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承路径研究
2022-02-03焦丽
焦 丽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由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予以发布,北大荒精神名列其中。北大荒精神是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过程中,由铸剑为犁的转业军人、大有作为的支边青年和知识青年、呕心沥血的科技人员,以青春、汗水乃至生命为代价铸就的精神丰碑。“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人的生命之根和存在之魂,它深刻影响着北大荒乃至我国农垦的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是北大荒开发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北大荒精神形成的历史脉络
北大荒精神的形成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相伴相生。
北大荒精神萌发于解放战争时期。抗战胜利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赢得解放战争胜利,一批从延安来到东北的军人挺进莽莽荒原,拉开了开发建设的第一犁,同时也把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的种子埋入了黑土地。从1947年到1949年前后,拓荒者们在战火硝烟中创建了第一批省营、县营机械农场。这些农场不仅生产出数百万吨粮食支援了东北解放战争,而且培养了一批管理干部、技术人才,为北大荒的继续开发积蓄了力量。在艰苦的岁月里,北大荒精神悄然萌生,破土而出。
北大荒精神成长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诞生后,为探索农业发展道路、屯垦戍边和解决复转军人及城市青年的安置,北大荒的开发进入更加波澜壮阔的阶段。随着大批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到来,多元化的开发群体为北大荒精神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
北大荒精神成熟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国有农业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模式,从1978年开始,北大荒人“摸着石头过河”,对保守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改革,推行“两自、四到户”,在经历了阵痛、徘徊之后,渐露生机。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在这个时期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北大荒精神深化和发展于新时代的伟大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黑龙江考察调研,讲话中特别强调要发扬北大荒精神,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层面,从国际视野出发,“打造一流国际大粮商”,建设现代农业“三大一航母”。新发展目标对北大荒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二、新时代新使命催生北大荒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赋予北大荒人新使命,新使命催生北大荒精神新内涵。2015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农垦改革发展目标,要努力把农垦建设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安边固疆的稳定器”[1]。具体目标是精神的物化形式。我们要透过物化形式看到其背后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源自于北大荒精神,而新目标的实现又为北大荒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国家队”凸显的是一份担当。粮食是主导世界格局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制造粮荒远比军事打击具有更广泛的杀伤力和影响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74年间,北大荒粮食产量和粮食商品率逐年提升,从2011年起,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在400亿斤以上,不断向“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目标靠近。新时代北大荒人更需要发扬担当精神,把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真正成为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力量。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北大荒集团第一时间将大米、牛奶、饲料等发往武汉。同年,北大荒粮食调出405亿斤,占全国调出总量的20%,这就是北大荒人的担当。
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区”需要的是创新。北大荒集团作为我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具有土地资源富集、耕地集中连片、基础设施完备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成为“示范区”必须发扬创新精神,不断实现科技和发展模式的创新。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从建设初期到目前为止,先后经过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三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跨越靠的都是科技的创新。在发展模式上,北大荒集团以国际化的视野、现代化的理念、市场化的意识,在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了长足进步。
在助力周边发展上,输出北大荒农业经营模式,带动小农户获得规模效益,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在示范引领过程中蕴含着北大荒人对高标准、高质量的不懈追求,更蕴含着为达到示范标准而不懈努力的创新精神。
