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困境与对策
2022-02-03陀艳
陀艳
(南宁师范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1)
一、引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技术空前发展,受到各国家政府的重视。2016年5月美国白宫成立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委员会”,2017年和2018年人工智能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影响涉及各学科,如:哲学、认知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差异与融合时产生的摩擦不可避免地产生许多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也有深远的影响,使新闻传播领域产生巨大的改变,在某方面促进了新闻生产和分发等流程模式的变革创新。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伴随着风险和挑战,猛烈地冲击着新闻传播领域原有的流程和原则。不同学科与领域之间的融合会产生摩擦,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本在融合应用过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的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让新闻传播领域产生了哪些变化?其中又衍生出哪些新闻伦理问题?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后,我们应采取何种对策去解决这些问题?
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一)新闻采集
新闻采集是新闻生产和新闻分发前的基础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的采集影响的表现是运用智能化工具或者机器人进行新闻的采集,国内外的媒体或者通讯社早已开发出相应的人工智能新闻采集工具,并投入到现实的使用。当下人工智能新闻采集工具的功能主要包括:数据的挖掘、处理和分析,突发事件监测和事件发展趋势预测。其中代表性的应用为:CNN、Twitter和Dataminr联合开发打造的新闻线索发掘收集工具Dataminr For News等。人工智能新闻采集工具具有的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的功能可在精准设计新闻选题中体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媒介从业者可快速地得知过往新闻信息中哪些内容、哪种模式的新闻报道更受读者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将新闻工作者在海量的新闻选题中解放出来,更为节省时间,避免新闻选题时的盲目性。此外,人工智能新闻采集工具可以利用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新闻的预测。如《华盛顿邮报》在2016年总统大选期间时使用聊天机器人“Feels”向社会用户收集与大选相关的线索,并将这些收集到的新闻数据信息作为预测总统大选期间选民政治倾向的凭据。如今,利用人工智能对新闻进行预测不止政治领域,已经逐渐渗透到体育、文化、商业、经济和公共卫生等领域。
(二)新闻生产
不断进步的科技水平使机器人的功能早已不局限于本身。人工智能的发展有着质的飞跃,由一开始机器人只是纯粹地代替人类从事单纯的劳动到如今辅助人类更高级别的工作。人工智能不断被研发,在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机器人新闻”“自动化新闻”“计算新闻”“算法新闻”。在国外,2006年美国汤姆森公司使用机器人撰写金融和经济类的新闻稿件。国内,腾讯财经在2015年开发了自动写作新闻软件“腾讯写作机器人”,它可以根据算法自动生成稿件,短时间内就可以将重要资讯和解读传给用户。同年,新华社的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正式推出,“快笔小新” 依托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定制相应的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实时的计算和分析。最后,根据计算分析结果生成标准稿件,等待编辑审核后即可签发。机器人新闻的蓬勃发展,符合当下受众“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方式,使新闻的时效性大大提高。机器人写作以算法为基础,虽然带来便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无法解读数据背后的意义,缺乏人性关怀等。
(三)新闻分发
人工智能在新闻分发环节中的应用较为流行的是个性化新闻推荐,不同于传统的新闻分发流程,个性化新闻推荐的新闻分发由专业平台来完成。个性化新闻推荐的工作原理是:算法根据用户的个人特征(如年龄、性别和爱好兴趣等)、社会特征(如职业、生活状况经济水平、和社会关系等)和历史浏览(对哪类信息浏览较多、阅读习惯等)等数据信息建立用户的画像,将用户的画像与相关的信息进行匹配,通过多种算法方式进行精准的新闻推荐,将类似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在如今信息爆炸的生活中,精准的新闻推荐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处理海量的信息,提高关键信息的检索程度,用户在短时间内就能过找到自己需要的关键信息。在国内,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平台和机构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进行精准的新闻推荐。个性化新闻推荐的核心是精准的信息个人化,符合当下社会个性化的特征,但也有学者认为个性化推荐会加剧“信息茧房”“回声壁”等问题。
三、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新闻伦理困境
新闻传播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人工智能技术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巨大的革新,为新闻生产带来创新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新闻生产的各部分流程,衍生出一系列的新闻伦理问题。
新闻伦理是新闻传播业整体、新闻媒介实体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取向、道德表现与日常行为品德规范等的总和,是新闻职业道德的一种重要表现。从新闻伦理的角度出发反思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促进新闻传播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建设更为和谐的人工智能时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数据收集侵犯用户信息安全
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人工智能新闻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收集并分析大量的用户数据,借助用户使用互联网时留下的记录和痕迹记录成数据库文件,临摹和建立用户的画像,精准预测并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内容。并在推送信息后,持续监测用户对信息的浏览时间、转发的信息和评论内容等,侵犯了用户的隐私信息。除此之外,当新用户下载注册一款新应用时,时常会弹出后台需要用户允许录音、访问通信录、访问相册等涉及个人隐私的协议。用户面对这种协议只有两种选择:一是选择接受,在接受协议之后,用户无法得知后台会如何处理用户的隐私数据,用户的隐私信息有着被暴露的危险。二是选择拒绝协议,一旦拒绝协议便自动退出软件,无法进一步使用。或在用户新使用应用前,应用会显示字数较多的协议信息,但大多数用户通常不会仔细阅读便勾选同意选项,因而用户们并不知晓其中可能存在信息被暴露或贩卖的情况,这无形中增加了泄露隐私的风险。生活中用户隐私泄露的情况时有发生,2018年,Facebook安全系统遭受黑客攻击,3000万名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黑客盗取。又如最近被下架的滴滴出行APP,存在着违法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被国家网信办勒令整改,以确保广大用户的安全。
