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政府对东北易帜的干涉与九一八事变
——兼驳“关东军独走说”

2022-02-03王美平

社会科学辑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东三省田中张学良

王美平

关于东北易帜与日本的关系,日本鲜见系统性研究,陈太勇分析了东北易帜与田中内阁对华政策之衍变的关系,其论点落脚于日本在干涉东北易帜后“强硬政策的回调”〔1〕。众所周知,日本学界就九一八事变多持“关东军独走说”〔2〕,认为关东军“以下克上”,擅自发动柳条湖事件,日本政府被其拖入战争。然而,笔者通过研究日本政府对北伐的政策,发现早在东北易帜前后,日本内阁与军部就已形成了武装侵略东北的共识,并以官方形式将之正式通报于东北当局。

1926年7月,蒋介石在国共合作的前提下,举起反帝反封建大旗,出师北伐。占领南京后,蒋在日、英等列强的联合施压下,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田中义一组阁后,采取了“扶蒋反共”“调和南北”〔3〕等政策,企图以长江为界分治中国。随着蒋介石继续北伐,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导致北伐失败,蒋介石下野。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出台“分离满蒙”的方针。翌年4月,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继续北伐。田中内阁又两次出兵山东,并以增派至山东的两万余大军等为后盾,提出“五一八备忘录”,不许武装的奉军与北伐军在京津交战后进入山海关,否则不论南北何方,均解除其武装。由此,南北双方在京津停止交战,由阎锡山进京接收,奉张离京出关。〔4〕然而,田中首相虽试图通过扶植张作霖主政东北以“分离满蒙”,但中央军部与关东军则鉴于张作霖的排日态度而不准其返回东北。〔5〕故当张作霖乘坐列车经过皇姑屯时,被关东军炸死。此后,张学良主政东北。日本企图卵翼张学良,实际控制“满蒙”。南京国民政府对东北则要求统一,推进“南北和谈”,且对列强宣布“已届满期之条约,当然废除,另订新约”〔6〕。田中内阁对“南北和谈”极力阻挠,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首阻南北妥协与《满蒙时局措施方案大纲》的出台

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张学良与国民政府就和平解决东北与内地之统一问题逐步达成一致。然而,日本却为实现其“分离满蒙”的目标,对此横加阻挠。

其一,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等人密切关注南北和谈动向,田中义一初步确立阻挠东北易帜的方针。张作霖离京后,张学良、杨宇霆与国府抵京代表孔繁霨谈判,提出安国军撤离平津,晋军可和平入城,但要求将津东永、遵等十县作为直鲁联军屯兵区。孔则提出:东北改悬青天白日旗、改编直鲁联军、奉方服从国府命令。谈判未成,蒋介石即令二、三、四集团军分别向热河、滦河挺进。当张学良接到其父被炸消息后,下令京畿附近之三、四方面军火速向滦河撤退。张、杨将直鲁联军部署于芦台、唐山、滦州以西一带,部分奉军部署于滦河东岸、北戴河及山海关地区,将三、四方面军团部设于锦州,吉军驻山海关、锦州之间,此后张、杨即转到滦州,收束军队。〔7〕

1928年6月12日,国府向奉方提出和平条件:东三省须服从国府命令;奉军须全体出关;奉吉黑各省应改悬青天白日旗,并依法组织“党部”及政治分会等。13日,奉天省议会议长召开三省代表会议,有人主张:速谋南北统一,敦促杨宇霆、张学良返奉。对于国府条件,奉方决定:“先行撤兵关外,设法融合新旧两系,以期一致对外”;待东北地方政权初建后,向国府提出议和条件:大体对设立政治分会、服从国府命令、易帜三项均可容纳,赞成统一,但要求“政治分会中之委员,奉派至少须占半数。奉吉黑三省,亦仍由原军驻防”〔8〕。

