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走在极端心态的张爱玲及其创作中的女性观

2022-02-03蔡越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
关键词:恋爱女性观张爱玲

蔡越

【摘要】 张爱玲作为一名个性十足的女作家,从小出身贵族,受到了中式文化的熏陶,同时又受到留洋的母亲的影响,接受了西方教育。中西结合的教育和自己与众不同的家世,使她的文字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而童年的经历伴随了她的一生。她孤傲而又自卑,自恋而又胆怯,是一名复杂而又神秘的作家。同时,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丰富多样的,有封建社会的女性代表,也有新时代的女性,而更多的是一种表面是新时代的女性但是无法摆脱依附于别人的事实。但无论是哪一位女性,都是时代的缩影,富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 张爱玲; 孤傲;自卑;心态;女性观;恋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026-04

张爱玲,对于读者来说,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作家。她仿佛天生就是与众不同、敏感而又孤傲的。对于张爱玲来说,出生于名门,拥有高贵的身份。但是又缺乏父母的爱,拥有的是一个冷漠孤独的童年。后来长大成人,留学梦碎,经历过人生的辉煌与磨难后,最终孤独地在异国静悄悄地离开人世。出身贵族而又清高寒凉,大家都说张爱玲是“蓝血贵族”,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在上海大红大紫,到后来生活在异国,寂寞地度过晚年。有人评论她“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及极度的孤寂”。[1]96-131种种的这些,都塑造出了一个复杂而又不易令人理解的张爱玲。也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游走在极端的孤傲女性,而这些经历又影响了张爱玲的一生,也塑造了她独特的女性观。

一、游走在极端心态——孤傲的灵魂与自卑悲观的心灵世界

“晚烟里,上海的边疆微微起伏,虽没有山也像是层峦叠嶂。我想到许多人的命运,连我在内的,有一种郁郁苍苍的身世之感。‘身世之感’普通总是自伤、自怜的意思罢,但我想是可以有更大的解释的。”这是不满25岁的张爱玲在一次与苏青谈话中,看到了元宵的月亮正自红红的升起,月亮上升,可她的心却在下沉。[2]100-101这让她想到了往事,回想到了自己“引以为傲”的贵族出生和自己无能残暴的父亲,漂亮而又不争气的弟弟和自己的学生时代的孤独与悲伤。这些都是她所经历过的。张爱玲生在一个名门望族,祖父张佩纶是李鸿章的女婿,还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而到父亲这一代时,由于家中已经是显赫的,不愁吃穿,绰绰有余,这样就练就了一个生活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既有文化教养可以吟诗作赋却又懒惰无能的父亲,以及一个留洋的母亲。她曾说:“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时候他喜欢我。”[3]幼年时期的张爱玲,父亲也许关注过女儿的成长,但是仅仅是寂寞的时候想起,随后就如风吹过一般,什么也不记得了。母亲在她四岁的时候即远走她乡,幼小的张爱玲对母亲是“陌生的”。而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最为悲惨的。随后,父亲仿佛将遗少的风气给拾回来了:放纵自己,花费金钱,对什么都不在乎……这些在张爱玲的许多书中都有提到过,许多像这样挥霍家产的封建遗少,他们不工作,而不断“啃老”。而母亲也回来和父親离了婚,并且不久后也动身去了法国。后来父亲也迎娶了一位继母。继母原是权贵家的女儿后来“下嫁”到张家,此后,继母的“统治”让张爱玲受尽委屈。在一次次被继母和父亲拳足交加之后,她又被父亲监禁起来,还患了痢疾,父亲既没有请医生也不买药给她。张爱玲在后来回忆到那段时光时说:“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间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突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Beveley Nichols有一句关于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着月亮光’,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4]她在这幽暗的房子里度过了一段童年的黑暗时光,也让她渐渐地有了不一样的心态与人生观。她被不尊重,被羞辱,被虐待,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她变得敏感而又孤僻。最后,她逃走了,逃到了母亲那里。在短暂的兴奋后,依然受到了委屈。“我觉得我是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了。”母亲对她是一种失望的态度。《天才梦》中说:“我母亲从法国回来,将她暌隔多年的女儿研究了一下。‘我懊悔从前小心看护你的伤寒症,’她告诉我,‘我宁愿看你死,不愿看你活着使你自己处处受痛苦。’”[5]她得不到母亲的认可,使出了浑身解数得到的却还是失望。她渐渐地对所有的一切都抱有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童年与少年时代,孤独与自卑笼罩了她。而这样一个巨大的心理障碍,一直影响着她直到去世。她是那样自卑自闭,也变得自私与冷漠。没有父母的爱,也没有得到一个完满的童年。一边受到旧式的封建家族影响,一边又对着国外抱着幻想。一边有着孤傲的性格,一边又冷漠倔强着。这样一个鲜活的张爱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代——新旧交汇的年代,显得格格不入。