(二)生硬机械报道缺乏关怀情绪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先进,人类的许多工作已经由机器来完成,新闻传播领域也是如此。人工智能不断研发,相继出现了“机器人新闻”“自动化新闻”“计算新闻”“算法新闻”等工具,人工智能技术将原始的编码数据转化为人类可直接阅读理解的语言形成稿件分发给受众。人工智能机器人生成的新闻符合大众“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因此备受推崇。但人工智能写作只是僵硬地按照程序命令生成新闻稿件,存在着形式笼统生硬的问题。生产的新闻不掺杂人类情感的,新闻稿件的生成完全依赖收集的数据和特定的算法,无法像真正的新闻工作者一样深挖数据的背后含义,体现人文关怀,也无法体现新闻所蕴含的社会责任。如在严重的灾难报道中,机器人能够快速真实地报道灾难的具体细节,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灾难现场的信息。但因为人工智能机器人只是在严格地执行程序员编写的程序和命令,自身无法体会人类的情感,新闻稿件中可能会出现对于现场过度的曝光,给灾难相关人员带来二次伤害。
(三)智能化推送加剧“信息茧房”
凯斯·桑斯坦提出了“信息茧房”,他认为:“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东西,忽略其他多元的信息。长时间接触相似的信息,受众会将自身束缚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之中。”当下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受众在传播行为中的地位,信息的传播者为争夺有限的受众资源不断迎合受众的口味和需求,调整生产的信息内容。在新闻媒体的传播过程中,媒体机构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在用户的浏览痕迹数据中分析出用户阅读的价值取向或者兴趣所在,进行精准的个性化新闻信息推荐,达到增强用户粘性和获取用户的有限注意力的目的。在精准信息推荐的环境之下,受众被动地接受新闻推荐。长此以往,用户每天接受的信息具有高度的同质性,无意识中加强了受众本身的价值体系,使受众陷入无限循环闭塞的狭隘领域,逐渐失去了解新事物的机会,导致用户思维固化,形成“信息茧房”或是加固原有的“信息茧房”。另外还会影响受众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认知,无法接受与自身价值取向或认知体系存在差异的信息或事物。
(四)机械生产削弱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媒体发布的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对社会有积极推动作用。而人工智能机械生产的新闻报道不同于传统新闻,新闻失实的问题削弱了媒体的权威性。无论是机器人新闻还是智能算法生成的新闻报道,都存在着因信息偏差或者数据疏漏、错误和不完整等问题而产出虚假新闻的情况,出现新闻失真、误导受众的错误。传统新闻生产流程中,把关人严格把控新闻的质量,长期以来建立了媒体的权威。而机械生成的虚假新闻,削弱新闻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降低了受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有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如《洛杉矶时报》的机器人曾错误发布关于地震的消息,不实的新闻引起了民众的恐慌。
四、解决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困境的对策探讨
(一)技术层面
规范算法操作,提升数据透明度。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运用到社会的各领域中,但人工智能技术涉及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仍未很好地解决,人们在享受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依然担心着先进技术无意间带来的危害。“信息茧房”是互联网时代普遍存在的问题,人们在接触互联网信息时很容易就形成“信息茧房”。但是现有的技术尚未能很好地解决“信息茧房”的困境,只能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用户形成“信息茧房”的原因是接触的信息面过窄,因而需要提供用户更广泛的信息接触范围,避免“信息茧房”的形成。人工智能技术在应对这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当下热词,或者设置更多的分类信息栏目和与用户相关的话题,吸引受众的兴趣,防止受众“信息茧房”的形成和加剧。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应优化防范措施,提升算法数据的透明度,减少算法技术的暗箱操作、算法滥用,以防被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技术的应用应遵守不侵犯社会公众安全和社会利益的规则,机构平台应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建议。
(二)媒介层面
在媒介方面,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应始终恪守新闻专业主义,提升自身的专业标准,所发布的新闻报道保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另外,人工智能领域和新闻传播领域两方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增进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新闻工作者要及时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基础原理的认识,紧跟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媒介从业人员不能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而应是保持自身在新闻生产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人工智能领域的工作人员也应了解新闻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明确技术的使用范围和程度,避免侵犯用户的隐私和虚假信息的不良传播。
(三)法律层面
人工智能是新兴的领域,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和大数据的开发和使用暂时缺乏相关的约束和规范。因此,在处理存在争议的问题时通常借鉴其他法律的条例。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公众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远,与其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也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明确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的使用范围和程度,禁止用户信息的贩卖和交易,对各类失范行为进行合理的处罚,明确公众进行维权的依据和渠道,保障广大人民的信息安全和权益。
五、结语
新闻传播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契合了时代的发展,更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发展。但媒介从业人员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应明白风险与机遇并存,明确其中存在的新闻伦理问题,把握使用的维度。同时,也需要建立更符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原则,达到推动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与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