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党建引领理念的高校 “三全育人” 路径研究

2022-02-01高雪梅化春键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师德师三全育人育人

高雪梅 化春键

(江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直面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的课题[1]。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设要求和管理办法(试行)》,推进高校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于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系统性要求与复杂性特点,在实践层面需要不断探索。本文基于高校党建引领理念,提出了高校基层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逻辑进路,并依托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在政治引领思政教育、思想引领队伍建设、组织引领平台建设、制度引领机制建设以及作风引领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实践探索,以期在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的实践层面破题,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建设优势

高校党建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密不可分,以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现实需求,其基点在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与经验。

(一)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政治建设优势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十分重视政治建设,形成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坚持与发展这一优良传统,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形成了更加鲜明的政治导向。政治建设处于高校党建的首要位置,可以说高校党建的政治建设首先奠定了 “三全育人” 的政治底色。

首先,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坚定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坚决带领师生站稳马克思主义立场、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2],可以说高校依托党的政治建设为 “三全育人” 奠定了信仰基础;其次,高校党的政治建设在 “两个维护” 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改进党的制度体制,转变领导方式,进一步强化与坚持党的领导,这使得高校能够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贯彻落实 “三全育人” ;最后,高校党的政治建设重视党员师生政治素养的培养与提高,不断增强党员师生自身的政治能力,这也不断激励着贯彻落实 “三全育人” 工作的队伍增强自身政治能力与政治素养的积极性。

高校思政工作者依托党的政治建设不仅奠定了高校 “三全育人” 的政治底色,而且也指引着实践方向。高校党的政治建设严格遵循党纪党规,坚持反腐倡廉,积极构建健康向上的党内文化,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能够进一步引领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塑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思想建设优势

党的领导是构建高校 “三全育人” 思政格局的坚实政治基础,是做好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高校 “三全育人” 思政格局的构建需要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理念为主线,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思政工作。

一方面,高校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构建 “三全育人” 思政大格局,将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有机融合。立德树人关键是从思想上育人,对受教育者起到培根铸魂的积极作用,这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全力构建全员、多角度、深层次的长效育人机制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另一方面,各级、各类高校党建部门承担着思政教育的党群工作,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引领首先应是意识形态的管理与培养,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打牢思政教育的思想根基,提高思政教育主体的政治站位,不断强化以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思政工作的思想建设优势,更好地描绘出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理念的思政教育蓝图。

(三)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组织建设优势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中共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93.6万个[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论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理论,为推进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相关重要论述有: “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等等[4]。

高校党组织包括校党委及其下设的二级学院党委、机关党委、后勤保障系统党委,等等。其中,二级学院党委一般下设教工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现如今,高校各二级学院党委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其政治功能,在承担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中越来越多地突显政治优势,进而推动党的建设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各二级学院党委下属教工党支部也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与组织保证。高校通过紧紧依靠党的组织建设优势,积极发挥其在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等方面的力量作用,可在坚持党的领导、激发师生力量、推进新时代党的教育事业等方面大有作为。

(四)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制度建设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把制度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以制度建设巩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成果,加强制度执行力建设,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5]。推动党的制度建设,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是实现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重要着力点。民主集中制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也是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对推动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在实践中通过民主集中制等制度建设增强政治认同和思想觉悟,也能够在实践中将制度建设融入到各项工作之中,适应高校党建的新发展需要。

高校具有集中式、系统化教育管理的制度优势,能有效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学校统一领导的基础上进行分级决策,激发学校各级党委及下属党支部的活力,凝聚人心、团结统一。在决策时,高校群策群力,统筹校内外资源,汇聚内外合力,统一意志和行动,能够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高校通过不断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优势,激发师生党员的活力,完善 “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制度,将制度优势转化成科学决策行为和高效治理能力。

(五)高校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作风建设优势

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岁月中形成的 “三大作风” 优良传统,还是在新时代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关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的重要思想,都体现了党的作风建设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革新。党的肌体永葆生命力和活力的关键在于党不断进行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牢牢抓住反对 “四风” 这个重点,不断加强党内外监督,加大反腐败、纠正不正之风的治理力度。

高校构建 “三全育人” 体系应当重视高校党建引领的作风建设优势。新时代,各高校党组织不断将作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制度化,注重建立健全高校党组织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注重通过师德师风来发挥党的优良作风,进而对大学教育产生重要引领作用,不断推动党建对高校 “三全育人” 的融入。例如,通过注重典型选树,设立 “我最喜爱的老师” “三全育人” 先进等的评选,大力宣传高校教师的优秀事迹和典型案例,提升教师队伍的获得感荣誉感,同时也进一步激发高校思政工作内生动力与自发融入。通过聚焦党的作风建设优势,不仅能够以优良作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优化育人环境,而且能够进一步巩固作风建设的协同发展效果。

