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词源学视角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的观探析
2022-02-03陈彦君
陈彦君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教育目的观是对教育目的的认知,是影响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厘清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下文简称专硕)的教育目的观是专硕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目前对专硕教育的相关研究颇多,虽然这些研究聚焦在专硕教育的不同方面,但一致认为应用型、高层次与复合型是专硕的重要培养目标。本文选取了38所高校,其中1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8所“双一流建设”学科高校,对其专硕的培养方案进行词频分析发现,“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这三个关键词位居高词频前五位置。由此可见,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际培养都认为 “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是专硕的应然培养目标。本文拟从词源学的角度对这三者进行“源”考察,深化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目的观的认识。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的的词源学考释
(一)“高层次”的词源学分析
1.“高”“层”与“次”的字意
“高”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高大;远大;盛大。作名词,由下至上的距离。作动词,加高。[1]所以,“高”不论是作名词还是动词,都有等级在上,从下至上的级别寓意。作为名词,在《说文》有“层,重屋也”。[2]其本义:重叠。作量词用于重叠、可分出层次的事物。“层”表示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尽头。“次”作形声词,第二,居其次。作名词,顺序,等第;按物体的地位或事件的先后作出的排列。[1]次的本义指不在前列的、未经精选的,泛指处于第二等级的排列次序。[1]
2.“高层次”的词源考证
“层次”在我国最早出现在明朝的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一下.游雁宕山日记》中“云雾中仰见两崖重岩夹立,层叠而上,莫辨层次。”[3]这里“层次”是条理、次序。现今比喻水准、见识、境界。《汉典》中指系统在结构或功能方面的等级秩序,具有多样性。“层次”具有等级、水平的意思,有比较划分的寓意,在整个体系中区别于其他阶段,在事物承接连续基础上表现出这一阶段的特殊属性。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征,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殊规律。“高层次”中的“高”在意味着拔尖、突出,顾名思义超出一般,在次序、等级、成就、价值等方面居优先地位,超出某一个层级是独立的。那么“高层次”寓意是秉承着连续性原则,不脱离整个体系且达到这一阶段的领先位置。
(二)“应用型”的词源学分析
1.“应”与“用”的字意
“应”作动词,应和,响应;符合,适应;应付,对付。“用”《说文》本义为施行、行用、使用。引申指任用、治理等。具体释义如下:使用,任用;施行,实行;指被采用;出力,效命;治理,管理;执政,当权;行事,行动;适用,适宜。
2.“应用”的词源考证
“应用”在公元前15世纪早期,释义“把某物带到另一事物上”,“应用”最早出自《宋书·袁豹传》:“器以应用,商以通财。”,释义适用需要,以供使用。在这里可以悟出“用”要点是适应需要,反映出应用的深层含义要贴近需求。因此,“应用”的落脚点在“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实践,通过最早的古文记录,“应”有适应需求的含义,结合《辞海》中的两种解释,使用、具有实用价值,“应用”想表达把东西用于实际需要的地方,得出有价值的结果。
(三)“复合型”的词源学分析
1.“复”与“合”的字意
“复”本义返回,引申为恢复。作副词,重复、继续。作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又”,表示双重。结合不同词性汉字和语境有不同释义,例如,重复;繁复。还有恢复、报复。“合”释义闭,合拢;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符合;应当,应该。
2.“复合”的词源考证
“复合”一词出自《史记·周本纪》:“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周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载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者出焉。’”解释为物体因某种原因重新结合、聚合起来。《语法讲义》中“复合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成分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通过追溯词性,“复合”就是物体因某种原因结合,不同物体重新结合在一起呈现新的状态。简单的事物结合或者事物的机械叠加不能概括“复合”的本义,不同事物之间的协调与平衡的结合才是其内涵。
二、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观透视
(一)重连贯性轻独立性
专硕培养有本阶段独有的培养特色。无论哪个层面的培养都不同于本科和博士阶段,这是“高层次”人才所体现的独立性。课程内容是专业知识传授方式中最直接的方式,目前来看,专硕在课程上与本科相比呈现两个极端,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教授的过程上,或者区别不大,或者区别太大,没有专硕应有的培养特色。通过了解一些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很多课程的设置与该专业本科是重复的,甚至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和开设课程不在一个学期,且相距时间过长,这种不重视特色培养只强调连贯性,反而导致培养脱节。通过课程设置发现培养单位对专硕重连贯轻独立的问题非常明显,很多高校在开展专业硕士教育只是依据文件来定位专硕的培养目标,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独立度不够。