后来,她遇到了胡兰成,一个让她觉得“自己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光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段幸福的、前所未有的快乐。让她感觉到一种“被爱”的感觉,也在胡兰成身上寻找到了缺失的“父爱”。在这一段时间,她创作了许多作品。短短两年的婚姻,却给张爱玲带来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也让她的作品创作大大增加。不仅发表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并且在《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后来,她辗转到美国,结识了最后一任丈夫赖雅。而在这些经历中,都隐含着她的性格与人生观,自幼丧失父爱,让她喜欢比她年长的男士。而爱情上的失败与看破,让她一度迷茫。

对爱的理解也是悲观而又落寞的。《琉璃瓦》中,姚源浦有七个女儿,他把女儿当作他攀附高枝的工具,却没有人性,赤裸裸地暴露了他无尽的私欲和庸俗与势利。《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她写到这样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6]1-2也向我们展现出了她对于男性和对于爱的看法。

亲情与爱情上的经历对张爱玲一生都有着极大影响。童年的缺爱让她长了一身的令人难以接近的“刺”,让她变得孤傲起来,看起来是那么的难以接近。可是,谁又知道她那一颗自卑敏感的心呢?

与其说她的孤傲是父亲和继母给她的伤害而不得不形成的一种保护罩。那么她的自卑敏感就是父母对她冷冷的爱,和一直不被认可造成的。

二、游走在极端心态——极度自恋的奇异的自尊心

张爱玲的孤傲与自卑是她的一个标签的话,那么“自恋”就是在她身上的又一个明显的标签。她的“自恋”有些与众不同,就如胡兰成所形容的,是一个“跋扈”型自恋。就如她在《天才梦》中所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然而,当童年的狂想逐渐褪色的时候,我发现我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乖僻缺点。世人原谅瓦格涅的疏狂,可是他们不会原谅我。”奇异的“天才观”让我们对张爱玲的认识又添加了一层。而这样的自恋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自恋又有一点不同。这些自恋是由张爱玲特殊的童年时代与经历所造成的。缺少父母的疼爱,受到中西的教育,一直在自卑与孤寂中度过的她,把这些伤口转化为动力的源泉,形成了这样一个封闭的自恋情结。在写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价值,去对自己进行肯定。就像有一段时间,张爱玲总是以奇装异服的装扮出现在众人面前。她的照片上,有一张是身穿旗袍,眼神高高在上地往下看,体现出了她自信而又孤傲的模样。这样的一个张爱玲,谈何“不自恋”呢?自恋在心理学上是一种补偿性的情感。正因为童年的阴影让张爱玲学会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这在她许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出。《金锁记》中,七巧对自己的美貌一直都是痴迷的,她守着自己的财产,自私自利。不顾女儿,让女儿也成了牺牲品。《倾城之恋》中,白流苏虽离了婚,但仍然是对自己有着自恋。自恋,对于张爱玲来说,是她最好的形容词之一。而这样的自恋,独特在她那矛盾的内心,《今生今世》里,胡兰成是这样评价张爱玲的:“爱玲种种使我不习惯,她从来不悲天悯人,不同情谁。慈悲布施她全无,她的世界里是没有一个夸张的,亦没有一个委屈的。她非常自私,临事心狠手辣。她的自私是一个人在佳节良辰上了大场面,自己的存在分外分明。她的心狠手辣是因她一点委屈受不得。她却又非常顺从,顺从在她是心甘情愿的喜悦。且她对世人有不胜其多的抱歉,时时觉得做错了似的,后悔不迭,她的悔是如同对着大地春阳,燕子的软语商量不定。” [7]自幼缺爱的张爱玲内心敏感而又孤寂,冷漠中带着“自私”。她的自恋是对她自身的一个保护,她需要这样一个保护,尽管显得自私冷漠,但是对她而言,这样她才具有安全感。

