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育人价值
2022-02-03梁晨陈东
梁晨 陈东
(兰州理工大学 甘肃兰州 730050)
一、延安——中华儿女永恒的精神家园
延安,简称“延”,是古代黄帝陵所在地。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延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民族革命的源泉。巍然的宝塔山屹立于此,弯弯的延河水在这里安静地流淌。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广大劳苦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斗争,迎来了全面胜利;也是在这片土地上,毛泽东同志将中国的实际国情与马列主义高度结合在一起,第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虽然是以延安地区的名称命名的,但并不仅仅指延安地区,还涵盖了以延安周边地区为活动场所的各类解放区、根据地,以及在其中建立的顽强的革命精神。[1]可见,延安精神内容丰富,源远流长。
二、延安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延安精神,实质上是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经济产物,它的最终出现,离不开当时的时代发展背景。日本侵略中华大地的那一时期,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与各侵略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在那个国难当头、兵荒马乱的时代,国民党组织不堪来自国际上的各种压力,只能将矛盾全部地转移到日本,然而,正当国际形势处于鱼龙混杂的状况下,毛泽东同志毅然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并且兼顾大局,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主动提出和平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达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这是民心所愿。抗日战争阶段,我国民不聊生、社会发展全面停滞,延安及其他各地的抗日根据地,均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资金紧缺的困境中,与此同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在全力限制社会上的一些民主活动,对进步力量严加打击,然而,与国民党统治区截然不同的是,在共产党带领下的延安根据地,集聚了革命的希望之光与主要力量,成为了当时的革命圣地。
延安精神的诞生,历经了三个重要的时间段。
(一)1935年10月—1938年9月
延安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是其孕育萌芽阶段。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个关键的时期内,塑造了永恒的白求恩精神、抗大精神。前者主要指的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后者则是以朴实的作风、明确的政治目标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中国共产党在1938年9月召开的会议中指出,王明等人犯了右倾主义的错误,同时强调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主体位置,使得共产党的观念与思想得到进一步的统一。这一时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改变了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时,首次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一实践探索,这对于延安精神的最终诞生来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1938年9月—1945年4月
这一阶段是延安精神得以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也是其成熟发展期,直到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南泥湾精神、整风运动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精神体现。南泥湾精神是指在全民生产过程中体现出的艰苦卓绝、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整风精神则是指在整风运动过程中形成的自我批评、实事求是等内容。中共中央于1942年组织了大规模的大生产、整风运动,从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方面使中国共产党立于不败之地。大生产运动减轻了边区农民的负担,推动了边区农业的生产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的温饱问题,正可谓“民心有待,天下可期”,农民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的主体,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照亮了农民的心,谁就可以取得天下政权。
(三)1945年4月—1948年3月
这一时期的延安精神进入成熟稳固时期。党的七大便是在这一时间段内举行的,毛泽东肯定了我党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革命考验之后,最终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优良的作风,将理论、实践高度地统一在一起,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已经建立了与社会群众的血肉关系。这实质上也是我党与其他党派,最明显的不同之处,与此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可以坚定不移走适合自身发展路线的基本保障。
延安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
延安精神之所以可以成为永恒经典,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其指导思想是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其宗旨是尽全力为人民服务,与此同时,延安精神还秉承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奋发精神,所以说,它是一种广阔、深入、具有一定内涵的精神层次。
(一)树立科学、合理的政治方向
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否,离不开其方向的正确与否。对于一个政党而言,其发展的方向便是其最终的奋斗目标,共产党的终极目标便是全方位体现全国人民的根本意志与利益。在革命时期,共产党可以置身于国际的复杂的发展环境中,同时还精准地掌握、化解了不同阶层中存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并依据矛盾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战略,救广大民众于水火之中,[2]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并解放全中国,使得中国革命最终走向胜利。正是由于共产党秉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才使得大量的热血青年愿意为其抛头颅、洒热血,并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尊重与信任,使党组织与广大的社会大众对道路发展充满信心,不管是在何种境况下,都能同心协力、视死如归,共赴国难。正确的政治方向让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并始终怀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生活的心。
(二)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指导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历经较长一段时间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延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指导思想,便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1941年的一次干部大会上,首次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全面阐释了“实事求是”的概念,以思想发展的角度,分析与探索了共产党内部出现多种发展思路的原因,列举了一些与马列主义相悖的思路,例如主观主义、党八股等。同时强调,应在党的内部开展整风运动,坚持以马列主义理论作为全党的思想指导,这场运动也是一种思想层面的教育运动,其目的是强化马列主义理论,在共产党发展过程中的指导地位,同时也进一步提升各位党员的思想觉悟,进而使得全党的思想观念达到高度一致的状态,明确指出了将实事求是作为总的思想宗旨,形成正确的发展态度,进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贯穿于整个延安精神的不同层面,它是一种具有科学意义的精神。
(三)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的发展宗旨
共产党以如此的发展宗旨贯穿中国革命的全过程,所以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与认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发表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追悼张思德同志时,“为人民服务”成为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之后在《论联合政府》文章中,将“为人民服务”确定为唯一的宗旨。[3]中国共产党始终密切联系群众,时刻关心群众。延安时期,共产党在根据地初次尝试了“三三制”,开展群众监督、民主表决等各种活动,在这一正确的策略和统一抗日的旗帜下争夺民心。在当时,小米加步枪是延安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困难,粮食紧缺,公粮缴纳负担过重,严重影响到边区群众的生活,1942年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并先后三次开展精兵简政,减少行政机关人员职数,多管齐下,边区人民的负担才得以减轻。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延安,中共中央为了改善民生,发展生产,争取民心,动员民力,实行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现“财旺和人旺”,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倡导中西医团结合作,做好群众卫生工作,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努力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质等等。民心有待,天下可期。得民心者得天下。民生是政府最大的脸面。当时的延安就是“人间天堂”,民主、廉洁,与国民党的专制、腐败形成了对比。社会大众在根据地、共产党的身上看到了光明的希望,在共产党人的身上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共产党力量的源泉便是中华民族,所以说,延安精神的重点内容,便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四)艰苦卓绝、自力更生是延安精神的主要特征
