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思考
2022-02-01马伏英
马伏英
摘 要:本文基于“互联网+旅游”背景,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依据学生情况、课程目标及教学资源的特征,以景区讲解服务课程为例,阐述如何基于智慧旅游平台、中国大学MOOC等公共信息化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形成翻转课堂和教师讲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期为相关课程和资源库建设提供参考。
關键词:互联网 智慧旅游 混合教学 教学设计
“互联网+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技工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及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类智慧旅游平台应运而生,如景区讲解语言系统、全景客、马蜂窝旅游、携程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等。这些伴随着手机就能高效使用的App软件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一、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在景区讲解服务课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主要以多媒体教学为依托,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学习知识主要集中在教室,对景区景点缺乏立体感受,实操训练也较困难,教学效果不佳,而去校外实地感受风险较大,可操作性不强。因此,以教室为主阵地的景区讲解服务课程无法满足新时代教学理念的要求,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自学、课堂组织及个性化教学等方面缺乏创新。
二、景区讲解服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笔者研究的景区讲解服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理念是充分利用智慧旅游平台及中国大学MOOC等公共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例如课堂派、蓝墨云班课、微信等)的运用,督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现课前自学和课后拓展强化,教师将课程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翻转课堂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智慧旅游App平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吃饭、散步、睡前都可以进行学习。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分关键。本课程所面向的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6至17岁之间,认知能力较好并逐步提升,学习自主性虽然不强,但乐意接受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性格绝大部分外向(个别学生稍微腼腆),有较强的表现欲,对专业的学习热情较高,但还不够细心、耐心,对细节把握不准,在学习中不求甚解,缺乏总结和反思意识。在互联网时代,课堂上学生喜欢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课后学生喜欢使用手机和电脑,喜欢在手机上看各种视频,对App、学习网站等操作熟练。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学设计中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景区讲解服务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一体化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也是导游职业资格考试中面试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景区导游词的撰写技能、景区导游服务程序及规范、景区导游的语言技能及不同类型景区和不同类型游客的导游讲解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讲解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辅助工具。在智慧旅游时代,该课程可利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三类。
(1)智慧旅游学习平台的智能化。根据实践教学经验,各类景区讲解语言软件非常便捷,可随时进行实时导游讲解,便于学生业余时间学习。全景客3D实景智能旅游体验平台可实现景区360度旋转,让人拥有实地体验的感受,同时配有语音讲解功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快速熟悉景区知识,弥补学校实训条件暂时欠缺的不足。
(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在互联网时代,能有效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共享。中国大学MOOC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共享平台,学生可利用手机登录平台后进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还能够进行实时互动。与景区讲解有关的网络视频(如导游讲解大赛、行业励志人物故事视频等)都可作为教学的辅助资源。基于互联网所兴起的课堂派、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教学互动平台,是实现师生线上线下交流的良好途径。
(3)教师自身教学资源整合。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是实现个性化教学的有力保障。对于重难知识点,教师录制的微课作为学生学习的永久性资源,根据课堂学生表现整合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并上传至教学互动平台,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这样将一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综合,可弥补学生的不足,形成课程学习资源库,并随时进行内容更新。
(二)教学活动设计
1.课前知识自学
在“互联网+旅游”背景下,学生课前自学可以摆脱传统依书本而进行自学活动所产生的枯燥乏味。课前,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课堂教学平台发放课前学习任务卡,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分组,团队任务和个人任务可同时进行。
例如在学习不同类型旅游景区讲解服务时,教师可发布团队任务,要求学生登录中国大学MOOC进入“好导游是怎样炼成的”课程中学习不同类旅游景区的讲解技巧,并通过平台进行在线讨论和测试。同时,结合智慧旅游App进行语言讲解学习,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拍好指定景区景点的讲解视频,并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进行课前考核打分,增强学生学习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协调能力,让学生体验团队学习的趣味性,并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在自学过程中,学生有任何疑问随时可通过教学平台私信功能、微信等方式进行讨论。
2.课中知识内化
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点已有所了解,课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知识内化、解决学生课前提出的共性问题、强调重点,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首先可安排自学检测环节,将课前自测题发放到教学平台,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解答,实时显示成绩并进行分析,随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
接下来进行知识强化环节,充分利用学生课前作品和网络优秀导游讲解资源,教师也可提供自身示范讲解视频,形成课堂资源库。将学生作品与优秀讲解视频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其中存在的差距,并由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寻找差距后进行问题升级,引导学生回答该类景区讲解技巧及注意要素,并将其引入课堂知识点,轮流请学生上台来分享课前自学知识点的内容,教师对重难点进行补充强调,这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充分利用教学互动平台的抢答功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将学生牢牢吸引在课堂中。知识学习完之后,教师可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系统性和直观性强,一目了然。
最后是一体化课程核心环节——知识内化。教师以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讲解练习,做到人人参与,并由每组推选代表进行示范讲解,以全景客3D实景技术软件为讲解背景,增强情境体验,随时可进行讲解难度调整。学生代表在讲解时,组内其他成员拍好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群,供校企合作专家代表进行在线观看点评。讲解练习过程中,教师全程辅导,贯彻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企业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讲解评分表进行量化打分,学生可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锁定企业标准,实现校内与校外的有机融合,为将来步入职业岗位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3.课后知识拓展
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发放课后拓展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不足进行改进,并拍好讲解视频上传至平台。每次课的综合成绩由课前自学、课中实训及课后拓展任务三个部分构成,并将此作为学期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程监督。
三、结语
以景区讲解服务课程为例所探索的混合教学模式经过实践检验,符合技工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该模式依托智慧旅游平台及中国大学MOOC等公共信息化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课堂派和微信等),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对其他旅游类课程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式也存在不足之處,如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学习难以全部把控,平台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众口难调,同样的教学视频有的同学认为好,喜欢学习,有的同学不喜欢。因此,教师对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还需要进一步思考,这也是今后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跃华.互联网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和实践:以旅游管理教学为例[J].旅游学刊,2003(11).
[2]谬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旅游日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
[3]卢世菊. “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7(12).
[4]肖燕萍,欧阳胜.民族院校“互联网 + ”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以艺术类专业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6(5).
(作者单位:湖南湘潭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