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2022-02-01庄小鹏黄海建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腺体息肉内膜

庄小鹏,黄海建,陈 新,陈小岩

子宫内膜浆液性癌(uterine serous carcinoma, USC)是最常见的Ⅱ型子宫内膜癌,约占子宫内膜癌的10%,占子宫内膜癌相关性死亡的40%[1]。目前,已经明确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rous 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carcinoma, SEIC)是USC的前驱病变,有较高的宫外转移风险[2]。检索国内外文献仅有数篇文献报道,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道8例单纯性SEIC,并系统性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类肿瘤的认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15年1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的8例SEIC,均不伴浸润性癌成分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年龄28~85岁,平均51岁,磁共振未见肌层受累;2例血清CA125轻度升高(41.95~54.37 U/mL)。

1.2 方法手术标本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包埋,4 μm厚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一抗包括PAX-8、vimentin、ER、PR、PTEN、p53、p16、WT-1、p504s、HNF-1β、Napsin A、CK7、CEA、MSH1、PMS2、MSH2、MSH6、Ki-67等,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根据Zheng等[3]及第四版WHO中USC内容,采用2种方法判读p53。

2 结果

2.1 眼观7例送检宫腔诊刮标本,灰白色碎组织一堆,最大径1.5~5 cm,切面灰白色,质中。5例送检全子宫+双侧附件/输卵管:宫体最大径4~11 cm,宫腔深3.2~4.5 cm,内膜厚0.1~0.5 cm,局灶稍粗糙,肌层厚1.5~3 cm;1例宫腔见一息肉样隆起,大小1.3 cm×0.5 cm×0.5 cm;子宫颈、双侧附件未见异常。

2.2 镜检经典形态:4例表现为子宫内膜中数量不一、异型增生的腺体,部分腺体融合、筛状、乳头状,细胞异型性明显,核质比高,染色质粗糙、核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胞质少~中等,淡嗜伊红(图1、2)。非经典形态:3例表现为子宫内膜腺体呈囊状扩张、腺管样或拉长扭曲,衬覆单层或假复层上皮,细胞为立方或柱状,假复层排列时极性消失,核圆形或卵圆形,轻~中度增大,可见小核仁,呈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偶见;胞质中等量,淡嗜伊红,局灶近腺腔面见凋亡小体(图3)。混合模式:1例同时具有经典和非经典形态,约各占一半(图4)。3例发生于萎缩性子宫内膜,3例发生于子宫内膜息肉。1例刮宫后根治标本子宫内膜有少量SEIC残留;3例见肌间多发性平滑肌瘤;2例淋巴结清扫及腹水涂片均阴性。

2.3 免疫表型经典区:p53为突变模式(评分7~9分,80%~95%瘤细胞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40%~70%,p16弥漫阳性(3/4),ER、PR、vimentin阳性不等,1例PTEN阴性。非经典区:p53为突变模式(评分7~9分,65%~95%瘤细胞强阳性,1例<75%)(图5、6),Ki-67增殖指数20%~60%,p16、ER、PR、PTEN、vimentin弥漫阳性。PAX-8、CK7、MSH1、PMS2、MSH2、MSH6均阳性,CEA、WT-1、HNF-1β、p504s、Napsin A均阴性。

3 讨论

3.1 SEIC概述检索文献共报道73例SEIC,患者均已绝经,年龄49~83岁,平均66.3岁,62.8%(27/43)患者因阴道出血就诊;14.0%(6/43)有雌激素相关治疗史。72.5%(29/40)发生于子宫内膜息肉,41.5%(17/40)发生于萎缩性子宫内膜;33.3%(24/72)发生子宫外侵犯。根据AJCC第8版分期标准,ⅠA期占67.6%(48/71),ⅢA期占4.2%(3/71),ⅢB期占1.4%(1/71),Ⅳ期占26.8%(19/71)[2-9]。本组62.5%(5/8)患者为绝经前女性(3例为青年妇女,2例为围绝经期女性,其中3例为非经典SEIC),与文献报道不同,提示SEIC亦可发生于育龄期女性。62.5%(5/8)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就诊,37.5%(3/8)为体检发现内膜增厚或肌瘤。发生于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各占37.5%(3/8)。