6月18日晚,张学良抵奉。20日,林久治郎向田中义一首相兼外相提议:“从我国立场来看,让东三省升起青天白日旗,无异于允许南方势力入侵。我国的特殊权益所在地满洲将陷入南北政争的漩涡,这恐将阻碍我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应尽可能阻止之。”〔9〕25日,田中回电指示,借口南方内部尚不稳定,制止南北妥协。即:现难料“蒋、冯、阎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国民政府的政治色彩难免生变……此际东三省毫无必要迎合南方……故暂应维持现状,保境安民”〔10〕。由此,田中首相初步确定了阻挠东北易帜的方针。

其二,日本内阁出台《满蒙时局措施方案大纲》,在继续推行阻挠东北易帜的同时,企图推进“满蒙悬案”的解决,促使东北政权的傀儡化。7月2日,张学良接受推戴担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通电“决无妨碍统一之意”〔11〕。4日,张派王树翰、邢士廉、米春霖、徐祖贻四人为正式代表,赴北平商洽和平统一办法。5日,田中复令林久治郎制止南北和谈。〔12〕

7月6日,东北代表于珍向阎锡山提出四项和平条件:①东三省组织政治分会;②以张学良为政治分会主席;③国民革命军绝不进入关外;④奉军亦可裁军。11日,蒋介石单独接见东北四位代表时态度大为缓和,表示:只要东北易帜和服从三民主义,其他均可商量。张学良接代表电后,旋即电复同意,表示“愿对国民政府服从到底”,定于7月22日易帜,并要热河汤玉麟先期易帜,试探日本反应。〔13〕14日,国府派参谋本部第一厅厅长刘光等为代表抵奉,提出:①东三省归国府节制;②奉行三民主义;③改悬青天白日旗。张学良表示这三条均可办到,但须待解决以下四项:①外交问题,请立示机宜;②党务方面,先派员赴南方见习,再举办“党部”;③政治分会,由其组织请委;④停止对热河的军事行动。刘光将之电告北平蒋介石。〔14〕15日,张学良召开东北地方保安会议,说明国府提出的和谈条件,决定先应由三省保安司令商讨,立召黑、吉两省保安总司令万福麟、张作相。〔15〕

7月17日,张学良鉴于日本的武力淫威以及日方对其上台主政的支持,在召开三省保安司令会议前,征求林久治郎的意见,试图说服日本同意易帜。张向林久治郎介绍了蒋介石的要求,主张:①东三省的政治不由国府干涉。②因难以区别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不准国府的宣传人员进入东三省。③热河归东三省领有。林久治郎则借口“维持治安”,以张学良就职时日尚浅、基础不牢为由,反对东北易帜。张学良阐述了易帜理由:①虽声明服从三民主义,但那只是表面,实则与现在毫无变化。②张之幕僚及吉黑两省、大连要求采用三民主义,三省议会也倾向于接受三民主义。③等列强承认南方政府后,恐亦将出现相同结果。④热河汤玉麟的态度不明,但“杨宇霆大体与我意相同,张作相等人也无异议”。⑤现若拒绝,张学良将陷入困境,或将被迫下野。林久治郎进一步恫吓:南方政府向来标榜废除不平等条约,无视国际法,单方面宣布废除条约。东三省若也采取此种政策,则“日本帝国断不容忍”。张答称“即便将来奉行三民主义,也绝不会单方面废约”〔16〕。林久治郎表示事关重大,需等政府训示。张学良当晚召集张作相、万福麟、杨宇霆、郑谦等人开会,商讨蒋介石之条件。会议就统一并无异议,但认为尚需考虑防止南方的渗入等问题,特别是鉴于对日关系,需要慎重处理。〔17〕