三、特殊笔法下的非凡女性观

出生在上海的张爱玲,从小就是被新旧文化所共同影响的。在殖民影响下的上海,矛盾交织。既有残存的封建旧文化的拼死抵抗,又有新文化的血液席卷而来。在这个新旧文化强烈冲击的上海,人们在逐渐意识到妇女的解放与女性的地位同时,仍然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与控制。张爱玲一生中,女性朋友并不是太多,对她有影响的女性大概要数母亲、姑姑、炎樱、苏青,还有幼年时生活的女佣人和她所见过的女性。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加上张爱玲自身的经历,构成了张爱玲独特的女性观。她并不是一直从男性的角度来描写女性,而是让女性自己体现自己,深入地揭示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尖锐而又独特。

在她的笔下,有这样几类女性形象——

首先,依附于男人与“拜金女”形象。这一类形象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有很多。这种“拜金女”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不惜出卖自己的所有,最后也是一个依附于男人的,没有价值的人。《倾城之恋》中的萨黑荑妮公主便是这样一个人物,在最开始白流苏在范柳原的介绍之下与她相识,那时她被一个英国人所包养。养尊处优,有着华丽的衣服,频繁参加舞会。但紧接着,香港战乱,在逃难中一次她到白流苏与范柳原那里吃饭,那时,“她的英国人被关入了集中营,她在一个熟识的,常常为她当点小差的印度巡捕那里”。[9]她一生都是依附于男人,如果男人没有了,就会去寻找下一个。男人是她们生活的一切来源。《半生缘》中,顾曼路为了生存也只有嫁给一个小瘪三。而对于金钱,女人也可以变得疯狂。《金锁记》中,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亲手毁掉自己儿女的幸福。[8]熬死了丈夫后,她成了一个大财主的同时,长期得不到爱的她渐渐人性扭曲,她“守死”在金钱上,赶走了她原来有情的人也毁了自己的女儿。还有一个便是《小团圆》中的九莉和秋蕊的关系,体现出了她们之间的金钱利益观。九莉与秋蕊其实就是张爱玲与她的母亲。母亲对于张爱玲来说是值得向往而又惧怕的存在。童年时期母亲对她进行淑女式教育,她在张爱玲的身上花费了许多金钱,但张爱玲仿佛有个木头脑袋一样,面对这些母亲为她下的功夫,她却没什么成效。她得不到母亲任何的鼓励,永远是失望与否定。所以,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张爱玲对于这一种女性的塑造。因为金钱两人关系破裂, 同样因为金钱两人关系能够得以维系。当九莉想要还清蕊秋钱的那一刻, 她们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蕊秋不想要九莉的钱, 对母女关系仍心存期待与幻想。但九莉将情感物质化的态度令她寒心。在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上海是个新旧交织的地方,但是作为一个大都市,灯红酒绿的生活以及对金钱的渴望对人性的也是越发有很大的影响了。

其次,是封建社会中的女性形象。这一类女性受到的是封建礼教的约束,也受到礼教的残害。她们想要反抗,却又是那么的脆弱无力。《小艾》中的小艾是一个不到九岁就被卖到了主人家的人。她一直过的都是被使唤,没有自由的日子。封建社会的残害在她的身上不留痕迹地体现着。等到她长大了一点,却被男主人玷污。那样一个封建式的大家庭当中,似乎没有人会在意她。男主人景藩在玷污她的第二天仿佛就像已经忘记她了一样冷漠,让她感到了难过与冷漠。后来,她被发现怀孕了,大家没有人同情她,五太太打得她嘴角出血,忆妃踢打她让她流产。没有人帮助她,男主人也是在一旁冷漠。这些经历让小艾失去了原有的少女的活力。但张爱玲对于小艾是仁慈的。小艾在最终也是得到了一份她渴望的平淡的生活与愛她的人。小艾的形象,在封建社会中很常见,自小被卖,不知身世。在主人家里就是一件玩物一般,没有自由,出嫁什么可能也是被主人家打发走的。在同时代的作家中,也有许多描写了这样的一类女性形象。老舍的《家》里面的鸣凤,她一面对觉慧的爱情抱有幻想,一面又不得不受封建观念的束缚。她被命令去做姨太太,而觉慧却帮不了她。用人与主人之间的可能性是几乎没有的,在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的情况下,她投湖自杀了。书中有一段话:“她跟别的少女一样, 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聪明的心、有血肉的身体。为什么人们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她,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眼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怜悯的叹息!她顺从地接受了一切灾祸,她毫无怨言。”[10]令人痛心与怜惜。面对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也是卑微极了。张爱玲与同时代的作家都对这样一个女性形象加以描写和展现,将她们的形象与人生从封建的大宅院中揭示出来给人看。这也是张爱玲女性观的一类体现。