二、高校基层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逻辑进路

统筹高校基层党建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与作风引领,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贯彻 “三全育人” 的师生政治认同,激发落实 “三全育人” 的党员先锋作用,建立拓展 “三全育人” 的协同育人渠道,提升实现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基层组织的组织力,不断强化师德师风的 “三全育人” 功能,搭建起不断推进 “三全育人” 的逻辑进路。

(一)政治引领,增强贯彻 “三全育人” 的师生政治认同

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 “最后一公里” ,而如何做好这 “最后一公里” 工作,政治引领是关键点。将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将教育部关于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首先要通过政治引领在师生的政治认同上得到贯彻。高校各级党组织担负着组织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支部组织生活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职责,坚持落实 “第一议题” 制度,坚持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确保师生在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等重大问题上意志坚定,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工作部署等方面落地落实。通过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加强政治引领,在日常思政教育中融入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效” 的相关宣教,引领师生提高政治站位、广泛凝聚共识、夯实思想基础。

(二)思想引领,激发落实 “三全育人” 的党员先锋作用

我们党百年组织建设的成就与经验表明,牢牢抓住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着力锻造先锋队伍,是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落实 “三全育人” 工作,政治引领的思想统一是着力点。在党的队伍建设中融入 “三全育人” 理念的思想教育,通过党管人才、党员日常教育培训、日常政治理论学习等抓手,从严从实抓党务,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体系,以扎实有力的党务推进卓有成效的思想建设。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学习教育等为基础,加强研讨师德师风、课程思政、三全育人等主题,思想引领激发落实 “三全育人” 的党员先锋作用,逐步带动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促进党建活动与业务研讨深度融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解决 “两张皮” 现象。

(三)组织引领,建立拓展 “三全育人” 的协同育人渠道

高校基层党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党的各级组织有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6]。落实同样具有较强系统性特征的高校 “三全育人” 工作,组织引领建立拓展协同育人平台与渠道是支撑点。由基层党组织牵头,聚焦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利用组织优势,将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机地嵌入教学、科研、管理、实践等各环节,不脱轨、不脱节、全覆盖;开展 “三全育人” 政产学研人才培养相关组织间的联建共建,利用各方优势,统筹各方资源,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多方合力。以党建引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协同攻坚,汇聚充满活力的改革力量,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的大工作格局,激发 “三全育人” 的群众智慧与力量。

(四)制度引领,提升实现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基层组织的组织力

制度决定根本,党的制度建设通过对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为党的其他方面的建设提供基本遵循和制度保障。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变成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工作优势”[7]。着眼于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破解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难题,必须以制度引领机制建设,打通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确保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的合力集聚得到有序组织、持续推进。基层党组织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 “三重一大” 集体决策制度,实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在实施狠抓标准建设的质量建党、精心培育选树的先进引领等党建工作中,不断提升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充分激发其战斗堡垒作用,推进 “三全育人” 的有效协同,打通育人 “最后一公里” 。

(五)作风引领,不断强化师德师风的 “三全育人” 功能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8]实现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以作风引领建设优良的师德师风,是落实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坚强保障。优良的师德师风可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环境,提升教师思政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帮助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学研究的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推动教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春风化雨的教育过程中满足大学生的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需求,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实现 “三全育人” 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三、高校基层党建引领 “三全育人” 的实践探索

基于党建引领理念的高校 “三全育人” 的实践探索应坚持以整体性观念系统强化政治引领。打造 “理论武装-能力建设” 的党性修养课堂,通过建立 “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工作” 常态研讨机制以保障思想引领力,搭建汇聚智慧与力量的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创新平台,明确提升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强基固本组织力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坚持作风引领,并强调以师德师风建设凝聚 “三全育人” 的向心力。

(一)加强政治学习,打造 “理论武装-能力建设” 的党性修养课堂

以某211高校二级学院(机械学科)党委为例。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讲党课和学习榜样活动,健全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体系,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力度。

聚焦理论武装,打造 “线上+线下” 融合式教师理论课堂。在线下 “面对面学” “请进来学” “走出去学” 等传统理论学习方式外,尝试借助网络手段,运用网络平台的网络会议,采用直播、录播、讨论等线上方式开展线上理论学习和研讨,创新、丰富多种学习形式,坚持 “三会一课” ,注重问题导向的理论武装,引导党员师生增强 “四个意识” 、坚定 “四个自信” 、做到 “两个维护” ,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政治上的 “明白人” 。

聚焦能力建设,打造 “校内+校外” 落地式教师践行课堂。注重推行理论学习的知行合一,着眼于加强党员教师理论学习对实践工作的指导,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岗位履职能力的建设,将党员教师的思想能力建设与教学、科研岗位实践相结合,将党支部的建设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我为群众办实事” 活动,以及选派党员教师挂职锻炼、开展结对帮扶、科技扶贫服务等实地研学活动,引导党员师生坚守入党初心,增强践行宗旨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二)夯实思想建设,建立 “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工作” 的常态研讨机制

