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原因探究
2022-02-04梁长平
梁长平,罗 涵
(湖南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中国共产党作为全球最大的执政党,备受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他们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成功执政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研究视角对其他国家的政党建设,特别是执政党如何长期执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一、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把握政治方向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1)《列宁选集》(第 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11-312页。在强大理论武装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方向上保持高度一致,在理论认同的基础上达到政治认同。因此,坚持理论创新是坚定政治方向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成功执政的关键。众所周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重要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的因素之一。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2)本刊记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而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3)本刊记者:《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 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人民日报》2018年7月1日。,因此,坚持理论创新是坚定政治方向的必然前提。只有进一步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领域,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武装全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的伟大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并始终保持党长期奋斗的正确方向。对此,海外学者认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理论创新,才能在各种执政风险和考验中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如诺维科夫提到,中国摆脱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依赖以及从落后状态中剥离出来,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理论武装自己(4)戢炳惠:《俄罗斯各界对百年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的解读》,《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4期。。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阶段,毛泽东始终坚持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如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政策,在文化建设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策略,在经济建设上,强调共同富裕等。史华慈认为,毛泽东对革命理论做了创造性补充,实现了对马克思和列宁的超越,是一个正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者(5)周文华:《海外视角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力》,《国外社会科学》2021年第2期。。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运用贯穿于无产阶级领导的全部工作中,以独特的理论风格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引领作用。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理论创新中,邓小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指出党的首要任务在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邓小平提出要搞经济特区,实行全面开放。在制度创新中,完善了领导制度,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解决了权力过度集中以及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的问题;“一国两制”概念的提出,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新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在政策创新中,邓小平废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政策,重新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一系列的创新性发展理论指导下,邓小平理论使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社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迎来了民众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达、政治制度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兴盛、科学技术的春天。俄国学者阿斯拉诺夫认为,邓小平在中国的实践,使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增长,使中国人民的温饱得到了保证,这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6)梁晓宇:《近年来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述评》,《黑龙江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也改变了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7)《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33 页。,这标志着中国新的发展时代已经到来,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并对基本原理作出重大创新,为坚持并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价值引领。比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的新超越;“四个伟大”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历史使命理论的新发展;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新突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新发展等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埃列奥诺拉·皮沃瓦洛娃认为,这些理论创新恰恰说明了中国通过多年改革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的“秘诀”,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早已作为指导思想贯彻到了中国政府的工作中(8)栾海:《俄罗斯学者:理论创新是中共成功“秘诀”》,《参考消息》2017年10月19日。。匈牙利左翼政党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等,是中国共产党为改善世界治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提出的中国方案,不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也极大扩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进步与发展增添强大动力(9)中联部研究室:《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因此,海外学者认为,随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理论的革新也为提高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能力注入了新的不竭力量。
二、加强党的政治凝聚力汇聚政治共识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由弱变强,由小变大,这与党的凝聚力有着必然的联系。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凝聚力是指党组织通过实现群众利益表达与融合和执政机构现代化的基本功能,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社会公众所形成的政治辐射、影响、感召、引导的能力(10)侯风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的思考》,《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89-199页。。所谓政治共识,是指一个国家大多数公民对该国的基本准则、处理政治问题的基本程序以相关方针政策和路线的共同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需要强大的政治凝聚力,在此基础上开始现代化的进程,达到政治认同。
