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
2022-02-04甘代军
甘代军
(浙江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1300)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正式向国际社会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此,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意义的研究不断开展起来。学者们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造着“人类解放何以可能”的现实条件[1],为化解世界矛盾、引导经济全球化走向贡献了中国方案[2];对于克服西方个体主义和自由主义,改变以争夺资源、财富和权力为动力的全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3],有利于构建健康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和维护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4],为世界生产力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5];有助于引导人类社会从竞争型治理文明转化为合作型治理文明[6]。上述观点具有积极理论价值,但并未完全阐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的世界意义。因而,本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于把握世界局势和人类命运的认识论意义、对于破解时代困局的实践意义、对于化解国际社会理念冲突的思想意义、对于谋求人类解放的价值理想意义等四个方面阐释其重要的世界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把握世界局势与人类命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立足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关注世界整体格局和人类未来命运,通过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进行创新性运用和发展,成为全面把握当今世界局势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有力的理论武器。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把握世界局势的科学方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类整体利益,通过对世界历史进程和趋势的深刻认识,对当代世界局势进行了正确的阐释。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把握当今世界局势的科学认识论和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是建立在科学实践论基础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的探索,马克思发现了人类世界的发展变化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交往实践以及社会分工共同构成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人类历史由单一的民族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转变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各民族的原始闭关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7](P.168)因此,世界历史的形成缔造了个体的世界性和人类命运的整体性。个体的人上升为超越民族界限的世界的人,而人的世界性在根本上又决定了人类命运的同一性。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世界共同利益的产生和扩大,正如马克思所言,“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之中,而首先是作为彼此有了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存在于现实之中”[7](P.166)。因此,人们的普遍交往实践缔造了日益加深的世界性联系和人类整体性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8]在此,习近平总书记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建立在世界性交往和世界整体性利益产生的历史逻辑之上,也正是对世界性交往实践和生产分工实践的规律的深刻把握,他才发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性。尤其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为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人类共同命运的发展规律提供了更宽广的唯物论视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日益增强,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整体性、同一性不断凸显出来,进而使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9]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世界性交往及其生产实践在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历史作用和规律,从而提供了正确把握世界局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把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把握,从而为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世界历史、局势发展变化的客观辩证法是人主观的思维辩证法的对象和内容,因而客观的历史过程和局势的变动必然引起主观思想的发展变化,如毛泽东所言,“一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的运动,都或先或后地能够反映到人的认识中来……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10](PP.295~296)。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把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对当今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今时代主题进行了辩证分析。他指出,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成为时代的潮流,旧殖民体系和冷战时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但同时,保护主义、新干涉主义、军备竞赛依然存在,和平发展仍然任重道远。[8]其次,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权力格局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大国中心、西方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消解,“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但是“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依然存在,因而需要推动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8]可见,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当今世界局势的深刻变化进行的创造性分析,得出的全面、科学的结论,是正确把握当今世界大势的有效方法论和思想武器。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掌握人类命运的新价值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世界整体利益和人类前途命运为价值立足点和价值归属,为把握世界局势和人类命运提供了新的价值理念。这个新的价值理念坚持人类主义的价值立场,实现了对当今盛行的国家主义、世界主义价值观的历史超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历史性地改变了人类的命运”[11],因而“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12]。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是以人类为本位、把人类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价值目标的人类主义价值理念。它超越了国家主义和世界主义的狭隘价值视野,从全人类的高度指明了摆脱世界发展困境的新价值方向。
首先,人类主义价值观是对国家主义价值理念的历史性超越。国家主义价值理念是长期主导国际关系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它“以全球为参照系,强调的是在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与人类共同体的关系要以国家为中心”[13]。因此,在国际交往中,国家主义强调国家利益、国家权力的至上性和最大化,国际正义和国际规范在本质上是服从于国家权力和国家利益的。作为非国家行为体的国际组织虽然也是调节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但其作用是很有限的,难以真正撼动国家中心模式。[13]正是这个缘故,某些大国基于国家最大化利益而绕开国际组织,抛弃国际正义,推行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9]。面对国家主义的威胁,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本位的价值高度阐发了掌握人类命运的价值理念。他指出,掌握人类共同命运需要形成世界性价值共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14]。此外,还要坚持基本的价值原则和要求。坚持平等原则,建立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坚持公道正义原则,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坚持包容互惠原则,谋求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体系;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因此,对人类共同价值原则和整体利益的追求,充分彰显了人类主义价值观对狭隘的国家利益观的价值超越。
