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视域下习近平正定时期的调查研究

2022-02-03

阴山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调研研究

陈 足 元

(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正定是习近平从政的始发地。在这里他从担任县委副书记独当一面到接任县委书记全面领导各项事务,是其治国理政的起点。这对于年轻的习近平来说,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不小,但同时成长历练也很大。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一切都要重新学习。这个学习过程,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重视并力行调查研究这个中国共产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习近平尽快适应领导岗位,规划正定改革发展方略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而运用调查研究成果进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建设,则使正定在短短几年内就实现了“新的起飞”。习近平正定时期的调查研究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守正,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思维和方法的创新。从而带给人民尤其青年人以深刻的启示,留下弥足珍贵的党史学习教育资源。

一、习近平正定调查研究认识论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对于开展各方面工作的重要性。这既体现在习近平在此时期相关的文章、讲话里反复提及、多次强调调查研究,也是基于他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的坚守。

(一)习近平正定调查研究相关论述

梳理习近平正定时期的讲话和文章可以发现,在关于推动正定经济建设、综合改革、文化教育、人才开发、党团组织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等工作部署时,习近平都将调查研究作为一个重要的乃至首要的方面予以强调和要求。这一方面表明习近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注重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求习近平根据新的实践赋予调查研究新的内容。

1.强调通过调查研究适应经济建设新要求。针对改革开放初许多同志不懂商品经济,习近平提出“必须向实践学习,认真搞些调查研究。”[1]96-97强调凡上一个项目,要做好可行性调查基础上的整体规划和信息工作。这既反映了习近平对调查研究的重视和部署,又体现了习近平超前的眼光和深邃的战略思维。

2.突出通过调查研究搞好人才开发和培育。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推动正定步入快速增长轨道的过程中,习近平深感人才的重要作用。为此,习近平带领县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多渠道开发培养人才。其中,就如何用好现有的人才,习近平提到的第一点就是“广泛调查,做到胸中有‘才’。”[1]156习近平将调查研究放在选人用人育人过程的优先地位,这体现了习近平在开创正定发展新局面中的独到视角和创新思维。

3.着力通过调查研究改进新时期干部作风。为更好开创正定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尽快实现翻两番和三个根本好转(1)三个根本好转,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今后五年要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党风的根本好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在接任正定县委书记之后不久,主持起草、审定了《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县委一班人遵守六项规定,认真改进领导作风。其中提出“要在调查研究上狠下功夫,实现新的突破”[1]106,以此反对官衙作风。《规定》对县委常委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安排。在县委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更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建立自己的联系点,每年至少写出两篇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1]134通过调查研究的系统训练实践,使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掌握现代化领导方法。也就是说,习近平不仅以身作则重视调查研究,而且以上率下将之作为带领全县领导干部在实践中成长进步的一个重要途径,展现了一个优秀县委书记的领导素质和大局意识。

(二)习近平正定调查研究之认识基础

习近平在正定工作前后就自觉系统研读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内的古今中外历史、哲学、文学、军事、政治等方面的书籍,“常抱着砖头厚的书,一看就是大半夜。”[2]这为他认识客观世界,推进实际工作奠定了坚实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他既深受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注重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的影响,又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向其看齐,运用好调查研究。

1.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调查研究思想之正。马克思恩格斯尽管没有专门论述过调查研究理论,但是在他们丰富的革命实践和煌煌理论著述中,无不饱含调查研究的因子。早在担任《莱茵报》编辑期间马克思“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3],现实要求他通过实地调查为摩塞尔地区的贫苦农民辩护。同时期,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4]64写成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正是恩格斯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论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地位、斗争历程和历史使命的重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发布“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4]435的战斗宣言,标志着他们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以调查研究为媒介实现了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的结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更是马克思数十年孜孜不倦调查研究、科学求索结出的硕果。马克思恩格斯的调查研究思想和作风是习近平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原点。