3.2 诊断SEIC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必要时行分子检测辅助诊断。病理组织学:SEIC有三种模式,多数为经典形态,少数为非经典形态,个别为混合模式,其中非经典形态又称为子宫内膜腺体异型增生(endometrial glandular dysplasia, EmGD),被认为是SEIC的前驱病变,可进展为经典SEIC、USC[7,10-12]。各模式形态学与本文描述一致,经典者腺体结构更复杂,核异型性大;非经典者形态不典型,易漏诊,诊断要点包括腺体结构异常、核浓染、核质比失调[10-11],在周围仔细查找到其经典形态可提示诊断。免疫表型:瘤细胞p53、p16阳性,Ki-67增殖指数比正常腺体明显增高,文献报道其为25%~90.5%;WT-1、vimentin、HNF-1β、Naspin A、CD10、GATA3等阴性,错配修复蛋白无缺陷。其中,p53蛋白异常表达及基因突变被认为是SEIC诊断的必要条件,72%~93.8%的SEIC中p53过表达[2-9,13],个别完全缺失[14];但p53蛋白的cut-off值尚无统一标准,本组认为可以参考USC的判断标准(75%)。关于病变范围也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只需要一个典型的腺体及p53染色阳性即可诊断(未发表),本组提出病变最大径≥5 mm(本组病例均符合),由于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分析。34.2%~91.9%的病例ER阳性,常较周围腺体减弱[2-9,15],本组62.5%呈弥漫阳性,可能与部分病例为非经典SEIC、细胞分化较好有关。本组1例PTEN表达缺失未见文献报道。分子病理学:与USC相似,80%的病例存在TP53突变(90%在5~8外显子区域,以错义突变/移码突变为主,少数是无义突变),略低于USC(80%~90%);41%存在CCNE1扩增,少部分为FBXW7、PIK3CA、PPP2R1A突变[13]。

①②③④⑤⑥

3.3 鉴别诊断SEIC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USC,两者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基本相似,但USC组织结构可更复杂,最主要的鉴别点是存在子宫内膜间质或肌层浸润,常需全面取材明确诊断。(2)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ioid carcinoma, EC)及其癌前病变: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变及EC的组织学表现为腺样或绒毛状、伴复杂分支结构,细胞异型性不等;ER、PR弥漫强阳,vimentin常阳性,p16常阴性,p53异常表达仅出现在高级别EC[1]。其他需进行鉴别诊断的病变还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妊娠和激素相关子宫内膜腺体改变等。

3.4 治疗与预后SEIC存在子宫外播散风险,临床需按浆液性癌治疗,常需进行全面分期手术;辅助治疗包括化疗和(或)放疗,可降低Ⅰ期USC患者的复发风险,但这种益处是否会延续到ⅠA期SEIC仍存争议[2]。本组1例刮宫后的根治标本见SEIC残留,亦提示行单纯刮宫术有时不能根治。文献报道绝经前SEIC患者罕见,本组提出小部分育龄期女性的局限、表浅病灶存在通过生理性或药物性内膜脱落和(或)通过刮宫/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治愈的可能,但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本组7例行分段诊刮术和(或)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随后2例行全面分期手术联合辅助化疗,2例行全子宫+双侧附件/输卵管切除术,1例行子宫病损切除联合激素治疗,2例未进一步治疗;另有1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双输卵管切除术发现SEIC,术后随访观察。文献报道患者随访1~108个月,平均29.2个月,63.3%(19/30)无瘤生存,13.3%(4/30)带瘤生存,20%(6/30)死于该疾病,3.3%(1/30)死于其他疾病[2-9]。预后主要取决于手术后的临床分期,ⅠA期和Ⅳ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137个月、1~48个月(平均14个月),总生存期分别为15~137个月、8~48个月(平均19个月)[2]。本组患者随访1~35个月,平均16个月,均无瘤生存。

猜你喜欢

腺体息肉内膜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春蚕吐丝
宫颈上皮内瘤变累及腺体的研究进展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棉花色素腺体的研究进展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