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利安·巴恩斯小说《英格兰,英格兰》中的重复
2022-02-03杨钰
【摘要】 《英格兰,英格兰》这部小说从书名中的重复开始,在叙事语言、意象以及场景上均出现了重复的特征。本文将结合J·希利斯·米勒所提出的重复理论,分析小说中的重复现象,深入解读巴恩斯的历史观,探讨个体身份和现代民族身份问题。
【关键词】 朱利安·巴恩斯;《英格兰,英格兰》;重复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013-03
朱利安·巴恩斯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英格兰,英格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劳治曾提出:“对重复的察觉是阐释语言在像小说这样的长篇文学作品中的作用的第一步”[1]。细读小说《英格兰,英格兰》可以发现,作品在文字细节、意象、场景安排上均呈现出重复的特征,本文将对小说进行文本细读,从重复现象入手,进而详细分析其重复性艺术特征,思考小说主人公的个体身份和当代英格兰民族身份问题。
一、文本的词句重复
《英格兰,英格兰》中的重复首先体现在细小处语词的重复。小说书名为《英格兰,英格兰》,其中“英格兰”便重复了,这不仅暗示着小说中杰克爵士在怀特岛上建造的“英格兰,英格兰”主题乐园只是英格兰的复制品,而且“通过‘英格兰’词语的叠加赋予它双倍的文化价值,强化英格兰的民族身份”[2]。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家米勒曾指出:“小说中最有力量的重复是一部小说中最纯粹、最具代表性的语词,它们将自己展现为一种连续的低声的重复之音”[3]。
巴恩斯在小说中把英格兰历史赞美诗以不同字体单独竖列,戴维·洛奇在《小说的艺术》中认为:“有时单子可以别具特色地竖着列,与周围的话语形成对照”[4]。后文杰克爵士安排调查了五十个跟英国有关的特质。调查报告中《自由大宪章》、不列颠之战再次出现在其中,与前文的赞美诗呼应。赞美诗中英国的历史,文化,领土等只与具体年份一一对应,被符号化后的英国历史和文化在小说中“反复闪现,割裂了时间经脉,线性叙事因此散裂,形成碎片化并置”[5]。前文历史老师所教的赞美诗是英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认知,后文调查报告中五十个跟英国有关的特质均是由英国以外的国家选出的,两者有着一致性,而“自我认同就是借助他人的投射而反映出来的确定性”[6]。委员会成员十分确信这些历史可以代表英国,也很认同这些历史事件赋予他们的民族身份,因为“在西方的民族身份中,民族被视为文化共同体,其成员即便不具备同一性,也是被共同的历史记忆、神话、象征和传统维系在一起的”[7]。之后“约占全书五分之四篇幅的对具有‘民族国家’特性的怀特岛国建国史的细致描绘更显现出一种关于国族建构的文本实验色彩”[8]。
杰克爵士在構思“英格兰,英格兰”主题乐园时,曾邀请巴特森公司的负责人杰里·巴特森进行讨论。巴特森在提供建议时说:“我认为。一直如此。人们不肯接受这一点,哪怕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心不老,人不老。’他们说。”[9]几句之后他又再次说道:“吹口哨,哼唱‘心不老,人不老’的国家当中,我们可是尤为臭名昭著的。”一段话中接连出现了两次“心不老,人不老”,可谓是别具深意。二战后,英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下降,国际影响力逐渐减弱,美苏两国崛起,英国失去了原来的世界霸主地位。巴恩斯借小说人物之口辛辣地批判了当代英国国民无法直面英国国际地位没落的社会现象,他认为在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国民们应更多关注当下,面对现实,关注自我本真,“英国的红衫大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啦。我们不再是老大了”。巴恩斯在小说中也点出了其实英国人并不需要感到焦虑,因为作为英国人,“我们确确实实拥有的,我们始终不曾失去的,正是别人所缺乏:时间的积淀。时间。”英国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英格兰是“岁月悠久,历史丰厚,充满智慧”的民族,这都是历史事实,无人可改变的。
二、文本的意象重复
(一)杰克爵士的吊裤带
小说中杰克爵士的吊裤带一共出现了8次之多,杰克爵士在不同的场合穿戴着不同机构或组织的吊裤带。首先杰克爵士第一次出场时,巴恩斯便着重描写了他裤子的吊带,“他的马里波恩板球俱乐部(创立于1787年的古老俱乐部)吊裤带,红黄相间,正是西红柿酱配蛋黄的颜色”。杰克爵士在面试玛莎的时候“拨拉着他有弹性的加里克俱乐部(1831年创立于伦敦的一家绅士俱乐部)吊带裤。”参加听证会的那天下午杰克爵士“穿戴着他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吊裤带”,而且“事后他认为那是极其适宜的”。当杰克爵士所拥有的报纸报道了皇室丑闻而被大众攻击时,“杰克·皮特曼爵士扯着他的上议院吊裤带,担心弄不到能够与之相配的白鼬皮袍”。在宣布怀特岛独立成国的当天,杰克爵士“叛逆地用上了他的威斯敏斯特宫(英国的议会大厦)吊裤带”。在不同的场合杰克爵士总是佩戴不同含义的吊裤带,这已然成为他的身份象征。
