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与实践

2022-02-04张雪梅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公安院校教官

□张雪梅

(山西警察学院,山西 太原 030401)

2015年12月中央编办等6部门发布《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以培养政治素质高、纪律严明、实战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实战型警务人才为目标的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这既是各地公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遵循,也为校局合作协同育人提供了具体要求和宏观的政策支持。山西警察学院及时响应公安实战的客观要求,以《公安类专业本科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公安国标》)为基础,通过具体实施的“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平台与运行实践,积极探索公安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构建和实践公安院校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应对和主动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着力打造高素质应用型的公安后备卓越人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构建校局协同育人机制是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公安院校协同育人是公安院校优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1]公安院校应积极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开放协同育人的理念,改善学校协同育人的软硬件环境,丰富协同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方法;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的校局协同育人贯穿于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研究、课程开发与设置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是公安院校加强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重要路径。

根据《公安国标》的要求,公安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坚持立德树人。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积极应对和主动适应新时代公安工作队伍建设,协同打造公安铁军,培育公安后备人才的需要。为实现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无缝融入实战、增强实战本领,公安院校教师必须走出校门,主动融入公安实战,不断探索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深化公安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校局协同育人是强化教学与实战对接,搭建“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的桥梁。借助“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探索公安院校人才培养共同体构建,正是山西警察学院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的具体实践。

二、“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背景

2020年5月15日上午,山西警察学院交通管理系与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大队(以下简称综改大队)“学战结合育人基地”揭牌仪式在综改大队举行。为了开创综改大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局面,加强山西警察学院交通管理系理论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与公安交通管理实战的紧密联系,更好的为山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服务,通过专业教学系部和交警大队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理论和实战优势,本着优势互补、互相支持的原则,双方协作建立“学战结合育人基地”,是创新实践教学手段的一次系、队深度合作与创新。

首先,建立“学战结合育人基地”是强化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措施和路径。由于经费所限以及交通管理技术应用和智慧交通技术发展的特点,学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满足所有实战教学的实验实训场所。利用校局合作平台,让公安交通实战部门的专家、能手参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实训工作,在实战部门开展实训课程,通过专业课程精细化与实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运行,摒除专业教学脱离实战对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的“四实”实践教学路径。

其次,构建“学战结合育人基地”是开展“公安大练兵”工作的客观需要和手段。山西省公安厅根据公安部大练兵部署制定全省公安机关大培训大练兵工作方案,要求“推动公安院校与公安实战单位的人员互派交流、深度融合,组织警种部门与公安院校专业系部开展课程共建、教材共编、人才共育工作,做到‘课堂与现场对接,实训与实践融合’”。通过“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与实践,实现了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公安交通管理实战部门的精准对接与融合,促进专业教学与大练兵水平同步提升。

三、“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合作原则

升本5年来,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了服务公安实战、突出特色优势,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德法兼修、专博相济、学战结合、滴灌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政治建警、政治建校”的办学方针、“服务公安,办一流警院”的办学定位,不断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是学院办学思路与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和实践。

育人基地合作原则:一是通过“警院进警队,警队进警院”活动,实现“助力实战、助推教学”宗旨;二是加强双方优势互补,打造更为具体的系、队合作平台和团队,实现系、队共建、协作育人、合作共赢;三是本着“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四是双方在人力、智力、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双向服务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公安交通管理专门人才、促进山西公安队伍建设。

四、“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合作意向与建设内容

(一)从系部专业教学方面合作意向

一是根据大队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交通系为大队优先推荐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见习与实习学警,应大队要求,为大型安全保卫等活动提供警力资源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二是交通系长期选派一定数量的专业骨干教师到大队进行实践锻炼(挂职或非挂职)和调研,并提出教师实践锻炼方案;三是专业教师承担或参与大队的警务科研项目的开发、技术研发和学术研讨;四是大队教官参与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根据交通管理实战中的岗位能力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五是根据大队工作要求,交通系选派优秀教师和业务骨干为大队提供业务培训、大练兵、专题讲座等方面的服务;六是聘任大队领导、民警作为交通系实践教官。

(二)从交警大队业务方面合作意向

一是大队为交通系开展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根据大队业务工作与专业教学内容的契合度,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的交通指挥与控制、智能交通系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车辆与驾驶人管理、缉查布控等课程内容可以在大队开展实训教学,由大队安排开展实训所需要的教学场地、教学器材,并为实训配备实战教官;二是大队和交通系开展民警与教师专业互动探讨,一方面交通系老师可以走进综改大队,为基层民警讲授交管专业知识,增强民警对法律与法理的掌握,提升实践工作能力,另一方面交通系派驻教师对大队业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在岗位上具体实践,以大队为平台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使理论知识与业务实践进一步融合;三是适当地将交通系教师按照教学专业内容穿插至大队科室、中队,参与大队部分业务工作,对大队业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对策;四是大队为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基地,学生可以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大队见习与实习,增强理论知识理解,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可以在大队进行大创项目、课题与论文等研究;五是大队实战教官长期到交通系参加专题教研活动,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与大创项目等。

