擢用,遂拜晋州刺史”,时在大中九年(855),丞相为崔铉。“崔玙节制蒲府”乃大中十年(856)至十三年(859)间事。“今上嗣位,听政之初”即咸通元年(860)。

大中九年至咸通元年,李朋外放晋州刺史,无法教谕郑谷。按最保守的算法,郑谷随父赴永州的当年立即回京,亦即咸通三年郑谷七岁,则李朋出任晋州刺史时其尚未出生。若咸通三年郑谷十岁,当生于大中七年(853),李朋外放晋州刺史时,郑谷仅三岁,亦无法有所赋咏令李朋等“抚顶叹勉”。若其生于大中七年以前,返回长安时已超十岁,不得称“骑竹之年”了。可见郑谷生年当不早于大中七年,其受教于李朋只能是从永州返回长安之后。

这还可以从《云台编·自序》中得到佐证:“及冠……求试春闱……举游场凡十六年。”郑谷及第在光启三年(887),逆推十六年,其初次应举当在咸通十三年(872),以二十岁弱冠计,其生年正为大中七年。

猜你喜欢

侍郎诗题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复古与叙记:论韩愈诗歌的制题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诗题漫议
侍郎湖
明诗制题之叙事*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古代的侍郎官是个啥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法”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