在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所取得的成功,为人民群众带来切实的物质利益,从而不断改善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这一切首先得益于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实现经济的发展,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保障,党的凝聚力才会更加坚固,即人民群众对党的政治认同感才会更加强烈,政治共识才能得以达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得人心者得天下,因此在和国民党的较量中,中国共产党靠人心凝聚力量取得战争胜利。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共产主义的宣传更受欢迎,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比国民党领导的民主更有吸引力(11)路克利:《凝聚力:中国模式的巨大政治优势》,《北京日报》2017年6月26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成为执政党并能长期执政的重要原因。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潮,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力量发展生产力,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从落后的农业国朝着先进的工业国迈进。正如英国国际关系学者马丁·雅克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在自我革新、保持前进的状态下,能够形成统一意志、采取统一行动,从而确保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行动力(12)李嘉宝:《中共以非凡执政能力领航中国》,《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7月12日。。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孟加拉国驻华大使艾哈迈德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成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时刻向人民负责、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事。中国共产党强调要让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造福于大家,让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为大家带来许多发展机遇(13)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社:《关注中国——41位驻华官员谈中国共产党》,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年,第67页。。因此,汇聚政治共识,巩固党的政治凝聚力是前提和基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凝聚力量达成政治共识不断走向胜利。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通过联系群众,以提高全国人民对党的各项决策部署的支持,进而增强党的向心力,团结社会所有能够凝聚的力量,通过群策群力,汇聚政治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国记者贝尔登在其著作《中国震撼世界》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取得胜利,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一直将人民的问题摆在第一位,并努力为民众解决民生问题,对人民群众充满热情,以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爱戴,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成功执政的关键要素。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主要矛盾的转变,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分析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才能更好践行初心与使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体共产党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老挝外长沙伦赛表示:“中国的联防联控体系令人敬佩,这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政府强大的动员能力、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14)李锋、万宇、孙广勇、刘旭霞、李凉、曲翔宇、赵益普、周翰博、花放、黄培昭、张远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人民日报》2020年3月15日。《俄罗斯报》发表俄专家文章称:“中国政府防控措施取得积极成效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体制优势。”(15)李锋、王新萍、花放、黄培昭、李滢嫣、李晓骁、陈效卫:《“关键时刻,更见中国制度优势”——外媒高度评价中国疫情防控举措》,《人民日报》2020年3月10日。正所谓“万夫一力,天下无敌”,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向险而行,达成政治共识,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三、提高党的决断力驾驭政治局面
所谓党的决断力,就是指在重大事件、重大历史面前,党所表现出的决策和判断能力。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在不同时期纷纷经受了不同的执政考验,在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和重大风险面前,党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力地解决了各种执政难题,为党的长期成功执政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同时在国内,大家对于经济特区的讨论也越发激烈,质疑经济特区是姓“资”还是姓“社”,甚至有的人提出中国的改革到底要不要进行下去,中国会不会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国在面对国际和国内复杂的形势下,改革开放事业也面临新的挑战,邓小平同志到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进行了重要的实地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入解决了在政治思想领域一直困扰人民的诸多重大认识问题,将中国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面对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果断决定采取措施,扩大内需,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保障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成功稳定了政治经济局面。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抓住时代的机遇,开启中英伙伴关系“黄金时代”。俄罗斯政治经济学家谢尔盖·卡拉加诺夫认为,“中国的风吹动了英国的帆”,中国经济增速和资金的拉动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英国选择与中国合作发展是正确的。英国对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市场抱着极高的期待,中国领导人智慧地把握住了机会(16)中国政府网:《抓住时代机遇 共促合作共赢——海外学者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发表的重要演讲》,http://www.gov.cn/xinwen/2015-10/22/content_2952138.htm。。自2018年中美贸易纠纷爆发以来,面对美方无故挑起争端以及对高新技术的封锁,我们党以灵敏的应变能力抓住机遇,在《2035年目标》首次提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把科技创新提到新的更高国家战略高度;在党中央的政策引领下,企业也积极行动起来。华为公司发布了2020版《创新与知识产权白皮书》,公开的专利数据证明其创新成果在多年前已经赶上和超越国际同行。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指出,中国渴望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进行投资和研发,并且在有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进展,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方面成效斐然(17)Joseph S. Nye,Jr.“Cracking China.” The Security Times,February 2022.。