五、“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

(一)通过双方教科研合作团队建设实现系、队深度融合

为保障“学战结合育人基地”建设运行顺利,实现“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目标,把双方合作内容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在各方面的深度融合,经双方协商建立五个合作团队:一是系、队合作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团队,一方面根据交通管理实战需要及时调整和开发新课程,另一方面联合编写课程和培训教材,满足学校理论教学和实战业务培训需要;二是系、队合作共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按照学院理论教学课程和实战业务专题培训以及大练兵的需要,打造“学战结合”实战化课程教学团队,实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深度合作;三是系、队合作共建实验室建设团队,共同参与双方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并尝试开展产、学、研结合实验项目建设;四是系、队合作共建科研创新团队,根据公安院校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联合申报横向课题,或互相参与双方的科研课题或研究项目,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五是系、队合作共建业务与技术培训团队,双方共同开发培训项目,提供队伍建设方面的培训与业务培训等。在基地运行过程中通过5个团队的建设与合作实践,为新时代公安院校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立品牌。

(二)通过“警院进警队、警队进警院”双向交流实现“助力实战、助推教学”

所谓“警院进警队”就是“走出去”。让学院专业教师走进交警大队开展专业调研、实践锻炼或为大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教师的实战和实践能力,使专业教学结合实战,专业理论研究引领实战,助推实战部门工作能力和水平。“警队进警院”就是“请进来”。交警大队警官走进学院、走进系部、走向课堂,与教师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教研活动、随堂听课、实践教学等,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通过“警队进警院、警院进警队”双向交流,形成“学战结合”教科研团队,助力公安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进警队现场观摩教学,创新课程思政与实训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在基地党员活动室、执法办案现场开展教学,感受警营文化和警察素质,通过大队长讲座、优秀教官分享工作经验等,创新设计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交通管理工程案例或交通警务案例的案例教学。

(三)通过教师与教官共同授课创新学生授课和在职民警培训模式

为了保证公安院校与公安实战部门深度融合,实现提升公安院校学生警务能力的目的,采用双教员共同授课[2]的形式,创新实战化教学理念。所谓双教员共同授课方法,就是在实际教学或业务培训过程中,采用两位教师、实践教官同时授课的形式,来共同承担一个实训或培训项目的教学或培训工作。为此需要两位教员在课前进行共同的备课,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交通管理队伍建设需求为导向,着眼于公安交通管理专门人才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职业化培养要求,提前模拟或设定对应的学习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负责阐述教学的理论知识,由教官演示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法,强化教学与实战对接,提升学生实战化能力。通过教师与教官共同对学生授课以及在职民警培训的实践,突出了教学与培训的实战化特色。

(四)通过教师与教官共同设计与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适应新时代交通警务改革需要,围绕新时代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形势、新要求、新趋势,围绕交通警务规范、交通执法改进等目标,结合交通管理工程或交通警务工作的实际,由教师与教官共同设计与开发实战化综合实训项目,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同时,开展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教官技能大赛进校园演练,进一步推动具有综合性的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发,通过实训与考核,加强创新训练过程监督、效果评价。通过全过程工程化和警务实战化的应用创新能力训练,[3]强化交通管理工程专业综合实训等创新实验实践实现“实战有所需、教学必有应”。

(五)通过教师与教官双导师制提升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应用性研究

所谓双导师制,即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确定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和校外实战教官两名指导教师。为此需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由教师、教官共同研究确定具有应用性研究价值的论文(设计)选题。同时在学生实习基地完成论文开题工作,要求指导教官参与论文指导和开题答辩全过程。通过双导师制,有利于选择实习基地的实际案例或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体现“小题大做”,并将实际案例提炼成理论,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促进教学、科研和服务实战平台构建。

山西警察学院“学战结合育人基地”的建立是一个系、队深度融合的新起点,对于警院教师和交警大队民警都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和提升平台。在基地建设与运行过程中,通过交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的具体实践内容,如课程实践教学、暑期见习、毕业实习、教科研课题开发、业务培训等,探讨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内容、标准以及运行模式。同时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推进基层公安机关的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提升。综改大队的特殊环境对学院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实战基地,需要学院教师与大队教官更加紧密的联系,发挥学院专业理论优势,同时将基层大队好的实战经验与做法提炼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助力实战、助推教学”实现双赢,打造公安院校“学战结合育人基地”示范品牌。同时建议将基地建设要求和运行模式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上级公安机关的支持。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公安院校教官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大数据下的智能化交通管理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动物入学也军训
交通管理大数据 智能研判平台SEARI-TBDS
教官之吼
尴尬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