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里丰诺夫《交换》中人物形象的艺术表现手法

2022-02-03李泽君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摘 要:特里豐诺夫在“莫斯科小说”《交换》的创作过程中力求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从而为读者提供一种隐性的形象感和显性的审美感。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在《交换》这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抒情、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升华作品主旨,同时也给读者以独立且广阔的个人思考空间。

关键词:《交换》 人物形象 “莫斯科小说” 艺术表现手法

引言

特里丰诺夫出生于1925年,1947年起开始发表作品,他的作品《交换》发表于1961年,标志着作家的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清晰而深刻地展现了莫斯科知识阶层的生活,因此被评论界统称为“莫斯科小说”或者“城市小说”。就文学意义来说,《交换》在“莫斯科小说”中有一定的领导地位,为“莫斯科小说”增添了一笔独特的色彩。

《交换》对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刻而清晰的描绘,而作者也用他个人特有的洞察力,一针见血地剖视了城市中各种人物内心的波澜起伏;也通过以景抒情的方式,真实地描绘了苏联社会生活的另一种图景,提出当时苏联人民精神世界的严重问题。但作者并不会左右读者的个人观点,而是给读者足够丰富的独立思考空间,形成特有的个人见解,这些正是特里丰诺夫创作的精彩之处。

本文将从艺术表现手法来阐释人物形象,着重通过对小说中的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及抒情中的寓情于景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作品主旨的理解与感悟。

一、心理描写下的意识活动

特里丰诺夫是一位心理艺术大师,很善于细腻且自如地描绘主人公的心理状况变化。特里丰诺夫为向自己崇拜的作家契诃夫表达敬意,在创作时会遵循契诃夫的传统把作家的作用客体化,在作品中作家和叙述者并不是等同的关系。特里丰诺夫会借助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为读者呈现完整的故事情节,避免个人的主观想法和观点左右读者本身的思想。

描写就是运用语言再现客观事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人物的各种特征,让读者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也给作品以极大的吸引力。在《交换》中可以看到,作家运用心理描写并不是简单地描述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而是表现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德米特里耶夫依旧纹丝不动。他真想立刻睡着,带着一种报复的心理静止着沉入梦乡,所以他没有时间再去表示宽恕、悄声细语的解释,只是用转过身来表达自己的豁达大度。他现在只能用沉默来惩罚妻子的冷漠无情。a

这段话描写的是妻子列娜提出想要和婆婆交换住房,而德米特里耶夫也意识到了妻子的贪婪冷酷后的一段心理描写。德米特里耶夫面对妻子的无理要求,认为只有沉默才是当下对她最正确的回应,或许沉默会让列娜感受到自己坚定的立场,并让妻子因此陷入自我惭愧的境地,能使妻子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不可动摇,从而让妻子放弃这蛮横不讲理的念头,但故事发展脉络告诉我们并非如此。她并没有因为丈夫的不理睬而感到一丝的不妥,而是依旧固执己见,坚守着内心最后的那份执拗,幻想着事情的发展脉络游刃有余地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紧接着德米特里耶夫一方面欣赏着自己入睡的状态,另一方面又在内心潜藏着报复的心理,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德米特里耶夫在这种情况下内心的挣扎之剧烈。用表面的平静去掩饰内心深处的情绪,此时的他是无比愤恨的。在母亲和妻子之间挣扎的境地,让他不知所措,无可奈何。

列娜的手开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肩。这是彻底的认错!但是德米特里耶夫并没有做出退让,他怒气未消,无意转过身用右手搂住她。德米特里耶夫昏昏沉沉地为自己开脱:我有权这么做,因为他刚刚已经睡着了,做着梦,还没有睡醒。反正没有说话,还闭着眼,像一个真正睡着的人。b

列娜曾经发誓永远不会和婆婆同处一个屋檐下,如今却主动提出换房,这正是以要照顾病危的婆婆为借口,从而达到自己野蛮无理的目的。列娜在实现自己的目标中是贪婪冷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正如高尔基所说:“不管过去和现在市侩有多少思想,市侩总是鼓吹和加强那主张个人发展的哲学,总是沿着极少阻碍的路线寻求那在两个力量之间的不同程度的稳定的平衡。”列娜的形象就是如此,就是典型的市侩形象。在意识到自己不该逼迫着丈夫立即就对母亲讲出换房的事情,还紧盯着德米特里耶夫打电话问候,想要通过安抚他的情绪,感化丈夫强硬的态度,让丈夫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而德米特里耶夫虽然表面保持着沉默,但下意识搂住列娜的举动也说明他内心的确动摇了,在他看来,妻子的举动也的确是为他们整个家着想,毕竟这么多年来列娜为这个家也付出和牺牲了很多,所以他在沉默不语中转身抱住列娜,也想给她表面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他的心路历程变化到最后就是选择掩盖自己的正义,认为这么做也是出于对自己家庭的责任。这整个过程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愤懑不平——隐忍妥协——自我欺瞒。夹杂在母亲的关爱、妻子的逼迫以及自己内心的挣扎三层重压之下,最终他还是为了妻子,也是出于自私的特性,选择牺牲母亲的情感关怀,为自己寻找挣脱心理束缚的出口,从中不难发现德米特里耶夫的整个心理变化轨迹也正是他自甘堕落,不再和自己内心阳光的一面作斗争的表现。