7月18日,日本政府出台《满蒙时局措施方案大纲》,规定武力阻止国府“武统”东北的方针,同时,企图推进铁路、商租权等所谓“满蒙悬案”问题的解决,要求“立即着手施行在北京签订的四条铁道”,并希望推进尚未解决的五常线、新邱线及白音塔拉—林西—察哈尔一地、五常—哈尔滨—墨儿根—黑河、昂昂溪—齐齐哈尔—墨儿根、长春—海龙—辑安、宁古塔—三姓、开鲁—赤峰—张家口(或热河)等线路;以约定“废除东三省内的领事裁判权”为条件解决土地商租问题;允许日本在临江设置领事馆;开放“满蒙”资源,允许日本开发;在日本顾问的“指导下”推进财政改革等。〔18〕该方案无疑体现了日本企图阻隔东北与内地的统一,通过扶植张学良进一步扩张日本在东北的利权,通过财政、军事等顾问实际控制东北政权,使之沦为日本的傀儡。田中还指示林久治郎,以承诺“若南军进攻东三省,或东三省内部有不逞分子行使武力,届时日本将基于五一八备忘录以断然措施对抗”为前提,要求警告张学良切莫迎合南方。〔19〕其所谓“断然措施”,即指若国府武力统一东北,则日本动武制止。19日,林久治郎向张学良详细说明了田中的上述训令。张表示他本人反对易帜,但当日成立的东北保安会要人一致主张与国府妥协,服从三民主义,揭举青天白日旗,以避战祸。现若反对,张本人将陷入非常严峻的境地。林久治郎按田中训令讲道:①东三省现不应与国民政府妥协,而应观望形势。②对于国民政府的主义,“取形而不取实”的做法断不可行,在必要场合,“日本会给予充分援助”,即日本将以武力阻挠北伐军武统东北。张学良在多次重申“部下的强烈要求与南方的威胁”等理由后,仍未能说服对方,遂表示当晚召集要人开会,通告田中电训大意,切实说明妥协的不利。但若被拒绝,张可能被迫下野,要求林久治郎向田中详报其艰难处境。〔20〕当晚,张学良在大元帅府召集要人开会,宣布了日本的态度。会议认为一旦拒绝与南方妥协,则将被迫放弃热河,这不仅有损于东三省,且不利于贯彻日方所希望的“保境安民”目的。东三省虽无意扩张地盘,但为防止国府的军事乃至政治性渗透,必须领有热河,宜采取表面上的妥协。三民主义不可能完全实行,即便易帜,也未必与“保境安民”主义相抵触。“保境安民”即自立自守之意,妥协可免遭外省侵犯,减少军费,有利于维持秩序,这符合自治精神。但是,会议鉴于日本的劝告,决定今后再行深入商讨。〔21〕其后,张学良立将林久治郎之意电告王树翰等四代表,评价日方“论旨颇为严厉,恐更见纠纷”,并向蒋告急:“形势险恶,仅靠口头援助,恐无任何效果。”〔22〕

其三,关东军与驻奉总领事轮番恫吓张学良。7月20日,张学良与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在“满铁”公署进行了秘密会谈。张希望日本同意东北易帜,村冈则借口三民主义近似于共产主义而明确拒绝,并对张怕担上阻挠中国统一之恶名的担忧进行了训斥:“你若在先父丧葬未完之际,屈服于敌,破坏三省,有何面目做三省保安总司令?”遭到村冈斥责与威胁的张学良泣不成声,长达半小时之久。村冈判断,张学良经此会谈“倾向于拖到葬礼结束后再与南方妥协,并无立即易帜之意”〔23〕。

7月21日晚,蒋介石会见奉天代表,催张“不为倭奴恫哧,决然通电服从中央”〔24〕。翌日,蒋给张发出三四份电报,内称:①日本政府干涉中国内政,将三省视若日本领土,令人遗憾。若使日本乘隙得逞,则三省永难摆脱日本羁绊。②不论受到日本何种警告,都不应受之影响,宜立即通电易帜,接受三民主义。③日本政府若对三省以外横加干涉,则中国将以全国之力抵抗。三省之存亡关系中国全土之存亡。张学良遂派秘书王家桢访问林久治郎,希望日本重新考虑。林久治郎于23日派河野回访,并发出“严重警告”。张表示鉴于日本态度,正在慎重考虑。〔25〕当日,张学良未按约易帜,致使蒋介石“夜难安眠”〔26〕。7月23日,张学良在大元帅府召开东北保安委员会,说明接到日本政府的警告,力主眼下东三省易帜不利,谋求委员等人谅解。袁金凯及张景惠表示赞同,最终决定观望形势,暂缓易帜。25日,张学良派人通告林久治郎终止妥协。〔27〕

