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戈特沙尔克《班卓琴》

2022-02-03李京航高燕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期

李京航 高燕

摘 要:戈特沙尔克是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及作曲家,本文希望通过分析戈特沙尔克《班卓琴》这部作品,更好地了解戈特沙尔克,以及美国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作品当中的运用。

关键词:戈特沙尔克 美国民族音乐 黑人音乐 班卓琴

一、路易斯·莫罗·戈特沙尔克生平

路易斯·莫罗·戈特沙尔克(Louis Moreau Gottschalk,1829—1869)是美国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为美国本土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如此,他还是美国第一个民族音乐作曲家,是美国新兴音乐文化的代表。

1829年的美国没有太多的艺术成就,然而欧洲已经在巴赫和贝多芬的肩膀上傲视群雄,肖邦和李斯特正准备放手大干一场。就在这年,戈特沙尔克出生了,没有人知道他可以成为美国第一代被欧洲人认同的音乐大师。当时的巴黎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皮耶尔·齐莫尔曼就说过:“美国是蒸汽之国,是铁路之国,但绝不是艺术之国。”欧洲人相信美国人大概率是和艺术扯不上边的(land of no art)。很多大音乐家要么出身高贵,要么来自音乐世家。和欧洲贵族相比,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个家庭很难算得上是出身高贵。戈特沙尔克出生于一片种植园,自然也不是穷人家,不过与欧洲名流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相比于音乐世家来说更是遥远。他就像所有的天才小朋友一样,从小学习音乐。即便没有太多的专业背景,他的父母也能意识到这个孩子不一般。然而在那时,就像欧洲人所认为的那样,美国的确没有合适的环境去培养伟大的艺术家,毕竟他们建立自己的国家还不到一百年。

那个时候的美国人也特别“崇洋媚外”,想在艺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就一定要去欧洲。他们一定要做点什么将自己和歐洲关联起来,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欧洲名字,来获得美国听众的认可。因为以前的美国人盲目相信,只要和艺术有关的东西,一定是欧洲最好。所以,获得成就等于去欧洲。戈特沙尔克和父亲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十三岁的戈特沙尔克和父亲一起离开美国来到欧洲。由于地域歧视,戈特沙尔克和父亲没少在欧洲碰壁,但是这种歧视没有阻止戈特沙尔克追求艺术的脚步。

幸运的是,欧洲当时掀起了一阵风尚,民族和古典相结合的音乐使人眼前一亮。欧洲贵族们发现在古典音乐中加入民族性元素时,整个乐曲变得丰富有趣。从肖邦的波罗乃兹舞曲到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都在向我们证明,民族元素在钢琴作品中的使用逐渐成为潮流。恰巧戈特沙尔克是外来民族,他将美利坚的黑人音乐带到了欧洲,深受欧洲人的喜爱。

不难发现,美国诸类艺术,如音乐、舞蹈、建筑、视觉艺术和文学的发展,历来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在欧洲的高精尖与本土的独创性这两大灵感的源泉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的关系。最优秀的美国艺术家通常能设法驾驭这两种源泉,戈特沙尔克的作品就解决了二者的冲突。

二、《班卓琴》

《班卓琴》创作于1854至1855年,即戈特沙尔克美国音乐会生涯的头几年。这首作品的副标题是“一幅美国速写——怪诞的幻想”。这首作品是献给理查德·霍夫曼的,他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经常协助戈特沙尔克在纽约的音乐会。“怪诞”一词最早在14世纪80年代被用来描述在多姆斯·奥蕾亚遗址出土的古罗马装饰品,后来在艺术历史学研究中最常见的用法是描述哥特式建筑中的怪兽。但它也被用在文学人物身上,如维克多·雨果对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描写。

从最早的威廉·霍夫曼版本的乐谱封面上,我们可以看到“班卓琴”一词。它是由五把班卓琴和一个大手鼓组成的,这些都是黑人游吟诗人的乐器。从封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戈特沙尔克的创作灵感和黑人游吟诗人的音乐元素是密不可分的。

戈特沙尔克的作品融合了各种黑人音乐的元素,《班卓琴》中用了斯蒂芬·福斯特的游吟诗人歌曲元素,分别是“开普敦赛马”和炫技曲。戈特沙尔克发现钢琴可以模仿班卓琴的声音效果,展现了戈特沙尔克高超的作曲技艺。作品以八度开头,在升F大调上进行,标记Ardito(意思为大胆勇敢的),力量为ff,是一个很强的开始。

乐曲的引子结构简单而直接,使用平行方整乐段。每个乐段使用主和弦开始,以主音或主和弦结束。旋律感虽然不强,但有着清晰的节奏,左右手旋律一致,左手是右手的低八度进行,使旋律更加厚重。

