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的传承策略

2022-02-04邓昭琳

今古文创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用

邓昭琳

【摘要】 我国已经步入全媒体时代,社会各界逐渐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传承,将文化创意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创新非遗文化遗产。但是在传承非遗文创期间也存在需要解决的不足之处。通过分析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的传承情况,发现全媒体融合背景下进行非遗文创的作用,并提出传承非遗文创的方法,弘扬非遗文化,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非遗文创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媒体融合;非遗文创;传承策略;作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4-0081-03

基金项目: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潮州工艺美术创意设计视域下文创产业发展模式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2020-Y-03)。

非遗属于国家、民族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非常珍贵的财富,见证历史发展,体现民族精神。将非遗与文创结合在一起,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促进非遗文创的发展,可以对非遗文化中包含的内在价值进行弘扬,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因此,需研究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的传承策略,开阔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渠道[1]。

一、全媒体融合背景下进行非遗文创的作用

现阶段,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已然受到各国重视,但不能仅依靠政府重视,而是应全体人民群众都参与其中。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与热爱非遗,激发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观念。实施非遗+文创的策略,可以令非遗文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同消费者产生密切接触,激发消费大众保护非遗的欲望,是最重要的方法。大部分非遗都是通过长时间传承下来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和技艺,其中包含的文化根基非常深厚。因为非遗文化具有古旧性,难以得到年轻群体的喜爱,大量手艺绝活仅存在于老人平时作业内。在激发大众保护非遗文化前期,需对年轻人持鼓励态度,让他们对非遗文化加深了解与重视。利用非遗+文创的方法可以将非遗基因与以往文化中存在元素保留下来,以此为基础展开发明创新,符合时代审美,使非遗文创可以更好地在国外传播。利用探索与解读非遗文创中包含的优秀文化,消费者能增强保护非遗的欲望,同时将其发展为文化自觉、自信与民族自豪。循序渐进的模式,不但能弘扬卓越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激发人民群众保护非遗的主观能动性,让其产生使命感[2]。

以全媒体融合为背景,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有很多人喜欢参观各种文化场所,包括美术馆、文化宫和博物馆等,使自身精神境界与艺术内涵更加丰富。自然风光文创是对风景名胜进行记录的形式,非遗文创则属于对古老记忆的传承。非遗文化中包含的价值内涵十分深厚,既可以承载人类文明,也体现文化具有多元化特征,更可以滋养生活。文创产品既可以呈现文化自身内容,也属于一种传承文化的方法,是弘扬非遗文化内涵的平台。消费人员得到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后,不但自身可以得到文化食粮,也能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因为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消费者无法亲自到达自身喜欢的非遗地点展开文化消费,但利用文化创意产品的购买也能了解非遗知识。非遗符号和元素可以体现某种內在文化,且具有特定性,非遗+文创的形式能将此种特定文化传播到全世界。在出现明显改变的最初非遗生活空间内,其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需凭借新载体与环境才能得以实现,文创产品的出现提供更多机会与平台,有利于非遗文化的宣传和弘扬[3]。

二、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的传承策略

(一)同生活元素相结合

若想非遗文创得到进步,能结合文化创意产品与非遗文化对人们生活期间的必需品展开创新,使非遗文化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创新期间,需保留非遗文化内存在的特定元素,不但要重视产品的商业性,也需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提高其艺术价值,令其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因此在创新产品时能着重开发小物件,且保证其性价比较高,最大限度地保证设计具有简约性,且同幽默和趣味性的元素相结合,同时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生活中,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使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同消费人员之间存在的距离越来越小。

(二)建立非遗文创IP

为使非遗文创得到更好传承,现阶段已有大量非遗文创视频出现在门户网站与电视媒体中,但此种视频大部分都是对某项非遗文创的讲解,包括非遗文化的来源与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灵感来源等内容,其需要较长时间,且体量较大。现如今传播格局已经出现变化,大部分人都不会抽出时间欣赏与品味时间较长的作品,点击量与收视率均无法达到预期[4]。若是非遗文创作品始终利用以往渠道展开传承,很难接触到目标客户群体,特别是年轻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交过程中的关键方法,通过媒体创建非遗文创IP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方式。非遗文创IP将抖音、快手和三微一端当作短视频平台进行推送,使受众阅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且需求具有场景化、移动化和碎片化特征。以全媒体融合为背景,对传承非遗文创的渠道进行探索,利用全媒体时代特征创建传播矩阵,且确保具有立体化特点,这能使呈现内容更加全面、详细。