可见,日本为阻挠东北易帜而对张学良进行的恫吓与威胁,绝非仅是张学良为拖宕易帜、从中牟利的借口,其推动易帜的决心也绝非不真诚。张为推动东北易帜,三番五次地与日本进行交涉,但因受到日本的武力警告,而最终被迫接受日方主张,延期易帜。武力阻挠国府武统东北,伺机迫使张学良在“满蒙悬案”交涉中对日让步,通过操纵张学良扩大在东北的权益,是该阶段日本的共识。

二、二阻南北妥协与武装侵略东北共识的形成

7月末以后,南北和谈朝着有利于国府的方向发展。日本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不仅进一步阻挠东北易帜,且就此后“武力侵略”东北逐步达成一致。

7月25日,国府与美国签订关税自主条约。〔28〕中、英交涉亦有进展,8月9日,谈判解决宁案。〔29〕美、英两国均趋向承认国府①英国于1928年12月20日由蓝普生公使正式提国书,并正式承认南京国民政府。,国府处境大为改善,全国的统一形势得到强化。这促使张学良进一步下定决心易帜。7月31日,张学良与蒋介石约定在张作霖葬礼结束后易帜。〔30〕对此形势,日本采取了如下措施。

其一,田中义一派前驻华公使林权助作为其个人特使拜访张学良。7月31日,林久治郎向田中请示南北议和再度开谈后的对策。〔31〕日本外务次官吉田茂向林久治郎转达了林权助访问张学良的相关事宜。〔32〕林权助临行前,田中交付其两份秘密文件。〔33〕从其内容来看,日本目的有五。第一,以出动至山东的第三师团恐吓张学良停止与国府妥协,力避东北与内地的统一。第二,向张学良表态,当张终止与南方妥协而国府武力讨奉时,日本将武力“助张反国”。第三,劝告张学良实施“保境安民”即东北实际独立政策的同时,通过依靠日本的资金、顾问等“援助”,实施内部改革,以加强日本对东北的控制。第四,以废除日本在东三省的领事裁判权为条件,换取东三省的完全开放,使日本人获得完全自由的居住、营业及土地利用权,在实质上获取久悬未决的商租权。第五,不能给国际社会以日本强迫张学良之感,以免引起国际、国内“干涉中国内政”的批判,而要求以上诸项均以张学良主动实施的形式展开。第六,要求张学良万事与日本驻奉总领事商谈,要求中国东北地方政权的最高领袖沦为日本的傀儡。要之,林权助的使命就是落实《满蒙时局措施方案大纲》。

8月2日,林久治郎会晤张学良,接洽林权助来奉事宜。此时张学良的对日态度已发生微妙变化。田中内阁阻挠东北易帜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在野党批判田中内阁“干涉内政”〔34〕。田中内阁则公开出卖张学良,称事情起因于张“征询林总领事的个人意见”,这导致张学良遭受各方攻击。故在与林久治郎的会谈中,张学良首先对田中内阁“把亲日者陷于困境”的做法表达了不满。就南北和谈问题,张表示将在葬礼结束后,综合各方情况作出最终决定。林久治郎追问是否意指南北妥协。张学良申辩了易帜的三点理由:①国府来电责问:“奉天莫非中国领土?”“你要不服从国家而服从外国之令?”②美国已承认国府,英国亦会紧随其后,英国外相在议会上就东北问题作出不利于日本的表态。③东北内部主张迅速妥协者日多,吉、黑两省将迅速易帜,这一态势已难遏制。林久治郎则反驳:一两个国家的承认并不意味着国家的统一,不悬挂青天白日旗的也并非只有东三省。南京政府对最具重大关系的善邻之日本无视国际法,宣布废除条约等,这是一个完整政府不应有的态度,且南方能否马上实现统一亦有疑问。他还强辩田中内阁公开出卖张学良的做法只是“误解”,表示日本政府始终“援助”张学良,要求张“体察已故大元帅的遗志,致力于保境安民”,并强调日本“断然”不能忍受东三省在与南京统一后“对我居留民及财产实行无条约国的待遇”。对此,张学良一则反驳其对中国统一前途的“质疑”,称“南方桂系继续拥蒋,蒋介石在五全大会上很可能不会下台”。二则说明接蒋来电,内称“若不妥协则不会停止对热河的军事行动”〔35〕。三则表示他须避免将来背上卖国贼的骂名。林久治郎进一步诡辩:不服从南京政府绝非卖国,这与南方不服从五色旗的统治是相同的。8月3日,林久治郎再访张学良,威胁称:“如现在一反常态与南方联合,就是主动挑起对日本的争端。”〔36〕

