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与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逻辑

2022-02-02吕健陈洁

南方论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育人党组织党员

吕健 陈洁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河北廊坊 065000)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关键在党,在于党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1]。学校党委以及“经学校党委批准,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2],是高校“梦之队”筑梦人的“后勤部长”,是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3]379的组织保障。持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后继有人之根本大计。为更好地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需要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定位、政治使命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困境来进行思考,以功能调整和制度创新为切入点,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一、政治定位:“立德树人”的战斗堡垒

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 Huntington)认为政党力量大小取决于制度化的群众支持程度[4]341。“支部建在连上”,我们在强调组织建设的基本方略在于基层党组织,通过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来保障和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关键在于,“它不是通过简单地聚集精英力量或权力力量来构建其领导体系,而是通过凝聚大众力量和社会基层力量来支撑其领导体系和领导能力”[5]242。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实现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根本制度”,“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6]。

2021年2月,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与完善了高校党委的主要职责,即“高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四为”的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7]等内容纳入条例;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基层党组织是“立德树人”战斗堡垒的政治定位,是立德树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8]647的实践主体,其组织力提升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提升组织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使命

组织力是组织整体能力的集中体现,它生成于组织内部各要素的有效整合,表现为组织对内部和外部的影响、控制和改变的能力。就“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研究而言,学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外部动员论”,即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精神文化活动、革命斗争和社会变革活动的能力”[9];二是“内部整合论”,即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党的基层组织为实现其基本任务,将组织内部的各种要素进行调配、统合,从而展现出的整体合力”[10];三是“统一论”,即认为“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基层组织动员、组织、整合人民群众与广大党员以及社会组织等各种领导对象以贯彻落实党的政治路线的力量”[11]。“任何政党的组织力都是内在指向与外在指向的统一。”[12]学术界主流观点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有效进行政党内部整合和基层群众动员的能力,“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13]。

基于此,我们可以把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理解为高校基层党组织依据新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目标任务,依托组织结构和组织资源,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团结带领广大师生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展现的综合能力。

据中组部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5日,全国党员总的数量为9514.8万名,其中学生党员数量为学生306.7万名,占总量的3.22%;2020年1月1日以来全国党组织接收党员数量为473.9万名,其中接收学生党员数量为187.2万名,占接收党员总量的39.50%。[14]如何引领青年党员坚定理念信念,做“四个自信”先进表率,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基层党组织如何增强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如何将实现党员发展工作的高质量?如何创新高校基层党建模式,保持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刻不容缓,即其自身发展的政治使命。

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表现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一是把握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监督考核等关键环节,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使党的教育方针得以有效贯彻落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四为”原则。二是完善院(系)党组织、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在深度与广度上,使党组织融入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之中,从而实现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三是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使党的建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形成“大党建”“大思政”工作体系,从而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四是完善对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来影响师生员工,使之成为师生员工的“中心和核心”从而实现团结师生、凝聚师生。

三、功能调整与制度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途径

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状况是检验高校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要标准,是检验党建工作质量的“晴雨表”。新时代,高校党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及其政治功能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也带来多重挑战,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诸多问题:从组织外部环境来看,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工作融入不深,“重业务,轻党建”或党务与业务“两张皮”,“协同不畅”[15],“党的活动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强”[16];从组织制度建设来看,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等“形式化”现象;从组织队伍建设来看,基层党务干部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从组织领导来看,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不充分,领导班子建设有短板、有不足[17],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高校党委巡视反馈的主要问题。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提升政治领导力。

十八大以来,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党的教育方针、路线在高校持续落地实践;高校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持续加强和改善,“大党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指望泛泛抓一抓或者集中火力打几个战役就能彻底解决问题”[18]91-92,在基层党建实践中,“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19],高校各级党组织,决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心态,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其政治领导力。

一是要理直气壮讲政治,讲好政治。在办学治校具体工作中要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18]93,始终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

二是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思想辨别力。高校始终处于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非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渗透、扰乱着师生员工的思想,威胁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思想辨别力,“在重大问题上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得起考验”,不丧失政治立场,不迷失政治方向,面对不良舆论倾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敢于发声,敢于斗争。

