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与社会文明研究
2022-02-03齐艳霞孟明明
齐艳霞 孟明明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辽宁沈阳 110136)
引言
垃圾分类是对以往垃圾处理方式的变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回收利用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涉及范围广,全面性强,需要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利用得当会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从垃圾产生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垃圾分类是一大前提。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是对垃圾分流并有效利用的重要保证。对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也是社会治理成效的重要标志,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刻不容缓。目前全国垃圾分类工作逐渐展开,在一些试点城市初见成效。
一、实施垃圾分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环境
实行垃圾分类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一项重大工程,垃圾的产生、运输、回收、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改善人民居住环境的重大举措。[1]长期以来,我国粗放型经济的发展造成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由此造成了生态破坏和居住环境的恶化。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整治,把治理人居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致力于改善人居环境,而垃圾分类作为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一环,逐渐被提上日程。
整治人居环境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付诸努力。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垃圾如果不进行有效分类,将会成为改善居住环境的最大障碍。而垃圾分类的精准实施不仅有利于人居环境的美化,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垃圾本身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利用得当会使资源回收率大大提高,逐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而改善居住环境。
(二)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社会文明素养
垃圾分类,不仅是一件关系社会文明水平的大事,也是一件影响绿色发展转型的实事。注重培养提升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垃圾分类在全社会成为一种道德自觉,不仅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有助于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城市管理水平,最终撬动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增强环保意识,但是大多数居民还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更缺乏对有关垃圾分类知识的基本了解。为此,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向居民讲授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让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形成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对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给予适当奖励,促使居民养成环保意识,自觉主动践行垃圾分类工作,提升社会文明素养。
(三)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变废为宝,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的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垃圾分为很多种类,有着不同的成分、属性与利用价值。垃圾不是彻底的废弃物,而是一定地方不需要的资源,一定领域的垃圾放到其他领域就会变废为宝。垃圾是一种废弃资源,增加回收利用率,减轻地球的负担,变废为宝,有利于改变我国粗放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垃圾分类在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垃圾分类的初衷在于节约资源、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逐渐摆脱之前先发展、后治理的环境污染老路,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衡发展。
二、当前垃圾分类面临的难题
(一)垃圾投放不分类
多年来混合投放的情况短时间内难以有效改善,垃圾分类从知之到行之更是任重道远。普通民众缺乏垃圾分类意识,对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让民众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存在现实问题,很多时候将垃圾混合投放,不可避免地造成在清运的过程中存在混装混放的问题。[2]例如,医院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场所,每天所需的医疗资源量极其巨大,由此产生的医疗垃圾也十分庞杂,然而对医疗垃圾的处理不能做到专人处理和专业处理,以致分类效果差,极易造成环境污染。
以往各地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出现的最普遍问题就是民众生活习惯的阻碍。大部分人不愿意改变随手丢垃圾和垃圾混放的错误习惯,垃圾混放这种投放垃圾的方式看似轻松,但其实对于回收的垃圾不加分类地处理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没有达到真正回收的效果,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失去了推行垃圾分类举措的重要意义。
(二)垃圾混装储存和运输
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诸如垃圾桶和垃圾箱的分类设备短缺等,并且位置设置不合理,导致大部分回收垃圾的设施不能被有效地分类与利用。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很难在一夜之间完成,因为实际的垃圾分类属于整个分类过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实体,需要共同努力才能向前发展。家庭废弃物的回收需要一个垃圾桶,一个小型中继站,以单独收集,单独运输,单独处理为系统,充分挖掘垃圾的可再生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家庭垃圾的分类是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是一个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的工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每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极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垃圾分类的全面性和均等性实属困难。[3]分别收集,分开运输和单独处理生活垃圾取决于处理过程的系统性和封闭性,而单独处理的这种封闭性又取决于每个人的意识和行为。
(三)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
一方面,专门回收垃圾的企业较少。产业支撑是垃圾分类处置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前,专门负责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企业相对较少,造成处理垃圾分类的产业链不健全,很难形成大规模的产业体系,小规模的处理和运作方式导致垃圾分类的成本过高,导致垃圾回收利用率低。