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 “三全育人” 的探索。结合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党支部组织生活学习、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等的制度安排,在院、系、科研团队各层面定期开展 “新时代立德树人育人工作” 研讨,将思政工作有机地融入十大育人体系中,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形成育人合力,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能力。

结合师德师风涵育,常态研讨实践师德师风建设。秉持 “立德为先,正人先正己” 的理念,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育人氛围,加强组织学习上级部门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先进事迹材料及警示教育材料,集中学习教育系统先进典型黄大年同志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并组织交流讨论;每年定期举行老教师荣休茶话会和新教师入职欢迎仪式,弘扬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的师德精神;积极选树典型,并定期邀请学校和学院身边的师德先进做榜样引领报告,言传身教带动师德传承。

结合三尺讲台的思想引领,常态研讨实践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视为守好讲台主阵地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课程思政项目申报与工作交流,鼓励各党支部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业务交流的有机结合,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学院教师党支部将支部研学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遵循工科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相关规律,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深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授课中去,学院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点设计实现全覆盖。

(三)发挥组织作用,搭建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的协同育人创新平台

“三全育人” 工作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特征,无论是涉及育人内容构建的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还是育人模式构建的 “点(个体)-线(个体间)-面(组织)-体(组织间)” ,都是一个个复杂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该项系统工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目标,创新机制、集聚资源、协同联动等,方能推进实践取得实效。

发挥组织引领优势,集聚更多育人资源,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融合起来,拓展协同育人的更多渠道与平台,是一条可实践的路径。如建立党建联建共建机制,在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提高” 的共识下推进合作。通过开展党建调研、党日活动等,促进各方共享党建资源,交流党建经验;通过以党建为纽带,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合作,协作开展科技攻关、信息支持、技术支持等项目,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通过促进合作方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其党建工作质量与建设水平的同时,拓展协同育人的渠道,形成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共同体,共同推进 “三全育人” 实践,如建立企业车间思政课堂、设立企业辅导员、开展项目育人等。在如今网络化思政时代,建立党建联建共建机制,还可以利用各方优势与特色,共享信息、数据、技术资源,搭建 “三全育人” 协同育人线上开放交流平台,定期交流最新信息,探讨项目方案,实时讨论解决问题,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等。

(四)注重制度规范,提升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强基固本的组织力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不仅能通过组织行为产生力量,还能够通过自身的运作产生新的效能。从制度引领着手,遵从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扎实推进基层党建的强基固本、争先创优,做好二级学院党委的 “五个到位” 和基层党支部的 “七个有力” ,激发强劲的组织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为推动 “三全育人” 落实落地夯实基础。

以二级学院的机电教师党支部成功创建省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为例,该支部设立了 “修炼‘五心’,达成‘三过硬’” 的党支部建设目标(见图1)。修炼 “五心” 为:不忘高扬理想信念之旗的 “初心” ,强健锻造组织建设之体的 “红心” ,培育打磨课程思政之粹的 “师心” ,坚守精雕科研创新之翼的 “匠心” ,推进汇聚宣传引领之力的 “合心” ,赋能党支部高质量建设,达成 “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 三过硬的党支部建设目标,打造一流的育人队伍、一流的科研集体、一流的服务团队,更加有力地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更加有力地组织师生、宣传师生、凝聚师生、服务师生,将党支部建设成为思想建设的引航标、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科学研究的新引擎、服务社会的金刚钻,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图1 修炼 “五心” ,达成 “三过硬” 党支部建设方案

(五)狠抓作风纪律,以师德师风建设凝聚 “三全育人” 的向心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都是激励我们党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9]。以作风建设引领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教师为中心,把握教师的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通过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明确新时代师德要求,通过强化 “四史” 教育不断涵养新时代师德师风,通过学习师德楷模先进典型事迹推进榜样引领,通过明晰师德规范清楚个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筑牢师德底线等等,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涵养高尚师德,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坚持育人导向,把教师岗位履职尽责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争做 “四有” 好老师,努力成为 “大先生” ,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建设凝聚起全体教师投入 “三全育人” 的向心力,以新思政观引领改革,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结 语

高校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涉及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各方育人主体,涉及大学生教育培养的各个重要环节,涉及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全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积极发挥高校党建的优势与作用,在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制度引领、作风引领等方面加强路径设计,遵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课程、科研、管理、服务、文化、网络、实践、组织、心理、资助等十大育人体系中,搭建协同育人的联建共建平台,汇聚多元力量激发改革活力,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共同推进 “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实践,是当前破解综合改革课题,打通 “三全育人” “最后一公里” 的有效思路与可实践途径,也是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师德师三全育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新时代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组织人事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
教职工音乐活动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影响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