列宁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恩格斯注重调查研究探寻科学真理的优秀品质,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的境界。列宁对调查研究的重视不仅体现在理论创作中,也体现在革命建设实践中,更体现在对调查研究的理论论述。比如,他实地考察搜集材料,阅读成百上千种参考书,摘录大量的笔记,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揭示俄国革命规律的理论著作。又如,在写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前,“仅《帝国主义笔记》中就摘录了148本图书和49种期刊上的232篇文章。”[5]列宁在领导粉碎国内外反革命武装的干涉后,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阅读农民来信和相关材料,以及与农民深入交谈,果断提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现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在就苏俄社会主义科学院成立章程草案的指示中提出,“首要任务之一是组织一系列的社会调查。”[6]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到“调查研究”的概念并进行阐述。可以说,列宁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坚持调查研究的杰出代表,为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出了表率,提供了样板。

2.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调查研究思想之正。“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7]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习近平任职正定60多年中,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始终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不但身体力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而且就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为全党传承和弘扬这个“传家宝”树立了标杆。

毛泽东是党内最早注重且善于调查研究的典范。他终其一生都将调查研究置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问题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大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有的专门论述调查研究,指导党内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撰写了影响深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花时间精力专门做调查研究,写出《寻乌调查》《兴国调查》等一系列调查报告。针对红军中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发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8]的大声疾呼。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帮助党内同志找到研究问题的方法,毛泽东专门结集出版《农村调查》文集并亲自作序和跋。毛泽东指出:“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做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9]毛泽东还详细列举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这对于全党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大有裨益。正是由于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长期坚持和倡导调查研究,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国情,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领导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继续探索前进。即使后来党内开始发生一系列偏离实际的“左”倾错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察觉后还是强调要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予以纠正。这些都为习近平在正定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认识基础和重要的历史借鉴。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也一直注重调查研究,为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曾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10]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调查研究的讲话和指示更直接成为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一线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创事业的理论和实践来源。邓小平指出:“我们办事情,做工作,必须深入调查研究,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解决问题。”[11]123他还提到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搞调查研究,“能不能深入下去,工作能不能落实,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是不是以身作则……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1]124对一些重大问题,“允许用年把时间搞调查研究,把问题理一理,把主意拿好,然后再下手。”[12]164总的说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进行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一系列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为习近平结合正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遵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注重并擅于调查研究,还受到了其良好家风的熏陶。习仲勋曾经讲,共产党和人民政权,是替老百姓服务的,就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把屁股放老百姓这一方面,坐得端端的。这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立场;要做好调查研究就必须走出“衙门”,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真切关心群众疾苦,及时排解群众的实际困难,是习仲勋调查研究的一贯作风。他常说,调查研究是做领导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力量所在[13]。习仲勋的言传身教和革命家风无疑对习近平传承好调查研究等党的优良作风起到了直接的有益的作用。

3.守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央相关文件之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适应这个历史性的转移,中央制定的文件、通过的决议多次号召全党努力适应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习近平作为主政一方的领导干部,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成为中央精神在地方贯彻落实的忠实执行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全党“充分调查研究……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14],加快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5]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16]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认真总结我国的历史经验,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17]这些文件为习近平贯彻中央精神,深入细致开展调查研究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习近平正定调查研究实践论

习近平在正定对调查研究高度重视并善作善成。这适应了改革开放初期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实践需要。他坚持亲自做调查研究,坚持带着问题调查研究,坚持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以调研评判决策,坚持调查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科学性和制度的规范性。习近平在正定期间的调查研究既保持传统,又开拓创新,留下许多经典案例。

(一)调查研究实践背景之新

改革开放初,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既合乎党心民意,又是一项全新课题。它要靠各级领导干部以调查研究为切入点,寻求改革发展突破口,经过实践锻炼成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四化”干部(2)指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积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懈探索。习近平就是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实践成长起来的。

1.以调查研究破解改革发展新难题。新旧时期转换之际,“很多旧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新问题更是层出不穷。”[18]227旧方法旧思维固然不能解决好旧问题,新问题新实践更要求人们用新思维新方法予以应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极其艰巨复杂的新课题新任务,党提出要紧紧依靠人民,注重调查研究,科学进行决策。中央领导人在通过调查研究探索改革发展新思路新办法方面做出了表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等人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坚定了十二大制定的到20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目标的信心,并认为“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12]24这也坚定了习近平在正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自信。