三是要深刻领悟践行“国之大者”。2021年4月,在考察清华大学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20]对于高校及其从业者来说,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践行到位;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四是要增强服务师生的能力。“为人民服务”“人民至上”是党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更是组织力提升的根本之源。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要把服务师生作为鲜明主题和主要任务,“搭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台,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7],使基层党组织嵌入日常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实践,内化为推动发展、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的自觉行动,以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二)以组织优化为重点,持续提升组织创新力。

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群众的基本纽带,经常检查和改进基层组织的工作,是党的领导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21]253。以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为重点,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结构,为组织力的提升奠定组织基础。

一是依托项目团队,设置师生党支部。任务的具体性、目标的明确性、活动的整体性是项目团队的一般特征,也是高校教学、科研实践的基本运行模式。依托教学、科研创新团队,设置师生党支部,将坚持教学、科研业务问题导向、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与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目标要求相融合,以基层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创新,以教学、科研等业务目标的实现来落实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三育人”,立德树人,同向同行,共同发力。

二是党团协同,创新基层党组织新模式。高校党团组织是高校“大思政”“大党建”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虽然角色和职能不同,但共同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22]。在高校育人实践活动中,党团协同,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努力形成“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组织”“三位一体”的党团共建新模式。

三是依托校企共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外延拓展。通过校企共建,围绕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难题,找准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切入点,创新基层党建载体,培育基层党建特色品牌,有效推进基层党建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的高度融合,形成“组织联建、基地共建、协同育人、合作共赢”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三)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持续提升组织战斗力。

选贤任能,建设好、建设强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相对稳定、充满活力”[23]599的基层党建工作队伍,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抓好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包括党务干部“掌握着方方面面的权力,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那党的建设是不可能搞好的”[24]97。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抓好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把好政治和廉洁关,“决不能让政治上、廉洁上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必须把好素质和能力关,“及时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发现出来、任用起来”;必须把好培训和激励关,“好干部是选拔出来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来的”,持续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23]600,建设好、建设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

二是要抓好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新时代,专职组织员接续历史任务,在做好发展党员和巩固党的组织重要任务的同时,在守正创新中扮演“党建明白人”“党员带头人”“党委放心人”和“职工贴心人”重要角色,协调育人主体,整合育人资源,实现基层党建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相融合,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管理好、使用好、发展好专职组织员这支队伍,我们就要校、院协同,规划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就要严把“入口关”和“过程关”,着力做好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就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支部书记作为“领头雁”,其抓党建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全局。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我们需要进一步通过政治引领,精准培训,解决“干什么”的问题;要进一步通过细致到位的业务指导,基层党建“热点”“焦点”研讨,破解“怎么干”的难题;进一步通过深化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院(系)党组织书记政治能力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打造“干得好”的标杆样板。

四是要抓好党员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25]527,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必须严把党员发展“入口”,“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2],严格党员标准,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必须守住党员管理“岔口”,严格日常教育,引导党员经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严格“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强化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严格民主评议党员等监督制度,避免误入歧路、邪路;必须畅通党员“出口”,严格执行组织纪律,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以纯洁党员的队伍。

(四)以制度建设为主轴,持续提升制度执行力。

制度建设往往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我们既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又注重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规矩发条”[8]556。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以《章程》为统领,健全和完善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构成的三级组织制度体系。

一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根本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制度在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检验,逐渐科学化、制度化,而成为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高校是党所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提高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必须在办学治校育人工作中贯彻。完善党政权力运行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切实使党员的民主自由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党员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彰显。

二是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基本组织制度。我们党在长期管党、治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请示报告制度等”[26]党的基本组织制度,构成了党的组织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在基层党建实践中,既要补齐制度缺项和空白,做到党的组织覆盖到哪里、制度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又要与时俱进,修订和完善党的基本组织制度。

三是贯彻落实好党的重要组织制度。重要组织制度,是由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基本组织制度派生出来的管党、治党各方面的主体性制度,也就是说建立在根本组织制度、基本组织制度之上的关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15]等方面的主体性制度,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基本组织制度落实、落细的制度支撑。如高校专职组织员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管党、治党的实践中创设的一项独具特色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的工作制度,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制度。

猜你喜欢

育人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