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百年经验、时代任务与方法创新
2022-02-03胡德庆
胡德庆 吴 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用极大力量做好青年工作,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青年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开展好青年工作,既具有极强的引力作用——将广大青年的“心”和“行”引向符合国家进步之需、民族振兴之需及社会发展之需的方向上来,摒弃错误思潮影响下的“歪思”“邪路”;同时,具有极大的推力作用——推动广大青年同心协力、排除万难、激流勇进,以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气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永久奋斗。因此,必须及时总结党百年来青年工作的有益经验,并科学立足于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宏观动向,遵循发展大势,及时创新工作方法,使青年工作能更加及时准确地服务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一、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百年经验
百年来,我们党在青年工作上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和好做法,最核心的部分可简要概括为“四一、一三”经验,即一个指导思想、一个根本原则、一个根本属性和一个中心要求等四大方面的四个“一”与“三个重要认识”方面的一个“三”,即青年始终充满着积极性、青年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需要有效教育与科学引领。虽然时代在变,青年工作的环境与具体任务也在变,但“四一、一三”经验是我们党在青年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与积累的宝贵财富,不仅不能丢,而且要更加坚守、持续巩固,以指导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更加有序开展,确保工作始终不偏方向、不离主题、不退颜色、不改初心。
(一)一个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
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2]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性与真理性就在于它符合规律的科学性、完全彻底的革命性、立足实际的实践性、人民至上的人民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性,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及人的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创造、实现向往的生活提供了科学的、普遍适用的方法论遵循。“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3]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才带领中国人民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青年正处于人生中的特殊阶段,人生经验相对缺乏,易于非理性、情绪化地建立政治信仰,易于受到蛊惑。[4]青年工作作为党培养接班人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考虑到青年及青年工作的特殊性,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优势、品质优势及引领优势,在马克思主义有力指导下,科学引导青年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自觉将青春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二)一个根本原则:党管青年原则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5]青年发展、青年事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方面,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始终坚守党管青年的根本原则,这不仅完全符合青年发展规律,也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邓小平曾明确指出:“对青年来说,党是青年的领导者、解放者……党离不了青年,青年离不了党。”[6]纵观五四运动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所有积极健康、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运动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如果青年运动不接受党的领导,或者党的领导不正确,就会迷失方向或遭到挫折和失败”。[7]无数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事件都在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青年运动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例如,在北平学生运动中曾出现过右倾投降主义的逆流,让学生参加国民党控制的新学联,完全服从国民党。针对学生运动中出现的逆流,中共及时给予了具体指导和教育,帮助其从政治上、思想上克服“左”和“右”的干扰,巩固发展了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从而有效保证了中国青年运动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正如郑洸老先生所评价的:“一二·九运动胜利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了中共的正确领导是青年运动健康发展的关键。”[8]因此,无论何时都必须始终坚持好党管青年这一青年工作的根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统领下,团结引领中国青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实践,成就出彩人生。
(三)一个根本属性:政治属性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讲政治就成了党内铁的规矩,对待青年工作也是如此,始终将政治属性摆在首位。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模范青年是代表中国老百姓,要一生代表他们。”[9]这句话鲜明地指出了青年工作第一位属性应该是政治性,必须始终站在政治性的高度教育、团结、服务、引领和帮助青年,开展好党的青年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性是群团组织的灵魂,是第一位的。离开了政治性,群团组织就容易产生脱离党的领导的倾向,就会庸俗化,就会成为一般社会组织,甚至会走向邪路。”[10]进入新时代,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国内社会,党的青年工作要继承与发扬好讲政治、守原则、懂规矩与顾大局的优良传统,更加注重政治立场和政治意识,将青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四)一个中心要求:照顾青年特点
毛泽东早在1953年就明确指出:“青年团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但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当中,要有自己的独立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党和团的领导机关都要学会领导团的工作,善于围绕党的中心任务,照顾青年特点,组织和教育广大青年群众。”[11]照顾青年特点,根据青年的时代特征和成长成才规律制定青年工作计划、开展青年工作及引领青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直坚持的青年工作传统,也是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及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团结带领青年取得一系列伟大胜利中得出的基本经验。事实证明,这一经验不仅有效保证了中国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也在有效团结广大青年的基础上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荣发展。进入新时代,在全民逐梦、筑梦的现实条件下,更要坚持在照顾青年特点的基础上开展好青年工作,以更好的教育引领青年敢于追梦、积极筑梦、科学圆梦。