同时,在创新与传承期间也需具有平衡特点,IP化不代表可以过度商品化,最关键的内容是人格化,其可与消费者产生紧密联系,提高吸引力,并加入创新性特征,可使IP化提高生命力。

(三)多渠道宣传

全媒体时代的宣传方式非常丰富。因此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在发展与传播品牌时应最大限度地在涉及的景点内投放广告,并增加宣传力度,且确保投放具有精准性。

首先,通过企业官网或是博物馆官网创设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专题栏,开展网络宣传与传播,也能同电商平台展开合作,进行网络营销,同时也能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对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展开宣传,其中包括抖音、微信和微博等。

其次,通过手机App开展宣传工作,动态设计非遗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程序可以让人民群众免费下载。人民群众能通过手机中的App对展品视频与文字进行观看,利用软件的操作,既能对非遗产品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也能对制作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工艺与流程有所了解,且更加直观。利用App内存在的视频和讲解,一部分非遗手艺能更加清晰地体现在所有步骤与流程中,这可以更好地宣传与传承非遗文化[5]。

(四)结合社会公益活动

把文创产业当作辅助保护与开发非遗文化的工具,在非遗后期添加创意开发,可以将非遗中包含的人文、经济与社会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为保护我国非遗工作增加更多思路。利用组织与公益有关的非遗文创活动,如,设计扶贫,即从以往聚焦传统工艺振兴转向如何让传承人回到家乡带动产业振兴。2020年度,根据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关于做好2020年度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函》(非遗函〔2019〕116号)相关指示精神,河南地区传统工艺类非遗研培计划确定了以非遗助力精准扶贫为重点,在国贫县汝阳、潢川、鲁山开办2期非遗扶贫研培班,依托汝阳乐足鞋业、潢川空心贡面、鲁山花瓷和麦秆画等4个非遗扶贫工坊开展在地化培训。本次展览集中展示4个培训点的培训成效,期望通过品牌建设、产品升级等方式,把小项目做成大产业,形成稳定的地方经济产业,培养更多的乡贤人才、技术能手,将非遗资源转变为文化资产、经济资本,助力脱贫攻坚,激发持续的再生动力。

乡村振兴及非遗活态传承产业转型,结合旅游业是最快的发展形式,一些城市的政府通过资金扶持、旅游地特许等形式对接从事“乡村重塑”文创产业的小工作室、小企业,通过它们打造文创产品,以公共艺术的理念与智慧打破传统规划思路,致力于帮助乡村实现文化重塑、产业转型,让产品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张名片。

另还有微公益等,可以使人民群众亲身感受非遗手工艺,更加深刻地掌握非遗老手艺,对大量年轻人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激发其保护非遗的欲望,对非遗文化起到传承作用。

(五)吸收社会资金

政府部门需要拨专款扶持非遗项目,比如,创设专项基金等,还要集中社会力量,鼓励其参加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创的活动[6]。对于非遗中很难具有市场化特征的项目而言,就能利用各种形式开展收集与归档工作,比如图片、视频和文字等;对于同市场之间具有紧密关系的非遗而言,政府不但要对生产与推广进行规范,也需对社会资金的纳入持鼓励态度,对企业起到引导作用,让企业形式更加多元化,例如,设立文创基金、众筹或是非遗基金等,对由非遗产生的衍生品展开投资,也可对非遗文化创意产品项目进行开发。增加政府扶持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且政府部门能创建与优化反哺机制,把由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得到的部分经济效益用于传承与保护非遗工作。同时,政府需要发挥其监督与引导的功能,创新非遗文化创意产业。

(六)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特定文化符号可以代表当地的文化特色,能对该地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充分体现,可以将该地文化精髓呈现给人民群众。现阶段,部分产品用符合代表,例如,在洛阳文化创意产品内加入皮尔斯符号,与石辟邪元素相结合,使设计的产品与用户需求相符合,并且具有自身特色[7]。详细分析文化元素的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分别为初级、中级及高级。初级内容包含名称与图像,直接代表符号中体现的形象特点,比如牡丹,其图像与名稱就可以体现牡丹特色;中级内容进一步为图腾崇拜,如“日、月、星、云、龙、凤”等;高级内容则晋升到“谐音联想”的方式进行构成,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如喜鹊和梅花,意为“喜上眉梢”。特定文化符号通常存在联想性与象征性,能体现某文化中蕴含的内在价值。在设计非遗文化创意作品时增添特定文化符号,能深入地体现非遗文化内在价值。也可通过图案达到传输符号信息的目的,例如故宫博物院将剪纸与文创结合在一起,设计出的产品更具美感,且功能性较强。