8月5日,林权助、林久治郎等人参加了张作霖的葬礼。8日,林权助在林总领事的陪同下拜访了张学良,表示:1905年善后会议之际,我国全权提出关于改善维持“满洲”治安施政的提案,当时按中方希望,未将之写入协议,而只保留于会议记录。迩来日本政府一直认为维持“满洲”的治安、改善施政是日本之责。其后林权助按照吉田次官所发文件,告知张应以“保境安民、改善施政”为本,此际过早促进妥协,有违令尊遗训,为东三省与日本考虑都断不可取。张学良表示:妥协问题已为舆论所动,大势所趋,难以改变。日本又将妥协归咎于我,我处境艰难,照此下去我将难以为继。张又重申了向林久治郎提出的理由,林久治郎再次威逼利诱。张学良表示等明日访问领事馆后再下最终决定。〔37〕

8月9日保安会召开,在袁金凯的主持下讨论东北易帜问题。同时,张学良回访林权助,再次表示“大势难逆”,要与国民政府妥协,并向日方保证:即便达成妥协,也毫不影响“保境安民”的根本精神,并完全赞同日本需要维持在东北的条约权利。林久治郎威胁称:若南北妥协,“将酿成堪忧事态”。林权助又打出感情牌:若张作霖健在,必定会真正地回归“保境安民”,在与日本保持圆满关系的条件下,改善三省的施政,作为其子的学良定会体察先父的遗训。张学良再次强调:作为我个人原本就不赞成三民主义白日旗,但大势难逆。林权助回称:“昨日来你口中所谓的大势,由贵总司令自己造成,对于此种错误的浊流应发挥总司令的威力进行弹压。”林久治郎亦以武力威胁:“对于违反总司令意志的会议决议应断然拒绝。日本对此也将不惜提供援助。然而,若违反我国劝告,与暴乱的南方达成妥协,则我国为维护既得权利而不得不采取必要行动。就此等结果,还请你三思。”张学良最终表示:立将今日会谈内容交付正在召开的保安会,待其决议。〔38〕

8月9日夜,保安会决定南北妥协已不得不为,但何时易帜,以及是否与黑、吉两省逐步改悬,都尚未决定。10日,保安会委员刘哲以个人身份访问林久治郎,提议暂缓三个月后再允妥协,但不对外发表。若三月内南方形势发生变化,或许果然无须妥协。林久治郎要求田中外相就此尽快作出指示。〔39〕