哥伦比亚国立大学前校长里卡多·莫斯克拉认为,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领域里具有很强竞争力,体现了科技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18)俞懿春、花放、李晓骁、马菲、闫韫明、刘玲玲:《国际社会积极评价中国科技创新》,《人民日报》2022年3月13日。。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认为,“十三五”规划时期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国家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开放自信以及中国领导层的决心和远见,将为全球经济增长和世界和平发展作出贡献(19)新华社:《描绘中国发展蓝图 利好全球经济复苏——海外专家学者热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当代兵团》2020年第21期。。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腐败问题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海外学者认为,从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在加强自身的决策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战略决断力、高超的处理能力来积极应对经济风险和政治问题等带来的风险挑战,并且做到从内部刮骨疗毒,把党风和反腐工作进行到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只有这样,党中央才能更好地驾驭政治局面,实现长期执政。面对这一场大规模的政治斗争,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进化、自我革新,以卓越的处理能力和战略决断力惩治腐败,巩固了党的执政能力和地位,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的战略智慧,全面从严治党、惩治腐败(20)王迪、陶军、王星桥、倪瑞捷、郑凯伦、马桂花、王晨笛、汪瑾、李欣莹、王小鹏、王慧娟、章建华、李莎、赵悦、杨媛媛:《为各国政党树立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世界关注》,《光明日报》2018年1月14日。,也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成功范例。海外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治理机制给予了极大重视,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以及领导优势日益显著,必然强调全方位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超的处理能力应对风险挑战,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以卓越的决断力驾驭政治局面。
四、增进党的执行力实现政治目标
所谓党的执行力,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道路、方向、方针和决策中的执行能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人民解放的奋斗目标。党贯彻并落实战略方针,以卓越的执行力制定政治纲领,实施党的伟大工程,实现人民解放,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党的执行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显现。英国学者戴安娜·拉里认为,正是战争的恐怖以及它所造成的破坏,改变了人民的认识和态度,使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并在1949年获得政权,真正地实现了国家统一(21)王寅:《近年来外国学者政要媒体对中国抗战意义和纪念活动的评价》 ,《红旗文稿》2015年第19期。。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克服了一切困难,把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武装、土匪全部歼灭。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为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中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恢复和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国民经济的正确政策措施。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它使中国人民从温饱到总体小康,逐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俄罗斯科学院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说:“数千年来,吃、穿、住一直是中国民众操心的大问题。但在改革开放10年后,这些问题就基本的得到解决。可以说,改革开放成就了这一历史性的功绩。”(22)杨金海、吕增奎:《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1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党的首要任务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历史性的转折,即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务实的态度、强大的实干精神、高效的执行力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力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也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打下坚实基础,这些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2020年脱贫攻坚战取得绝对性的胜利。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3)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中国的脱贫攻坚取得完全性的胜利,对世界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有8.5亿人脱离了贫穷,在全球减贫中的贡献率占70%以上。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实干品质,以卓越的执行力实现政治目标。
中国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为全球实现减贫目标提供了中国智慧。由此,中国脱贫的经验、政策、成就吸引了国外学者、媒体的极大关注。马里国际问题专家迪亚洛在马里《独立者报》发表文章强调,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以实干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开始迈进新起点、新奋斗、新征程(24)龚鸣、姜波、方莹馨、花放、林芮、刘玲玲:《“中国扶贫措施与时俱进、行之有效”——外国媒体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9日。。拥有强大的政治定力和执行力的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前10年实现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第一个目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华尔街日报》记者詹姆斯·阿雷迪,通过个体的人生发展路径,从微观角度考察了中国的产业扶贫实践,重点研究了以民宿为代表的旅游扶贫实践,认为其非常具有创新性(25)那朝英、刘尧:《国际社会对中国脱贫攻坚的关切和认知》,《国外理论动态》2021年第2期。。中国共产党齐心协力、万众一心,以实事求是的实干品质,坚持精准扶贫策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让人民群众明白,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体现了执政党以民生为导向的执政理念,反映了执政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和强大的执行力(26)张梦旭、任彦、吴乐珺、苑基荣、葛文博、徐伟、张志文、于洋、冯雪珺、曲颂、刘刚、李志伟、王骁波:《中国减贫之路“优质高效”——国际人士积极评价中国脱贫攻坚成就》,《人民日报》2018年2月1日。。印度德里大学教授古普塔认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精准判断和把握,能够适时因势利导……及时作出准确判断,对发展战略目标认定、手段选择都有准确研判(27)于景浩、邹志鹏、王骁波、苑基荣、许放、郑琪、吴刚、田泓、龚鸣:《高瞻远瞩,新征程书写新辉煌——国际社会热议中国“分两步走”的新目标(下)》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9日。。
百年奋斗,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行。这条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共同选择,这也是在党的凝聚力下达成的政治共识。在前行的道路上,卓越的领导人以高超的处理能力和灵敏的应变能力驾驭政治局面,抵御重大风险,抓住重大机遇。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下,以党的执行力完成政治任务,开创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深刻体会到了此历程的艰难险阻。因此,我们要把思想理论、凝聚力、预见力、决断力、政治定力融入执政党的血液中,传承创新红色血脉,谱写新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