(五)三个重要认识:积极性、生力军与需引领
1.青年始终充满着积极性
青年的生理特点和特有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其必然是社会力量中最活跃、最积极的一种力量,这也为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所肯定。例如,毛泽东就曾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12]邓小平也曾指出:“无数的事实表明了新中国的青年是敢于向前看的,是生气勃勃的,是对社会主义抱有无限热情的,是有强烈上进心的。”[13]青年所具有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积极性,是推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潜在动力源,必须合理转化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并充分应用,使其成为重要的物质力量,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更大发展成就。
2.青年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在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4]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具体指出:“青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首先要发展。”[15]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一直都十分重视青年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及“动力源”作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青年视为革命的生力军,号召青年积极参加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把青年视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鼓励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把青年视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生力军,激励青年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都是在尊重与发挥广大青年生力军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有志青年将自己的活力与激情注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解放与伟大复兴的事业中。
3.青年需要有效教育与科学引领
基于青年的身心特点和实践特征,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青年进行有效的教育与科学的引导。例如,毛泽东曾指出,青年同志的自然缺点是缺乏经验[16],这一特点既决定了青年需要被有效教育,也决定了要在具体实践中对其进行适时引导。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综合看,当代青年面对着深刻变化的社会、丰富多样的生活、形形色色的思潮,更需要在理想信念上进行有力引导。”[17]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社会实践的多样性、多变性,也在对青年教育与青年引领提出相应的现实要求,必须根据社会环境及实践条件的变化,合理调整教育内容与引导方式,这也是我们党在青年工作中积累的一大有益经验——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教育和引领青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基于有效应对不确定的国际环境,适应中国强起来的现实需要,更要继承和发扬好“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教育和引领青年”的科学认知,培养好青年发现问题、分析形势的能力,提升好青年处理难题的本领,让青年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和更加饱满的精神,奋力推进中国梦的如期实现。
二、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新时代中国青年处于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18]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必须在继承百年优秀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始终聚焦新时代赋予“新青年”的新使命,实事求是地开展好青年工作,团结教育引领“新青年”朝着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方向前进,积极地投身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
(一)科学引领青年服务乡村振兴新布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9]而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特别是青年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20]考虑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重要建设者。发挥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打造符合时代要求、青年需求的工作矩阵,引导广大农村青年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当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21]由此可见,在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现实条件下,吸引各类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也已成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重大使命任务,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将有志青年的目光聚焦到实现中国梦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阵地——农村。
(二)帮助支持青年投身科技创新新领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22]中共十八大以来,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科技创新放在关键性位置,为之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着重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23]而青年旺盛的精力、活跃的朝气、敏捷的思维、猎奇求新的天性等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又决定了:科技的未来在青年[24]。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25]因此,为顺应世界科技发展之大势,对标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新领域,切实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整体效能实现大程度提升,并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动力源作用,必须抓住青年这支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坚军”,帮助支持他们能更自由愉悦地投身科技创新领域,为我国顺利转变为创新型科技强国而积极奋斗。
(三)有效号召青年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联系不断整体化的新形势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为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各国之间互利合作,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提出的中国方案。青年是具有世界性意义的一类特殊群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然离不开中国青年的积极参与和协力担当。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文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26]因此,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也必须聚焦于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的人文情怀和世界性视野,有效号召广大中国青年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各国关系更加和谐、人类社会更加团结、世界未来更加光明而持续发力。