如果我们细分A部分,可以将它分为七个八小节的乐句,在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中间有一段六小节的即兴过渡。B部分包含一个八小节的乐句和一个四小节的调性回归部分。A1部分也有七个乐句,但是第三乐句和过渡句只有四小节。第二个B部分与第一个B部分完全相同。A2部分的第一乐句只有四小节,第二乐句有八小节,第三乐句有四小节。我们不难发现,整首作品的主题部分在A部分,作品通过对A部分不断压缩使得整个乐曲的节奏、速度越来越快,虽然是相同的旋律,但在不同的速度下展现出不同的色彩。整首乐曲的旋律性并不是很突出,乐曲的重点是每个部分独有的节奏动机。

在创作中重复主题动机时,轻微的节奏变化会使乐曲更加生动形象。戈特沙尔克在《班卓琴》中大量使用了这种技巧,比如在A1部分中加入6连音的效果,见谱例2。

戈特沙尔克通过旋律感的缺失,再加上稳定的和声感觉和突出的节奏,使听者感受到班卓琴独特的声音和风格。保罗·伊利·史密斯在1992年的文章《戈特沙尔克〈班卓琴〉——班卓琴和19世纪》中,论证出早期美国游吟诗人的班卓琴和班卓琴的前身与西非的弹拨音乐在风格和技巧上有着相似之处。史密斯指出,《班卓琴》是在模仿一种下行风格。a这种风格在《班卓琴》乐曲的39—42小节和55—58小节都有运用,并且戈特沙尔克模仿的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班卓琴风格。b史密斯还发现《班卓琴》中存在着上行的模仿旋律,比如谱例3的六连音。在西非的传统弦乐器演奏中,上拨弦和下拨弦是结合使用的。c通过这些研究,史密斯认为戈特沙尔克的主题动机来源除了游吟诗人表演者,还有传统的非洲裔美国钢琴家。

旋律感的缺失在尾声得到补充。在尾声,“游吟诗人”回来了,但不是以8小节出现,而是完整的16小节,使游吟诗人的主题立刻凸显出来,而我们听到的旋律正是斯蒂芬·福斯特的种植园歌曲《坎普镇赛马》。

三、《坎普鎮赛马》

对福斯特的《坎普镇赛马》起源的研究及调查,使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戈特沙尔克的《班卓琴》。宾夕法尼亚州的坎普镇是该州东北角的一个小镇,距离托旺达5615英里(约9037公里)。该镇可能是一个更名过的城镇,笔者通过查阅地图发现,宾夕法尼亚州并没有这样一个镇存在。19世纪中期,新泽西州的路营镇和福斯特想象的这个城镇相似,那是一个九百人左右的村庄,其中大多是农民。但是越来越多的商人和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喜欢上了那里,他们都是在附近工作。面对城市的喧嚣,他们更喜欢乡村的宁静。

1850年,福斯特发布了自己的歌曲。当地人害怕自己的家乡由于福斯特的这首歌与赛马场上恶劣的情节联系到一起,于是1852年,在当地邮政局长妻子的建议下,这个小镇有了自己的新名字,用来纪念美国最著名的文人之一华盛顿·欧文。从那时起,这个小镇就更名为欧文镇,这可能是美国唯一一个因为一首歌而改名的小镇。

以赛马为主题的音乐无疑是世俗的,它的主题是赛马赌注,表明这项运动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很受欢迎。虽然福斯特最初于1850年创作的旋律和戈特沙尔克1855年改编的旋律有所不同,但相似之处有很多。在戈特沙尔克的版本中,节奏被简化了,所有的切分音都被删除了。其中,一些明显的旋律差异可参考谱例4。

在《班卓琴》的结尾部分,这段旋律首先经过一段过渡,低声部为相对简单的伴奏与和声:除了181小节的一个第四和弦外,整个伴奏都是主音的。

旋律重复了两次,十六分音符交替进行,速度很快,左右手互相补充,乐曲的能量和动力持续增加。通过乐曲的力度记号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来,如表2:

戈特沙尔克继续通过最后六次重复的重音和弦来加强影响和兴奋感,使观众们对这首精彩作品的结尾感到激动不已。

四、结语

无论怎么说,《班卓琴》这部作品的出现都是革命性的。戈特沙尔克音乐的实质内容以丰富的民族元素体现了种族和阶级问题,《班卓琴》把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线索与精湛、高级的艺术乐器和流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优秀的音乐篇章。分析这部作品可以阐明19世纪美国的种族问题和阶级矛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bc Paul Ely Smith. Gottschalk’s The Banjo,op. 15,and the Banjo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J].Current Musicology,1992(50):47-61,48-49,52-53.

作 者: 李京航,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高燕,艺术学博士,山西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