第三种是生活在上海的都市里的女性形象。这类形象在张爱玲小说中算是比较常见的。《色戒》中易太太为代表的汪伪政权的官太太们便是都市文化影响下“颓废”的“上海人”的代表。易先生带有政治和肉欲色彩的“颓废”,易太太的“颓废”趋于物质化、世俗化。王佳芝起初是喜欢着邝裕民的,他阳光帅气,眼神中透出一股坚定的信念以及男人的英气。但他对王佳芝并没有所谓的爱情。他毅然决然地让她去勾引易先生,再也不能回头。“男性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在女性面前是那样的不可一世,无所不能,但当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便想到了女人,想到了她们的美貌与身体,恰如中国历史上的和亲,能用一个女人就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再付出千军万马的代价。女性仅沦为他们达到目的工具而已,即使是自己的意中人也在所不惜。”可见,虽然邝裕民对王佳芝有情,却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我傻,反正我就是傻。”“她很长时间都不确定自己有没有染上什么脏病。以至于她自己都深深懊悔了。但是,既然选择了,‘戏’就必须演下去,在这个男人为她‘搭建’的舞台上。”[11]

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又是一位独立意识开始觉醒的新女性。她虽然也没有突破“依附于男人”这个牢笼,但是她是勇敢的。婚姻破裂守寡之后, 白流苏在娘家受到冷嘲热讽,但她还是勇于追求的,大胆将未来放在自己的手中。她胜利了,得到了范柳原的爱情,也救她脱离了那群她不想见到的、对她冷嘲热讽的人。《小团圆》对于张爱玲来说,几乎是她回忆的缩影。秋蕊就像她母亲一般,是一个新派的女子。母亲和姑姑曾经出国,到后来她与父亲离婚后又去了国外。她深受五四新潮的影响,学过油画,跟徐悲鸿、蒋碧薇等都熟识。秋蕊憎恶自己的小脚,她这双小脚让她羞愧,但还是用这么一双小脚学会了滑雪。楚娣的原型是张爱玲的姑姑,她和秋蕊一起留过洋。而回国后因为心中有所牵挂的人而一直没有结婚,直到等到那个人同意和她结婚。这些都是在当时与旧的观念格格不入的作风,也是张爱玲小说中的另一种新派都市女子的作风,这与丁玲等作家对于女性的描写有些不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刻画了一个五四浪潮冲击中的封建家庭的叛逆女性,她一面追求着解放,一面又陷入了灵与肉的矛盾,并且也有复杂的女性内心。相比之下,张爱玲笔下的新女性形象是带有一种类似于“天真”的气质,但是她们又有着倔强与渴望。

女性是每个时期的作家都会写到的一类形象,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也是在那个年代社会缩影下的一个体现。在上海这个大杂烩式的都市,女性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在那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女性的地位以及命运都是值得深思的。张爱玲的独特心态与个性是从小受到的影响,而她的女性观更多的是受到母亲和姑姑,以及后来她自己所经历的爱情与时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斌.張爱玲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96-131.

[2]余斌.张爱玲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100-101.

[3][4]张爱玲.流言·私语[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5]张爱玲.张爱玲全集·天才梦[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

[6]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1-2.

[7]胡兰成.今生今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8]胡妍.论《金锁记》中的曹七巧[J].现代语文, 2017,(16):16-18.

[9]张爱玲.倾城之恋[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10]老舍.家[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11]张爱玲.色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

猜你喜欢

恋爱女性观张爱玲
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与原因分析
“恋爱”的小密码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之思想根源比较
浅析泉镜花的文学作品中女性观与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析
在场的缺席
CAUTIONARY TALES
细说张爱玲年代的流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