2.在调查研究中打造适应“四化”要求的干部队伍。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既要看到党和国家面临着现代化建设艰巨任务的形势,又要承认“现有大批干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实际”[18]210。正如邓小平切中要害地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11]220他担忧,缺少这样一批干部,四个现代化就搞不起来。毕竟,任何事情最终都要靠人去做。当然,这个问题也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够得到解决。调查研究在这里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组织部门、高级干部和老同志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实践中去识别考察干部;二是衡量干部“四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能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尽快在全新条件下研判形势、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并取得实效。习近平在正定工作期间,挺立改革攻坚一线,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取得不俗政绩,无疑与他重视并善于调查研究有莫大关联。

(二)调研方式之守正与创新

习近平初到正定任职,除了此前的工作经历、知识储备和满腔热情外,对正定县情必然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就要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19]。为达到上述目的,习近平“亲自摸清吃透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20]40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亲身做调研,这保持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习近平又秉持“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20]7的全新理念开展调查研究,以求完整全面掌握实际情况。在正定三年时间内,他对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全部25个公社的220个大队(3)公社和大队分别对应现在的乡(镇)和村(社区)。都进行了调查研究。习近平每到一地调研都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沉下心、扑下身、深入各机关单位、工厂车间、田间地头、队办企业、农家院子和各级各类学校等,亲自察看、了解、记录调研对象的工作、生产、生活等情况。通过对调研材料的综合分析研判,习近平不但短时间内对正定县情了解得全面细致,而且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基本成型。调查研究理念、方式的创新,体现的是习近平继承与发展党的事业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习近平还注意轻车简从搞调查研究,不兴师动众,不提前通知,不影响调研对象生产生活,不增加基层负担。这种以上率下、以己正人的调研作风不仅使自己很快适应了正定的工作,而且影响带动了县委班子成员、身边工作人员乃至调研对象也注重调查研究。这给改革开放初期的正定注入了清新之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调研内容之守正与创新

习近平在正定期间的调查研究对象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方法手段多样,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点。这为习近平及其班子摸清具体问题,把脉正定发展,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1.调研对象的广泛性。梳理习近平正定时期调查研究的对象,其范围以正定县内为主,也涉及与推动正定发展有关的省、地、市、县等单位和部门,习近平甚至还远赴国外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调研。具体来说,县域内的调查研究对象有全县所有的220个农村生产大队、县内主要工业企业、县直各单位各部门,这些是习近平调查研究的重点对象。县外的调查研究对象首先就是与正定紧邻且有很强经济社会联系的石家庄市,“通过调查,学习他们的经验,研究他们的生产和市场供求,争取市场、项目和经济技术协作,为我所用。”[1]97此外,习近平以敏锐的眼光投向更宽阔的范围,或专门组织团队,或利用出差开会等机会到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经济发达省市、工作先进市县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经验、寻求合作机会、收集有用信息。其中包括深圳、广州、中山、顺德、南海、佛山、南京、常州、无锡、苏州、温州等地,习近平到这些地区调研商品经济、乡镇企业、人才招聘、机构改革、农村多种经营等改革发展新议题。此外,他经常走访北京的一些部门和机构,注意收集最新的信息。1985年春,习近平还率团到美国艾奥瓦州考察学习农业生产和玉米加工技术,并到小镇马斯卡廷考察当地大棚蔬菜技术和畜牧业。这些调研考察不但覆盖面广,而且都与正定全面发展有关,其产生的效果也是显著的。