另一方面,垃圾分类的技术条件受到限制。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以致垃圾分类处理技术未得到充分发展,在近几年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中,缺乏技术水平的支持,仅仅依靠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人工智能未能做到垃圾自动分拣,导致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足。
三、落实好垃圾分类工作的对策
(一)安排专业人员对社区居民给予分类指导
面对巨大的废物库存,没有有效的处置和分解措施,会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一旦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就会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因此,实施和改善垃圾分类系统并妥善处理源头垃圾至关重要。为了使公众了解废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有必要宣传废物分类的相关知识。广泛动员群众参加,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宣讲,动员妇女、年轻人、儿童和社会各界的人们参加垃圾分类的推进和实践,培养人民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自觉践行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同时应将加强学校的环保教育,开展深入的课堂教育和实践活动,垃圾分类应从娃娃抓起,让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等内容,形成垃圾分类常态化,从小就培养环保的意识和习惯。此外,加强宣传引导,使居民专注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废物分类的实践活动,为整个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参与氛围,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使公众充分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动员群众参与垃圾分类活动,逐步形成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4]
坚持利益导向,建立健全垃圾分类治理机制。利用宣传教育指导,全面推广和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切实解决市民垃圾分类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个人的道德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置不当的情况才能得到逐步改善,逐步贯彻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建立垃圾分类活动宣传小组,共同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不同层次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体验活动,通过培训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公共场所等,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在垃圾分类实施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投放的准确性,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与此同时,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自觉投身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有必要利用媒体和广告不断进行垃圾分类的福利宣传,并营造一种人人践行垃圾分类的强烈氛围。
(二)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
系统化推进垃圾分类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首选方式,而渐进式完善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成为现实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废物分类系统及其相应的废物处理系统。一方面,改进垃圾分类系统,以当地生活方式为根据,严格区分干垃圾和湿垃圾,厨房垃圾以及其他详细分类。同时,改善分类查询平台,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官方账号等发布分类标准,以方便居民查询。
垃圾分类具有闭环性,分配,收集,运输和处置都是相互关联的。特别是分拣,收集,运输和加工设施起着基本的支持作用,因此首先必须紧急改善设施的建设。科学合理地设置分类垃圾桶和集装箱,以清楚地识别不同类型的垃圾,同时,增强分类存储和运输的总体过程监控和监督,统一培训,统一标准和统一操作程序。[5]在现代社会中,有必要使废物分类成为人们的习惯。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废物处理系统并从宏观角度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从微观层面上,首先需要建立支持垃圾分类的设施,例如提供垃圾桶。此外,一旦所有先决条件到位,就必须在短时间内建立规则并依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防止浪费现有的垃圾处理系统,这就需要有具体的奖惩措施。系统的奖惩措施将逐渐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使人民的行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规范。促进分类设施和场所的收集和转移建设,对不易腐烂的垃圾,如可回收垃圾,危险垃圾和大宗垃圾等进行科学分类,遵守临时存储和运输要求,考虑并促进生活垃圾的清除和运输。聚合发展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通过添加可再生资源收集站,将包括当地可再生资源分类中心在内的生活垃圾收集站转换为规划类别和站点建设的整体考虑,来扩展回收网络。
(三)实施政策补贴
贯彻落实好垃圾分类这一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支持垃圾处理企业发展,研发新技术,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引导垃圾处理产业健康发展。结合城乡居民环保意识、生活习惯、工作时间、接受程度等因素,精准施策,实行方式方法差异化,真正做到让群众可接受、面上可推广、长期可持续。实行定时定点集中收集,加强现场指导,强化源头分类管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源头分类的准确率。
将垃圾分类的实施程度与物质奖励挂钩。通过举办竞赛活动,有奖问答,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让居民从中获得实惠,增强体验感,对于积极实施垃圾分类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民众积极践行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形成垃圾分类的驱动力,推行垃圾分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提高居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识,为改善生活环境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四、结语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而合理分类是垃圾成为宝贝的前提。如果垃圾分类处理得当,达到了相应的回收标准,垃圾就会产生效益。垃圾分类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垃圾分类政策的有效落实对于促进居民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素养至关重要。实施垃圾分类政策,利国利民,有利于节约资源、整治环境,实现变废为宝,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