尽管在交换住房这件事上德米特里耶夫表现出犹豫和动摇,那主要也是因为在这样一场交换中涉及他的母亲,但故事的最后亲情终究还是败给了自私。这部分的心理描写着重突显了德米特里耶夫的整个心理变化,而作者把列娜摆在了客体的位置上,没有过多的描写,但德米特里耶夫和列娜两个人都把现代市侩的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

二、文学空间视野下的侧面描写

文学空间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以新的视角研究特里丰诺夫的创作提供了可能。空间是特里丰诺夫创作的重要组成元素。文学中的空间一大部分是城市的空间,“莫斯科小说”正是如此。莫斯科是作家笔下都市生活的资料库,是故事和情节展开的背景。特里丰诺夫在作品中着重描述了主人公所处的空间环境,经常以空间为中介,揭示城市所蕴含着的社会文化内涵。在这部小说中,作为地理概念存在的空间不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作为与社会、物质、精神密切相关的一种表征被书写。

侧面描写的定義即指对所要描写的事物不是直接进行正面阐述,而是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渲染和烘托中去描绘所要描绘的事物,从而达到独特的文学效果。对于列娜人物形象的呈现,作者会使用一些隐喻性的语言,“一个个的,天真无邪的愿望,上面残留着她尖利的齿印”。“天真无邪的愿望”给我们营造出了一种如孩童般纯净的小小愿望,那是美好的象征;“尖利的齿印”很快就过渡到了成年人世界中的一些不可言说的痛苦。虽然不是直截了当的语言,侧面更能烘托出列娜的心理被限制,却带给我们心灵上的一种冲击,也让我们更能明白她的欲望之无尽。

在德米特里耶夫外祖父的葬礼前后的叙述片段中运用侧面描写的地方有好几处。其中就有:“德米特里耶夫下班后直接去了殡仪馆,他手里提着一只黄色的装得满满的皮包,里面还装着几罐在街上买的秋刀鱼罐头,列娜很喜欢吃秋刀鱼。他这副模样显得很不合时宜。”“在举行悼念仪式时,他几次想起那只皮包,不时向圆柱回望,心里在想外祖父的离去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可怕。”c

特里丰诺夫在这里并没有直接从正面描写德米特里耶夫对妻子的态度转变以及对外祖父离去的内心的坦然,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侧面描写展现出主人公彻底沦陷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庸俗市侩。我们很难想象,对于外祖父曾是德米特里耶夫成长路上的标杆这一特定事实,面对外祖父的逝世,他不仅没有表现出正常人应有的难过与悲痛,反而在去殡仪馆的路上还有心思去买妻子爱吃的秋刀鱼罐头。显然,这时的德米特里耶夫已经不再对妻子的无理要求不满,反而变成了一个对妻子无怨无悔服从的好丈夫,此刻的他打心底里爱着列娜,想要满足妻子的一切要求。外祖父的离开对他来说也变成了一种释然,不再感到难过与不舍,显然他早已把悲痛的心情抛之脑后。此时此刻的他已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犹豫和挣扎,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完全对亲情麻木不仁且没有丝毫道德可言的庸俗市侩。这样的侧面描写不会让读者被迫全盘接收作者本人的观点,而是给读者以自由的独立空间去思考,不同的读者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人观点,但以此方式更能达到升华小说主旨的效果。在参加葬礼的整个过程中,在如此沉重的氛围下,德米特里耶夫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有一丝难过,反而时刻关注着皮包,生怕买给妻子的秋刀鱼罐头被偷,由此不禁让人感到惊愕,同时也令人无比痛心。这种从小细节入手的侧面描写,更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是小说中的一大亮点。在这种特定的空间下,营造出的氛围感以及细致入微的侧面描写给人一种更强烈的冲击力,也让读者深刻了解人物内心,领悟作者意指何处。

三、客观景物中人物情感的表达

寓情于景又称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从而抒情的这种方式会使人物情感从另一层面得到丰富和完善。