其次,人类主义价值观也是对世界主义价值理念的历史性超越。人类主义价值观坚持人类本位的价值立场,人类作为一个世界性整体是价值关怀的对象,是价值也是采取价值行动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强调,人类的整体价值和共同命运是超越于个体、国家私利之上的,因而国际社会的各种行动要遵循全人类整体观、大局观,而不能由少数大国来主宰世界局势。“世界的前途命运必须由各国共同掌握”,“要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要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14]与此相反,世界主义价值观把社会个体视为价值关怀的对象,强调个体的价值本位性。“个体主义的世界主义坚持个体本位,强调个人是道德、价值、权利与义务的终极单元,具有基础性、至上性。社会中的其他群体包括人类都具有派生性,要回归个人,服务于个人。”[14]世界主义认为,无论个体的国籍、民族、种族、文化、信仰等身份属性有何差异,都应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道德意义上的平等、尊严和公正地位,因而个体是世界公民意义上的价值主体。世界主义的个体主义的方法论、价值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整体主义价值论、方法论有所不同。人类作为一种超国家、超民族的全球性整体,其本身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价值主体和利益整体而存在的,人类整体的利益和地位才是人类共同命运的核心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类利益、命运的共同性、整体性。可见,人类主义价值观通过对人类本位价值地位的确立而超越了世界主义的个体本位价值立场,为当今世界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方向。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时代困局提供了行动方案
理论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引领时代发展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时代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提出了解决时代困局的先进思想和行动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是为解决世界难题和矛盾而出场的,因为它有能力解决‘破解世界难题的需求与理论供给’之间的关系。”[2]它为促进当今时代的经济困局、政治困局、安全困局和生态困局的解决贡献了创新性的思想观点和可行方案。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时代经济困局提供了行动方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全球经济体系发展失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的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8];“低增长、低通胀、低需求同高失业、高债务、高泡沫等风险交织”[15];“当世界经济处于下行期的时候,全球经济‘蛋糕’不容易做大,甚至变小了,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就会更加突出”[16]。面对世界性经济困局,习近平总书记从构建经济共同体的视角阐发了相应的行动方案,即从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世界经济平衡和世界经济治理三大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在创新中寻找出路;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坚定不移地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应平等参与国际决策、享受权利、履行义务。[16]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国际政治困局提供了行动方案。当今时代,国际政治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强权政治、局部军事冲突、冷战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际秩序的良性发展,“强占资源、武力威胁、霸权主义、双重标准、损人利己的主要特征没有任何减弱”[17]。当前,国际政治困局影响着世界的整体和谐和根本利益。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国际场合阐明了解决之道。在2013年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因此“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9]国际政治必须摆脱“丛林法则”的干扰,促进国际关系的公正性和民主化。国际政治的健康发展还要强化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大国不仅要对地区政治秩序负责,还应对全球秩序负责。通过构建对话性、伙伴性关系来维护地区与全球的政治稳定,有效遏制少数国家对国际政治的垄断和控制。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世界安全困局提供了行动方案。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后冷战时代的局部战争,都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与此同时,全球恐怖主义、难民危机也给世界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面对这些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危险因素,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安全理念来引领全球安全治理的有效发展。正是基于全球的安全困局现状,习近平总书记从人类整体视野和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了行动方案。一是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9],强化集体安全、共同安全理念,摒弃单打独斗思维,更要避免用武力解决安全的错误模式[11]。二是要坚持安全合作原则,坚持沟通、真诚相处,避免国强则称霸的“修昔底德陷阱”,加强国际法治建设,维护国际组织和国际法规的权威,完善有效遏制核扩散和恐怖主义的国际机制。三是要进一步完善地缘冲突的协调处理机制,“当事各方要通过协商谈判,其他各方应该积极劝和促谈,尊重联合国发挥斡旋主渠道作用”[9]。他还强调:“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12]毋庸置疑,这些主张是化解世界安全困境的有效方案。
第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破解世界生态困局提供了行动方案。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破坏与耗竭等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出人、自然、社会三者关系失衡的世界性困局,自然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人类的长远发展遭遇空前的危机。世界生态的困局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提出了严重警告,因而需要国际社会从根本上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不良理念和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无疑为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提供了“一剂良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破解世界生态困局的基本方案。在生态意识方面,树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意识,要尊崇自然、呵护自然,而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在生态责任方面,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性责任,兑现减排承诺,并帮助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在生态发展模式方面,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态发展目标方面,着眼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14];在生态治理机制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生态环境规范的全面实施和有效落实,让《巴黎协定》提出的气候环境治理的世界准则发挥应有作用。