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实践、基本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2022-02-04刘养卉

社科纵横 2022年3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革命中国共产党

刘养卉 刘 杉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一大批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中华儿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今天我国的发展进步。”[1]理想信念教育是凝聚民族意志、激发斗争活力的重要途径,是抵御各种思潮冲击,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定心举措。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始终顺应人民期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不断提出感召力极强的目标愿景,动员中国人民凝神聚气,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促进中国梦的实现。

一、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实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指引中华民族解放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最高理想”与“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斗争目标[2],汲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精华,逐渐形成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凝聚强大的力量。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理想信念教育上,鼓励党员干部学习党报、政治简报、教育专题册;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革命的目前阶段和它的前途问题”[3]95-96,开设大量干部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在军队理想信念教育上,将共产主义教育融入军队组织建设,“每连建设一个支部,每班建设一个小组”[3]88,保证党能够在军队中进行理想信念长线教育,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群众理想信念教育上,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宣传工作,整合优秀分子,形成宣传支队,通过壁报、画报、革命歌谣、群众会议等形式多管齐下,重视对城市贫民、妇女群众、劳苦青年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壮大了革命队伍,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为抗日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需要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加强全民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加强革命理论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的爱国力量,组成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同时,面对国内出现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等错误论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大量国情调查与前线实际,在《论持久战》中进行了有力地驳斥,提出了中国必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论述,从而消除了人们的疑虑,增强了我国军民抗战的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反动派,以及美国扶蒋反共的严峻形势,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分级创办了高级党校、中级党校与初级党校,先后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了大量政治读物,如《蒋介石在挑动内战》《关于重庆谈判》等书籍,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加强对军队的理想信念教育,严格军纪军规,建设纪律严明素质高的人民解放军,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对人民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启发觉悟,坚定人民必胜的信心,为解放全中国提供了精神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了党员干部、军队和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4]。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奠定中华民族的未来走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4],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掀起全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将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开设课程增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理想信念教育,并鼓励人民群众在生产中学习,潜移默化地提升人民的政治素养,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同时明确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任务,阐明社会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社会主义要在三个五年计划中循序渐进,这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中国共产党指出革命必须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国内团结中间阶级,增强党内干部与各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心;国外必须团结一切国际进步力量,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合作,牵制帝国主义势力,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努力。同时,积极开展整风,提出既团结又斗争的口号,将党的建设融入整顿作风中,这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改善工作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还深入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严惩官僚主义和自由主义,表扬社会典型好人好事,在全社会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对违法犯罪、不良风气敲响警钟,反对社会变革引起的一些急躁冒进主义,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充分调动了全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4]。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人民建设现代化国家事业的勇气信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了完成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的主要任务[4],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扫清障碍。解放思想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不解放,改革开放就很难顺利进行。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目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了突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区,邓小平同志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旗帜鲜明地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领导和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进行各方面的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理想信念教育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二大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将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5],指明了全党全国奋斗方向,坚定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20世纪末,东欧剧变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巨大震动,西方灭亡社会主义野心不死,加之改革开放初期各种西方思潮涌向中国,人民群众理想信念受到重大冲击。为了振奋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在全社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创新性提出了“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崭新命题,树立了新的奋斗理想,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党的十三大重新阐述了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规划今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步骤,解答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疑虑困惑,消除思想上的迷惘,鼓励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1994年党中央指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6],后又陆续要求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融入全国高校教育工作,将党政方针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使全社会更加认同国家规划,更加明确奋斗目标,潜移默化地巩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了建设现代化事业的勇气信心,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4]。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汇聚百年中国梦的信仰之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4],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刻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新特征对理想信念教育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方位出发,回顾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党史实际,归纳出新时代共产党人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阐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同根同源,指出“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他呼吁新时期、新阶段、具有新特点的人民要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理想相结合,“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能好”[7]19。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遭受的艰难困苦,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7]18,从历史的角度阐明中华民族百年来坚定信念,不屈抗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光荣奋斗史。在新时期,随着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理想信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大大激发了广大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4]。

