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加强黑龙江“四大精神”传承的对策研究

2022-02-03王鹤岩郭月汐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弘扬载体

王鹤岩,郭月汐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是极其重要的,黑龙江“四大精神”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黑龙江文化意蕴和文化传统。2019年12月13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的决定》 指出:“新时代深入学习和弘扬‘四大精神’是凝聚全省人民力量,推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迫切需要。”当前,黑龙江“四大精神”传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黑龙江“四大精神”的传承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传承的实际情况与其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具体表现在:黑龙江“四大精神”在传承与发展进程中应当更有效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传播缺乏创新,教育的合力还有待形成,文化性阐释还不够丰富,还没有形成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群等,虽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有关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文艺作品以及文化产品,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但是,还没有充分地展现出这些优秀精神,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应有的精神支撑作用,尤其是新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实生活,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地传承和发展黑龙江“四大精神”。

一、深入挖掘黑龙江“四大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形成后,人们就逐渐地对其展开了研究,到了近些年,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因研究者的水平、队伍建设、研究力度和研究规模等因素的限制,而使研究成果还有很多欠缺。尽管多年以来,党和政府已经引导建立了一些研究基地,但问题还比较多,例如,研究机构的运行体制和机制需要完善,研究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研究经费需要增加投入,等等。尽管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挖掘了这些精神的思想意蕴,并提炼整合出它们的思想内涵,例如,抗联精神的内涵,北大荒精神的内涵,大庆精神的内涵,以及铁人精神的内涵等,但是,时代在进步,历史条件在变化,新的时代内涵需要更深层次的挖掘。这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虽然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了探讨,但是还没有形成质量较高的成果。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它们的新的时代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关于黑龙江优秀精神内涵的整合性研究,也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它将给黑龙江人民群众一个整体性精神支柱,避免了领域分割所带来的不足。然而,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新时代对“四大精神”的研究必需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单一内涵,尤其是要深入研究新时代黑龙江优秀精神整体性内涵,这是新时代传承黑龙江优秀精神的重要一环。完善研究机制和体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组建稳定的研究队伍,实现深入地贯通式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研究之中,把对龙江“四大精神”的研究同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结合起来,同学习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结合起来,结合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凝练和深入挖掘新时代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内涵,以此建构反映黑龙江地域文化特征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为创新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更丰厚的精神资源,以利于讲好龙江故事,营造传承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良好氛围,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提供精神助力。

二、以创新宣传载体提升黑龙江“四大精神”的辐射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1]。为此,我们必须创新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宣传教育的载体,即手段创新。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措施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2]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给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认同与自信教育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手段。新媒体凭借信息更新快、信息辐射面广和信息互动性强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因此,在宣传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发挥传统媒体的功能,还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坚持运用多元化的载体传播黑龙江“四大精神”。传播载体的存在使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沟通成为现实。以往以书面文字为主的表现形式,要求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阅读条件,并受其载体的局限而使它的传播范围相对较窄,难以扩大其影响,更难以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同。现在,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对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它现代化的传播形式,将晦涩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的图片和视频等形式,将黑龙江优秀精神情景化、可视化,来适应受众的阅读和观赏习惯,扩大其文化影响力,增强其感召力。新媒体使人民群众成为信息传播者的机会大增,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信息媒介。因此,黑龙江优秀精神宣传教育有了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载体来应用,运用这些信息传播载体向社会公众传播“四大精神”。要大力开发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传播载体,使之传播渠道多元化,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手机平台技术等,形成全媒体的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宣传教育合力。众多传播载体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传播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倡导黑龙江优秀精神传播载体多元化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以避免庸俗化和低俗化等传播现象出现。

三、以平台创新提升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承载力

新时代在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而坚定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认同就是迎接和把握这些挑战和机遇的关键举措。黑龙江省委原主要领导在调研黑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时指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开创黑龙江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推进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认同,不仅要创新其内容和载体等,还要创新其承载平台。多样化的黑龙江优秀精神弘扬平台创新,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加强黑龙江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彰显这些文化遗产的文化元素和价值,升华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尽管黑龙江已经做了许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规划、保护、开发和利用好文化遗产,使黑龙江优秀精神以具象化形式鲜活起来,增强受众的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认同感,实现育人的目标。例如,大庆师范学院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开发了“大庆油田发现之旅”“重走石油会战路”“踏着铁人脚步走”“油田科技创新之旅”和“资源城市转型发展之旅”等铁人精神特色学习平台,开展主题性思想教育,效果良好。我们要大力推广建设这样的平台,利用好东北抗联遗址、北大荒开发遗址、大庆油田开发建设遗址,以体验教学式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熏陶人民群众,形成共识,培育认同感,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的发展。优化黑龙江企业文化,构建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企业平台,使黑龙江优秀精神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企业灵魂,提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团队凝聚力,促进企业发展。以科学的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营造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促进企业职工发扬职业精神;以企业文化平台,开展黑龙江优秀精神主题教育,加强政府、企业与科研单位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以强化学校教育培育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认同感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有生力量,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弘扬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教育,是加强黑龙江“四大精神”的文化认同与传承的有效路径。第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黑龙江“四大精神”文化认同的主阵地。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观”教育不是空洞的,而是需要有丰富的鲜活内容来承载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实现教学的目的。黑龙江的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把有关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培育学生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认同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黑龙江人民都以实际行动为整个中华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蕴含的黑龙江优秀精神,不仅激励和支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热情,而且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进而使之增强了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认同感,并进而成为其传承者。现在,黑龙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黑龙江“四大精神”已经被融入到教学体系中,例如,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 课程中,就设置了“弘扬龙江优秀精神,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新路子”的专题,以及部分高校在自选专题中,把有关黑龙江“四大精神”的内容作为他们的特色专题。在中小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也强化将黑龙江“四大精神”融入教学过程中,以鲜活的、可感的内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那些革命者、建设者和改革者的奉献精神,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有的发展成果,并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刻苦学习。第二,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黑龙江优秀精神文化认同的良好氛围。弘扬黑龙江优秀精神,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不仅需要课堂教学发挥主阵地的作用,还需要校园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渗透和熏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要把有关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因素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例如,为彰显黑龙江优秀精神的典型人物树立雕塑,以及设立文化宣传栏,介绍有关黑龙江优秀精神的人物与相关事迹,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教育学生逐渐形成和强化对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认同感,以实现文化精神传承的目的。

猜你喜欢

黑龙江弘扬载体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黑龙江出版集团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