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法医学》课程的教改探讨
2022-02-04李海霞李海燕
李海霞 李海燕
一、前言
刑事科学技术是公安技术专业的二级学科,囊括了多种自然学科,如物理学、化学、法医学、分子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等,是公安院校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1]。而法医学是刑事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利用各种法医检验技术手段科学地寻找和挖掘各类命案现场的证据,理性地分析和还原各类勘查现场,合理地推理和侦破各类凶杀案件[2]。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的建设、科技的进步及司法的改革,法医学的应用更为普及和广泛,作为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一员,充分掌握法医学知识是刻不容缓的,是开展公安工作的必备要求,是打击犯罪的一把利剑。尽管该课程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法医学》课程体系仍存在许多待需完善和改革的环节和内容。
二、《法医学》课程在公安院校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投入的力度不够
公安院校中除了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有独立的法医学专业外,其余《法医学》课程均归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该课程在大多数公安院校中并非重点课程,仅为专业或公共选修课,重视力度不够,甚至部分院校并未配备专业的法医学教师,仅以医学或生物学专业出身的教师来兼任,这类兼职教师缺乏法医学专业系统学习及工作经验,无法达到教学目的[3]。同时,该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实验练习是学生掌握法医学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的重要方法,而部分公安院校对该课程的实验设备和检验器材投入过少,实验条件差,难以安排学生实际操作,难以提升学生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陈旧,更新速度过慢
公安院校的《法医学》课程包含了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物证学等知识体系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泛、系统。而适用于公安院校的高水平教材偏少,教学内容陈旧、老化和可操作性不强,如法医物证学的ABO血型检验、银染检验、淀粉消化等技术[4]过时,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与公安实践应用脱节。随着科技的更新,作案手段也日新月异,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案例不能停留于几十年前发生的案例,教学课件也应随之及时修改,及时传授新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单一,理论讲授为主
大部分公安院校课程的讲授方式是以传统的讲授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5]为主,即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以学生听课为辅,而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没有医学基础知识,该枯燥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同时,法医学实验教学实验室条件简陋,仪器设备短缺,仅以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自主创造能力缺乏,达不到学而致用的效果。
(四)师资人才短缺,公安实践经验少
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法医学专业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全国法医学专业毕业的博士数量并不多,就业时主要倾向于选择公检法及综合型大学的专业教师为职业,导致以高职和普通本科为主的公安警察类院校很难引进此类人才,故公安院校《法医学》课程的教师大多数由医学或生物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转岗而来。同时,因该课程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法医学专业教师除了需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需承担刑事科学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如《现场勘查》、《现场血迹分析》、《创伤与急救》等,在教学任务过重,科研考核及晋升的多重压力下,导致教师没足够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我,并未对自我教学进行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法医学》课程教师与公安一线脱节,公安实践经验少,难以捕捉公安一线的需求,更好地传授知识。
三、《法医学》课程在公安院校中的教改探讨
(一)加大投入力度,实践课设备得以保证
正确认识《法医学》课程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中的重要性,明确《法医学》课程对公安一线工作的重大作用,公安院校应对《法医学》课程给予重视,加大投入力度,让学生在思想上得以重视,并且配备专业足够的法医学教师。满足《法医学》课程的日常教学任务。同时,配齐实践课相关的基础仪器设备,改善实践课的实验条件,顺利开展实践课,完善学生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法医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改革,制定新的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可将老套、陈旧、过时等不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可通过图书馆网络资源了解国内外课程发展的动态,吸纳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如法医物证学的新测序技术(第二、三、四代)等,刑事科学技术学科的发展必须与科技发展同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且根据202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修改和完善《法医学》课程教学大纲,可在专业课堂中增加些医学知识、公安实战专家和学者的成功故事及经典的法医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涵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发扬务实求索、开拓进取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培养学生将来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培育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教学方法改革
鉴于《法医学》课程需具有强大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传统讲授法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合本课程的特点,同时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刑事现场勘验难以实现、法医病理学的尸体资源缺乏、法医物证学的基因测序仪价格昂贵、法医毒物分析的气/液相质谱仪成本高等。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虚拟仿真技术[6-7]陆续进入课堂,成为高校教学的一种新手段、新方法,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基于《法医学》课程,亦可引入成熟的虚拟仿真系统进行教学改革,如法医学虚拟仿真系统、人体解剖虚拟仿真系统、命案现场勘验虚拟仿真系统、法医物证学实验教学虚拟仿真系统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技术,体现了高等教育开放教学、多学科交叉共享的改革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接近真实的虚拟场景能更直观更深入地进行学习。
同时,大部分公安院校均设有司法鉴定社会服务平台,应国家的要求,该平台均须通过实验室认可或资质认定,无论是实验环境还是设备,可谓是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可让刑事科学技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与法医司法鉴定社会服务当中,了解司法鉴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学而致用的道理。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思考,将目前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向创新性实验教学转变,如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生完成基础课程时,可执行导师制,提前加入导师的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累积实战经验,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课题。
大多数刑事科学技术学生的职业单位为公安机关,可尝试多与当地的公安机关合作,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学生尽早认识公安机关的工作模式,可更好融入以后的工作岗位,如可邀请公安一线的法医开展一系列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一线工作的艰巨性和职业的荣誉性;亦可让学生到公安机关进行适当的见习,了解法医学课程在实践中发挥的重要性。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可更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法医学》课程势在必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维探索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公安工作和刑事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
(四)加强师资,补充人才
有效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上述的各种原因,公安院校的法医学专业教师并不多,可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招揽更多专业博士教师,如到各博士点高校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专业博士的待遇等。亦可鼓励在校的专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升自身素质。为了增加法医学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可安排专业教师到公安机关进行公安实践的学习,收集公安实践的教学案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每位专业教师配备一名一线的专业教官,增补专业教师的实战经验,更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双结合,保证专业教师与实践不脱节,利于知识的更新。刑事科学技术的法医学专业教师不仅有法医学的知识,更应具备刑事科学技术其他知识,如痕迹学技术、摄像学技术、声像学技术、文检学技术等,应多与其他学科的专业教师进行交流与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多学科交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项目创新的能力。
四、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对公安人才的需求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对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法医学》课程进行改革探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入分析,秉承教学育人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核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假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犯罪活动的智能化和科技化的发展趋势,需要一支全面发展的刑事科学技术的人才队伍去抵抗犯罪分子,侦破各类案件,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和谐,使得国家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