(七)打造文创产业发展六大支撑平台

打造文化创意设计交流平台。拟建立各地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立足于各地市文化创意产业高品质发展,形成区域内文化产业集群,搭建政府、企业、高校、金融、媒体与文化创意人之间的桥梁,作为文化创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和城市文化的推广窗口,确保城市文创行业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推动各地市文化创意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打造文创产品品牌创建平台。培育文创品牌平台,创新文创产业发展模式。发挥各城市特有的文化优势,利用好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文创品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丰富城市文创产品内容的文化内涵。依托当前大力发展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的形势,充分利用好市场平台资源,入驻文创品牌,促进文创品牌的发展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打造数字文创运营平台。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深度挖掘转化成文化IP,并借助抖音、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手段传播,形成浸入式文旅体验,实现传统文化的IP转化,搭建起商业营销和文化交流的线上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科技引领,创新文创产业新载体。探索文创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运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开发文创行业新载体,突破文化与当地传统产业发展结合的瓶颈期,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打造文创集市创业平台。创造条件规划多个地点,逐步开辟文创集市平台。逐步形成将文创集市与古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融为一体,营造文化创意氛围和开放文化创意市场,为文化创意者提供创业平台和就业机会。

打造文创人才支撑平台。鼓励集中社会力量开展专项课程的培训,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文化创意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创建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中心。以工艺美术项目为基础,创建各领域的文创基地,集聚文化创意研发、文化创意展示、创业孵化、信息交流和教育培训等功能,形成文创基地群。政府给予扶持协调,融合多行业的力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课程,建立完整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创造性思维,传承与创新当地传统文化。学校根据不同需求定制课程,为解决学校工艺美术和传统文化类师资的问题,可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确保学生获得优质的文化和创意教育,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共建模式。以企业为主导地位,联手高等职业院校,组建学生实训创新创业基地,遵循企业产品设计开发制作程序,运用企业资源建立“产品转化中心”。重视产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国内外、跨行业、跨工作特长的文化创意人才及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并为其提供交流空间;平台提供公平的竞争渠道和文创竞赛信息,增加创业和就业机会,最终实现为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人才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全媒体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的情况展开分析,提出创新策略。首先,设计人员在设计非遗文创时需同生活元素相结合,拉近非遗文化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其次,建立非遗文创IP,符合人们观看需求,提高吸引力;再次,多渠道宣传,将非遗文创结合社会公益活动,增加人民群众的体验感;最后,政府部门需吸收社会资金以及保证设计的产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而打造文创产业发展六大支撑平台。如此,更好地在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承非遗文创,发展非遗文创市场保护非遗文化[8]。

参考文献:

[1]徐鸣,李宣乐.数字经济时代下非遗文创的传承与创新——评《数字经济下的文化创意革命》[J].当代财经,2020,(10):2+151.

[2]黄竹兰,王蕾.非遗传承视域下的贵州非遗文创App建设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45-46.

[3]府涵璐.现代文创与苏州非遗传承结合的策略研究——以苏绣文创为例[J].天工,2020,34(04):46-47.

[4]高紫薇,谷佩萱,司玉婷.“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J].纺织报告,2020,39(09):60-62.

[5]祁靖雯,陈昊武.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策略研究——以北京绢人为例[J].艺术家,2020,(08):186-187.

[6]郭伟.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开发的策略与途径——以内蒙古为例[J].明日风尚,2019,(15):174+176.

[7]唐振钧,林曦.宁波鄞州非遗元素当代文创设计策略研究——文化自信语境下的“‘非’常鄞州”[J].建筑与文化,2020,000(005):100-103.

[8]陈欣欣,陈韵蕾.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以南通“非遗故事”文创产品设计为例[J].流行色,2020,(08):112-113.

猜你喜欢

作用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作用分析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