“天空里清晨的蔚蓝消失得无影无踪。当德米特里耶夫走到电车站,已经下起毛毛雨,而且很冷。”d特里丰诺夫在《交换》中对景物的描写不算太多,但处处都和人物情感紧密相连,描写得很清晰准确,景中有情的画面给读者阅读后的心境反应铺设了一个大范围的情感铺垫。德米特里耶夫本来是一个对生活极其乐观的人,但对于妻子当时提出的无理要求,他的心情可以说是错综复杂的,陷进乱如麻的情绪纠葛当中。夹杂在两个女人之间的他不知所措,无论做出何种抉择,总会无意识地偏袒某一方。“蔚蓝”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而清晨醒来这些美好早已不见踪影,由于德米特里耶夫出门前列娜再次要求他去和婆婆商讨换房事宜,于是紧接着便是“雨”,“雨”营造的意象总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无助骤然袭上他的心头。美好逝去,不留一丝痕迹,紧随其后的便是令人无助的情境。读者身临其境,与主人公的情感相互交融,也有助于升华文章主旨。将人物情感和景物结合在一起,更显情景交融,有助于读者进入小说本身,深切体会主人公当下心境的变化。

“正下着毛毛雨。莫斯科尚在远处,一幢幢高楼大厦在地平线上朦朦胧胧,眼前还是一片掘得坑坑洼洼的田野,湿漉漉的泥土上放着铁管子。天空布满乌云,变幻层出不穷——顶端凝聚着暗紫色的云堆,下面流动着光亮而松散的浓云,最下层是白色的云絮,像是丝丝缕缕的水蒸气,随风飘荡。”e

这是德米特里耶夫从丹妮娅家出来后的景物描写。此时的德米特里耶夫不禁留恋过去的岁月,那段记忆对于他来说是人生中算得上比较欢乐的一段日子,但现实终将成为过去,留恋对于此时此刻的他来说也显得不值一提。面对生活中的琐碎,他很想从这种强硬的束缚中挣脱出来,但他也清晰地明白,这些都是他必须背负的重量,这就是生活本身。繁杂的生活带给他的只有琐碎,生活赐予他的一切,无论快乐与否,都将是他前进路上必将承载的,拼尽全力挣脱到头来还是会回到起点,这一点毋庸置疑。或许德米特里耶夫也很想做那下层的云絮,那丝丝缕缕的水蒸气,因为它们是轻松的,可以随风飘荡,随意释放快乐抑或悲伤。当他把自己想象成那云絮,只有在这样虚无的自我想象中才能得到片刻的舒缓。但无论生活如何痛苦不堪,他都极力地想要找一个缝隙驻足喘息,可怜之中是可悲,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引导读者进行主旨的提炼,为之后的情节发展做了很充实的铺垫,也进一步扩充了小说的中心思想。

通过景物描写,特里丰诺夫如此创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并启发读者深切体会社会中的各种日益突出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历史真相,展望时代前景,领悟人生真谛。

结语

本文从《交换》这部小说中心理描写下的意识活动、文学空间视野下的侧面描写,以及客观景物中人物情感的表达三个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交换》作为“莫斯科小说”,犀利地指出了现代市侩习气侵蚀生活的严重问题。本文从特里丰诺夫运用的独特艺术表现手法着手分析,探索人与时代的关系,也深化了读者对当时社会、政治、历史以及伦理道德的认识与理解,提升了小说主旨内涵,为特里丰诺夫之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为“莫斯科小说”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ae维列姆波斯卡娅:《甜蜜的女人》,林世昌等译,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5页,第15页。

bcd特里丰诺夫:《另一种生活》,徐振亚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5页,第12页,第16页。

参考文献:

[1]Трифонов Ю.В. Другая жизнь[EB/OL]. http://modernlib. ru/books/trifonov_yuriy/drugaya_zhizn/read/.

[2]Трифонов Ю.В. Обмен[EB/OL].http://www/libok.net/ writer/2070/kniga/1935/trifonov_yuyriy_valentinovich/ obmen/read.

[3]石国雄. 市侩形象、日常生活、时代风貌——尤里·特里丰诺夫的几部莫斯科小说[J]. 解放军外语学报,1992(6).

[4]特里丰诺夫. 另一种生活[M]. 徐振亚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5]潘桂珍. 当代苏联文学中的道德探索[J]. 社会科学战线,1985(4).

[6]郑体武. 俄罗斯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7]刘洋. 论特里丰诺夫小说中的“市侩现象”[D]. 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8]徐振亚. 论特里丰诺夫的创作特色[J]. 苏联文学,1987(1).

作 者: 李泽君,西安外国语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与翻译研究。

编 辑: 曹晓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