这些古老俱乐部或是权威机构的吊裤带代表着拥有者的社会身份,但杰克爵士其实“并非马里波恩板球俱乐部的会员”,而且也“没上过伊顿,没参加过卫队,也不曾被加里克俱乐部接纳过”。由此,杰克爵士身份的真实性便受到了质疑,反讽的重复消解了文本的权威并颠覆了杰克爵士之前一直正面高大的形象。小说中对于杰克爵士的出生地及其父母,巴恩斯并没有给出准确信息。这种设置更加深了杰克爵士身份的不确定性。而且杰克爵士明明是非会员却可以随意穿戴着假吊裤带出现在公众面前,那些吊裤带所代表的机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受到了质疑。这些假吊裤带不仅隐喻着杰克爵士个人身份的虚假性,也隐喻着这些机构的虚假性。
(二)贝多芬及其交响曲
贝多芬和他的交响曲也是贯穿全书的一个意象,贝多芬的不同作品出现都与杰克爵士当时的心情相契合,同时巴恩斯用贝多芬的交响曲来隐喻杰克爵士的命运。
杰克爵士在英国乡间漫步时,心中响起的是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与伟大的《田园交响曲》一样,英国的乡村景色给人以“宁静之情”和“单纯的愉悦”。杰克爵士在梅姑妈处纾解过自己的特殊欲望后,回程时在车里播放的是贝多芬的《第七》,《第七交响曲》被称为“舞蹈性交响曲”,它着重描写了人的欢乐和幸福之感。此时的杰克爵士在经历了特殊服务后心情愉悦,而《第七》在“心情不错”的时候播放,那么“它会锦上添花”,此处的《第七交响曲》又与杰克爵士的心情相合。《英雄交响曲》出现在全世界来采访和恭贺杰克爵士时,此时“英格兰,英格兰”的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怀特岛也宣布脱离英国并作为独立国家申请加入欧盟,此时杰克爵士“允许用伟大的《英雄交响曲》来奏出他的成功”。杰克爵士自认为是怀特岛的“英雄”,带领岛民们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最后巴恩斯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来隐喻杰克爵士的“英格兰,英格兰”主题项目。刚开始构思这个项目时,杰克爵士自问:“他的《第九交响曲》在何方?”项目大获成功后,杰克爵士在怀特岛的皮特曼(二代)大厦中“思考着他的最后一个金点子,他的《第九交响曲》,是如何给他带来了这理所当然的财富、国际声望、市场成功。”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意指的就是杰克爵士所完成的怀特岛项目。
巴恩斯将贝多芬的交响曲与小说进程结合起来,不但让小说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旋律感,而且增添了小说的节奏性和审美价值。巴恩斯也用贝多芬隐喻了对这个满是复制品的项目的不赞同和批判。《第九》在小说中作为喻体出现,隐喻杰克爵士不应有他的《第九交响曲》即这个全是复制品的怀特岛项目,暗示了巴恩斯对这个项目的不赞同,英格兰民族身份的重建不能靠这些符号化的复制品。巴恩斯反复运用这些的叙事意象,不仅刻画出矛盾复杂的人物形象,而且强化了文本表达的深层主题。
三、办公室场景重复
杰克爵士的办公室这一场景在小说中多次出现,对于小说的结构,“英格兰,英格兰”项目的推进过程,小说人物的身份和命运,乃至小说内部的冲突构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说重复叙述的目的在于同中存异、物是人非,使得历史与当下甚至未来在相似中渗透、在参差对照中漫延,以此形成叙述张力”[10]。纵向来看,杰克爵士的办公室从英格兰本土上的皮特曼大厦中被复制到怀特岛上的皮特曼大厦(二代)中,是满怀特岛复制品的一个缩影;横向来看,杰克爵士的办公室作为小说主要人物多次出场的地点,推进小说的发展,这就构成了小说线面交替的结构模式。杰克爵士的办公室也是《英格兰,英格兰》情节发展的关键空间点,在这个办公室委员会成员发生的多次讨论直接决定了小说后来的情节走向;而且主人公杰克爵士和玛莎的身份和命运也在其中一再发生变化。
在“英格兰,英格兰”主题乐园开始之前,杰克爵士召集并成立了项目委员会。小说前半部分,委员会成员在皮特曼大厦中杰克爵士的办公室中就哪些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成为英国特质被放入主题乐园中进行了多次讨论。为了迎合项目需要和目标客户的需求,他们把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的情妇妮尔·格温的年龄改大,去掉她原来的社会和宗教背景,把她从卖橘子的商贩变成中产阶级好姑娘放进主题乐园中;他们合计编造出了一位女士拎着一篮鸡蛋打着伞被风刮着从悬崖上安全降落到海滩上的故事,甚至为那位女士编造了名字;他们还重塑了罗宾汉和他的快乐伙伴们这一历史故事,在原来历史上由罗宾汉率领的纯男性的团体中加入一个由玛丽安小姐率领的独立派女性团队;这些对历史随意篡改的重复行为体现了现代人对待历史的随意性和任意性,之后前来参观项目的民众接受的便是这些被篡改过的历史。