1941年,国民党在皖南事变后,彻底与八路军划清界限,同时对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打压、抵制,使得当时的延安处境较为不堪,进而影响到了边区群众的生活。甚至出现哄抢粮食、逃荒迁徙的现象。之后,共产党开展大生产运动,大量开垦荒地,自给自足,逐渐克服了困难,毛泽东同志等党的领导人积极带头,通过不懈的努力,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物质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劳动生产观念,真正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比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的温饱问题。从饥饿到温饱,从逃荒避难到开荒移民,共产党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为我国后续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延安精神的育人价值
世代秉承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永垂不朽。在新的历史时期,延安精神对于年轻一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延安精神有助于青年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年轻人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因此,应注重培养其坚定有力的理想信念。自延安精神形成初期,共产党便坚持统一抗日的发展路线,救广大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这是因为共产党员有着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坚定不移的信仰。时代可以变迁,日月可以转动,共产党的初心却始终未变。现阶段,全球均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中国也站在了历史的巅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少不了中西方在统治方式上的竞争、东西方文明的强烈碰撞,国际上不同的发展观念与价值取向,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一些对年轻人发展极为不利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对其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其理想信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动摇。[4]青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应秉承科学的发展方向,要有明辨是非的洞察力,要有抵得住诱惑的耐力。所以年轻人应强化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树立起远大的政治抱负与社会理想,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与此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应严格要求自己,抵得住风险、诱惑,善于运用科学、理论的武器,与一切不利于民族发展、制止社会主义发展的阴谋诡计作斗争,要将延安精神的灵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一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其次,延安精神有助于青年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延安时期,党组织便以实事求是作为最终指导思想,与此同时,将马列主义理论与我国实事求是科学态度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重要的理论,并以此来指导革命的发展,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发展精髓,与此同时,也是延安精神发展的本质。在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人应知实事求是,接受当前事实而谋应付,即求真务实。对于当代的年轻人而言,求真务实是对他们的最基本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青年人进一步改造世界的得力武器。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年轻人应充分地遵循现实发展需求,运用科学的思想理念来处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时刻以实事求是发展宗旨。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要求真理。青年一代要掌握“真”本领,掌握“真”知识,切实求真理,只有在思想理论上受到良好教育,才能讲信仰;只有做到真学、真懂,才能真用,才能彰显中国青年的底气,才能释放真理的锐气。其次要真务实。青年一代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书本走进社会,从课堂走向实践,让所学所感成画有形、落地有物。新的发展背景下,我们年轻人要充分依据发展的事实,面对疑惑要有一定的辨别思维,适时做到求真务实。
再次,延安精神有助于青年端正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动机与目标。从延安精神诞生阶段,共产党便已将广大群众的地位放在高处,群众之事无小事,一切为了群众,因为一切均离不开群众,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需求的同时,也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夺得了政权,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青年部分缺乏集体意识,容易产生一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面对集体与个人之间产生的矛盾时,青年一代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与价值所在。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其实是实现社会大众的自我服务,因为在服务别人同时,也在接受着别人的服务。[5]新时代的年轻人,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做好为人民服务这一工作,应进一步强化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深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与此同时,还要提升为人民服务标准与水平;所以青年人要以小事情为着手点,积极地去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善待他人、善待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延安精神对于年轻人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而言,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艰苦卓绝、自力更生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美德,也是延安精神的根本体现。延安时期,在艰苦卓绝的条件和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险阻,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披星戴月、开垦荒地、养猪烧炭,逐步改善了边区人民的生活,做到自给自足、丰衣足食。这恰恰是艰苦卓绝、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带来的显著的发展效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延安精神为榜样,加强对中国青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饥荒,似乎无法深刻地理解当时中国人民的深沉苦难,因而缺乏一种积极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个生活稳定、社会和谐、国家富强的环境下,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自己的意志。当代中国青年应当了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社会组织的实践活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可以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态度;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严峻,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的国家越发展,我们就越要艰苦奋斗,保持奋斗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真正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青年肩负着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培养具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党的根基才能牢固,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办好,美好生活才能持续。
五、结语
综上,我们的共产党历经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诞生了经典永恒的延安精神,可以说,延安精神是革命斗争时期党为后世留下的历史瑰宝,同时也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优良的结晶,进一步延续与发扬了“长征”“井冈山”等精神,是一种独具中华民族发展特色的经典的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就像是一座在黄土高原上点亮的灯塔,指引着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它将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革命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推动中国革命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光明走向神坛,奔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