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研究

2022-02-03曾艳琴

大庆社会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总书记防控疫情

曾艳琴

(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党校,广东 广州 510600)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和清晰的底线思维,就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我国成功防范化解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风险。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学习研究,对提高我们党和国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力,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一) 直面重大风险,勇于闯关夺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交织,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果新冠肺炎等重大风险应对不当,可能引发其他次生风险,这些风险可能相互交织,导致系统性和结构性风险,甚至可能影响到党的执政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蕴含了“直面重大问题,勇于闯关夺隘”这一重要的内容。

(二) 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提前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2]“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3]即及时察觉识别风险、科学评估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做到提前谋划、及早部署、主动作为。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引发大疫,守住农村、社区等基层防线,有效切断疫情蔓延,注重源头治理,不让小风险演变成大风险,均体现了底线思维方法的运用。

(三) 完善防控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最优路径是提前预防,完善防控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4]66当前,我国处于深化改革重要时期,如果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或将造成改革的失败,诱发相关政治风险,危及执政安全。因而,应对风险挑战,需要完善防控机制,提高整体应对能力,做到敢于担当、守土有责。

(四) 坚持党的领导,紧紧依靠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4]10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相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伟力。在疫情防控中,他号召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建立严格的群众防治防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他指出,疫情防控取得成功是14亿中国人民同舟共济的结果。

二、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丰富与发展

(一) 传承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5]20“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5]171等重要论述,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性、实践性。

(二) 发展社会主义治理法治观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依法防控,强调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各项防控工作,坚持科学防控,并就如何进行依法防控进行了部署。“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5]49。实践证明,只有依法防控,才能全面提高政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三) 丰富中国特色风险治理观

疫情防控能力本质上就是国家治理能力。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兼顾是指导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类风险的科学方法论,是战胜疫情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国内外两个大局、社会安全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强调“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5]82,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指明了方向。

(四) 创新为世界谋大同文化观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倡导人与动物、各民族之间的和谐,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6]。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人类健康共同体”理念,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意识,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情怀。

三、习近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一) 深邃的历史思维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思维。回顾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光辉历程,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特别注意对重大风险的防范,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改革风险防控思想;江泽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受住了严峻风险考验;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风险防范的重要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如何防范重大风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指导。

中外历史上改革经典案例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历史启示:改革既要顺势而为、又要符合人民利益,要有坚强的核心、坚定的意志,充分做好理论、舆论、组织、人事、方案等方面准备,并要有科学的方法、稳妥的步骤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7]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历史思维、强化底线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所体现的历史思维,是正确认识和把握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历史观,是理解历史和现实的根本方法论。

(二) 科学的问题意识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认识和把握重大风险客观必然性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当前和未来的重大风险作出了超前预测和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科学的问题意识识别风险,指出要防范风险传导。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防范金融、股市、市场等风险;指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环境问题,各类污染呈高发态势,风险不容忽视;指出疫情、意识形态、科技、外部环境和党建等领域的重大风险也不容忽视。强调要重视调查研究,做好风险评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管工作有多忙,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研工作。要求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做到敢于担当守土有责,强调:“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提高风险监测防控能力,做到守土有责、主动负责、敢于担当,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9]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所处的现实情况出发,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重大风险作了深入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他坚持以现实情况为导向,用科学的问题意识辨识系列重大风险,解析重大风险的严重程度,并指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应对策略,他提出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理念与风险管理标准相契合,具有科学性。

(三) 勇敢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作为我国国家安全战略顶层设计的总纲领,体现出了勇敢的担当精神。在当前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风险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交织,单一风险和复合风险一体,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相伴,客观风险和人为风险并存,呈现出特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复杂特点。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全面深化改革则要啃下“打破固有利益格局”的硬骨头。牵扯的利益越复杂,触及的矛盾越深,遭遇的阻力越大,改革的风险就越大。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展现了他革命的勇气和担当,意义重大而深远。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无法弥补”[10]。面对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和各方面的风险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独具时代特色的风险防范重要论述,为我们党和国家更好地应对风险挑战和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指南,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总书记防控疫情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