办公室也见证了小说主人公杰克爵士和玛莎两人的命运走向。前期杰克爵士是皮特曼集团的负责人,也是“英格兰,英格兰”项目的发起人和决策者,所以他在办公室中处于上位,坐在办公室老板桌后的老板椅上。但怀特岛宣布独立的那一天,杰克爵士将玛莎和她的男友保罗叫来办公室,想开除他们。玛莎和保罗拿出提前准备的杰克爵士的把柄,并以此为威胁,拿到了皮特曼集团和怀特岛的实际控制权,让杰克爵士下台变成了一个无实权的岛国吉祥物。玛莎成为实际负责人后,她便坐上办公桌后的老板椅,在办公室内成为上位者。后来杰克爵士又策反了保罗,将玛莎赶出了怀特岛,杰克爵士又回到了决策者的位置。在办公室场景的重复中,杰克爵士的身份从集团负责人变为无实权者最后又回到负责人,而玛莎则从下属变为决策者最后被怀特岛驱逐。
办公室场景在文本中一再重复,这种动态的重复除了为人物的身份与命运的转化提供背景之外,还体现出了小说内部的冲突走向,这种冲突的加剧也深化了小说主题。皮特曼大厦是非常现代化的,是“充分体现了其时代的建筑原则”。整体来说,皮特曼大厦是非常体现当代高效简明的特点的。但是在这样极具现代化的大厦内,杰克爵士的办公室却是非常复古的,是追忆“往昔”的。办公室内有“浇筑出来的飞檐”,“烧煤炭的壁炉”和“驯鹿鼻子式的电灯开关”等这些极具复古的装饰。在玛莎看来,杰克爵士的办公室“半是绅士俱乐部,半是拍卖行,一种专横古怪的品位的怪物。”杰克爵士的办公室在皮特曼大厦中显得风格迥异,格格不入。复古办公室与现代大厦之间的冲突便是英国辉煌历史与逐渐没落现在的冲突。在杰克爵士办公室中,追求现实利益的项目代表杰夫和代表严肃历史的马克斯博士之间也多次发生冲突。作为只追求项目利益的杰夫,他关心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所以他篡改历史来迎合市场需求。但作为历史学家的马克斯博士则认为要尊重史实,要给人们展示真实的历史形象和事件。
四、结论
重复的元素在《英格兰,英格兰》中随处可见,从“重复”着眼,对文本多意性的挖掘可助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词的同一性重复中,显露出巴恩斯对现代英格兰民族身份危机的关注;巴恩斯运用意象重复这种隐性叙事技巧,巧妙地连缀了故事情节、突出了人物形象,同时质疑了历史的真实性;小说中特殊场景的重复再现与人物命运发展轨迹遥相呼应。
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掀起去殖民化浪潮,英国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英格兰,英格兰》小说中怀特岛脱离英格兰主导的统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加入欧盟,有着对这段历史的影射。目光深远的巴恩斯还在书中玩笑性地言中了英国的脱欧。因此《英格兰,英格兰》对于个人命运的把握与现代民族身份的探讨至今仍值得我们研究。
参考文献:
[1]Lodge, D. Language of Fiction[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6.
[2]羅媛.历史反思与身份追寻——论《英格兰,英格兰》的主题意蕴[J].当代外国文学,2010,31(01):105-114.
[3]J·希利斯·米勒.小说与重复[M].王宏图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4]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卢丽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5]赵崇璧.重复叙事的空间逻辑[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40(01):147-153.
[6]赵静蓉.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244.
[7]Anthony D. Smith, National Identity[M].Reno,Las Vegas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1991.
[8]王一平.《英格兰,英格兰》的另类主题——论怀特岛“英格兰”的民族国家建构[J].外国文学评论,2014,
(02):78-89.
[9]朱利安·巴恩斯.英格兰,英格兰[M].周晓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10]赵京立.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重复叙事[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07):73.
作者简介:
杨钰,女,汉族,江苏镇江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当代英国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