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结局分类评价在老年冠心病群体院后危险自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02张玉琴张丹锋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依从性危险冠心病

张玉琴 李 晶 张丹锋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简称为冠心病,该疾病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是导致高龄人群死亡的主要疾病,而在国内该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于冠心病防治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得到临床研究工作的证实[2]。所以,怎样科学正确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已经是疾病治疗的基础要求,而且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所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3-4]。护理结局分类评价是在护理诊断、护理干预措施分类后护理领域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独立系统,主要被用于患者、患者陪护亲属、家庭、社区状况的评价,从而对护理措施效果进行评价[5-6]。老年冠心病在国内学血管疾病当中属于常见且高发的一类疾病,该疾病病程时间长,治疗工作存在一定难度,且具有较高致死率,冠心病的治疗与护理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干预工作,多数专家与学者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同多种因素有着直接关系[7]。所以使用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进行干预,对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能力等具有较好助力作用。鉴于此,本次研究对收治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行护理结局分类评价,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患者各50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符合冠心病确诊标准、使用药物进行溶栓治疗、介入治疗、能够独自完成问卷调查。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搭桥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等。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2.10±2.40)岁,BMI 22.0~31.8kg/m2,平均BMI(23.50±3.40)kg/m2,合并高血压史22例,高脂血症18例、糖尿病10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2.50±2.50)岁,BMI 22.0~31.9kg/m2,平均BMI(23.45±3.50)kg/m2,合并高血压史21例,高脂血症19例、糖尿病10例。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伦理委员会已审核。

1.2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常规干预。护士给予疾病健康宣教、治疗指导、心理指导等,叮嘱患者遵医嘱配合治疗与护理。

1.2.2 研究组 接受护理结局分类评价干预,具体如下。

1.2.2.1 心内科冠心病临床研究专家、护理专家共同评价护理结局分类中关于危险因素控制以及患者心血管健康相关指标的内容以及相关效度,护理结局组要根据患者自我管理实际状况反映。按照护理结局分类指标的5点评价法将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无、较少、偶尔、经常性、始终,项目15个,总评分75分,对其进行修改与整合后制定成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后危险因素自我管控问卷,经过预调查显示,信度0.90,效度0.90,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因素控制水平、日常生活质量状况、疾病认知情况、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等,评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1.2.2.2 指定一名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具体方案实施监督工作,纳入的患者全部符合研究标准。患者入院后,即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后危险因素自我管控问卷,进行初步测评,并做好相关记录。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组织其参加老年冠心病疾病专题讲座、护士通过1对1方式为其进行疾病宣教,指导患者掌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方法等。患者出院前,再次给予老年冠心病患者院后危险因素自我管控问卷进行调查,与入院评估结果进行对比,了解患者疾病知识、危险因素自我管控能力是发生改变,同时对护理质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另外,住院治疗期间,每周由护士对患者就亲属展开1次系统建立宣教,对评价结果中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电话随访,第2个月为患者进行测评,了解患者出院后危险因素自我管控情况、相关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1.2.2.3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整体宣教与个性指导结合,要求患者参加集体讲座,护士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有靶向性为其制定详细的健康教育计划。内容包括疾病常规知识、危险因素、药物使用知识、心理干预等。选择患者容易接受的方式展开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做好病情自我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日常生活节奏。

1.2.2.4 为患者发放出院追踪卡。患者出院前夕,护士向其发放出院追踪卡,利于患者对出院后每天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剂量,同时记录癫痫发生情况。电话随访,追踪随访3个月,每周1次电话随访,掌握患者院后治疗情况,告知患者亲属做好相关监督工作,患者若有焦虑等负性情绪,根据其个体化也在进行心理疏导,情况严重患者则要上门进行随访。每月组织患者参加一次病友会,邀请患者介绍自己治疗心得,鼓励其他患者,以便疾病转归后能够更快更好适应社会。

1.3观察指标 明确老年冠心病群体院后危险自控管理影响因素,并对疾病认识程度、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果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冠心病患者危险事件发生情况[8]。

2 结果

2.1老年冠心病群体院后危险自控管理影响因素 研究组患者护理结局分类评价指标中心绞痛、按医嘱服药、认知状态、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有氧锻炼、血压监测外周脉搏、正确认知患疾病危险各项得分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群体院后危险自控管理影响因素(分,

2.2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依从性、自我管理效果对比 研究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认识程度、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2。

表2 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依从性、自我管理效果对比

2.3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事件发生几率对比 管理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事件发生几率低于管理前(P<0.05)。

表3 老年冠心病患者危险事件发生几率对比(n,%)n=50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因为心肌不同程度缺血与缺氧引发的疾病。相关研究提示,冠心病患者发原因同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合并其他疾病等[9]。通过系统全面的临床研究认为,将危险因素明确,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可使患者明确自己当前不足[10]。通过对患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情况最长评价,采用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宣教,可有效提升其疾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能力,从而降低疾病反复发作率[11]。

护理结局分类评价模式的出现是为了对护理措施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根据患者结局对其护理服务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的方法已经出现。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健康宣教、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同治疗效果之间关系密切,而且对护理质量会造成直接影响[12]。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结局分类评价指标中心绞痛、按医嘱服药、认知状态、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有氧锻炼、血压监测外周脉搏、正确认知患疾病危险各项得分与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认识程度、治疗依从性、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危险事件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应用护理结局分类评价干预,在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依从性、自我管理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率方面作用理想。分析认为,常规医疗干预模式正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进行转变,具体护理干预工作中,正从上一阶段将疾病作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向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方式转变。当前阶段,常规护理内容仍然是围绕患者疾病治疗工作为主,对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心理状况、社会状况等尚未足够重视。出院则是护理工作终点的观念需要及时改变[13-14]。而护理结局分类评价,从患者入院其、直到出院后整个过程中,不间断进行相关评价,随时了解患者问题,查找危险因素发生原因,针对问题有靶向性处理干预,提高疾病认识的同时,使患者认识到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5]。

综上所述,老年冠心病患者采取护理结局分类评价能够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疾病认识程度,改善自我管理能力及依从性水平,降低危险事件发生几率,确保猿猴危险自控管理效果,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依从性危险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警惕冠心病
喝水也会有危险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拥挤的危险(三)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