其二,日本军部与外务省出台动武侵略方案。8月3日,正在访问东北的参谋次长南次郎经过考察,判断张学良在南方及杨宇霆等人的施压下,倾向于在葬礼结束后立即易帜,故向参谋总长铃木庄六建议:希望政府紧急向总领事及关东军司令官发出指示,劝告张学良终止妥协,施行“保境安民”,且可明言充分支持之。〔40〕参谋本部则提出了张若不从,则采取倒张、动武等举措。即:①此际再向学良说明日本政府关于终止妥协之意,同时发出严重警告,学良若不从,或避免担当困局,日本则必将对“满洲”“采取自卫性措施”。对于学良个人,亦当取消向来的友好态度,并改变日“满”间一切亲善关系。②当经上述威吓可阻妥协时,日本公布如下声明:“帝国虽望支那统一,但南方政府随意废弃条约,无视国际正义,若其不改此种态度,则满洲归其统治之下,是帝国出于维持帝国在满条约权利,维持治安,万难容忍的。另外,在当前状态下,若南方以武力强行统一满洲,则帝国将重申基于五一八备忘录采取必要措施。”〔41〕③当发生前项事态时,向张学良提出日本对东三省的期望,提议解决各种悬案,听取学良对日希望,并约定对其援助。④当张学良不接受第一项警告时,则断然改变向来的亲善关系,监视事态的发展,“若有既得权益遭受侵犯之事态发生,则断然采取武力进行自卫”〔42〕。⑤当发生上一项事态时,在暗地操纵东三省的旧派分子,驱逐张学良、杨宇霆等新派人物,以促成建立符合日本政策的亲日政权,并以之为对象,推进积极政策。可见,为阻止张学良在其父葬礼后易帜的打算,日本军部已出台了当东北易帜后,其在东北的既得权益有“遭受侵犯”之虞时,便采用武装侵略的政策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此时外务省内亦有人提出“动武”方案。8月6日,林久治郎在向田中外相的建议中,虽反对因易帜而倒张动武,却主张“待他日事态恶化,满洲治安真正被扰乱,确实侵害我国的既得权益,再决然用兵弹压”〔43〕。同日,向来标榜“国际协调”与“不干涉主义”的民政党也不仅放弃批判田中内阁干涉中国内政的态度,还宣布“若南方政府对东三省也采取废弃条约的横暴态度,则断难容许,将彻底拥护东三省的权益”〔44〕。

其三,关东军陈兵奉天施压。日本政府在通过林权助及林久治郎进行口头警告的同时,还于8月10日在奉天火车站陈兵示威,形势顿时紧张。此举并非关东军的擅自行动。日本陆军次官早已电训关东军参谋长:“关于南北妥协问题的交涉,一切按照政府方针办理,其善后处置皆由林总领事指示,故关东军切勿擅自采取任何措施。”〔45〕在关东军与外务省的联合施压下,8月10日晚,东北保安会决定暂观三个月形势。次日晨,刘哲命杨策将上述消息告知林久治郎。〔46〕12日,张学良欢送林权助时,面告其延期三个月方案。林权助在表示谅解的基础上,劝说张学良今后万事与林总领事商谈。〔47〕田中亦对三月延期妥协方案表示满意。〔48〕

可见,由于日本的阻挠,张学良未能实现在张作霖葬礼后易帜的原计划,决定延期三个月实施易帜。在日本二阻东北易帜的过程中,军部与外务省纷纷出台了当张学良实施东北易帜,且当其后发生东北治安混乱、“损害”日本既得权益时,日本就以武力侵略东北的方案。

三、东北易帜与九一八事变宣言书

三月延期妥协办法成立后,张学良鉴于此前日本的横加干涉,秘密推进议和。日本则仍在暗中关注南北议和之动向,并采取了相关措施。

其一,日本各方密切关注南北和谈进程,林久治郎再次警告张学良。8月8日—15日,国民党召开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蒋介石的地位得到巩固,蒋、冯、阎、桂的合作关系得以维持,这强化了张学良的易帜决心。张学良除于8月派邢士廉赴南京接洽议和事务外,又于9月下旬派胡若愚为驻南京代表,且与白崇禧合剿直鲁联军。10月8日,蒋介石电告张学良,国民党中央“党部”及政治会议正式决议任命张学良等16人为国府委员,并定于双十节举行任命仪式。〔49〕张学良立即回电表示追随之意。〔50〕9日,蒋又请张于双十节易帜并就任国府委员职。〔51〕翌日,张学良回电:东省易帜,早具决心,实因某方压迫,致生障碍。当时敝处与之面约以三个月为限,届时即行易帜,同时拟请中央将东北政治分会及奉、吉、黑、热各省政府主席分别任命,使易帜就任之事同时举行。〔52〕

