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设计研究综述

2022-02-03梁令

南方论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建设设计文化

梁令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000)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农村建设。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将农村的“富”和“美”作为农村建设的关键。201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中共中央 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为振兴乡村文化,学界掀起研究乡村文化设计热潮。

一、国外乡村文化设计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国家要现代化,乡村必须现代化。历史上,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都进行了较深入的乡村建设运动,其目标是借助乡村建设来实现国家的全面现代化。这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一)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国外开展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始于 20世纪50-60 年代,主要有德国、捷克、荷兰等国家。经过努力,这些国家建构了较完整的乡村文化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促进了世界农业和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这些研究成果中,有捷克斯洛伐克的 LANDEP系统,它是集景观生态规划与优化研究方法于一体的;有德国的DLU 策略系统,用于集约化农业和自然保护。美国近期提出了一种景观规划原则与景观空间规划模式,提倡将乡村文化融入到乡村景观里的生态价值之中,以弘扬乡村文化;韩国重视乡村景观规划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实践,其井然有序的人工梯田、绿草茵茵的人工草地、品种丰富的果园,促进了其乡村旅游业以及生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2]

(二)乡村空间利用方面的研究。研究重点关注乡村道路系统建设、乡村土地利用、乡村农居建筑质量等方面。Lewis Gill,Mark Lindquist等学者采用3D图景技术,将乡村景观由实体空间转化为虚拟环境,便可直观地了解环境特征、模拟景观演变过程以及预测景观未来发展。

(三)乡村特色保护方面的研究。国外学者不断反思乡村景观研究的本源,即如何为乡村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居民的需求偏好、审美偏好、文化认同、居民视角下对乡村景观发展的认知等成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也有Mara, Almeida等学者从城市居民视角评价乡村景观。

(四)乡村规划管理方面的研究。法国学者丹尼尔认为,对于乡村规划的管理,要重视发挥政府农业部门的作用,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导向编制规划和实施规划。

在经历了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以后,国外学者对于乡村的关注已不只是局限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而是更多地将眼光聚焦于乡村景观规划、乡村空间利用、乡村特色保护以及乡村规划管理等方面。我国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自身乡村文化资源,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设计模式。

二、国内乡村文化设计研究

国内乡村文化设计研究涉及面较广,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乡村文化内涵的研究。梁漱溟认为,乡村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与主体,是我国大部分文化的源头,乡村在构造生活世界和社会意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江华认为,乡村文化是乡民创造的精神财富和乡民满足精神需求方式的总和。乡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创造了与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相适应的精神生活。周军指出,乡村文化是在乡村社会中形成的,它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以乡村社会的知识结构、乡风民俗、行为方式、社会心理、价值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张世定认为,乡村文化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乡村民众在长期活动中积累形成的精神意识的综合,乡村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体是乡村民众。乡村文化受地方经济形态、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其内容主要由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与精神形态三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村落布局、乡村建筑、乡村风貌、生活方式、节庆民俗、民谣故事、乡规民约、价值追求等。可见,乡村文化源于乡土社会,是乡村社区中的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既是乡村历史累积的结果,也是乡村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3]

(二)乡村文化内容的研究。学者将村民的素质教育、传统文化的发展、公共文化的建设以及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列入乡村文化的内容。以冯骥才为代表的学者强调要保护好乡村传统文化与传统村落,认为保护好古村落就是留住文明。[4]刘奇认为要提高村民的素质,通过乡村教育培养乡村建设人才。[5]张志胜重视构建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为这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6]文洪瑛重视乡村文化产业的研究,认为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文化建设有积极影响。[7]

(三)乡村文化建设路径的研究。在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方面,学者认为,要在乡村文化建设观念的更新、政府的资金投入、教育事业的发展、乡村文化市场的管理以及先进文化引导作用的发挥等方面开展工作。王景新提出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管理。[8]韩美群指出要高度重视村落文化建设,并指出要在村落文化建设中以主题文化引领前进方向,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生活,以内外兼顾等努力打造村镇新形象。[9]赵霞等人重视城乡文化的融通,提出要建设平等的城乡互动机制,还建议城市文化要以其文明的行为方式和先进的文化理念消弭乡村文化中的保守和愚昧。[10]在乡村文化建设的资本投入方面,周批改指出要建设多元资本投入,要加快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必要对我国乡村文化事业的筹资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筹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元化、筹资机制市场化的具有农村特色的多渠道筹资模式。[11]