2.调研内容的针对性。随着改革开放后工作重点的转移,习近平在正定时期的调研重点围绕经济建设开展。但经济建设不是一项独立工程,它要求在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社会民生、生态环保、党的建设等方面相应地适应和促进经济建设。因此,习近平也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如,经济方面的调研涵盖农林牧副业、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业、商品经济、乡镇企业、人才招揽等方面的政策调整和制定,乃至关系正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政治方面的调查研究包括早期的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党的政策,更多的是管党治党、机构改革、工青妇团、制度建设等。思想文化方面的调查研究涉及意识形态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等。他对教育体育工作高度重视,抓得也很紧很细,注意培养助力正定发展的人才。因此,促进正定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也是习近平调研的重点内容之一。此外,习近平调查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正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当时引起争议的率先致富问题;计划生育工作;农村卫生改造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习近平在当时就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就消除污染、治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等环保议题在调查研究后制定政策。在当时普遍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严格防止污染搬家、污染下乡”[21],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总的说来,就习近平正定时期调查研究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而言,这与共产党人一贯的调研风格保持了一致。而就其调研的具体内容的时代性和新质性而言,这显示出习近平非凡的大局意识、创新意识、战略意识和超前意识。

3.调研方法的科学性。调查研究要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除了调研者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掌控全局能力等共同素质外,对调研方法的运用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所以根据调研内容、对象、时间、地点等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调研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习近平在调查研究中运用了多种方法:既有实地考察为主,也有文献调研为辅;既有有组织的座谈,也有随机走访;既有典型调查,也有抽样调查;既有外出参观学习调研法,也有调查问卷、街头办公等创新的调研法。这些都是习近平亲身直接运用的调研方法,此外他也运用间接调研方式,比如聘请专家成立顾问团、发挥离休退休老干部的作用,“聘请他们搞调查研究,当参谋。”[1]9习近平对多种调查研究方法的运用,其共同点一是不打招呼,直奔主题,不让调研对象事先准备;二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以面促点;三是“规定路线”与“自选动作”搭配;四是调查与研究统一,两者并重,强调研究调查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而言之,习近平在调研方法上的守正与创新就是要使调查研究“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7]

(四)制度规范之守正与创新

习近平在正定不仅以身作则做调查研究,同时更花气力以党的调查研究制度建设历史经验为借鉴,建立起一套有章可循的调查研究制度。一是确立调研—决策论证制度。习近平建立起“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再调研评价完善决策”的规章制度,提出在调研—决策过程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调查研究。这就将陈云在改革开放初提出的“建立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制度”[22]予以细化和发展。可见,习近平强调“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7],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科学决策的新招实招。二是制定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调研制度。由于各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后都需要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由领导集体决断,因此制定领导干部带头调查研究的制度就显得更有必要更为迫切。1983年12月,在习近平亲自主持起草、审定后,中共正定县委印发《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其中第二项就县委领导班子调查研究作出了具体要求:“县委常委都要在农村和厂矿学校建立若干个联系户和联系点;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每人每年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摸透几件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亲自或主持写出两篇以上有指导意义的文章。”[1]106这实际上包含了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和基层联系点制度两方面的制度安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作出这样的制度性规定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三、习近平正定调查研究价值论

由于在调查研究的认识和实践层面既守正又创新,习近平在正定期间的调研工作卓有成效。这体现在他短时间内就全面准确掌握了全县的基本状况,显示了习近平调研工作乃至全部工作的高效率,更体现在他在调研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以及正确决策给正定带来的显著发展变化。

(一)高效调研掌握县情

习近平每次调研都主题明确,带着很强的问题意识。这样坚持下来,习近平对正定县情有了全面准确的掌握。习近平通过调研了解了正定如下几个方面的状况:1.明了群众“急难愁盼”。通过调研习近平了解到正定人民当时“急难愁盼”的社会民生问题主要有:由于征购负担过重导致农民吃不饱饭的“高产穷县”问题;紧邻石家庄市却出行不便的问题;使用蜂窝煤作燃料造成污染问题;“连茅圈”(4)“连茅圈”是指当时农村家庭普遍存在的厕所和猪圈连在一起没有隔开的现象。“连茅圈”既不卫生,也对家庭养殖业造成不利影响。改造等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文化教育被轻视、知识分子受歧视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亟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得到妥善解决。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习近平问需于民纾难解困的为民情怀。2.掌握县域经济底数。经过大量细致的调查,习近平把准了正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正定具有的优势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毗邻石家庄市,交通发达,市场广阔,人多地少,劳力充裕,文化技术基础较好”[1]122等发展商品经济的有利条件。同时面临的短板也不少:商品意识不强;农业结构单一;“吃大锅饭”导致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县办企业多数效益低下乃至亏损严重;有技术、懂管理、思路新、信息灵的人才缺口大;文化资源丰富但文物因缺乏资金失修失保等。3.摸清治理团队现状。正定干部队伍总的状况是好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干部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任务。具体表现在:思想保守不解放,如对大包干、发展商品经济、发家致富等认识有分歧;因而导致工作能力不适应新要求,如只擅长抓农业,对工副业等产业不熟悉,缺乏经验;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适应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等。