10月18日,日本外务省获知蒋介石通过邢士廉致张学良函:①劝告学良迅速服从中央政府,就任国府委员,东三省实施委员制。②由中央政府任命张学良为东三省政府委员主席,其他委员由学良推荐任命。③东三省的所有政治都要尊重学良的意见推行。张学良对此非常满意,决定等杨宇霆解决热河问题,筹组东三省政府委员制后,再发表易帜。〔53〕有鉴于此,23日,林久治郎访问张学良,在就推进有关“满蒙悬案”问题的交涉进行威胁后,就易帜问题警告道:“除非日本与南方的关系得到改善,否则若有在此前妥协之举,则如过去屡次所说,鉴于日本帝国在东三省的立场,为维护条约权益,日本不能对此漠不关心。”张学良表示:与南方的妥协极其复杂,故眼下仍含糊处理,对南京的委员任命,现仍不即不离,我亦无意三月一过即行易帜。〔54〕

其二,田中内阁鉴于国内外局势,对干涉东北易帜的态度软化。10月23日—26日,张学良召开东三省军政会议决议:至不得已时,以不设国民党“党部”为易帜条件;东三省税收自征自用。25日,蒋电催张将关内撤防及热河改组两事先行解决。29日,张学良与杨宇霆、罗文干等和蒋介石、白崇禧之在奉代表会谈,决议放还车辆及平奉通车,先提前解决通车事,双方暂以山海关为交界终点;奉军于当月底陆续撤退,平东防地由白崇禧部接防;易帜时期,须俟省政府组成方能实现,对热河愿以和平方式处置;中日外交,决由中央完全处理,东北当局决定采取一致方针。30日,张学良特派邢士廉、王树翰为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全权代表赴宁,接洽易帜问题。11月4日,张学良令驻扎关内的吉军万余人撤回原防。10日,邢、王抵达南京,与何成浚、张群等商洽后,蒋介石基本同意东北所提方案。〔55〕

此时,田中内阁鉴于国内外形势,对东北易帜问题态度软化。首先,10月末,田中内阁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通过外务省、陆军省、关东厅对皇姑屯事件的联合调查,确认张作霖系被关东军所炸。〔56〕张学良与日本存在“杀父之仇”的客观事实,致使田中再难推行通过扶植、操纵张学良以“分离满蒙”的方案。其次,日本干涉东北易帜等政策,引起美、英等列强的警戒。1928年8至10月间,田中内阁通过内田康哉利用巴黎举行的《非战公约》签署会议,企图争取美、英支持日本的所谓“满蒙特殊地位与权益”〔57〕,结果失败。这也动摇了田中干涉东北易帜的决心。11月10日,日本举行昭和天皇即位大典,张学良派莫德惠、王家桢为正、副专使祝贺。莫、王二人在东京曾与田中会见,莫告以明年元旦前东三省即行易帜。田中对此虽言及反对,但莫表达张学良“必须易帜”的决心后,对此遂不得不说“此为中国内政问题”〔58〕,莫、王理解田中默认东北易帜,回奉天复命。23日,林久治郎向田中征询了三个月暂缓妥协过后的对策〔59〕,田中并无积极回应。

其三,当林久治郎判明张学良故意麻痹日本实施东北易帜后,日本政府向张学良发出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宣言书。12月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亲笔信:对外问题,由中央负责,东北内政,由现有职员维持,概不更动,惟盼即易帜。〔60〕13日,张学良召集杨宇霆、翟文选、邢士廉、王树翰等开会。邢、王报告在京会见蒋详情,午后开保安委员会,根据邢、王在京接洽情形,讨论易帜改制问题,大致商定于1929年1月1日易帜,将由国府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奉、吉、黑、热四省政府组织各省府委员均已内定。〔61〕

12月14日,林久治郎向田中报告:张学良召集保安会委员及各军政要人,商讨变更政治组织,决定将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改为东三省军事委员会,省长公署作为省政府改为政治执行委员会等。眼下正与保安委员会及总司令部秘书厅反复磋商,起草组织大纲及细则。〔62〕16日,刘哲向日本驻奉天领事馆透露:东三省的政治分会鉴于国府有意取消各地政治分会,故名义另定,但内容仍是只能从东三省内选出三名要人担任委员,设立独立的政治组织,以此为前提,国府将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热河将设置有别于东三省的委员政治,不许南军进入热河,这已基本得到确认。〔63〕12月20日,日本驻宁领事冈本向外务省报告,国民政府对东三省及热河的悬案得到了如下解决:①明年1月1日开始易帜。②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总司令,吉、黑各设置副司令。③在奉天设置政治分会,以张学良、杨宇霆、张作相等11人为委员。④热河改为省,设置委员。⑤热河以莫德惠为首席委员,从国民政府、奉天各选出一名,从热河选出两名,从军队选出一名。⑥东三省的新旧外交问题移交南京办理。⑦关内奉军接受中央的命令,关内奉系委任的知事也接受河北省政府的委任。〔64〕

