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配低温散热器的PHEV 电池冷却系统的节能效果

2022-02-01雍安姣付永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差旅郊游冷却系统

雍安姣,项 阳,付永宏,汪 爽,郭 廷,王 勇

(1.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市 241006,中国;2.安徽工程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芜湖市 241000,中国;3.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市 241006,中国)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完整的电力驱动系统,并配备了较大容量的电池与充电装置[1]。在电量充足时,使用纯电模式,由电机单独驱动;在电量较低时,使用电量维持模式,发动机和电机共同提供动力。由于发动机可以工作在高效率区间,还可以回收制动能量,能降低高达30%的燃油消耗。PHEV 在电动汽车(electrical vehicle,EV)模式下零污染、安静、响应快,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HEV)模式下节能、里程长、充能时间短,同时具备纯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的优点,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极为迅速[2-5]。

PHEV 同时存在2 套动力系统[6],对其冷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同时满足发动机、电机、空调、中冷进气系统、传动系统、电控系统、电池的散热需求,PHEV 往往需要在前端摆放多达4~6 个散热器。一方面,对前端布置和安全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前端散热器过多,会降低风量,升高进风温度,影响发动机冷却性能与空调性能。

PHEV 相较EV,电池并联数小,相同电压平台时,同一放电功率下,电池发热量是EV 的数倍,此外PHEV 的电池包比EV 小,因此温升速度远高于EV。出于冷却能力以及成本的考虑,当前电池包冷却方式以液冷为主。而液冷方式的散热部件,主要有2 种:利用空调系统制冷、空气散热配合空调系统制冷。如荣威RX5、宋pro 等采用方式一,即仅通过冷水机(chiller)散热;如Golf VII GTE 205、A3 1.4l e-Tron 2016、XC90等采用方式二,即在配备冷水机的同时也配备了低温散热器(low temperature radiator,LTR)。

刘卫东[7]等针对方式一设计了整车加热即冷却控制策略,通过对水泵、电磁阀、风扇、压缩机等的控制实现不同工作模式下的不同部件的冷却以及加热;王伟民[8]等基于GT-SUITE 对电池包热模型进行标定,并基于此集成了整车热管理系统,进而预测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续驶里程,其电池包热管理架构同方式一;梁坤峰[9]等针对方式一的架构,对乘员舱和电池是串联还是并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串联系统的性能系数和效率均明显高于并联系统;

李明敏[10]介绍了一种电池包双液冷系统,并与风冷系统进行定性对比,阐述了其优越性,其架构同方式二;肖峰[11]等就架构二在EV 车上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但并未从能耗方面进行阐述。上述文章对电池包的不同液冷架构均有研究和探讨,但均未就低温散热器的必要性从成本和节能率的角度进行权衡对比。

此外,YE Ben[12]等设计了一种含双冷却板的电池模组冷却系统,并通过优化冷却板的几何形状、电池间隙、通道数等,使电池温差减小了9.5%,压降减小了16.88%,从系统设计本身入手,降低能耗;马勒公司[13]提出一种电池包浸入式液冷系统,以应对快速充电带来的大功率快速冷却需求;来自帝国理工大学的 I.A.Hunt[14]等人提出极耳冷却,一方面可以带来更快速的冷却效果,同时也可最小化电芯温度梯度;易卜拉欣·丁塞尔[15]等人专门研究了更轻、更便宜和更高效的相变材料对电池进行冷却等,以上均从电池自身需求出发,通过设计更高效的冷却方式、更均匀的温度分布的冷却系统,来降低主动冷却的频次和工作时长,进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上述文献均未就散热器(包含冷水机)构成形式,也即系统架构对能耗的影响进行分析。而电池包液冷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形式,主要有带或不带低温散热器的空调制冷2 种形式。如何评价量种架构的性价比对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低温散热器(LTR)冷却电池时无需启动压缩机,可降低能耗,但在中高温环境下散热能力很差甚至无法散热[16]。此外,PHEV 配备LTR 还可能带来成本、布置、性能上的问题。目前业内对PHEV 车型配备LTR 的必要性仍存在争议,同时因其节能效果受地域气候、驾驶工况、用户习惯、控制策略等因素影响,难以通过实验在同一边界下进行对比,也无法根据单一条件下的仿真结果进行评估。