(二)科学决策成效显著

针对调研得来的情况,尤其是正定存在的问题,习近平率领正定县委班子逐一讨论、分析、研判,提出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发挥优势、着眼长远的政策、措施和策略战略。做到议一事做一事,做一事成一事,显示了高超的领导水平和卓越的执政能力。

1.对症下药精准施策。针对高征购负担过重的问题,习近平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名,只唯实,宁愿不要“农业学大寨”先进县的荣誉,也坚持实事求是向上级以至中央反映情况。经过中央、省、地联合调查核实情况,把正定每年征购7600万斤粮食核减到4800万斤,减了2800万斤。这是习近平为正定人民办的第一件大好事,得到了正定百姓交口称赞。针对正定群众出行石家庄交通不便的问题,习近平经过与石家庄市委书记的积极沟通,开通了石家庄市至正定的公交车。这不仅极大方便了正定人民出行,也便利了石家庄市民到正定参观旅游。这是习近平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为正定做的又一件惠民生、顺民意的实事,在老百姓当中反响特别好。针对使用蜂窝煤造成污染问题,习近平在石家庄市民煤气使用率还不高的情况下,给正定申请来一批煤气罐,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针对“连茅圈”改造的问题,习近平没有像其他县一样搞强制性的“一刀切”引起农民抵触,而是先选两个村试点,搞成功后再宣传推广。这样老百姓容易接受,改得也成功。针对文化教育被轻视、知识分子受歧视的问题,习近平通过调研获得翔实数据,并目见耳闻“校舍破旧、设备简陋,卫生条件、学习条件很差。”“有些地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很差,民办教师的待遇也不落实。”[1]15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一是采取有力措施,彻底消灭危房;二是整修门窗;三是购置木质课桌凳;四是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和落实民办教师待遇。

2.内引外联善谋良策。习近平在把准了正定经济发展面临的优势和短板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发挥和引导自身优势和潜力,另一方面加强与县外人力、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经济要素的联合协作。通过取长补短、强强联合、互利共赢共推正定下好改革创新先手棋,共谱正定快速发展合奏曲。习近平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政策、措施和办法,提出了改革兴县、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习近平在充分调查研究之后为正定发展“半城郊型”经济(5)所谓“半城郊型”经济,顾名思义就是它既具有“城郊型”经济依托于城市、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城乡联系比较密切、工农结合比较紧密的某些特点,又具有一般农村经济的某些特点,是两类经济结合的中间型经济。详见习近平《知之深爱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22页。的战略定位。这个定位非常切合正定实际,不仅在当时就促进正定迈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而且长时间内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党建引领集体决策。就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转折、社会转型之际党员干部队伍出现的不适应、不理解、能力弱的情况,习近平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精干高效的执政团队。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习近平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中央文件和党的领导人著作如《邓小平文选》等,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严格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加强业务学习。习近平提出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领导方法。”[1]133为此,他给正定干部指出四条学习的途径:向书本学习经济理论和现代化管理知识,并开出具体书目;向实践学习,特别要求开展系统的调查研究;向内行和专家学习;向老同志、老干部学习。三是抓好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精神打造“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干部队伍,将那些思想解放、视野宽广、锐意改革、发展经济有办法、年富力强的干部大胆提拔任用。四是整顿干部作风。习近平以身作则严守党员干部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不谋私利、不用特权、不搞帮派,促进集体调研,加强集体领导。