(四)团结组织青年坚守意识形态新阵地
进入新时代,虽然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形势仍然复杂严峻,意识形态风险仍然是我们党目前面临的重大风险与挑战之一。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步伐的加快,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越加复杂化和激烈化,其往往会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科技安全风险等交织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27]作为引领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青年,既是打赢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争夺战的“主力军”,也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关键人”,特别是在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而青年是互联网的主要“常驻民”与最活跃分子的当下。因此,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也应聚焦于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新时代青年的国家意识、风险意识、斗争意识与安全意识,提高青年风险鉴别力,筑牢青年思想防线,促使其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并能勇敢地参与到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将青春的活力变成净化舆论环境、引领健康风气、维护社会正义的先进性。
(五)积极鼓励青年参与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新时代我们党落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选择和科学路径,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青年人朝气蓬勃,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29],理应将其活力和创造力引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当中。唯有广大青年自觉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社会治理才能有效地“活”起来。因此,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也要顺应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程度的现实需要,应时应势聚焦于团结、引领、鼓励青年投身社会治理实践,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用青春智慧去创新社会治理方法与手段、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与水平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也有利于让新时代青年在共建中学合作、共治中长本领、共享中懂奉献。
三、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方法创新路径
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成败的关键。[30]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的新动向、新使命,要求必须实事求是、应时应势地继承党的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教育影响青年、管理组织青年、帮助服务青年、团结引领青年,让青年能够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人民整体利益至上,自觉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
(一)“乡村‘X’+‘Y’”:引领青年走进“广阔天地”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而农村有巨大发展空间,可以大有作为。[31]引领青年走进“广阔天地”、服务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也是广大青年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助力民族复兴的有效路径。应通过创新创造“乡村‘X’+‘Y’”青年工作法(这里的X指乡村能为青年提供什么,Y指社会需要对青年做什么)将青年的关注点、追求点、欣赏点引向乡村,为乡村振兴出力量、献智慧。首先是“乡村‘劳动锻炼’+教育”法,即将组织青年学生定期进入乡村进行劳动锻炼或开展劳动实践性夏令营活动作为常态化教育方式,以帮助青年学生走进乡村、了解乡村、认可乡村,在农村劳动式教育中增强农村情感、提高服务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其将来能够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打下应有的情感基础和实践本领。其次是“乡村‘生活体验’+团建”法,即将定期组织各类优秀企业青年下乡体验乡村纯净生活、发展成就和自然风光作为常态化活动方式,以引导企业青年才俊感受乡村环境魅力、了解乡村发展前景、认可乡村振兴实践,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吸纳、引凤归巢搭好“思想桥”、修好“情感路”。再次是“乡村‘跨域合作’+培养”法,即通过城市机关单位与乡村基层组织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形式,将促进乡村发展纳入单位和乡村的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中。一方面,定期组织单位青年深入农村历练;另一方面,定期选派农村青年(有一定知识水平的青年)进入城市机关单位实习,并使其成为常态,以实现在帮助城市机关单位青年磨炼意志、提升品质与服务能力的同时,还帮助乡村青年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升实践能力。最后是“乡村‘特色亮点’+人才引进”法,即立足各地乡村实际打造当地特色亮点或品牌(例如,特色“诗意乡村”、特色“花卉乡村”、特色“红色乡村”、特色“复古乡村”等),以吸引“口味相投”的青年才俊走进“亮点”农村,为乡村产业发展、产品销售及品牌设计奉献青春智慧。
(二)“科技‘趣点’模拟+”:吸引青年融入“创新世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体验式娱乐形式已成为新时代青年娱乐方式的热门选择之一。鉴于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的需要,应立足于青年猎奇、求新、喜体验的特点,为新时代青年打造能够直接体验新科技的“模拟空间”,以吸引青年融入“创新世界”的最前沿,为其能够进入新科技领地及参与科技创新搭建好模拟化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5G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科技‘趣点’模拟+”青年工作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支持与网络支撑。所谓“科技‘趣点’模拟+”法,是指在立足于现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当前青年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进行虚拟化或实景化模拟展示,以吸引青年爱上科技、尊重科技并能了解和掌握一定的先进科学技术,进而为其今后能够从事创新科技埋下适当的影响“因子”。例如,“星空影像模拟+天文教育”法,即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将宇宙空间通过影像模拟的形式展现在青年眼前,以吸引一些青年在模拟化的星空中爱上天文景观;在寻找浪漫星座的“游戏”中发现天文学的乐趣所在,为他们今后走进天文、爱上天文、从事天文领域的科学创新奠定兴趣基础。例如,“飞行感应模拟+航天知识教育”法,即通过打造内嵌航天科技知识的感应式航天飞行模拟体验馆(实景模拟化体验馆,或开发模拟式航天体验App,或构建网络航天体验馆等),让青年在模拟化的航天飞行体验中习得基础航天知识、获取航天科技乐趣、发现现实创新灵感。例如,“机械制造模拟+应用物理学习”法,即通过建设机械制造模拟公益工厂,或通过开发具有强操作性的机械制造网上模拟空间,让青年可以在公益工厂或模拟空间中尝试制造自己头脑中的“先进机器”,以激发他们的制造兴趣和制造灵感。“科技‘趣点’模拟+”青年工作法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丰富当前青年的娱乐方式,将他们从单一的“游戏青春”拉入多彩的“创造青春”,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以及未来能够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热情,进而助推科技强国、创新强国目标的实现。
