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必须”的内在逻辑
2022-02-05康凯
康 凯
(中共延边州委党校,吉林 延吉 133002)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其中特别谈到“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由此总结概括出包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等在内的“九个必须”。这“九个必须”,既是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是未来继续走向成功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九个必须”构建起了一个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体系,这个体系视野宏阔、格局宏大,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历史主题、领导力量、奋斗主体、方向选择、路径方法等重要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理解把握好这个经验体系的构建逻辑和科学内涵。
一、历史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为一个主题,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主题,也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主题。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个时期的中华大地,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直到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度过了近200年的苦难年代,这期间,内乱不断、外敌入侵,在内忧外患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无数仁人志士想要改变民族、国家的面貌,进行了无数斗争,但先后失败,各种各样的政治组织、形形色色的学说主义,纷纷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探索尝试,大浪淘沙始出金,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肩负历史使命,为完成民族复兴这个历史主题,进行了驰而不息的奋斗和探索,取得了今天辉煌的成就,完成了无数仁人志士想完成却没有完成的夙愿。中国共产党百年前创建之初,稚嫩弱小,却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经过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探索积累的基础上,又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用100年的时间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篇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九个必须”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进行了系统回答。
二、领导力量
“九个必须”的第一个必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回答了“由谁领导”的问题,鲜明阐明了实现民族复兴的领导主体:中国共产党。“党的坚强领导”是党的成功经验体系的首要前提和基本经验。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传唱至今,这不仅仅是政治宣传口号,同样是历史成功经验的总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已然被历史所充分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等论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政治共识;建党百年,我们翻开走向现代化征程的新篇章,面对新问题、新任务,同样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凝民心、聚民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事业发展,继续共铸盛世辉煌;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新挑战、新变化,我们更加需要注重顶层设计,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以高站位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没有这一条作为政治保证,其他的一切都是空谈。
三、奋斗主体
“九个必须”的第二个必须——“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回答了在党的领导下“谁来干”的问题,阐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主题的奋斗主体:中国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忠诚的继承者,中国共产党也始终坚持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是事业推进的主要贡献者和重要参与者,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这样做的结尾:“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中国人民是英雄,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再阐述、再强调,同时也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再总结。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及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如果没有践行群众路线,没有得到人民群众无私无畏的支援,也就不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新中国建立之后,面对二十多年战乱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挺起新中国的脊梁,很快让这个国家的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挽救了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而且搭建起工业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两弹一星”等关键领域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不懈奋斗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光辉历程,创造了人间奇迹——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任务,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伟大胜利,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均跃上新的台阶,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国际政治影响力不断扩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的重大成就,为……更加美好和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2]。尤其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我们党始终贯彻鲜明的人民立场“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和生动诠释,充分彰显我们这个百年大党“为了谁”。同时,在抗疫斗争中,我们党也充分依靠中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为战胜疫情做了重要指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党中央要求全体党员在疫情防控大考面前检验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命令人民军队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号召党的重要外围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广泛发动群众铸就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这些充分回答了我们党“依靠谁”的问题。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是重要的奋斗主体。
四、方向选择
方向决定命运,方向选错了,就会一错再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甚至是无法挽救的灾难。旗帜道路决定方向,因此,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至关重要。
“九个必须”的第三个必须——“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回答了“举什么旗”的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继续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从其诞生到发展至今,始终焕发着真理的光芒,指引我们前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就,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而党的百年历程,也不断丰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她立足实践,回答时代课题,在新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理论,形成了一系列发展的新思路、新理论、新观点,确立了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一系列发展方略。比如十九大报告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新发展;再比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发展;加强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思想和重大工作部署,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重要论断,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等等。正是因为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才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并有望在未来引领时代。
“九个必须”的第四个必须——“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答了“走什么路”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她孕育产生于中华文明5 000多年伟大传承发展中,历经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风雨洗礼、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80多年历史进程的沧桑变迁、伟大社会主义革命100年实践的浴火涅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持续探索的不懈奋斗、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需要我们倍加珍惜。这条道路的最终确立,我们经历过选择、探索、发展的坎坷过程。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在资本主义、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等众多理论中,反复比较、总结,最后选择出来的,又经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探索、积累,并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创新、发展出来的,同时也是在苏东巨变的经验教训中反思、鉴别出来的……“大浪淘沙始出金”,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这条道路必须坚定不移,改旗易帜的邪路和封闭僵化的老路都是死路一条,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的“合脚的鞋子”。
五、路径方法
“九个必须”中的的第五个必须、第八个必须、第九个必须,也就是“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际上就是毛泽东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仍有其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的这三个必须,聚焦国防军队现代化、面向世界的大统战格局、新时代条件下治党管党,这些新表述,是在传承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体现时代新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第一,“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大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下的重要战略支撑。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但是国际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大国战略竞争博弈的浪潮正在席卷,局部战争仍然持续不断,中国的民族统一大业仍未实现,这些都需要通过强军作保障,以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为目标,确保我们有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人民发展利益。
第二,“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强调的是凝聚最大合力,构筑中华儿女最大同心圆,为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发挥着凝聚智慧和力量的重大作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新中国建立之后,先后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定调“大统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3]统一战线在“三大法宝”中是首要法宝,是党的特殊群众工作,是党领导下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在新时代条件下仍然必须坚持并进一步发展。
第三,“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的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历来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勇于自我革命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从中国共产党诞生那一天起,党就特别重视自身建设。“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这个提法,是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发刊词》中最早提出的,把党的建设形象地比喻成“工程”,既体现了党对党建工作科学化的思考,也体现了党建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重要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党的建设工作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将党的建设作为“四个伟大”的关键问题,都体现了新时代条件下,党对自身建设的持续而高度的重视,并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围绕一条主线,即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坚持两个全面,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六大建设,即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实现一个目标,即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引领时代的永葆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九个必须”中的第六个必须——“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自创建那一天开始,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党把自身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奋斗,直到最后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说的“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中国共产党按照既定步骤,实现了邓小平“三步走”的前两步:解决温饱、建成小康,现在正开启迈向第三步——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党所面临的历史条件和执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非传统意义上的挑战不断出现,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考验。正因如此,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眼光与时代担当。
“九个必须”中的第七个必须——“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回答了“怎么干”的问题。阐明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领导主体和奋斗主体需要什么样的实践态度、能力水平。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浴血奋战、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完成救国大业,开天辟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披荆斩棘、自立自强的伟大斗争,完成兴国大业,改天换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勇立潮头、奋勇搏击的伟大斗争,完成富国大业,翻天覆地;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完成现代化的阶段性任务,实现强国梦想,乃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同样需要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万事万物皆有矛盾,有矛盾就会有斗争。伟大斗争的提出,并不是要制造矛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它有别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武装斗争,也不同于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伟大斗争首先强调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开拓创新、实干担当。当今世界大变局正在加速演变,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正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步入克难攻坚的重要阶段,全面从严治党的风险挑战长期存在,这需要我们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面貌推进事业的发展,迎难而上,并攻坚克难。其次,伟大斗争同样也是能力要求,十九大提出“八项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领导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提升“七种能力”,这些能力建设要求表明,我们正进入一个大发展、大跃升的时代,时代发展有对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因此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勇担使命,快速提升能力,通过实干担当,以不负时代的呼唤和重托。此外,还要把握好伟大斗争的方向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的斗争是讲方向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凡是危害到党的领导、社会制度、国家主权、核心利益、重大原则、人民利益、奋斗目标的都要与之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