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生态问题的治理提供了科学、可行的理念和方案,对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全球性困境的现状和人类整体利益的价值立场,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解决时代困境的思想理念和行动方案,其世界性价值与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化解国际社会的价值冲突提供了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人类过去100多年的历史启示,深刻洞察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趋势,提出鲜明的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18]。在2017年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这一中国方案。中国方案的意义是巨大的,它在根本上为解决国际社会的价值冲突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智慧和理念。“价值冲突包括实际利益为基础的物质利益冲突或利害冲突和价值观念为基础的文化冲突、观念冲突。”[19]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价值观念冲突具体表现为国家利益中心论与全球利益整体论的冲突。作为思想理论的结晶,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利于化解国际社会价值根基、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冲突。
其一,中国方案有利于化解国际社会价值根基的冲突。长期以来,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行为以国家利益为价值根基,而价值根基上的严重分歧导致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冲突。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坚持国家利益中心论的立场,把本国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置于他国和全球之上,既鼓吹经济自由主义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既推行全球霸权政治又推销文化帝国主义幻想,由此而引发、加重了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安全危机和文化冲突。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发达国家肆意侵占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自然资源;为了本国政治利益,超级大国任意推行单边主义,随意制裁甚至武力侵犯小国主权;为了推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文化思想渗透。面对西方国家的利己主义价值观的破坏,习近平总书记从全球整体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应对之策。他指出,要把握世界大势,构建对全世界都有利的国际秩序,这样才能推进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世界各国必须遵循基本的价值观。一是平等的权利观。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分发展的先进与滞后,都应享有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的平等身份和权利。二是合作共赢的发展观。不仅在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区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要坚持合作共赢的原则,如此才能带来长远、持久的发展。三是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各国共同参与国际安全事务,共同承担安全责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以推进国际安全治理。四是交流互鉴的文明观。人类文明多姿多彩、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文明没有优劣,文明各有特色,因而要促进各文明的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9]总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的权利观、发展观、安全观和文明观为化解国际社会价值根基的冲突提供了宝贵的智识和思想。
其二,中国方案有利于化解国际社会价值理念的冲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体现的中国方案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母体之中,是中华“家园主义”文化思想的世界性表达和运用。家园主义是维系族群、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价值纽带,重情感、责任、义务和团结是其本质特征。习近平把家园主义思想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内核,强调全球大家庭、人类大家园的命运依存性和利益整体性。他指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9]是人类家园的基本价值准则。
家园主义是化解当今世界价值理念冲突的宝贵的思想智慧。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发展历史充斥着霍布斯的丛林法则,使国际关系长期被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竞争理念和霸权理念所主导。而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局势的加深和全球性问题的凸显,呼吁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交往合作化的理念日益强烈。因此,竞争、称霸的理念与合作、民主理念的冲突日益明显,这在国际关系中常常表现为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冲突、霸权主义与反霸权主义的冲突、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世界主义的冲突。这些价值理念冲突的解决需要家园主义价值的引导,国与国之间只有摈弃利益冲突、文化冲突、唯我独尊、争霸独霸的自我中心主义观念,才能把世界建成充满友谊、善意、合作、共识和团结的国际大家庭。这种国际性大家庭不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是现实时代的客观要求,因为全球已经成为利益攸关、休戚与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想打破国际关系中的损人利己主义、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必须反对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世界各国要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8]总之,通过合作共赢寻求人类价值的通约性,找到国与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才能化解国际社会价值理念的根本冲突,国际大家庭这一最大价值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
其三,中国方案有利于化解国际社会价值目标的冲突。价值冲突的核心是物质利益冲突和观念冲突,而价值目标上的观念冲突和利益冲突在当今世界主要表现为西方与非西方文明观念的冲突和南北发展利益的冲突。
西方奉行“‘一元论’、‘主客二分’的哲学思维,即西方世界是主导、非西方世界是客从,它标榜西方价值的普世性和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认为西方文明是人类最高的文明,西方标准就是世界的最高标准,非西方世界应向西方世界看齐、靠近”[2]。因此,西方的文明观所指向的价值目标是把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民族差异性的所有国家都纳入西方政治制度和文化体系之中,实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模式的一统天下。同样,面对南北国家之间社会、经济、文化和制度的发展模式、发展程度的差异,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资本逻辑的推动下无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利益,利用其经济、政治霸主地位肆意侵占世界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消费市场,从而加剧了南北发展的不公平性、非均衡性和不可持续性。从长远看,这必然导致全球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危机,损害全人类的整体利益。因此,为了维护世界文明多样化、非中心化和去西方化的人类文明观,当今世界反对全球西方化和南北差距扩大化的抗争不断发生。在此背景下,旨在化解国际社会日益加深的价值目标冲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时而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全世界应该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切实行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把国际社会的价值目标统一到人类整体利益和人类文明“多元一体”的方向上来。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主张,国际社会首先要达成价值共识,坚持全人类的共同价值目标;其次要推进全球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再次要实现利益共享,共享合作成果、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安全成果。[9]总之,和平、发展、安全等利益的共同性和整体性迫切需要把人类共同命运意识和人类整体利益作为各国普遍遵循的价值观,这是化解当今世界价值目标冲突的根本努力方向。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人类解放指明了新的路径方向