(四)乡村文化设计的研究。莫军华认为,乡村社区视觉系统的设计要从乡村已有的文化资源中提炼视觉符号和三维形象,以增强视觉系统的亲和力和接受度。[12]疏梅提出乡村文化视觉设计的四个理念:重视乡村文化的活态保护;探索视觉环境与原乡生活的再修复;保障乡村社区建设与旅游开发兼顾的可持续再生;利用新媒体影响下的视觉设计表达新方式。[13]吴玉红重视乡村红色资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整合现代视觉技术,给红色文化穿上视觉形象的外衣,促进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14]皮永生等人提出用设计对文化进行赋能,应用乡村文化资源进行乡村产业发展、风貌营造、乡风重塑。[15]徐华颖提出,设计师要挖掘乡村地域文化,提炼文化要素,设计出具有乡村特色的品牌视觉形象。[16]骆佳认为艺术设计能使区域文化增添人文关怀、审美日常化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17]范洲衡等人认为,农村环境设计要将健康、开阔、宁静、朴实、劳动之美,借助自然田园、清洁卫生、乡土文化、手工技艺、科学技术、自然材料等手段,促进农村景观环境艺术建设。[18]范理扬立足“长三角”地区,提出“低碳控制单元”,实现乡村空间发展的低碳控制机制。[19]

(五)乡村文化建设意义的研究。徐学庆强调,乡村文化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农民培养的必由之路,全面小康理应包括文化小康。[20]韩鹏云提出,乡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空间的投资,有利于乡村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养成。农民在参与群体性活动过程中,既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寻得精神的寄托,又在公共群体关系网络和沟通交流中构建新的价值基础。[21]索晓霞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乡土文化,认为乡土文化在凝心聚力、城乡融合发展、中国特色乡村文明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将传统的乡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华丽转型。[22]申鲁菁等人重视乡村公共伦理文化建设,通过乡村公共伦理文化建设,引导人们从聚焦于乡村硬件建设转向对村民生命个体发展的关注。乡村文化建设意义建构,为乡村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了价值指引。[23]

三、乡村文化设计研究趋势

工业时代,为适应批量生产和商品全球流动需要,催生了机器美学的流行,工业化国家开展城市化进程,伴随城市化进程的是摩天大楼随处可见,由黑白灰方块所组成的产品比比皆是,世界上弥漫着所谓的“精英文化与品味”,破坏了产品区域文化生态,致使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日渐式微,而欧洲白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风靡一时。[24]这种情况应当有所改变。

从国外看,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乡村渐次进入后城市化时代的乡村转型期,乡村景观、乡村文化保护、乡村休闲娱乐成为研究的关注点,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生态化的建设模式是今后的研究趋势。

从国内看,乡村文化设计研究趋势有三:

(一)乡村文化发展要有政策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方面有创新性论述。我国关于农村文化发展政策预计会有以下趋势:①出台农村文化法规。我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农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法律欠缺,有关促进农村文化发展的相关法规应当纳入国家立法进程。②颁布乡村文化振兴规划。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农村要兴,文化要强,乡村文化振兴,规划先行。乡村文化振兴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实施路径等,需要出台更高层次的政策来保障。③制定农村文化民主政策。农民是乡村文化的主体,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要以农民为中心。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如农家书屋书目的供给存在不尽符合农民意愿的状况,今后农村文化建设要有农民参与的文化民主的政策设计,做到文化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文化民主的有机结合。[25]

(二)乡村文化建设要体现民主性。人是设计的主体和根本,设计是为人服务的。如何在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贯彻民主性思维,充分尊重农民的需求和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性,让农民自己构想未来并参与设计,使他们拥有构建自己未来生活的话语权,成为乡村振兴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要将“地方性知识”作为乡村文化的设计依据。随着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在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还在寻找一种愉悦的精神生活,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乡村生活是乡村文化设计的源泉,农民是乡村文化设计服务的主体。目前,世界设计学科正面临着从“物质设计”到“战略设计”、由“设计实践”到“设计思维”的转型。在“非物质设计”背景下,挖掘乡村文化的精髓,发挥乡村多元化的地域文化价值和本土智慧,将“地方性知识”作为乡村文化的设计依据,通过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增加乡村文化魅力,在浩瀚的文化之林中树立乡村文化的良好形象,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长期课题。

乡村文化设计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软实力。梳理乡村文化设计研究状况,指明乡村文化设计下一步研究方向,是对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建设设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