在正定县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下,全县人民释放出改革建设巨大活力,在短短三年间正定实现了经济起飞、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1984年,全县10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 65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78元”[1]255,分别比1980年翻了一番多。正定的各项工作都是石家庄地区和河北省的先进典型。人们普遍认为,习近平在正定任职时期出现了民心顺、党风正、发展好的可喜局面。

四、习近平正定调查研究启示论

综观习近平正定时期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工作不难看出,这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优良传统的坚持守正,也有对改革开放以来党治国理政经验和理论的创新贡献。它给今天的人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深刻启示,更给青年人尤其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提供有益借鉴。

(一)守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23]要做到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到工作层面,就要摸清一地一部门的实际状况,这就需要做扎实细致的调查研究作为认识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前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工作中贯彻落实,既坚持其基本精神不走样不变味,又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特色,发挥独特优势。这同样需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媒介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要经常地随时地在实践中检验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是否符合实际状况,是否促进当地发展,是否得到真理性证明。正确的继续坚持并发展,错误的或者偏差的要及时调整,这更需要做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习近平在正定期间以调查研究为抓手,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形成了“摸清情况—研究判断—提出对策—决策执行—效果反馈”的首尾相接的闭环运转调研模式,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继续坚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认识路线,坚持以调查研究开新局谋新篇,不断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价值与真理的和合。

(二)守正人民中心的价值立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4]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就将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唯物史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利益为根本目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为落脚点。调查研究则是将出发点和落脚点联系起来统一起来的重要环节。从习近平在正定时期对调查研究的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可以看出,习近平从政之初就守住了初心,站稳了立场,立志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此后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都矢志不渝,历久弥坚。习近平坚持群众路线这条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将人民群众作为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科学决策的坚实基础、执政成效的最高和最终评判者。实现了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统一;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统一;主观价值与客观规律的统一。

(三)创新积极向上的青年形象

习近平以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在正定与广大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团结奋斗,甘苦与共,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获得干部群众的赞誉和上级部门的肯定。可以说,习近平在正定的三年树立了改革开放时期新一代青年干部的标准画像,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学习榜样。

一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理想信念。“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化为脚踏实地的苦干巧干实干,一步步把调研基础上的理想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青年时代经过层层锻炼的习近平深刻认识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决心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创造幸福生活。他还改编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既以之激励自己,也与同龄人共勉:“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5]新时代青年要学习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的意志品质和勤勉务实的奋斗精神,崇尚劳动,自强不息,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无愧于青春的业绩,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二是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奉献精神。习近平走上从政之路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官,为的是党的千秋事业,为的是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自己则从不计较个人生活条件和待遇,从不利用公权力和公共资源为自己谋私利,反而利用个人时间、钱物和资源去做好工作、帮助他人。对于看准的事、对老百姓有利的事,习近平总是创造条件及时做到,而不考虑对自己是否有不利的影响,切实做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把党和人民看得很高的人,党和人民反而把他看得很高。新时代青年要学习习近平以身许党许国的奉献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身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三是突破陈规的创新能力。要在前所未有的历史大转折中打开工作局面,推动新的发展,因循守旧不行,人云亦云也不行,等靠要更不行,必须要有大智大勇大谋才堪此大任。这就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经常调查研究,保持头脑清醒、思维更新、格局提升。习近平在这一时期正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锻炼,掌握了现代化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练就了宽广敏锐的眼界,培养了战略决策能力,因而能够在快速变化时代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取得骄人成绩。新时代青年要学习习近平通权达变突破陈规的创新精神,在纷繁芜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社会发展变化的本质和主流。青年人更要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以一往无前的姿态开创新局,谱写新篇,建立新功。

习近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经受锻炼考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卓越领导人,其在正定时期高度重视并身体力行调查研究,且成效显著。他向人们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守正,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守的是党的性质宗旨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创新,就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基础上保持思维创新,方法更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常新。

猜你喜欢

调研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