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在大学生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2022-02-03张欣怡罗增让
张欣怡,罗增让
(1.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西安思源学院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近年来,大学生自伤、自杀事件频发,引起了广泛关注[1].研究发现,大学生自伤、自杀的原因与人际压力有关[2].人际压力是人际交往中个体自我内部或自我和环境之间不平衡的结果,是个体将人际环境的要求评价为超过其自身能力与资源,或者认为自己的需求和价值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得到实现或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3].个体人际压力水平的升高会造成或加重他们的焦虑、抑郁症状[4-5],同时,也会降低其生活满意度[6].生活满意度是个人按照自身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评估[7],是个人对自己目前生活状况和心理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8].研究显示,个体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9],人际关系能有效的预测其生活满意度[10].生活满意度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本研究从个体内部因素角度,探究大学生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有研究表明,孤独感对焦虑、抑郁、自杀等情绪行为有很大影响[11].孤独感来自于个体期望和感觉的主观体验[12],是一个人的实际交往能力与预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13-1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所承受的压力也日益增大[4],不但会影响其心理健康[15],而且也会给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带来负面的影响[1].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状况是影响孤独感最直接的因素[16],大学生人际关系对孤独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7].同时,大学生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18],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有负向的预测效果[19].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5位大学生的人际压力、孤独感、生活满意度现状进行调查,以人际压力为自变量,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提出以下研究假设,H1:大学生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两两显著相关;H2:孤独感在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目的在于探讨其内部联系,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分层抽样法对2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205份,回收率为96.7%.其中,男生68名(33.2%),女生137名(66.8%);大一71名(34.6%),大二48名(23.4%),大三35名(17.1%),大四51名(24.9%).
1.2 研究方法
1.2.1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本研究采用郑日昌[20]编制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林井萍等人[4]用此量表测量被试的人际压力情况,包括与人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4个维度.量表共28个项目,均设“是”和“否”两个选项,分别以1分和0分计分,总分越高表示其人际压力越大.0~8分表示不存在人际压力,9~14分表示存在轻度压力,15~28分表示压力较严重[21].本研究中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8.
1.2.2 孤独感量表简化版 UCLA
本文采用Hays和DiMatteo[22]的孤独感量表简化版.量表共8个条目,包括6个孤独正序条目和2个非孤独反序条目[23],均采用四级评分,从1“从不”到4“一直”,非孤独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孤独程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0.
1.2.3 生活满意度量表
采用Diener等[24]编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中的生活满意度分量表,量表共5个项目,釆用Likert7点记分,从1“非常不满意”到7“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越高,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8.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中的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进行数据分析,并使用HAYES[25]编制的SPSS插件程序Process2.16.3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明,在未对变量进行方差旋转的前提下,共提取11个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最大因子方差解释率为28.71%,低于临界值40%,故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大学生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得分情况
大学生人际压力得分为(7.95±6.99)分,平均数低于中值,其中,与人交谈得分为(2.05±2.11)分,交际交友的得分为(2.75±2.28)分,待人接物的得分为(1.34±1.64)分,异性交往的得分为(1.81±1.85)分.被试中存在严重人际压力的占18.54%,存在轻度人际压力的占23.90%,不存在人际压力的占57.65%.大学生孤独感的得分为(15.71±4.64)分,平均数低于中值.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0.87±6.11)分,平均数接近中值.
2.3 大学生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上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压力得分存在显著差异(F=12.073,P<0.01),检验结果表明,大一与其他年级学生的人际压力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I大一-J大二=-4.773,I大一-J大三=-6.719,I大一-J大四=-5.533,均P<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20,P<0.01).检验结果表明,大一与其他年级学生的孤独感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I大一-J大二=-2.909,I大一-J大三=-3.679,I大一-J大四=-3.431,均P<0.01).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3.115,P<0.05).检验结果表明,大四与大一、大二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均存在显著差异(I大四-J大一=-2.641,I大四-J大二=-2.746,P<0.05),见表1.
表1 大学生不同人口学变量的人际压力、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得分情况
2.4 大学生人际压力、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人际压力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见表2.
表2 大学生人际压力、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相关分析(n=205,r值)
2.5 孤独感在人际压力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效应
由于相关分析结果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26-27],采用Bootstrap法[25]对孤独感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检验(样本量为5000,置信区间为95%),结果显示,人际压力对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24,t=-7.880,P<0.01),对孤独感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32,t=12.154,P<0.01);在加入了中介孤独感之后,人际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32,t=-4.732,P<0.01),直接效应值为-0.332,占总效应的78.30%,孤独感在人际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间的间接效应值为0.092,占总效应的21.70%,说明孤独感在人际压力和生活满意度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见表3、表4和图1.
表3 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压力和生活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表4 大学生孤独感在人际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分析
注:** 表示P<0.01.
3 讨论
通过调查,42.44%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人际压力,与以往研究结果接近[28-30],并且有一些学生存在较高的孤独感,表明在大学生中,人际压力和孤独感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人际压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与以往部分研究结果不一致[31],可能与本研究数据较少有关.但女生得分低于男生,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31],女生更成熟,更容易采取友善的态度[32],因此在人际关系方面更有优势.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孤独感得分无显著差异,与以往研究一致[33-34].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不会因过分依赖他人而加重孤独感[35].在年级方面,新生人际压力、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学生,说明虽面临陌生的环境,但他们非常愿意与人交往,此时朋友间冲突少,孤独感较少.随着年级的上升,利益竞争增多,人际压力和孤独感也随之增多.此外,大四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大二学生,这主要是由于他们面临毕业、即将进入社会,有很多升学、求职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其生活满意度较低.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压力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大学生的人际压力水平越高,其生活满意度越低.当大学生人际压力增加时,其生活品质会随之下降,逐渐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不满,从而影响整体的生活满意度.相反,当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较好时,人际压力水平较低,可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其生活满意度也较高[3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大学生人际压力对生活满意度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孤独感在人际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即人际压力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影响其孤独感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表示,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此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因此人际交往非常重要.然而,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家庭情况和地区差异较大,在建立复杂人际关系时会受到阻碍,产生人际压力,而孤独感作为个体内心情绪的一部分,很容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因此学生们在面临人际压力时会产生较强的孤独感[37],而这种负面情绪能够影响个体对周围人、事、物多方面的认知[13],会影响其生活的态度,降低其生活质量,从而降低生活满意度.相反,大学生若得到来自老师、朋友等的支持和关注,有较少的人际压力,就会有较少的孤独体验,获得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也可以做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讲座,让他们学会沟通表达技能,减轻不良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可以发挥辅导员和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或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未来的人生指引方向,教会学生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方法,在重要的人生阶段保持良好心态,减少其人际压力和孤独感,提高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