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及路径

2022-02-02屈明杨永春蒋渝庆朱艳邱宝勤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研讨重庆市课题

屈明 杨永春 蒋渝庆 朱艳 邱宝勤

(1.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400015;2.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400030;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401120;4.重庆市南开中学,400030)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体育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动力和实践者,因此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课程研究所体育学科重庆教研基地因势利导、提纲挈领、优化策略、拓展路径助力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推典型、树榜样,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

教师专业化如今已经形成一种共识,当前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做法是通过一些外部措施,如,考核继续教育培训学分、评定职称、提高待遇等,但教师专业化发展局限于外部动力是难以持久的,一旦教师达到某种目标后,其专业发展动力容易逐渐消失。相比于外驱力,内驱力显得更为重要,它是教师专业发展路上的不竭动力。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更多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教师的使命感,因此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人生导师、行业榜样,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进而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教师专业发展路上的重要动力,因此大力宣传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典型成长案例,有效提升了全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形象,同时增强了体育教师的职业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强化了职业使命感,促进体育教师积极规划未来,从而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定期在全市收集优秀中小学体育教师成长案例,案例分为青年教师案例、成熟型教师案例、正高级和特级教师案例,每个案例都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体育教师的成长历程,他们当中不乏时代楷模、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春风化雨担使命、深耕厚植育桃李的好校长,扎根学校体育工作40载的“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在大山深处铿锵呐喊的优秀教练,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引路的优秀教研员……他们在教师、教练、行政等教育岗位上取得了受人敬佩的成绩,他们个个都是真英雄、好榜样,展示了一线体育教师各不相同的精彩以及曲折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案例通过图片、文字、视频进行传播,或组织现场宣讲,让每一位读者、听众肃然起敬,好似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并从中寻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强自己专业发展的信心。

二、下任务、广参与,提升体育教师研究力

发现学生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是教师的重要能力,而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也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每每谈及做课题研究,一些体育教师总会觉得高深莫测,面对申报课题、实施研究、梳理成果等总是一筹莫展。为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重庆市教科院除了举行常规的线上、线下业务培训,还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由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设立或申报重大的科研、教研任务,然后将大任务分为若干个小任务下发至各区县教研机构,区县教研机构再将接到的任务分为多个小任务分给区域内的体育教师,参与进来的每一名体育教师都带着任务深入到研究中,在参与此项工作的过程中不仅悄然提升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完成任务的成就感更能大大提升参与者继续做好教育科研的自信心。

如,重庆市体育与健康教研基地将研究任务分为若干个子课题,将子课题研究任务下发给各区域教研员,各区域教研员吸纳区域内的体育教师参与子课题研究,将课题的若干小任务分给参与的体育教师,在研究中既有理论研究培训,又有实践研究培训,参与的体育教师可以“现学现卖”,减少对课题研究的陌生感,并提升参与研究的信心。通过这样一轮完整的课题研究,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各区域也培养了一批课题研究骨干。基于此,研究骨干就有能力申报区级、市级课题,吸纳身边的同事参与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良性循环,让更多的体育教师真正地认识、深入地参与课题研究,最终从整体上提升重庆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近年来重庆市有13%的体育教师主持过区级以上课题研究,有68.3%的体育教师参与了区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获得了区级、市级教学成果奖,不少体育教师在全国体育与健康类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三、搭台子、创机会,提升体育教师执教力

教师的执教能力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笔者认为教师执教能力可以分为广义上的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狭义上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以及教学技巧密切相关。从狭义而言,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主要体现在如何上好体育课、如何组织好体育活动以及如何开展好业余体育训练上。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主要来源于大学时期的知识储备、职后的培养和自己的摸索,而体育教师固有的知识储备显然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不断索取,同时由于每一名体育教师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能力提升需求也不尽相同,如果执教能力总是依托由上而下的职后培养也不一定能较好地满足每一名体育教师。对青年教师而言,不一定有机会参与每一次职后培训,往往还是自己学校某一运动项目的“第一人”,由于缺少学习资源,只能靠自己不断试错,在摸索中提升执教能力。为此,重庆市除了定期举行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优质课比赛,还通过搭建体育教师成长共同体,为每一名体育教师提供灵活、及时、务实的学习交流机会,将“个人战”转变为“集体战”,解决了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执教能力上感到无助的问题。

体育教师成长共同体是由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体育工作板块下的具体内容(项目)组成(表1),按照学段分为高中学段、初中学段、小学学段;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板块分为课堂教学、业余训练、体育活动;课堂教学下分为健康教育、体能教育、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武术……业余训练按运动项目分为田径、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包括课间操、田径比赛(田径运动会)、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如,在高中学段,教育科学研究院建立了高中篮球选项教学教师成长共同体、高中足球选项教学教师成长共同体、高中健美操选项教学教师成长共同体等。每一名体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入1个或1个以上的成长共同体参与学习、分享经验,实现互惠学习,自我提升。

表1 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个性化成长共同体划分

成长共同体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研形式,主要包含即时自主研讨、不定期集体研讨、定期集中研讨(表2)。

表2 共同体研讨形式

即时自主研讨是指共同体的个别成员将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所思所悟通过共同体的交流平台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研讨。这种研讨方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成员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抛出,然后得到其他成员的即时反馈,即时性和灵活性减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成本,较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定期集体研讨是由共同体负责人根据近期普遍提出的相关问题,利用线上会议交流平台有组织地展开全员集中研讨,这种有组织的研讨方式不受区域的限制,将“个人战”变成了“集体战”,群力群策共克难关,研讨成本低但教师知识、经验、能力收益高。

线下定期集中研讨是由共同体成员单位承办教委、教研机构拟举办的与本共同体领域相关的活动,并借助教委、教研机构的力量积极展开与之相关的集中研讨活动,这样的研讨具有专业性,同时更具有针对性。

猜你喜欢

研讨重庆市课题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案例研讨课的困境及未来走向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