“人类解放的主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终极追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区别于以往哲学的典型特征和鲜活生命力的来源。”[20]人类解放是一种追求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实践活动,是目标性与过程性的辩证统一,实现彻底自由是解放的目标,对必然王国、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束缚的突破则是解放的必经过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性目的,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的科学理论典范。它通过对具体现实的革命性改造以实现未来的终极性目标,并与当前具体现实达成历史性统一。”[20]正是在此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充分展现了人类解放的过程性、阶段性的本质特征。它通过阐述人类摆脱物质条件、政治条件和思想观念等束缚的意义和对策,指明了人类走向解放的必经的现实路径。
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指明了人类物质解放之路。人类解放首先面临的挑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根本束缚。尽管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社会生产力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科学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但人类所受的物质条件限制仍然很严重。尤其是全世界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很突出,南北经济发展差距、贫富差异日益明显,全球性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危机不断加剧,这些问题都给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在根本上制约着人类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9]因此,寻求永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为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发展生产力、改善生产方式、开展资源环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从而表明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人类突破物质条件限制而获得自由解放的根本意义。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技术创新,发挥市场和政策在生产资源配置和调节中的合力作用;二是改善生产和发展方式,不放任资本逐利,加强市场的道德约束,促进效率与公平的共同实现;三是加强资源环境保护,构筑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各国携手同行,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14]总之,全球从根本上发展、改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携手保护好环境生态,是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的全球共治观指明了人类政治解放之路。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21](P.445)因此,当今时代作为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通过国际政治权力的斗争来为人类的最终解放创造条件。但是,当今的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国内、国际范围内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已经大大缓和,因此,当前谋求人类政治解放的实践形式和具体策略需要适时而变。“几百年大国崛起的那种战争和内斗的逻辑,应该从国际社会、国家内部治理思维的中心移开,更多从外交沟通、贸易往来、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角度思考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地球人的未来。”[22]
所以,当前谋求政治解放的有效方式是大力争取全球治理的平等权利,在全球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和安全治理的实践中实现和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权利,以不断推动人类解放的现实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在政治治理方面,一是要破除资本主义大国的政治霸权,实现国家主权平等,各国享有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平等参与国际组织的决策;二是要完善全球治理机制,充分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及其法规的全球治理作用,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三是要全面推动各国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在经济治理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发展为第一要务,倡导各国要同舟共济、互助合作、开放透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宏观政策协调,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引导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在安全治理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建立全球反恐统一战线,重视地缘冲突这一全球安全威胁的根源,寻求冲突化解之道。总之,“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9]。促进、扩大各国的全球治理平等权利,强化协商谈判机制的作用,是人类政治解放的现实路径。
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导的文明互鉴观指明了人类思想解放之路。“思想解放,就是在摆脱各种错误思维定式束缚后的一种认识升华和观念创新。”[23]无论是在人类历史上,还是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人们所受的思想束缚既是多重的又是严重的。尤其是西方国家把西方中心主义和文明冲突观作为观察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思想基础和认识论工具,由此影响了世界文明、文化之间的正常交流和交融,进而影响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西方国家不断推出的文明冲突论、西方文明优越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中国威胁论,等等,既在国际社会制造了思想文化观念的错误和混乱,又妨碍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互动、交流和借鉴,因而在根本上限制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推动国际社会的思想解放,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文明观,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强调,“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24]。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倡导世界文明互鉴观,其核心要义有三。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各种文明都是各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有独特的价值,因而都不能受到贬损和破坏。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族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而要秉持平等、谦逊的态度,充分尊重不同的文明。三是要进行文明交流互鉴,各种文明各有优势、长处,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只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总之,只要坚持文明多样性、平等性和互补性的理念,就不会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明互鉴观有助于突破西方文明中心论的思想偏狭,促进国际社会文明观念的解放,进而为人类走向彻底解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综上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它既具有认识世界局势、把握人类命运的重要方法论意义,也具有破解时代困局、化解国际社会价值冲突、谋求人类解放的重大实践意义。它“是中国传统智慧的现实运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维护世界永久和平”[25]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