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灯与Bt联合使用对八角尺蠖的控制效果及防治指标初探
2022-02-02黄乃秀蒋晓萍
黄乃秀 蒋晓萍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林业有害生物天敌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六万林场,广西 玉林 537000)
八角(Illicium verumHook.f.)是广西具优势和特色的木本香料经济林树种,八角产品广泛用于饲料、食品、化工、药品、香精及日用品领域中。广西现有八角种植面积40万公顷,占全国的90%。[1-3]八角尺蠖(Dilophoders elegans sinicaProut)是八角树上重要的吃叶害虫。八角树受该虫幼虫为害后,影响植株抽芽生长和开花结果,甚至造成植株枯死,对生产影响较大。[4,5]前人对该虫的生物学特征及使用黑光灯、Bt、赤眼蜂、人工挖蛹等单个防治方法曾有记录和报道。 Bt即苏云金杆菌,是一种细菌性生物杀虫剂,该菌对鳞翅目的幼虫防治高效,具有高效、低毒、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不破坏生态平衡、对害虫后代具有延续控制作用的特点。[6,7]2021年初,八角尺蠖在六万林场严重发生,为了探讨在害虫发生初期联合使用杀虫灯和Bt对该虫的防治效果及其对该虫在年内的控制状况,探寻绿色防控措施,更好地给生产实际提供防治指导。在害虫第1代发生期联合使用杀虫灯和Bt分别对害虫成虫和幼虫进行防治试验,调查其对害虫当代及其后面2~4代的控制效果,同时进行防治指标探索。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及其自然概况
试验地点为广西国有六万林场东山、宁康、高岭和河崇4个分场八角尺蠖发生较重的林区,位于东经 109°32′~110°53′,北纬 21°38′~23°07′,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21℃,年均降水量1650 mm;各月平均风速每秒1.3~1.8 m。土壤为红壤,肥力中等,pH值5.3~5.5。八角林树龄20~35年,海拔高度450~760 m。
1.2 试验区和对照区设置
每个分场为1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面积26.6~33.2 hm2。在试验点内选取立地条件、坡向、林分结构、植被、管护水平及虫口密度相似的区域设置为试验区和对照区,各区面积均为13.3~16.6 hm2,对照区与试验区直线相隔大于100 m。对照区不作任何处理。
1.3 试验方法
在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的基础上,于害虫的第1代发生期,在试验区内联合使用杀虫灯和Bt分别对成虫和幼虫开展防治试验。
幼虫期喷药杀虫。
药品名称:苏云金杆菌(Bt),剂型:可湿性粉剂,生产企业:湖北天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苏云金杆菌16000 IU/毫克。各试验区喷药时间分别是:2021年3月24日、25日、26日和28日。喷药时先把原药与双飞粉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使用背负式机动喷粉机喷施,喷药量为22.5 kg/ hm2。
成虫期设杀虫灯诱杀成虫。
杀虫灯型号:佳多频振式杀虫灯(PS-15 II)。每3~4 hm2的面积设1盏灯。开灯时段:2021年4月2日~5月15日,开灯时间:每日下午18时至次日凌晨07时。
1.4 调查方法
1.4.1 杀虫灯诱杀效果调查
刚开始前16 d,每2 d收集诱杀到的成虫一次;之后每7 d收集一次,统计各试验区诱杀到的成虫数量。
1.4.2 Bt杀幼虫效果调查
喷药前1 d和喷药后3 d,对试验区和对照区幼虫为害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方法是在调查区内按Z字形取样法取20个样点,每样点随机取样株3株,在样株的东、南、西、北方向的上、中、下三个方位随机取4根枝条共48根枝条记作一个枝组,统计各枝组上尚存活为害的幼虫数,取平均值填入表格。
虫口减退率=(药前虫口数-药后虫口数)/药前虫口数×100%
1.4.3 喷药当代防治效果调查
喷药后10 d开展调查。调查方法参照1.4.2。统计各枝组上叶片数、叶片面积、缺损面积。以叶片缺损面积计算防治效果。
叶片缺损率=叶片面积缺损量/叶片面积×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叶片缺损率-防治区叶片缺损率)/对照区叶片缺损率×100%
1.4.4 第 2~4 代发生期控制效果调查
分别于6月25日、8月25日、10月25日对害虫的第2代、第3代、第4代发生期的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叶片损缺面积增量,计算叶片缺损率和控制效果。调查方法参照1.4.2。
叶片缺损率=当代叶片面积缺损增量/上代叶片面积×100%