(三)“关联性数字立体化+”:鼓励青年掌握“全球视野”
世界各国的融合发展史,从形式上看就是各类数字的加法或减法“史”。例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可体现为国际贸易增长率、跨国公司增长率、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等数字的变化。例如,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可体现为国际旅游人数增长率、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额、《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化遗产项目数等数字变化。而青年又是对数字较为敏感的群体,因此,要鼓励青年掌握全球视野、自觉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应让涉及全球化并与青年息息相关的数字在青年眼里立体化起来。“关联性数字立体化+”青年工作法便能够达到这一效果,即:让青年在立体化的数字中养成参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性。这一方法旨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让与青年息息相关的或感兴趣的世界性数字变得更加具有立体感,更加形象易懂、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并能够刺激青年将其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宏观想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正在发生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有效联系,进而促使他们掌握“全球视野”。例如,“数字立体化+就业创业”法,即通过“大数据”定期统计时下青年最关注的就业创业问题,并将与其相关联的数据(既包括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立体式呈现给当下青年,使其能通过立体化数据了解当下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就业创业现状,掌握最新的就业创业前沿动态,并能大致预判各行业未来走向。立体化的数字信息,相比较于其他形式的信息(例如说明式文字信息)来说,一个显著优势就在于其具有高度的简洁性、可视性,能适应当下青年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及避免拼凑型的信息获取,让青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直观地了解和预判所关心事物的潜在发展方向,并理性地做出应对。因此,党的青年工作应适时聚焦于用立体化的数字引领、感召青年,特别是要建立好与青年发展息息相关的全球性数据库,既要涉及国内也要涉及国外,更要注重预判型数据模型的建立和更新,以推动青年视野更加全球化、长远化。
(四)“积分式激励+”:激励青年抵制“病毒思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主权和政权。”[32]在网络已成为西方某些国家散播政治病毒、攻击意识形态阵地主载体,以及把青年作为主要攻击对象的现实背景下,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网络意识形态阵地争夺战、守卫战,既是打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有效路径,也是引领青年树立健康价值观、团结青年守护意识形态新高地的必然选择。青年正处于追求社会价值、渴望得到价值确证的关键时期,理应采用回馈式奖励法去帮助他们确立对社会责任的担负或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的价值理念。“积分式激励+”青年工作法,正是有效顺应青年在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过程中,渴望得到相应价值确立、期待获得相应尊重的工作方法。该方法旨在通过“积分式记‘功’”的方式,鼓励青年积极参与网上热点问题评论与引导,主动担负起弘扬网络正能量、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时代责任。例如,“积分式激励+正向评论”法,即当青年在针对热点问题发表有影响性的正向评价时,应通过固定平台为其加上相应的分数,并定期根据累计的分数为其评定相应的等级,当其分数达到一定等级时可通过颁发电子奖章或电子荣誉证书或邮寄小奖品的形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嘉奖”。该方法既有利于激励青年积极在网上发出正向之声,也能有效抑制负向社会思潮借助热点事件进行传播。例如,“积分式激励+点赞转发+推送理由”法,即每当青年点赞转发主流媒体发布的正能量新闻并附一定字数的推送理由时,可通过主流媒体平台为其加上相应分,当所加分值积累到一定分值时,可通过网上兑换奖品的形式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该方法不仅对正能量新闻的宣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能促使青年更加积极地去弘扬正能量,成为新时代的网上文明青年。“积分式激励+”青年工作法的实行需要各方面特别是主流媒体间的无间合作,应建立健全全媒体间及其和网络主管部门间的联合工作机制,为青年更积极、更有效地弘扬正能量、发表正言论、抵制毒思潮构建无缝衔接式高效平台。
(五)“移动化智能+”:号召青年参与社会“新型治理”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33]热爱参与、热衷于维护正义、喜欢发表想法和意见、看问题视角新是新时代“新青年”的标签之一,这一“标签”也为其能够积极参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协同治理格局提供了可能性。在移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情况下,移动化智能手环、智能手机、智能腕带甚至智能眼镜等新兴移动化新智能的出现,在极大地促使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化的同时,也为其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化的科技之门。因此,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也要通过“移动化智能+”的模式,将广大青年有效纳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践当中,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打开“智能门”、配备“科技网”。所谓“移动化智能+”青年工作法,是指通过开发定向型移动客户端或小程序(应联通各相关职能部门),并将其与青年喜爱的移动化智能设备进行绑定,适时推送可填写或可反馈意见的社会热点问题或需处理难题的链接,青年也能够通过“输入问题(反映问题)—评价问题—给出建议”的流程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并通过移动化智能适时监督问题的解决情况。例如,可通过“移动化智能+疫情防控”法助推青年更加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因为在该方法下,配有移动化智能设备的青年,通过定向型移动客户端或应用小程序,既可以实时将与防疫有关的问题或建议传送给有关部门(可配图或视频),也可以及时了解身边的疫情情况并适时发表见解,还可以通过得到的“反馈”有效监督相关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等。这不仅能够有效调动青年参与抗疫的热情、激发青年的担当精神,也能够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更加积极有效地履行抗疫职责。青年是新事物的代表,也是新事物流行化的动力源。在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当下,必须通过采用符合新时代青年运动方向、方式的新方法、新举措,助推青年积极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实践中,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形成与巩固奉献力量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