“农业对外合作的排头兵”体现的是开放精神。北大荒曾是最早一批对外开放的获益者,通过对外合作获得了先进的农机装备、技术以及资金上的扶持。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粮食贸易中,只靠生产原粮、没有粮食市场话语权、没有大型国际农业企业的地位,北大荒集团就没有出路。因此,北大荒集团必须要具有开放的眼界和格局。北大荒集团是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多年来,始终根据国家对外开放新战略的需求,整体规划农垦对外互助合作的地域和重点,积极承担国家农业援外项目,抓住“一带一路”机遇,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寻求互利共赢。由此可见,“开放”已成为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必备的一大要素。
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强调的是一种坚守。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北大荒集团下辖农场边境线长度占黑龙江省的三分之一。早在1968年组建起的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就担负起了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1978年7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农垦总局组建现役人民武装部,为边疆稳定、社会平安以及武装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和平年代,更应该安不忘危,在保卫边疆稳定的基础上,建设繁荣边疆。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变,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北大荒人员外流现象较多。留住人和发展经济成为北大荒能否发挥稳定器作用的关键。留在边疆发展生产就是为国家守住领土安全的屏障。坚守,守的是一份初心,更是对蕴藏于三代北大荒人心中的精神坐标——北大荒精神的守护。
以上“四大使命”的完成对北大荒人提出了新要求,更赋予了北大荒精神担当、创新、开放、坚守的新时代内涵。
三、北大荒精神传承的主要路径
进入新时代,北大荒精神在传承与发展上显现出一些问题。首先,理论研究工作不够扎实,尤其缺乏对北大荒精神新内涵的挖掘,使得精神的传承缺乏足够的学理支撑。其次,代际传承迎来新挑战,第一代拓荒者已相继离世或进入暮年,第二代北大荒人因历史原因和体制改革的需要大批离开,对北大荒第三代言传身教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再次,北大荒精神传播方法单一,模式化严重,在众多革命精神的宣传中特色不够鲜明,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探索新的传承路径。
(一) 依托学校教育,推进北大荒精神“三进”工作
北大荒精神教育可以通过小学、中学、大学一体化的育人模式进教材、进课堂,最终达到进头脑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开发北大荒精神的摇篮——雁窝岛的事迹就曾被收入全国语文课本,吸引了大批青年学生投入到北大荒的建设之中。各学校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把与北大荒精神形成、发展相关的遗址、各种博物馆、纪念馆当教室,以文物史料当教材,辅之以3D、VR等前沿科技手段,建构网络虚拟环境,让课堂活起来。同时,讲好北大荒人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2]北大荒精神形成过程中牺牲的英烈和产生的模范是北大荒精神的践行者,都对北大荒精神进行了呈现。
(二) 运用多样化艺术形式,增强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感染力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3]北大荒精神的宣传教育也应该借助影视作品、话剧、小品、歌曲、舞蹈等深受人们喜爱的形式,增强北大荒精神宣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在北大荒开发建设过程中,曾产生过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如,电影 《老兵新传》 《北大荒人》,歌曲 《说不清这黑土地》 《北大荒人的歌》 等等,这些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北大荒,同时对北大荒人自身也起到了凝心聚力的作用。作为北大荒的第三代,每次想到北大荒,耳边就会有一个熟悉的、深情的旋律响起:“第一眼看到了你,爱的热流就涌上心底。站在莽原上呼唤,北大荒啊,我爱你”。这种影响是根深蒂固、融入血液的。近年来,虽然也有一些反映北大荒的艺术作品出现,但总体来说,还不能满足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的需要。
(三) 运用融媒体手段,扩大北大荒精神宣传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
电视、报纸、广播曾经是北大荒精神宣传的主要途径,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因此,北大荒精神的宣传手段必须与时俱进,需要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结合,以文字、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呈现北大荒精神,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北大荒集团开设的“微观北大荒”公众号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为了扩大北大荒品牌的知名度和北大荒精神的影响力,北大荒集团还采取了高铁冠名的方式。在哈尔滨西至北京间开行“北大荒”冠名旅客列车,利用车体广告、列车语音播报、LED显示屏、头枕巾等8种媒体形式组合展示企业形象,成为一张流动的名片。
(四) 开展红色旅游,以实践体验宣传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是北大荒精神的诞生之地。在这里,一个场名、一首歌曲、一片白桦林、一座水库……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加之北大荒拥有的众多知名品牌、现代化大农业都是开展红色旅游的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在北大荒得到了最好体现。无污染的万亩大地号,整齐的防风林带,退耕后的大片湿地,既是粮食安全的保障,也为后世子孙留下了生存资源。高楼林立、风景如画的小城镇,是几代北大荒人艰苦奋斗的结果。现代化大农业播种、收割的宏大场面令人震撼。先进的“智慧农业”,以及“绿色智慧厨房”所提供的高品质、多样性的农产品也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亮点。通过今昔对比,让旅游者感受“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巨变,认识到这种变化正是北大荒精神作为原动力取得的成果,从而加深对北大荒精神的认同,达到传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