控制效果=(对照区叶片损缺率-试验区叶片缺损率)/对照区叶片损缺率×100%
1.5 防治指标分析
在第1代幼虫发生期,分别调查不同受害程度区域的幼虫虫口密度(调查时间2021年3月23-25日,调查方法参考1.4.2),并于8~10月相应统计不同受害程度区域收获到的秋果量。以未受害区单位面积产量为Y1、单位产品售价为P2、受害后减产率为PR、防治效果率为PE、单位面积防治费用为CC等五项因素作为考察因子,采用Excel2007软件回归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线性方程,依据方程求出允许最低减产率MR的虫口密度。
最低减产率MR=CC/(Y1×P2×PE)。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灯对成虫的诱杀效果
试验区诱杀成虫情况统计表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 4月3~19日的前16 d,诱到的成虫数量明显较多,盏灯日均诱虫数在360~515只之间,此后的26 d内逐渐减少,平均在50~73只之间,为前16 d的七分之一。在42 d的诱杀期内,4个试验区盏灯日均诱虫数为178~233只。
表1 试验区诱杀成虫情况统计表 单位:只
2.2 Bt对幼虫的杀虫效果
Bt对幼虫的杀虫效果调查统计表见表2。表2显示:各试验区药后3 d的虫口减退率达89%以上。表明Bt粉剂对八角尺蠖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力。
表2 Bt对幼虫的杀虫效果调查统计表 单位:只/组枝
2.3 试验区喷药当代的防治效果
喷药后第10 d,调查试验区叶片被虫害缺损情况,以缺损面积计算防治效果。调查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4个试验区的防治效果为80.8%~88.7%,平均达84.95%。
表3 药后10 d叶片受害调查及防效统计表 单位:cm2/组枝
2.4 试验区第2~4代发生期为害控制效果
第2~4代发生为害期叶片受害情况调查统计表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试验区叶片受害率明显降低,从表3表4叶片缺损状况,计算得出第2代、第3代、第4代四个试验区叶片受害缺损率平均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61.7%、56.3%、53.9%,可见试验区内第2~4代的害虫为害得到有效控制。依据试验区与对照区叶片受害面积的增量,计算控制效果,计算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第2代控制效果平均达79.4%,第3代达74.9%,第4代达79.5%。
表4 第2~4代发生为害期叶片受害情况调查统计表 单位:cm2/组枝
表5 第2~4代控制效果计算结果表
2.5 第1代幼虫期防治指标
通过对第1代幼虫期虫口密度与产量相关性调查和回归分析,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线性关系,虫口密度x与产量损失率y的关系式为:y=0.2278x+0.1276,R2=0.9564。根据试验区的防治费用1500元/hm2、八角鲜果售价6元/kg、未受害区平均产量5625 kg/hm2和平均防治效果为84.95%计,算得允许最低减产率MR为:5.23%。算出第1代幼虫期的防治指标为:株有幼虫口数=22.49只≈23只。具体见表6、图1。
图1 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线性关系
表6 虫口密度与产量损失率关系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八角尺蠖成虫趋光性强,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以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诱杀期的前16 d,盏灯日均诱杀成虫数在360~515只;Bt是一种细菌性生物杀虫剂,对八角尺蠖幼虫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药后3 d,幼虫减退率达89%以上。
试验结果表明,在害虫发生的第1代时,联合使用杀虫灯和Bt粉剂分别对成虫和幼虫进行防治,不仅对当代害虫发挥较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还对其后的第2~4代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建议生产上选择应用。
本研究初步得出的第1代幼虫期防治指标,是根据当年的调查结果,林分产量、防治费用及当年鲜果的市场价格推算得出,各地可根据上述几项因素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生态环境、天敌控制力度和管护水平适当加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