本文基于全球统一轻型车辆测试循环(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提出通勤、差旅、郊游3 种用户实际行车工况,考虑中国大陆地域差异,通过仿真,量化LTR 系统年均节能情况,并对其节能效果做出了评价。

1 仿真模型及边界条件

1.1 PHEV 电池冷却仿真模型

本研究使用的整车数据来自某PHEV 车型,其中电池包电连接方式为1P96S,液冷,其整车主要相关参数如表1 所示。

该车型电池可分别由低温散热器(LTR)冷却或冷水机(chiller)冷却,在行驶过程中,根据环境温度、电池温度、行驶工况等条件切换冷却方式。其热管理架构图如图1 所示,图中省略了与电池冷却无关的部件。

根据图1,在一维热管理软件KULI 中搭建了水路模型与空调回路模型,模型中模式切换、阀门、压缩机、风扇、水泵等控制策略使用Simulink 编写,并在仿真时将控制模型与冷却模型进行强耦合计算。

图1 某PHEV 车型电池热管理架构图

1.2 电池产热模型搭建及验证

在电池冷却仿真模型中,合理的设置电池产热模型十分重要,本文采用1RC等效电路模型来预测电池产热[17-18]。1RC等效电路原理图如图2 所示,图中使用理想电压源E 表示电池开路电压;R表示电池Ohm内阻,体现输出电压的阶跃变化;R1与C1分别表示极化内阻与极化电容,体现输出电压的动态变化。

图2 1RC 电模型原理图

本文对该车型搭载的电芯进行脉冲放电测试,并根据参数辨识结果在Simulink 中搭建1RC电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精度,将仿真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结果如图3 所示。从图3 可知:电压误差在0.3%以内,满足精度要求。

图3 电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

将该模型得到的电池瞬时电压Ut代入简化的Bernardi 生热率模型,得到瞬时发热量[19-20]。Bernardi生热率为

1.3 PHEV 电池冷却控制逻辑

1) LTR+Chiller 系统冷却电池控制逻辑。

当环境温度低于30 ℃时,电池温度高于33 ℃时启动LTR 冷却系统,降低到31 ℃后关闭;若LTR能力不足,则电池温度继续升高至35 ℃时切换为Chiller 回路,降低到31 ℃后关闭Chiller。当环境温度高于30 ℃时,系统将强制关闭LTR 回路,电池温度高于33 ℃时启动Chiller 冷却,降低到31 ℃后关闭。

2) 单Chiller 系统冷却电池控制逻辑。

电池温度高于33 ℃时启动Chiller 冷却系统,降低到31 ℃后关闭。

1.4 用户行车工况

将用户日常实际行车工况简化成:城区行驶、城郊(高架)行驶、高速行驶3 类,分别对应为WLTC 的3个阶段,如图4 所示。

图4 WLTC 工况速度曲线及分段

根据用户需求,假设用车习惯如下:

1) 夜间停车时,会外接电源充电,次日用车前为满电状态;

2) 使用默认行车模式,即满电时使用EV 模式,电池SOC 降低到25%时自动启动发动机,切换为HEV 模式;

3) HEV 模式电池较少参与工作,功率很低,该阶段无需冷却。

通过走访调研PHEV 车主实际用车情况,设计了3 种常用工况,分别为通勤、差旅、郊游。该款PHEV纯电里程约60 km,可满足日常通勤全程使用EV 模式,但不能满足完整的差旅与郊游工况。因此差旅与郊游工况只针对出行前期阶段进行设计。