12月13日会议后,邢、王即将当日决议急电何成浚转呈蒋介石。蒋要求东北应于12月29日易帜,不必等待元旦。张学良又于24日在总部召集重要军政人员开会。会议决定东三省于12月29日同时易帜,于当晚密电东北各地军政长官,通知此次会议决定,并告以青天白日旗尺寸规格,“惟事前仍应持秘密,勿稍漏泄,以免惹起他方注意”〔65〕。27日,林久治郎判断东北当局已决定于28日发表易帜。〔66〕次日,他又从省政府议长张成箕处了解到:28日下午南京发来任命张学良等13名委员的电报,东三省将于29日易帜,就此通令各长官,该日官公署放假,发配由被服厂生产的青天白日旗,打算让市民也尽量挂起青天白日旗。〔67〕而后,林久治郎派警察发现28日晚奉天城内中国商民中已有数百家挂起了青天白日旗,军事厅厅长荣臻作为张学良的代表到宪兵司令部,召集警察人等,提醒因易帜有可能引起与日本的意外事端,特需注意。林久治郎鉴于“支那并未给予我方任何通告”,判断“这是由于担忧提前告诉日本将遭干涉”〔68〕。29日,田中义一从驻齐齐哈尔、吉林等地领事处接到黑、吉两省也已易帜的消息。

12月30日,林久治郎向田中报告了东北易帜前的决策情况及日本今后的对策,判断张学良是故意麻痹日本推行易帜,“其无视对日感情与关系的态度,表露了他因其父被炸而对日本积怨极深的真实态度”。林久治郎认为只要南京政府不改变对日态度,张学良也不会在对日“悬案”交涉中表现出“诚意”〔69〕,故需立即要求张学良履行对“满铁”吉会线、长大线的工程契约,并要求发出严重警告。当日,田中电训林久治郎,称日本政府此际已无意阻止东北易帜,但张学良所采取的无视对日感情与关系的态度令其“震惊”,同时作出如下指示:“相信东三省政治组织的变化,丝毫不能影响我国在满蒙的特殊地位。若今后在此种事态之下,万一无视与帝国之间的条约,或阻碍我国正在与东三省当局进行的交涉,或扰乱东三省的治安,有恐影响到我国的权益,则帝国政府将为维护权益与治安,断然采取必要的措施。故此,为了日后贯彻我国的上述决议,现需贵官向张学良紧急通知该决议。”〔70〕该训令表明,在张学良实施东北易帜后,日本政府亦已出台当东三省“无视条约”或妨碍正在推进的交涉时,则动武侵略的政策。31日,林久治郎与张学良会谈,宣讲了田中训令的主旨,并进一步表示:“请你记住帝国政府今后将依据你的态度不得已而采取断然措施。”〔71〕其所谓的“断然措施”实际就是指“动用武力”。

由上可见,当张学良实施东北易帜后,日本政府以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通过驻奉总领事正式警告中国东北当局的形式,表达过一旦东北做出“侵害”日本既得权益之举,甚至东北当局在日本扩大东北权益问题上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日本就将动用武力侵略东北。此实乃日本政府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宣言书,故日本学界盛行的所谓九一八事变是由关东军“独走”导致之说,实属片面。正是因为日本政府与军部在因应北伐过程中已经出台了武力侵略东北的政策方针,才会有九一八事变的正式爆发。

猜你喜欢

东三省田中张学良
远山犬虎子
东三省原煤产量持续下降
小小的世界
东三省投资环境讨论
张学良:新旧动能转换绝非一日之功
东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
张作霖竟然这么帅,比张学良颜值更高
张学良六爱
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创办时间与创办者诸家观点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