二、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经验

(一)注重理论体系的构建与阐发,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牢固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总结历史发展规律,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构建科学理论体系,对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理想信念教育都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地分析并准确把握中国革命发展规律,不断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时代化、大众化和具体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党员干部坚定革命理想,鼓舞革命热情起到了巨大作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敢于、善于拨乱反正,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使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自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江泽民同志与胡锦涛同志分别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什么是科学发展,怎样实现科学发展”,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为全国人民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理想信念教育创造了新的理论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提到了新的高度,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人民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总结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以一持万的重要指导作用,同时也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时刻把握富有时代性的话语体系,才能保持其政治性、时代性、教育性,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新时代人才。

(二)紧扣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际,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现实土壤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扎根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际,生长于中国现实土壤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实现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扩大革命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是当务之急。理想信念教育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生产实践,使人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理想信念教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改革开放做好思想准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与发展,党员干部中存在思想僵化、作风浮漂的风险,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六大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发展主流,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教育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注重全面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全新的价值理念的理论指引提出了新的要求。理想信念教育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展开教育工作,使得全党全国团结一心,凝神聚气,共同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

理想信念教育须符合时代要求,回答社会之问,解决现实难题。社会发展现实是理想信念教育生长的沃土,只有与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共产党时代任务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理想信念教育才能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停滞不前,做到植根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

(三)改进教育方式方法,为理想信念教育提质增效

中国共产党遵循中国现实历史发展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历史地、具体地将符合党和国家发展前景的价值理论内化为人民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终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适宜有效的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扎根于人民心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在建立系统完备的组织体系与学习制度的基础上,重视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鼓励党员干部接受系统的理论培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为党员干部投身实践打好理论与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鼓励党员干部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实工作相结合,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干部教育实效。同时,党员在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对群众进行理论与实践教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相结合,更能为群众所理解接受,先进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对群众理想信念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也为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广阔的渠道。从革命年代对着报刊学、跟着会议学,发展到借助书籍、报刊、电脑、自媒体、影视文艺作品学习,处处有理想,处处感信念。

教育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只有在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对理想信念教育方法不断创新,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三、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启示

(一)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力量之源

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中国共产党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具体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向前发展。因此,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鼓励党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实践调查相结合,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现实工作的科学方法。他指出:“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段势力的估量,还要注重社会经济的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3]85邓小平同志着重强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8]42,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培养训练党的政治干部,坚定其政治立场,增强其政治觉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江泽民同志同样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党员的重要性,他强调:“衡量干部队伍素质的关键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修养是否深厚,理论基础薄弱,就会迷失方向,失掉政治灵魂。”[9]胡锦涛同志创新性地提出加强年轻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重要作用。他指出:“年轻干部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必须从年轻干部的实际出发,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加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教育管理三个基本环节上下功夫。”[10]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考验,战胜危难的强大武器,是中国共产党调动工农群众,激发革命热情的重要法宝。习近平同志强调了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作用,鼓励党员干部学习“四史”,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历程的科学指导,以及中国共产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智慧,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与政治素养,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二)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基所在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教育发展史表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坚持群众路线,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才能探索出一条最为科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坚固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因素。民主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人民群众的向往,是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幸福指数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是党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对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将个人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结合,凝聚共识和力量,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一步步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奋斗,迈向兴国强国的新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正是由于始终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11]538历史的滚滚车轮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为民付出的深情承诺。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12]。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党的命运与人民的命运水乳交融。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从未忘记对人民、对民族的许诺,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始终为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为着眼点,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脱贫攻坚行动中,广大扶贫干部到贫困地区生活条件艰苦的群众中去,带头苦干实干,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为第一要务,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全力投入疫情救治,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与责任担当。

(三)始终坚持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抓手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重要的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认同感,团结一心,壮大革命力量。毛泽东同志强调要重视红军宣传工作,对群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并认为:“红军宣传工作的任务,就是扩大政治影响争取群众,由这个宣传任务之实现,才能达到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促进革命高潮等红军的总任务。”[3]96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对人民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多种宣传方式使广大群众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革命斗争形势,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深入群众内心,为发动工农运动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社会主义革命带来的思维模式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加强对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适合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为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储备了人才。邓小平同志注重破除人民群众中的僵化思想,用民主的方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主义事业的热情,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培养人民群众对自身权利的理解与掌握,解放思想,为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奠定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人必须理解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才能更好地坚定理想信念[1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全社会的宣传教育力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革命中国共产党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