通勤工况包括10 min 市区+20 min 高架+10 min 市区道路,共40 min,26.7 km,每日行驶2 次,全程EV 模式。

差旅工况包括15 min 市区+25 min 以上的高速道路+20 min 市区道路。EV 模式只能维持前约40 min行驶,每日1 次,EV 里程48.6 km。

郊游工况包括15 min 市区+15 min 环城高速+30 min 及以上的城郊道路。EV 模式只能维持前约60 min行驶,每日一次,EV 里程59.3 km。

图5 3 种常用工况早间出行道路情况

1.5 环境温度与电池初始温度

环境温度的考察范围按实际情况确定。由1.3 节可知,环境温度高于30 ℃时,LTR 强制关闭,因此考察上限为30 ℃;当环境温度很低时,出行时电池的初始温度低,冷却系统无需工作,此环境温度就是本研究的考察下限。由于PHEV 充电功率小,电池发热量极低,因此考察下限仅与电池保温性能有关。

该PHEV 电池包位于车身底部,下底面覆盖有一层聚氨酯隔热材料。通过以下简化假设,可推算各环境温度时电池包的降温曲线[21]:

1) 电池包视为集总热容系统,温度均匀分布;

2) 铝制壳体导热性极强,忽略;

3) 隔热层较薄,忽略其热容;

4) 电池包下表面通过隔热层与空气接触进行对流换热,其他面绝热。

简化后的模型示意图如图6 所示。

图6 PHEV 电池包保温性能简化模型示意图

根据传热学基本公式,可得:

解常微分方程(2)、(3),并代入初始条件(4),可得:

式中:k为隔热材料导热系数;A为隔热材料表面积;d为隔热材料厚度;θ为电池包温度;θsurf为隔热材料下表面温度;h为对流换热系数;θamb为环境温度;cp为电池包定压比热容;m为电池包质量;θ0为电池包初始温度;t为放置时间。

由于冷却系统需要维持电池温度在32 ℃左右,假设电池在停车前温度均为32 ℃,将各物性材料参数代入式(5),可得各环境温度下,PHEV 静置时电池包的降温曲线,如图7 所示。根据图7 可得次日出行时电池温度(θ)与环境温度(θamb)的关系曲线,如图8 所示。

图7 PHEV 在各环境温度下电池包降温曲线

由图8 中可知:当环境温度为11 ℃时,次日车辆启动时电池温度约为19.7 ℃,经过单质量点估算,1.4 节所述的3 个用户工况中,差旅工况的温升最为剧烈,无冷却措施将使电池温度升高至33 ℃,为启动冷却系统的临界点。因此,将环境温度的考察范围确定为12~30℃,对考察范围内所有温度点(间隔3 ℃)进行仿真计算。

图8 PHEV 在各环境温度下的初始温度

2 单一行车工况电池降温能耗分析

开展了单一用户行车工况能耗仿真工作,分析了通勤、差旅和郊游3 种工况下,采用单Chiller 冷却或LTR+Chiller 冷却电池系统的总能耗与能效比,结果如图9 所示。

图9 PHEV 2 种电池冷却配置的耗能与能效比

从图9 中可知:随着环境温度升高,无论是否配备LTR,冷却系统耗能均有增加。通勤工况电池的冷却需求最低,在环境温度24 ℃以下时,无需冷却系统参与工作。LTR 在低温环境下降温能力强,工作时间短,耗能低,因此能效比极高,在12 ℃时,可达7.6,但随着环境温度上升急剧下降,在30 ℃时,仅有0.9~2.5。环境温度从12 ℃变化到30 ℃,单Chiller 冷却的能效比从3.3下降到2.6,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小。

3 LTR 年均节能量分析

用户行车工况下LTR 年均节能量分析中,考虑了季节及地域气候差异,来建立用户工况的年度分布模型。

3.1 用户工况的年度分布模型

在全年不同时间,用户用车过程中,通勤、差旅和郊游工况的用车频率是不同的。本研究根据2019 年假日办公布的法定假日分布数据,合理假设:

1) 用户每月在工作日出差2 天,出差日出现1 次差旅工况;

2) 用户其他工作日正常上下班,每日出现2 次通勤工况;

3) 用户假期一半时间(向下取整)外出郊游,郊游日出现1 次郊游工况;

4) 用户假期其他时间休息,无用车需求。

综上,得到用户工况的年度分布情况,如表2 所示。

表2 2019 年法定假日分布与用户工况分布

3.2 地域气候特征

中国疆域跨越热带、亚热带与温带3 大气候带。位于不同气候带的城市,年平均温度与温差也不同,从而对LTR 的年节能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了中国大陆的部分典型城市,要求城市分布尽量广泛,尽量选择人口密集城市,或具备典型气候特征的城市。最终,选择的典型城市从北到南为:哈尔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沈阳、北京、青岛、西安、合肥、上海、武汉、成都、杭州、昆明、广州、三亚。

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网站得到以上典型城市从2009-01-01 到2018-12-30 的10 年间的日平均温度[22],通过与用户工况的年度分布进行交叉计算,得到各城市在考察的环境温度下行驶工况的期望次数,进一步计算即可得到配备LTR 的年均节能量。

3.3 LTR 年均节能量计算结果

最终计算得到所选中国大陆典型城市的LTR 年均节能量结果,按年均节能量从高到低排列,如图10所示;按年均节能率从高到低排列,如图11 所示。

图10 典型城市配备LTR 的年均节能量

图11 典型城市配备LTR 的年均节能率

从图10、11 可知:配备LTR 可以节约电池冷却系统耗能,年均节能量2~5 kWh 不等;南方城市电池冷却需求高,节能量大,可达4 kWh 以上,但年均节能率低,约40%~50%;北方城市恰好相反,分别为2 kWh,50%~60%。三亚市气温位于LTR 高收益区间(24~27 ℃)的年平均天数为320 d,因此同时具备较高的节能量与节能率,是所有典型城市中最适宜配备LTR 的。昆明气温位于高收益区间的年平均天数为106 d,整体气温9~21℃较低,冷却需求弱,配备LTR 节能量小。但高达73.9%的年均节能率表明,若用户使用中高负荷工况的频率高(如山区),在昆明地区配备LTR 的年度收益将迅速上升。

在所讨论的用车频率下,统计城市中三亚市的年节能量最高,为5.04 kWh,按93%的充电效率与0.58元/kWh 电价计算,年省电费为3.14 元。假设配备LTR 需要增加物料成本100 元,需32 年后才可回收。因此,配备LTR 的成本与收益并不匹配。

4 结论

本研究从用户角度,考虑了不同季节、地域条件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配备搭配电池低温散热器(LTR)的节能效果。对单一用户行车工况下的冷却系统耗能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LTR 高收益的温度区间;选择了中国大陆部分典型城市,通过查询其长期的历史气候数据,计算得到各城市的年均LTR 节能情况;在所选典型城市间进行横向比较,分析配备LTR 的价值。结论为:

1) LTR 能取得较高收益的条件为12~27 ℃环境温度,且非通勤等低负荷工况。通勤等低负荷工况下LTR 的工作区间很窄(24~27 ℃),收益小。

2) 中国大陆大部分城市配备LTR 的PHEV 车年均节能量2~5 kWh,从南到北有降低的趋势。节能率40%~70%,从南到北有升高的趋势。

3) 在所讨论的用车频率下,电池冷却系统配LTR的年收益低于3.14 元,与其成本投入不匹配。笔者建议取消PHEV上电池冷却系统的LTR。

猜你喜欢

差旅郊游冷却系统
1600t风电安装船海水冷却系统坐底改造设计
COLA CAN-MINI 蒸汽挂烫机
快乐郊游
主变压器新型节能降噪冷却系统研究
快乐的郊游
太想念
走,一起去郊游
多省公布干部差旅食宿标准
基于Probit模型的航空差旅管理市场分析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科学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