(二)教育的发展性重视不够
教育是一个发展性的事业,教育对象、教育过程、教育本质都具有发展性。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以确定性知识观支配,以确定性知识为中心展开。不确定知识的获得需要处于实践中去总结和整理,纵观的专硕培养方案,实践课程太少,已有的实践活动在总体学分中占比太少,培养单位反复强调职业性,在课程安排和学分占比的内在建设上存在不合理性。实践机会的不足会减少学生接触不确定知识的机会,虽然实践并不是唯一学习不确定知识的途径,但它更直观,更易获取。很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中 ,未能就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导向和教育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只是对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案调整,删改课程,或是给基础理论课增加配套的实践板块。这样的课程体系,很难取得实践教学应有的目的和效果,使知识的传授过程出现断裂,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培养和开发。
(三)能力培养的整合性不够
专硕的培养本质就是以学术为核心培养多层面、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对复合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认为复合是专业与学术的简单结合,导致专硕整合性能力欠缺。很多培养单位为了营利和创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视职业属性为首要理念,不注重多元学科知识背后的协调融合与发展。更有高校只抓住“多元化”中“多”的精髓,多种层次不同的课程内容进行糅杂。培养单位还没有真正认识到专硕培养目标的内涵,又或者在本质追求的道路上单一属性突显太强烈,这与培养初衷大相径庭。职业性作为专硕的特色只有与学术性、通识性等属性配合,才能被发展成为优势。
三、词源学视角下审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的发展路径
(一)高层次:连贯且独立
通过对“层次”拆字解义可以得出“高层次”意味着受教育者不脱离整体教育体系,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提高,是一种连贯且独立教育观的体现。连贯性意味着系统培养思维。学生的能力、学识和思维应高于此前教育阶段,同时要保持整体的连贯性,连贯且独立是“高层次”的本质要求。以课程设计为例,清楚知道课程目标,保证研究生期间课程内容是不同于本科阶段。不能忽略学生学科基础安排不适切的课程内容,对于实践性强,后期需要开设辅助学习的课程,需要准确把握后续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使整个学习的过程是连贯且完整的。独立性意味着专硕是独立教育阶段,不同教育阶段应有自己的教育定位。纵向审视高等教育阶段,本科无论是理论的学习,还是实践性都不如硕士阶段深入,博士生的思维及专业认知则强于硕士。横向审视,专硕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深职业需要,应用性和实践性是专硕区别于其他类型硕士独有特色。因此,纵向和横向的“双向特色”结合所缔造的培养方式才能饱含专硕“高层次”的教育内涵。
(二)应用型:发展性与不确定性
“应用型”是专硕培养过程的诠释。专硕培养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掌握的知识适宜的运用到实际问题,决定了要具备对事物动态发展的洞察力。发展性意味着学生是发展的人。教育要重视学生的动态培养,不同学生对知识认知是存在差异的,实际培养中,既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带来不同程度知识接受水平,也要关注在读期间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带来的阶段性变化。同时,传授的知识要具备高深性,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教学本质观要随之改变,不应将确定性知识作为唯一的答案和标准,要给予学生创新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参与度和体验感。不确定性意味着实践情景的动态变化。动态事物具有不确定性,专硕只掌握理论知识远不够,还要培养在变化情况下随机应变思维。因此,即便传承千古的知识,也要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和反思,培育学生深度探索思维。
(三)复合型:整合性与平衡性
“复合型是对专硕能力规格的阐释。“复合”本义是不同内容重新联结磨合的契合,多样性只是“复合”的一个方面,不同内容的堆砌不足以称为“复合”。复合型人才是以学术为核心,多学科知识融通,注重学术整合与运用能力的协调发展。整合性意味着学术与职业的整合、理论与实性的整合。从知识层面分析,专硕培养过程是不断整合的过程,知识之间、能力之间、知识与能力之间的整合。从高校角度出发,知识、思维及能力的多层面复合,吸收众多学科知识,对新旧知识和技能整合与沉淀,转化成自己的思维体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走向。平衡性意味着多元学习内容的平衡。学科知识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和规律,不是所有知识都适合传统的传授方式,不是所有的学科都能做到融会贯通,所谓的平衡就是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去研究培养阶段的内容安排,学科知识的复合本质就是“平衡”。这就要求高校在追求学科交叉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科知识之间协调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